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洪水坑水塘2023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洪水坑水塘

人迹罕至之境並未阻隔記者的熱忱,分別在艷陽天及下雨天到訪,發覺無論陰晴,水塘景色都那麼秀麗迷人,若人生圓缺都能有這番景況,那真是一樁好事。 洪水坑水塘 洪水坑水塘 一直都計劃著一些能融合踩單車及行山的路線,以感受不一樣的行山體驗。 是次便發掘了在元朗洪水橋一條輕鬆的騎行及行山路徑——丹桂坑及洪水坑灌溉水塘。

洪水坑水塘

皆因元朗平原土地肥沃且有充足水源,早已有人在此立村及開墾耕種。 於50年代,元朗和屯門更是香港最大的農業區。 今次我們11am 出發,連拍攝5pm 完成全程。 文青Model 都可應付,而攝影師更拿著大大支腳架,也如履平地。 其實最難一部分只是在進入洪水坑水塘上塘及離開時的沙石路。 其餘路段都是水泥路及郊遊徑,只是要注意村內多看門狗,別招惹。

洪水坑水塘: 水塘簡介

記者有幸遇上礦場工人「爆破哥」,說他是爆破哥,皆因很熟悉礦場爆破情況,至於幸運,因爆破哥拍下有如戰爭情景的爆石片段,讓人看得傻眼。 他說,石礦場不時會爆破,走路時要留神,切記不要進入石礦場範圍,又說在新合約的礦場做了兩年,做多5年就退場了,因為政府話要將土地來起屋。 沿路騎著單車圍繞洪水橋排水道慢走,風景之優美猶如置身在日本。 疫情期間大家無法外出旅行,此路段著實有身處國外的感覺,多少慰藉了想旅行出走的心靈,大家不妨在這輕騎慢行,好好靜心感受四周的恬靜慢活。 由水塘上山開始,大部份為風化嚴重的沙泥地,路況有些像往花香爐頂的山徑。 在花香爐頂上看青山極為震撼,又有石室可去,比較精彩。

藍地水塘位於屯門虎地,為一個灌溉水塘,屬大欖郊野公園範圍。 但翻查地圖,右邊路徑比較接近藍地水塘,但路程較長,可按需要決定路線。 走完第一部分約要 2 小時,如果體力仍足,不妨多走 30 分鐘,尋找湖水綠水塘。 由藍地水塘離開會經過石礦場,之後繞過外圍,到達礦場的另一面就有路可上山去洪水坑水塘 。

洪水坑水塘: 神鵰石 公庵山 洪水坑水塘

另一個拍到彩虹效果的方法,是盡量靠近欄杆,把後景彩色攝入鏡。 漁護署提供灌溉設施的地區:現時沒有為新界農戶提供灌溉水,主要為漁護署的大棠苗圃提供培植樹苗所需的灌溉水。 由何福堂書院(麥理浩徑十段終點)起步,逆走麥理浩徑上行至引水道。 由此左走屯門徑第一段(右方引水道為麥理浩徑)。

洪水坑水塘

在屯門徑上有一段路很開揚,可把屯門至兆康一覽無遺,而路旁更有一列彩虹欄杆,也是平日行山徑少見的繽紛;再走多約 45 分鐘就到達第一個目的地藍地水塘 。 洪水坑水塘分為上下兩個塘,水塘環境清幽恬靜,地處偏遠,鄰近藍地石礦場,附近亦沒有郊遊設施,因此即使假日亦人跡罕至。 定過神來,回走至主壩,在洪水坑灌溉水塘指示牌下有山徑,可走到靠近元朗公路的新界西北廢物轉運站,跟住沿順達街到順風圍至青山公路離開,這段離開路程需時約45分鐘。

洪水坑水塘: 洪水坑水塘、神仙轍、黃泥墩水塘連走

豬籠草喜歡溫暖和濕潤環境,怪不得在水塘邊密密麻麻地生長。 到水塘的路途不遠,走過藍地大街,進入福亨村路、福亨村徑,大約花40分鐘便到達。 但這段短短的路程卻多采多姿,堪稱一道絕頂美味的前菜。 洪水坑水塘2023 時候開始不早,快速穿過洪水坑水塘後沿「神鵰脊」登公庵山附近,「神鵰石」、「大班椅石」等多片奇石在「神鵰脊」旁邊。

首先坐輕鐵前往鐘屋村站下車,沿廣田街一路直入,沿旁邊明渠直走, 小心經過村屋會有幾隻小狗出來(歡迎)你! 好快就正式進入山徑,左手面旁邊就是洪水坑,而山徑旁有很多野生豬籠草,這是捕捉蚊蟲的植物,外形像豬籠而取名。 到達洪水坑灌溉水塘,可從右方小徑到達水壩頂部,這裡景色美麗,水面呈現一片綠色,加上岸邊樹木倒映,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藍地水塘屯門徑起點是由屯門西鐵B出口沿杯渡路一直走至杯渡輕鐵站,過對面馬路在何福堂中學旁上山。 穿過虎地燒烤場轉右一直走,會見到樓梯走落水塘。

洪水坑水塘: 藍地水塘屯門徑行山教學 路線+觀賞彩虹欄杆攻略

水塘由1955年冬開始興建,1957年與藍地水塘(時稱老虎坑水塘)同日落成,現時藍地水塘主壩東端的梯級旁仍有一座碑石以資紀念。 洪水坑水塘是一個灌溉水塘,當時與藍地水塘同為屯門、屏山及廈村三地的禾田供水,惟現時已沒有供水予農民使用。 交通:洪水橋輕鐵站步行至Common Sense單車舖租單車,駕單車經洪水橋排水道至元朗公路橋下鎖車,從旁邊登水塘上山小路,沿途見丹桂村水塘,至洪水坑灌溉水塘後原路折返。

洪水坑水塘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這裡水質較綠,有較多影相位,下午四時的陽光剛好可以拍到洪水坑水塘的逆光相片。 而水塘有近5層樓深,model站在壩上很迷你。 洪水坑水塘的湖水綠其實不易拍到,用手機app比單反較易應付,而影片則可輕易拍出原色。 (3)  「香港河流網:錦田河」,綠色力量 (網上資料 2012)。

洪水坑水塘: 香港好去處:【世外桃源!深井清快塘紫滕花盛開 淡紫花海仙氣十足!喜香農莊免費入場】- 深井清快塘

若公奄山和花香爐頂二選一的話,當然是先去後者。 本網誌大部份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神鵰石」位處石林最高處,海拔近三百米,至於「大波板」和「大班椅石」等在略低位置。 洪水坑水塘 「大班椅石」也被稱作「天下第一椅石」、「大王椅石」,岩石形似大班椅,可讓人半躺著,享受當辦公室高層的體驗,但當然與真實的大班椅差得遠,至少沒有軟墊,夏天烈日曝曬下也不能坐。 「大波板」是斜度均等高的斜壁,但遊人可繞旁邊而過。

水塘的水會流經丹桂村、鍾屋村一帶再流經洪水橋,經過天水圍西側,成為該區著名的「臭河」,最後匯入后海灣。 洪水坑水塘2023 站在主壩,水塘開闊,盡攬山巒倒影,視野良好時,可遠眺天水圍。 環境清幽恬靜,在晴天,見失業中年漢在釣魚,說道水塘環境令人覺舒服,壓力也小些;在雨天,則見閒情女士打傘漫步,細看雨絲飄進水塘,泛起無數白點。 洪水坑水塘 一如藍地水塘,洪水坑水塘的本來用途是灌溉,1963年落成後,元朗農田受其潤澤,隨耕地減少,其原有功能大大減退。

洪水坑水塘: 藍地水塘|屯門後山走至兆康 看靚景尋「彩虹」

去年的某一天,好奇找資料,才得知香港有8個灌溉水塘,並發現自己曾到訪當中的6個,只欠藍地與洪水坑未曾一遊。 礙於前陣子有媒體介紹了這兩個水塘的郊遊路線,我怕人多,所以兩個月後才完成這剩下的2/8灌溉水塘遊及這篇8/8灌溉水塘遊。 洪水坑水塘 原來由1961至1971年,政府興建了7個為農民提供灌溉水的水塘,並將其中1個水塘轉為灌溉水塘,分別是黃泥墩、河背、清潭上 / 清潭下、藍地、洪水坑、鶴藪、流水響及十塱灌溉水塘。 當中4個位於元朗區,3個在屯門區及1個在離島區。

(5)   「郊野樂行:芝麻灣郊遊徑」,漁農自然護理署 (網上資料)。 除了一般熱門的水塘外,大家不妨考慮遊覽灌溉水塘,但記緊要愛護環境,不要作出任何破壞,注意安全,並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呀。 福亨村徑依傍藍地石礦場,因此警示牌很多,從草叢中,可窺看石礦場運作。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