Yoana Wong Yoana Wong

工廈劏房2023詳解!(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工廈劏房

今年上半年苓雅區的武廟商圈成交案件量266件,為前五名生活圈之冠,坐擁快速路網與成熟商圈,帶動房市交易熱。 直接點說,政府可以禁絕工廈劏房,卻不可以禁絕工廈豪宅,甚至有男女租住工廈,用來代替「爆房」,完事後,各自回家睡覺,也大有人在,這情況主要是集中在公屋附近的工廈。 自僱司機胡先生是其中之一,月入約萬五元的他,與太太及兩名分別中四及小六的女兒一家四口,五六年前租住新蒲崗一個約百多呎工廈劏房。 他說每天早上跟女兒上學,都不知由哪個門口出去,形容每天早上好似偷東西般,「(鬼)祟咁行出去工廈」。

為了安置相關屋邨的一至二人住戶,房委會將較後期清拆或沒有清拆期限的公屋大廈(如舊長型大廈、Y1型、第四型、第五型徙置大廈)一個標準的空置單位(如大窩口邨、牛頭角下邨、秦石邨等),分拆為兩個俗稱「劏房」、共用廚廁的較小單位。 由此可見,現有政策、法例已經無力遏止這種亂局,那麼在加強執管無疑還必須同時另闢蹊徑加快重建房屋程序。 買家收貨時,許多時都會發現所謂的200呎單位比想像中細,其實他們進入了一個盲點。 一般工廈原本的實用率大約75%,在劏細後,單位內又需要預留空間作走廊及其他公共設施之用,所以實用率就變成折上折了。 由於工商物業無需用實用面積報價的關係,拆家仍然可以用建築面積描述單位的大小來拆售,七除八扣下,一個建築面積200呎的單位,實用面積便隨時只有100呎左右而已。 今次介紹的工作室位於九龍灣工廈,建築面積大約280呎,設有窗及無窗單位,各單位內設有獨立茶水間、廁所包熱水爐,更有Free Wifi、冷氣、電錶、信箱及大門,恍如一般的住家。

工廈劏房: 相關文章

與分間單位相關的建築工程通常涉及拆除原先的非結構性間隔牆、加設新的非結構性間隔牆、加厚地台及開鑿額外門口。 在開鑿額外門口或裝設新排水渠管時,如於結構牆開鑿洞口,會對樓宇結構造成不良影響。 若有關排水工程質量欠妥而導致滲水,可引致鋼筋銹蝕及下層單位的天花板混凝土剝落。 2011年6月,針對劏房引起的樓宇安全問題,香港政府表示,計劃將劏房工程,涉及如非承重牆、地台、通往走火通道的洞口等的結構,納入小型工程監管制度[14]。 自從1985年26座問題公屋醜聞曝光後,部分問題較嚴重的屋邨需要在短期內清拆,又或在清拆前夕清空中層1-2層以加裝鋼架鞏固。

以上述例子為例,雖則區內代理強調有關工作室不能用作住宅,惟亦表示不排除有買家於房間通宵工作後作休息,可見單位甚有灰色地帶。 但正因此「工住」兩用的情況,令有關的違例使用工廈難以入罪,故此類劏房才能有一定市場。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工廠大廈出租作住宅用途是違反《建築物條例》,一般而言,將工廈單位劃分成劏房可能需要改動建築物原有的間隔及結構,可被視為非法改動建築物。 朱亮恆回覆本報指牛頭角志聯工廈的LOFTER PORT廁所是有熱水爐,至於LOFTER BAY廁頂假天花為何暗藏熱水爐架,朱表示根據樂風提供的資料沒有附送熱水爐,但他不肯定利嘉閣職員銷售時是否提及熱水爐架。

工廈劏房: 工廈劏房真神奇 巧奪天工嚇傻人

其中,紅磡/土瓜灣區的平均呎價按月升幅最高,最新分別報4,996元,升幅約1.2%。 至於跌幅最大的分區為葵涌區,最新報3,876元,按月跌約1.6%。 本地工廈市場進入整固格局,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最新發表的《工廈快訊》指出,6月份工廈註冊成交量錄得約200宗,按月跌近6.9%,註冊金額則錄得15.50億元,按月跌約14%。 總結上半年,工廈成交量一共錄得約1,120宗,而成交金額為92.64億元,較去年下半年分別上升約19.7%及下跌約24.7%。 不少舊式工廈日久失修,欠缺妥善的基本防火及逃生設備,如無動灑水系統、緊急照明系統、霧感應器、滅火桶等。 經過活化重建的新型工廈,外觀似足商廈,有接待大堂、智能拍卡系統、穿梭巴士等酒店式管理。

另一個同類型「大劏」項目——葵涌業成街16至18號星星中心,亦於2015年由星星地產(1560)拆售,樓高19層,每層提供約15個單位,面積由238至705平方呎。 其中一個351呎的高層16室,原業主280萬元購入,上月底以原價沽出,以3%釐印費計,料業主損手8.4萬元離場。 另一個352呎的高層12室,原業主以253.4萬元購入,去年6月以240萬元易手,較購入價低13.4萬元;接手的業主於7月度再度以240萬元轉手,以3%釐印費計,料業主損手7.2萬元離場。 以葵涌青山公路 號為例,金朝陽(0878)將其重建成「iPlace」,於2015年時拆售樓花,該工廈樓高23層,提供322伙單位,面積由342至646平方呎,屬於「大劏」。 工廈市場持續火熱,利嘉閣(工商舖)最新資料顯示,今年6月份共錄得575宗工廈物業買賣登記,連續5個月企於500宗之上,期內登記金額總值則微升2%至31.71億元。

工廈劏房: 工廈劏房: 裝修光鮮 見客更體面

業主買來多個單位,裝修精美,家電都現代化,百多呎地方需上萬元月租。 工廈劏房 根據修訂的規例,在逃生樓梯或其防護門廊的圍封部分上開鑿或改動門口、在樓宇單位內豎設用磚建造的非承重牆,以及鋪設實心地台以加厚樓宇單位內的樓板,均被指定為小型工程項目。 2012年底的調查顯示,劏房單位平均租金達2,985元,佔劏房家庭入息比例高達36%,高於統計署公佈的全港居民25.7%租金開支比例。 無論租戶正在考慮在香港租用甲級商廈、寫字樓或是租工廈,在物色單位期間,不妨在價錢、地點以外,考慮該出租寫字樓、工廠大廈的配套,例如該大廈是否有設置閉路電視、有沒有保安員24小時駐守。

譬如說該地契年期到2047年6月終止,拆家便在合約內把「使用權」訂至2047年6月,並收取「買家」一次性的使用權費用。 事實上,工廈拆售浪潮火熱,近年新盤包括葵涌「都薈METRO 12」、觀塘「LOFTER LEGEND」, 新地(0016)拆售的長沙灣工廈「W212」,以及資深投資者羅珠雄拆售的長沙灣「OK688」和葵涌禎昌工業大廈10樓「K Sky」等等。 反映指標工廈售價走勢的美聯工商物業售價指數(MII)6月報363.5,按月微升0.2%。

工廈劏房: 相關事件

不過,中電、港燈、水務署等方面不會主動調查,不少劏房租戶對實際水電費不知情,交水電煤予業主時又不一定有收據作證,對於收入偏低、手停口停的基層而言,追究業主的代價令人卻步。 美聯工商舖助理營業董事蕭俊傑稱,目前荃灣區內,同類僅面積約100方呎的工廈劏房,放盤量並不多,始終市場需求相對較細,單位購入後亦較難轉手,而且近期受疫情影響,市場氣氛轉趨審慎,部分業主選擇靜觀其變,或推出少量劏房作測試水溫。 至於B室內亦備有公共廁所、沐浴間,而業主亦有聘請清潔公司,定期前往清潔,而走廊亦整潔,沒有堆滿雜物,但公眾位置沒有設備冷氣,炎夏時較為侷促,同時此外,目前已有部分單位,獲小型公司作為辦公之用。

記得在二十多年前,我也在工業大廈上過班,那時工業大廈的環境可糟透了,整天和滿身臭汗的勞動工人同在電梯,我雖不會歧視,但老實說,就算是白領,甚至是老闆,逼在同一部電梯之內,也絕對是苦事。 再說,已有了兩個不同地址的經驗,在決定租下前,也看過十幾二十個單位,因此也有一點心得。 我的「辦公」地方,其實只是拍攝的studio,嚴格說來,不算是辦公室,位於柴灣的一座工業大廈,700多方呎。 有記者問到當局為何不設定起始租金,陳帆回應指若要實施起始租金需要建立租金資料庫,以供差餉物業估價署分析。 政府落實「劏房」租管的修例工作,宣布7月9日刊憲,7月14日交立法會首讀及二讀辯論條例草案;預計草案三讀通過3個月後,即明年初可實施。

工廈劏房: Juicy叮|租客擅黏牆紙單位3年變又殘又霉 業主欲扣按金惹爭議

香港住宅樓價年年蟬聯全球最貴,不少港人為求一處棲身之地,只好鋌而走險,違例租住工廈,令到工廈劏房的非法問題日益嚴重。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認為,調查中可見業主把劏房「愈劏愈細」、工廈劏房有逐漸「私樓化」情況,而雖然租管條例已於去年一月生效,有近八成工廈住戶未知租管條例涵蓋工廈,條例要求住戶主動舉報,成效亦備受質疑。 環亞拍賣行執行董事區蘊聰稱,該4個單位將於今日推拍,其中1個單號室,連租約推拍,面積101方呎,月租約1500元,呎租14.9元。 工廈劏房 2013年時在廣州海珠區鶴鳴四巷,就有一棟是民國時期廣州市長李福林為妾侍建造的歷史建築,大宅內部被拆空改造來分拆出租,「劏」成30多間房,每間預置有獨立水電、門鎖、廚廁等[28]。

工廈劏房

另外,租戶亦可以在選擇工廠大廈、寫字樓的出租單位期間查看停車場位置,若沒有停車場,搬運重物時會非常吃力。 社協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門檻太高,以1及2人家庭為例,計劃限制申請者每月收入不超過10,000及15,975元,比公屋申請入息資格更低。 而租戶需要在遷出前通知屋宇署職員上門確認,若在匆忙後搬離不能補申請。 如果工程涉及樓宇結構,業主應按條例規定委任認可人士及註冊結構工程師,製備改動及加建工程的圖則,並在獲得建築事務監督批准圖則及同意展開工程後,才可由註冊承建商按照批准圖則進行工程。 相關建築工程通常涉及拆除原先的非結構性間隔牆、加設新的非結構性間隔牆、裝置新的廁所及廚房、改動或加設內部排水渠系統、加厚地台以埋置新設/經改動的排水渠管、開鑿額外門口或通風洞口等。

工廈劏房: 香港寫字樓及工廈出租

劏房要合規,必須同時符合消防安全、環境衛生、通風照明等嚴格要求,絕大部分劏房質素強差人意,故合規劏房並不常見。

工廈劏房

另外,由1990年起,部分Y3型公屋大廈最低數層的所有單位,均被分拆為一屋三戶、共用廚廁的「長者住屋」,性質形同「劏房」。 由於管理困難,加上多數此類單位位於租置屋邨,在還原並出售後可為房委會賺取可觀收入,故此該等單位正陸續還原。 要注意的事,有些工廈由於地契、公契或技術原因,未能正式入紙分契,該些拆家會把有關單位以長期使用權的形式拆售。

工廈劏房: 工廈劏房: 工廈活化 工作室無異劏房

但業主在法庭定罪及罰款後,仍不進行任何所需工程,因而遭到第二輪檢控,業主在庭上認罪,現正候判。 分間樓宇單位(英語:Subdivided flat 或 Subdivided unit),又名劏(tāng)房[1],是可見於广州、香港等南粤地方的一種特殊住宅、出租房形式,常見於唐樓等有一定歷史的建築物,也有新建樓宇採用類似戶型。 即是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作出售或出租之用;通常每個小單位均設廚房[2]。

  • 現時私人住宅的空置單位只有43,660個,即使全部願意出租,亦不敷應用。
  • 若相關建築工程質量欠妥,可能影響樓宇安全及環境衞生,包括因違例開鑿額外門口而違反有關逃生途徑的規例、開鑿額外通風洞口而影響耐火結構的完整性、排水渠工程欠妥導致滲水,以及加設非結構性間隔牆和加厚地台而令樓宇負荷過重。
  • 政府有關部門會定期視察工業大廈,一被發現違契,地政總署會向單位發出函,要求於28 天內把單位用途還原,重置作地契限制下的指定用途。
  • 更不用說,不少業主分租方式、質素參差,單位結構、消防安全成疑,情況絕對教人憂慮。
  • 譬如說該地契年期到2047年6月終止,拆家便在合約內把「使用權」訂至2047年6月,並收取「買家」一次性的使用權費用。

「劏」可謂今天物業投資的常見手段,不論是住宅大廈、商廈商場、工業大廈,幾乎只要是有瓦遮頭之地均可作劏細分租。 近日有荃灣工廈「劏房」罕見拍賣,投資者購入一工業單位後,分間成33個細戶,面積介乎71至109平方呎,現正推出部分單位出售,開價25.5萬至37萬,平均呎價為3,500元,而其中一個單位更連租約出售,該單位面積為101平方呎,月租約1,500元。 工廈劏房2023 他又提到,部分「劏房」涉及非法佔用土地,若租務管制應用在這類「劏房」「劏房」,屆時或有可能向社會發出錯誤訊息。 他指,是次立法已包括大部分「劏房」,重申不代表會將非法劏房合法化;強調租務管制不會應用在工廈內的非法「劏房」類別,同時強調實施時不會影響相關部門按現行法例採職的執法行動。

工廈劏房: 裝修光鮮 見客更體面

他亦提到,「劏房」的定義可以參考建築物圖則或公契,以了解「單位」的定義,如租約只租出整個單位的一部份,便已可納入租管範圍之內。 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立法最大困難在於定義「劏房」,目前已盡可能涵蓋不同類型劏房,包括住宅大廈、工商大廈、臨時構築物的劏房,例如天台屋、太空倉及籠屋等。 分間單位,俗稱「劏房」,一般是指在建築物原先經批准的圖則上顯示的一個樓宇單位,被分間成兩個或以上的獨立房間。 工廈劏房2023 工廈劏房 如果業務需要長期有員工駐守所租的工業大廈,最好租個連獨立廁所的單位,人有三急時不用老遠走到公廁或商場找廁所,一來一回也要時間。 調查亦發現,42.5%的工廈住戶表示在單位內收不到電話訊號,難以使用電話通話及數據功能聯繫外界,及第一時間接收最新資訊。

調查發現,67.5%受訪工廈劏房住戶稱,因單位沒有窗戶或窗戶長期不能打開,導致室內通風侷促;61.2%受訪者則表示單位沒有獨立廚房,不便煮食;有43.7%受訪者需與其他住戶共用廁所,而廁所平均與12.2戶共用。 合租即是多人共同租用同一單位,每人佔用一個房間,廚廁等公間空間共用,租金根據房間大小眾人攤分。 合租單位無須經過違規結構性改動,不會出現污水渠滲水回湧等惡劣問題。 只要大廈公契容許並得業主同意,合租即屬合法,如果與夾租室友相處融洽, 合租可算是比劏房更佳的選擇。 2000年2月,為了增加非長者一人單位供應,而面臨三睡房單位需求持續下降,房委會決定將10個和諧式及新和諧式設計屋邨的當中過剩三睡房標準設計單位(尤其是提供三睡房的和諧一型第五款大廈),分拆為若干戶小型單位。 及後,由於「孫九招」導致前健明苑居屋部分改作公屋,有關大廈除明日樓全幢及其他樓宇最低10層外,其餘樓層的三睡房標準設計單位一律被分為一人單位及一睡房單位各一間。

工廈劏房: 工廈劏房9大分析

政府有關部門會定期視察工業大廈,一被發現違契,地政總署會向單位發出函,要求於28 天內把單位用途還原,重置作地契限制下的指定用途。 如業主放盤時已寫明單位可作非工業用途,租戶就應該問對方出示有效證明。 另外亦有部分新型工廈,發展商或已向地政總署入紙申請「特別豁免書個案」,准許土地作商店及服務業等非工業用途,葵涌 iPLACE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租戶為自保,最好自行查冊,了解單位是否被「釘契」,有地政總署或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意味單位有僭建或非法改建的問題。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於今年7月至8月期間,以電話及家訪方式成功訪問80戶居於葵涌區工業大廈的住戶。

工廈劏房

與分間單位相關的建築工程一般涉及裝置新的廁所/廚房、為新設的廁所/廚房改動或加設內部排水渠管。 此外,居住房間、浴室、廁所或廚房均須設置足夠面積的窗戶,以符合《建築物(規劃)規例》所訂的天然照明及通風規定,而新設的廁所及廚房亦不能在位於街道上方的露台之內建造。 然而近年這種「一開數十」的分間方式,更是將以往整層工廈的危險壓縮至個別單位之內,在此高度密集的環境內稍有差池已足已醲成危險,更不用說當中租戶正居住於「工作間」內。 更不用說,不少業主分租方式、質素參差,單位結構、消防安全成疑,情況絕對教人憂慮。

工廈劏房: 工廈劏房問題嚴重 租前必查冊睇圖則

他表示,發展商買入原則工廈、甚至全棟工廈後,將其重新包裝後再拆售,售價未必能反映「真實」價值,略嫌有「發水」成份,「市場對工廈用途充滿憧憬,『大拆家』借此包裝產品,如裝修媲美私樓、智能化管理、獨立廁所、企圖為工廈『增值』」。 近年因工業北移,本港工廈空置率不斷上升,業主便將其「劏」出大大小小嘅空間來出租,呢,好似迷你倉、樂隊排練室、藝術工作室,甚至咖啡室及住宅。 美聯工商董事陳偉志表示,近年不少新式工廈都積極融入智能技術及綠化都市環境設計的元素,而在新式工廈當中,面積較小的工廈單位向來在租售價格上,均較能吸引自由工作者進駐。

工廈劏房

另外,對於立法中間或出現空窗期,因而或出現加租潮,陳帆回應指事實上由談論設租務管制至今已經存在,加上當下經濟環境及供求下,指現時未有出現加租潮的情況。 如租戶有意租工廈作非工業用途,如改為作寫字樓、零售、健身室、party room 等,須經業主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 聯盟又指出,工廈劏房住戶往往受政府清拆執法行動影響,搬遷開支亦是其中一個沉重負擔,建議政府將關愛基金內,為工廈劏房住戶因執法行動搬遷的津貼恆常化,並增加津貼額及放寬申請資格,減少工廈劏房戶搬遷的經濟壓力。 聯盟續指,當局長遠應全面檢討並改善清拆及安置政策,確保能為受影響工廈劏房住戶,提供適切經濟及安置支援。 她說,起初因工廈劏房租金較低、面積較大而入住,惟其後發現環境很差,「住緊嗰度成層都係劏房!一開窗就見到老鼠!電話又冇訊號,渠管又有異味!」她希望政府增加房屋供應,並增加工廈劏房「逼遷」津貼額,讓他們應付搬屋開支。

工廈劏房: 工廈劏房戶呂女士︰住緊嗰度成層都係劏房

改裝前後比對多收每月6萬元 , 用6萬元攤分投資的255萬元 , 要43個月 , 即是3年半才能收回成本 。 如果有合法化 , 有規範 工廈劏房2023 , 一樣大把業主願意做 , 原因是香港工業式微 , 6千的廠地比較難租得出 , 而且租金低企。 直到去年牛頭角發生奪命四級大火後,政府才開始要嚴格規管工廈,雖然措詞嚴厲,態度強硬,也曾釘契甚至封樓,但似乎為時已晚。

工廈劏房: 樓宇結構

救援人員接報到場,男工人昏迷由救護車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搶救,其後回復清醒。 工廈劏房2023 要留意停車場、客貨𨋢位置、大廈裝修狀況、保安設備、是否有獨立廁所、來去水位、隔音裝置、防火逃生設備等。 無釘契不等於單位無違規改建,有可能只是未被地政總署或屋宇署發現而已。 最穩陣的做法,還是自己或搵律師幫手翻查屋宇署圖則,比對單位間隔是否與入了則的平面圖有分別。

工廈劏房: 住宅放寬按揭成數 (一) 至 (四)【星之谷專欄 ̵...

有團體指出,現時工廈單位的分間單位平均數達16.5個,更有單位「1劏45」。 團體又指,有逾四成工廈住戶表示在單位內收不到電話訊號,比一般劏房住戶更加隱蔽,住戶亦需擔心會因當局執法行動逼遷;形容住戶情況有如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的主角般,是「工廈寄生族」。 隨着女兒慢慢長大,生活不便,他另租一間劏房供母女三人居住,自己繼續獨居工廈單位,坦言「只有不便,沒有方便」。

工廈劏房: 香港買樓印花稅不可不看攻略

紅磡/土瓜灣最新的平均呎租為14.3元,按月跌1.9%,為跌幅最大的一區。 屋宇署發出的「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室內裝修/改建及分間樓宇單位」小冊子,詳細說明與分間單位相關的小型工程項目。 一般商廈是用中央冷氣,而工業大廈租盤的冷氣,則要業主或租戶自行安裝。 如果單位本身已附冷氣機,租約上就要寫明設備,並指出冷氣費由誰負責。 政府於 2019 年推出活化及善用工廈政策,容許部分工廈單位在無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和繳付任何費用下,改為作 5 項常見的非工業用途,租來作拍攝 工廈劏房 studio 就是其中之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