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2023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4)專業錄取 招生高校應按照擇優錄取的原則在考生填報志愿中進行錄取。 蔡:社區服務方面也是參加各種社工活動,例如去探訪獨居老人,賣旗等;校外競賽方面,我參加過奧林匹克的數學競賽,還有朗誦比賽、作文競賽,包括內地的作文競賽。 在校內,我擔任中文學會的主席,有舉辦一些活動,包括幫數學學會、經濟學會都舉辦過很多活動。

  • 內地高等教育一般分為專科(與香港副學位課程相近)、本科生(學士學位課程)和研究生(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
  • 今年一月底,就讀培僑中學的姜霏梵、蔡嘉宜同學通過上海復旦大學的「香港校長實名推薦計劃」,獲復旦大學錄取。
  • 從報考和考核模式看,聯招與內地高考相若,不過有獨立制定的考核科目及範圍,錄取時參照五個科目的總分(每科150分,滿分750)。
  • 「港澳台僑聯招試」每年大約5月在香港舉行考試,參與聯招試的內地高等院校超過300所,考生須應考五門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數學、物理/歷史、化學/地理。
  • 我自己本來就希望今後向商科方面發展,而復旦大學所在的上海市,乃內地的經濟中心,所以去內地發展的話,上海肯定是我的首選。
  • 其次,我今後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而在這個地方發展,作為一個對內地和香港都比較了解的人才來說,應該會更加吃香,所以我決定大學到內地讀書。
  • 考生在網上預報名時可填報4所學校志願,而每所學校可填報4個專業志願。

(2)招生高校可附加要求 除四門核心科目外,招生高校可根據不同專業要求指定不同選修科目或非指定選修科目,明確學生需達到的水平(如指定一至兩門選修科目成績需達到何種級別或以上)。 A 伍:講真,這幾個名額來之不易,而且復旦大學它給予港校這些名額,自己都投放很多資源入去,例如它們有個港澳學生支援小組會跟進這些事宜。 不去的話,也會浪費復旦精心的安排,所以校方在內部面試的時候就會考核申請者相關的意向,獲得預錄取後也鼓勵他們一定去報讀。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內地升學/一文看清港生內地升學三大途徑\大公報記者 黎慧怡

上月底的內地升學資訊,《大公報》為大家介紹了內地升學途徑之「校長推薦計劃」的來龍去脈,那麼最常見的文憑試收生計劃(免試招生)、港澳台聯招考試、個別院校獨立收生三大途徑,考生們需要分別滿足怎樣的要求? 今期《大公報》整合各方資訊,整理升學專家、往屆應考同學的意見,為大家一一拆解以上問題。 面試的內容包括他自薦信上面的內容,平日的表現也會計分的,所以最後12個同學就會篩選到只剩下最後四個人。 復旦發給四位同學報名表,表上有幾項要求,第一就是需要學生的一些資料,例如該學生的回鄉證資料,以及在學校學習的年期,一般學校都希望申請者在學校學習至少四年。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2023 內地高等教育一般分為專科(與香港副學位課程相近)、本科生(學士學位課程)和研究生(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

A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姜:一開始我也不太了解復旦大學,但後來就知道學校有這個計劃,在了解了相關內容後,發現復旦大學有我感興趣的學科,即歷史系,其中的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還是全國領先的科目,遂決定一試,最後成功獲條件錄取。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2023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港澳台聯招是港澳台學生報讀內地高校的最主要途徑,考生可以報考全國超過300多所大學,提供豐富的學科和專業選擇。 考生須考取五科,分為文理兩個大類,理工類應考科目為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文史類考試科目為中文、數學、英語、歷史和地理,均為必考科目。 (3)學習經歷參考 除核心科目、選修科目的要求外,招生高校可參考學生其他學習經歷,即香港教育局和學校認可、考生本人提供的“學生學習概覽”。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內地升學資訊/「校長推薦計劃」──入讀內地名牌大學不是夢

一開始去升學就業輔導室拿申請表的時候,我就見到很長的一條人龍,當時心裏就擔心,這些排隊的人裏面,比我厲害的會不會很多啊? 然後就是遠程面試的時候,面對的都是復旦大學的教授,不是普通人,回答就一定要認真嚴謹地回答,生怕自己講錯。 A 姜:寫自薦信時交了很多次稿,中文老師會提供一些大概的框架給我們,會提醒我們書寫內容的擺放次序,以令到復旦大學的教授更清楚地去了解到你的個人履歷。 同時學校會邀請已入讀復旦大學的師兄師姐加入學校的群組,一齊去培訓我們師弟師妹,給我們一些意見。 「港澳台僑聯招試」每年大約5月在香港舉行考試,參與聯招試的內地高等院校超過300所,考生須應考五門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數學、物理/歷史、化學/地理。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然後校長需要給四位同學寫一封推薦信,同學須再找前輩或者其他社會人士再寫一封推薦信,即總共兩封。 復旦收到這些資料後,就會再進行評估和篩選,然後通知申請人參加面試。 今年我們四位學生都獲得面試機會,但因應疫情關係,只能移師網上進行。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文憑試收生計劃」)自2012年起推行,參與高校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試(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免卻同學參加內地聯招試的需要。 2019年,報考港澳台聯招的香港學生達2531人,佔港澳台及華僑生總報考人數的54.1%。 從報考和考核模式看,聯招與內地高考相若,不過有獨立制定的考核科目及範圍,錄取時參照五個科目的總分(每科150分,滿分750)。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 2023/24

招生高校可在本原則指導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訂具體錄取規則。 國家教育部批准個別內地高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復旦大學及深圳大學)在香港直接進行招生工作。 對於中山大學今年停辦獨立招生考試,羅永祥轉述該校招生辦人士消息指,雖然中大今年沒有獨立招生試,但整體名額沒有減少,這意味着免試招生或港澳台聯招名額增加,不過未確定明年是否重新開設獨立招生試。 按照去年數據,報考中大的人次約1500人,其中填為第一志願的有891人(中大只收第一志願),共95人獲錄取,平均15.7人爭一位。 羅永祥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前必須注意各校的收生標準,如是否只收第一志願、有無科目分數有特定要求等,以免和心儀學校失之交臂。

羅永祥說,如果學生在香港的學校沒有選修必考科目中的某科,如物理,則需要花時間補習相關的基礎知識,不但為應付考試,更為將來升讀大學打好基礎,否則難以追上。 自2012年第一屆中學文憑試實行起,免試招生計劃正式推行,參與計劃的內地院校豁免香港學生應考內地聯招考試,可直接用DSE成績獲錄取。 今年有127所內地院校參與免試招生計劃,早前剛結束網上報名。 另外,免試招生中設有校長推薦計劃,羅永祥指,規定每間學校有八個名額,為中英文未必達到3級的同學而設,四門核心課程總分須達10分或以上,且每科不得低於第2級。 「有學校爭崩頭,都有學校少人選擇」,他建議有意到內地升學的同學宜向老師或校長了解詳情。 他舉例指,曾有位學生在DSE中考獲「5545+44」,成績相當不俗,豈料最後沒有內地院校取錄。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

他亦提醒,2021年重考生可以用去年成績合併報考(Combined Cert),免試招生只收取應屆DSE考生或留學生,即須為中六學生。 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注明)、在港分專業招生計劃及說明、考生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辦法、收費標準、奬學金設置、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系電話、網址及其他須知。 今年復旦的做法,是逐個學生面試,最後復旦會根據面試的分數、交的成績表、個人簡歷和校長推薦信等資料,綜合去評估,最後就確定預錄取名單。

(1) 除校長推薦計劃以內的考生和報考藝術體育類專業的考生外,最低錄取標準為3、3、2、2,即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達到第3級及以上,數學科、通識教育科達到第2級及以上。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2023 校長推薦計劃以內的考生最低錄取標準可為:四門核心課程的分數之和須為10分(含)以上,且每門課程的分數不得低於2分(含)。 暨大、華大兩校聯招的歷史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保留至今。 據資料顯示,2020年暨大逾2000人報讀,共錄取逾1000名港生,平均約兩人爭一位,而華大去年則有762名港生入讀,較2019年人數升幅達39%。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相關討論主題:

羅永祥說,事實上香港很多國際投行CEO都有內地讀書的背景,如現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曾在廈門大學修讀英語專業。 志願填報方面,聯招採取平行志願方式,錄取批次分本科和預科兩個批次。 本科志願組考生可填報10個順序排列的院校志願,每所院校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和1個專業服從選項;預科志願組可填報5個順序排列的院校志願。 新生入學後,根據高校安排進行身體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不受限專業。

校長推薦計劃的考生最低錄取標準為四門核心課程的分數之和須為10分(含)或以上,且任何一門科目的分數不得低於2分(含)。 報考藝術體育類專業考生最低錄取標準為 “2、2、1、1”。 由2012年起,新高中學制的香港學生除了參加港澳台聯招考試外,也可以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成績報考內地高等院校。 學生可以同時參加港澳台聯招考試及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內地升學

A 伍:清華大學的「香港推薦生招生計劃」和北京大學的「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兩個計劃我們學校都有參加。 A 伍:大致步驟分為:校內面見──自薦信──校內面試──校長及前輩或其他社會人士寫兩封推薦信──復旦大學遠程面試──獲條件錄取。 在錄取結束後,如有考生成功複核成績需要重新投檔,須由考生向相關高校提出書面申請並附上更正後的成績證明,相關高校如同意則在考生申請上簽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再提交至聯招辦。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推行至今,參與內地大學從63所,到2023年增加至132所。 學生可選4所大學各4個學科共16個志願,順序派位,即每名學生只會獲1個學位取錄。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2023 免試招生計劃接受考生合併連續2年考試成績,同一科目的兩次考試成績取較佳者。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內地升學

羅永祥表示,對於有意到內地發展的同學,先到內地升學是墊腳石,從求學中加深對內地整體環境的了解,對未來發展事業十分有幫助。 請相關申請者儘早到辦證機構辦理有效證件並在新的限期內上傳及修改證件資料,同時中心將積極協調相關方面為申請者加急處理,確保在報名確認前完成證件辦理事宜。 圖:蔡嘉宜(左)及姜霏梵(中),分別獲復旦經濟管理實驗班及歷史系錄取及條條錄取,兩人獲校長伍煥傑(右)祝賀。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今年一月底,就讀培僑中學的姜霏梵、蔡嘉宜同學通過上海復旦大學的「香港校長實名推薦計劃」,獲復旦大學錄取。 但如果憑藉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報讀復旦,競爭壓力將會更大。 復旦大學邀請了大概十幾間香港的中學來參加這個校長實名推薦計劃,復旦會發邀請信給這些香港的中學,邀請我們參加。 每一間學校的名額不一樣,我們培僑中學去年獲得兩個學額,今年獲得四個學額。 內地免試招生校長推薦計劃 姜霏梵、蔡嘉宜同學這一屆,開始有多於12名同學報名,校方按照他們的學習名次、一些其他學習經歷來篩選,然後邀請了12名同學進行一次面見,面見完之後會邀請這些學生寫自薦信,然後再進行一次校內的面試。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