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佛教11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佛教

端午節在五月初五,時值初夏,人們賽龍舟、吃粽子。 農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相傳地府鬼門關大開,由大士王率領陰靈上陽間,領受款待,以七月十五為盂蘭節(中元節),通常在本日以牲禮果餅,焚燒冥鏹舉行祭祀儀式,本月也講究布施貧苦,很多慈善團體會在各區舉辦派米活動。 香港佛教2023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親友互贈月餅酒果,市民扶老攜幼前往公園和郊外賞月,燃點綵燈。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民間素有登高的習俗,以紀念登高避災的古人,不少人亦趁此節日前往掃墓。 香港的猶太人社區建立於1840年代,約3000名教徒來自世界各地,在三個主要的猶太教會堂聚會。

  • 多名長洲居民對該教會人士表示不滿,認為他們的行為是不尊重其他宗教行為[8]。
  • 香港東正教會的發展比其他基督教教派來得晚。
  •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1945年成立,是香港佛教的一個重要組織。
  • 推動慈悲愛心人及三好運動,於九二一地震災區設立佛光園;獲外交部外交之友勳章、教育部社會公益獎,著有《我看美國人》等。
  • 錫克教據考於20世紀之前,隨着英國僱用的印度旁遮普士兵傳入香港,並在1901年於灣仔皇后大道東建立湾仔錫克廟。

我,即自在(大我,谓远离世俗之“我执”“我见”等而达到自由自在境界的无所不在之“我”)。 佛教认为,人生是一个无边的苦海,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启示众生脱离苦海,到达最高的理想境界——涅槃。 而实现解脱的唯一出路是识破并断绝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根源,以无上正等正觉进入涅槃。 所谓涅槃,是梵文Nirvāna的音译,意为灭、灭度、灭寂。

香港佛教: 香港佛教

推動慈悲愛心人及三好運動,於九二一地震災區設立佛光園;獲外交部外交之友勳章、教育部社會公益獎,著有《我看美國人》等。 香港佛教 香港東正教會的發展比其他基督教教派來得晚。 早期活動形式為一個以聖路加為名的信仰團體。

香港佛教

由於香港也是多元族群融合的社會,在漢人民族方面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省籍族群,他們在移居香港時帶來了原鄉的信仰,這些神祇稱為鄉土神。 香港佛教 其中最著名的佛寺是位於大嶼山島的寶蓮禪寺,有一座宏偉的露天青銅塑像天壇大佛以及鄰近的心經簡林,吸引了大量訪客在周末和休假日到來觀賞。 香港佛教2023 此外,2015年落成啟用的慈山寺,立有一座76公尺高(相當於約25層樓)的戶外青銅、合金觀音像(為全球第二高觀音像),坐北向南,與位於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遙遙相對。 慈山寺歡迎各界參訪,但需事先在慈山寺的網頁預約,以便參訪上的人數控管和服務安排。

香港佛教: 基督新教

院長十分敬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大師的著作及講經錄音帶是其隨身之物。 一九九九年大師邀請他擔任香港佛教學院院長時,他欣然接下重任,並擔任至今。 猶太教社區中心設於樓宇內,為三大教派共600個家庭會員及其他非會員的猶太人提供猶太餐、宴會、文化和康樂設施。 中心內還設有一所圖書館,專門收藏有關猶太文獻和文物的資料。 該中心現已成為猶太人舉行社交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

聖職人員計有司鐸279人、修士74人和修女427人。 香港佛教2023 全港共有52個堂區,包括39間天主教堂、32間小教堂和28個用作宗教活動的禮堂。 彌撒所用語言以中文為主,而五分之三的堂區也有英語彌撒,有些更有菲語彌撒。 教壇以奉一黃布代表天啟(宗教上網,可出詩句),不設神像,教徒學習佛經外,並誦蕭昌明宗師所立之經典,特定「開導師」(道長)得傳授「先天掌光」氣功及氣針功、符法等替人免費治病。 蕭昌明時代曾派各大弟子至全國傳教,全盛時如湖南一省辦戒毒農耕中心已有50萬信徒。

香港佛教: 香港佛教學院

印度廟提供的其他主要服務,還有主持殯殮儀式、安排火化和有關事宜。 該廟亦負責管理哥連臣角印度火葬場的一般事務。 羅馬天主教於1841年在香港設立宗座監牧區,1874年晉升為宗座代牧區,其後於1946年晉升為教區。

它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指解脱生死轮回而后到达的一种精神境界。 为了弘扬佛教这一重要思想,开窟者便塑造了释迦牟尼的涅槃像。 涅槃佛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女性的美,会让人忘记了他是佛陀。 光是从他安详和慈悲的微笑间溢出的,正是从嘴角中透出的光,成为他的呼吸,他精神的温度。

香港佛教: 佛教

最著名的香港廟宇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黃大仙祠,廟內主要供奉道教神明黃初平真人,長年香火鼎盛,不少信眾會在農曆新年爭先上頭柱香。 香港佛教 其他著名廟宇包括位於新界的沙田車公廟、位於港島荷李活道的東華三院文武廟、位於聯合道的九龍城侯王廟和九龍油麻地天后廟等。 佛教是香港的主要宗教,大大影響了香港民眾的傳統文化。 星雲大師,十二歲出家,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後來四十年間在世界各地創建二百餘所道場。

香港佛教

大師一生致力弘揚「人間佛教」,他融古匯今,手擬規章制度,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香港佛教 而在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上,更不遺餘力,自一九六四年創辦第一所佛學院—壽山佛學院,其後海內外道場亦紛紛設立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才。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1945年成立,是香港佛教的一個重要組織。 其成員有近萬人,包括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和女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實際上是一個聯誼會,無權監管非佛聯會寺廟[1]。 錫克教據考於20世紀之前,隨着英國僱用的印度旁遮普士兵傳入香港,並在1901年於灣仔皇后大道東建立灣仔錫克廟。

香港佛教: 孔教

這其中最着名的佛寺當屬位於大屿山岛的寶蓮禪寺,有一座宏偉露天青铜塑像天坛大佛以及鄰近的心經簡林,吸引了眾多訪客在周末和假日到来观赏。

  • 1997年,特區政府將佛誕定為公眾假期,取代了英女皇壽辰假期。
  • 期待明年注入更多新元素,豐富慶祝佛誕節目的內容,讓更多人理解佛教重要的節日文化傳遞和樂的訉息。
  • 基督新教在香港運營有超過730家機構,積極參與教育、醫療護理和社會福利工作,尤以浸信會等主流教會為甚。
  • 佛光會要「走出去」,明年佛誕跟旅遊發展局合作推廣,慶祝活動將會更精彩。
  • 近年藉舉辦三時繫念佛事、祭祖大典、祭孔大典等,弘揚佛法和傳統文化,提倡孝道與師道,敦厚世道人心,促進社會安定與世界和平。
  • 這兩個會堂均位於港島羅便臣道的同一建築內。
  • 香港道教的宗教研究和修行,多集中在廟宇、道場和道觀進行,例如全真派的修行道場蓬瀛仙館、青松觀、雲泉仙館等,還有各大小道場。

香港早期是一個漁港,故香港很多受人崇拜的神祇都與海洋有關,著名如海神天后,便是水上人的守護神。 香港至少有天后廟24間,許多天后廟原本靠近海濱,後來因填海關係,現已變成位處於內陸地區。 其他受供奉的神明主要有關帝、北帝(玄天上帝)和司天氣的南海神洪聖大王,惠州海神譚德真人等。 寶蓮禪寺筏可長老、青山寺顯奇法師、凌雲寺妙參法師)確立三年一度輪流傳戒的「三山開戒」模式。 這其中最着名的佛寺當屬位於大嶼山島的寶蓮禪寺,有一座宏偉露天青銅塑像天壇大佛以及鄰近的心經簡林,吸引了眾多訪客在周末和假日到來觀賞。

香港佛教: 香港宗教與風俗

除了以弘揚佛教信仰和文化為宗旨外,在香港經營十幾所中小學、青少年中心和老人院。 此外,香港佛教的學術研究和研究在過去數十年也蓬勃發展,香港大學設有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也有人文佛教研究中心。 慈容法師,現任佛光山教育院院長,積極投入社會教化,熱心推展社會教育。 1969年依星雲大師出家,負笈日本佛教大學。 致力佛光山慈善教育事業發展,歷任慈愛幼稚園園長、育幼院院長、台北女子佛學院院長、《普門學報》發行人、慈善院長、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委員,西來寺、普門寺、台北道場住持。 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教育院院長。

香港佛教

印度教徒的訂婚和結婚典禮,都在廟內按該教的風俗禮儀舉行。 香港佛教2023 每逢星期日上午及星期一晚上,印度廟內都有聚會,包括宗教音樂演奏和講道。 香港的佛教組織和寺廟長期以來一直在社會福利和教育領域服務,規模最大的佛教團體是香港佛教聯合會,其次是香海正覺蓮社。

香港佛教: 協會資訊

寺內有合共七十七個殿堂,包括天王寺、大雄寶殿、藥師殿、四殿藏經樓、五殿華嚴殿等。 正因獨特的地理環境,加上超級靈驗的寺廟佛祖,吸引了不少旅客和佛教信徒專程過來上香參拜。 由巴哈歐拉創立於十九世紀中葉的伊朗,其著述言論構成了被認為是滿足人類現階段、即邁向成熟階段之需要的最新啟示體系。 香港佛教2023 它的最高宗旨是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實現人類大同。 香港佛教 其基本教義可概括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 「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並按其準則生活的人,他們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時也竭盡所能地促進他人及社會的福祉。

主要宗派有香港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真耶穌教會、信義會、播道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浸信會、宣道會、九龍五旬節會、救世軍、神召會和聚會處(也稱小羣教會)等。 基督新教出版兩份每週出刊的主要報章《基督教週報》和《時代論壇》,在香港電臺有定期電臺節目,同時也通過媒體播放電視節目。 李焯芬院長,現職香港大學副校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 院長於九零年代協助興建佛光山多倫多道場而接觸佛教,自此與佛結下不解之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