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醫生註冊條例12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醫生註冊條例

俗稱的「翹牌」是違反道交條例第12條的「不依指定位置懸掛車牌」,該條罰鍰是3600元以上到1萬800元以下,以裁罰基準表來看,「翹牌」可處罰5400元罰鍰,對許多駕駛來說是相當「貴」的罰單。

  • 如他返回香港並恢復執業,則他須申請將其姓名從非本地名單轉移至本地名單。
  • 當有限度註冊期將屆滿,該有限度註冊的醫生可申請續期,續期的有效期同樣最長為3年。
  • 該等人士的姓名於1964年年底之前已記入衞生署診療所註冊主任所備存的名冊內,並受指定提供基層健康護理,負責管理豁免受《診療所條例》(第343章)第7條規管診療所內醫療事務的人士。
  • 由於本地醫生培訓需時,加上實際因素所限,令兩間醫學院難以持續增加培訓學額,因此政府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培訓學額以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 她說,為了吸引更多具有經濟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服務,認為讓有限度註冊醫生加入特別註冊制度的銜接安排應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 衞生署中央註冊室約於每年九月邀請所有在普通科醫生名冊本地名單上的醫生續辦其執業證明書,並通知他們申請程序。

按公院醫生的招聘及流失情況計算,2018年度公院醫生淨增長僅25人,不足以面對急增的公營醫療服務需求。 該等人士的姓名於1964年年底之前已記入衞生署診療所註冊主任所備存的名冊內,並受指定提供基層健康護理,負責管理豁免受《診療所條例》(第343章)第7條規管診療所內醫療事務的人士。 醫生註冊條例2023 當有限度註冊期將屆滿,該有限度註冊的醫生可申請續期,續期的有效期同樣最長為3年。

醫生註冊條例: 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 (第165章)

《醫生註冊條例》第20A條規定,任何註冊醫生「除非持有當時有效的執業證明書,否則 不得 在香港從事內科、外科或助產科執業或在香港從事內科或外科的任何分科的執業」。 當地設有認證海外醫學院,從指定大學的醫學院畢業,通過有條件註冊方式可獲有條件註冊執業,在醫院內通過為期2至4年不等的「督導臨床實習期」方可獲正式註冊。 衞生署中央註冊室約於每年九月邀請所有在普通科醫生名冊本地名單上的醫生續辦其執業證明書,並通知他們申請程序。 根據醫療人力推算2020,二零二零年,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分別欠缺660名和49名專科醫生和準專科醫生;而在二零三零年及二零四零年的醫生短缺人數則分別為800名和51名,以及960名和51名。 醫生註冊條例 此外,政府會與四間公營醫療機構商討特別註冊醫生在職評核的具體模式和內容。

醫生註冊條例

由於本地醫生培訓需時,加上實際因素所限,令兩間醫學院難以持續增加培訓學額,因此政府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培訓學額以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事實上,在一九九六年九月之前,非本地培訓醫生是本港醫生人手供應的重要來源。 當時英聯邦國家所頒授的醫學資格獲醫委會認可,持有該等資格的醫生可在香港註冊。 而有關條例草案今年6月2日已向立法會提交,並現已審議3次,形容進度良好。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以開闢新途徑,讓合資格且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執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和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關如璧,下午舉行記者會交代有關詳情。

醫生註冊條例: 修訂《醫生註冊條例》

名列普通科醫生名冊及專科醫生名冊人士的名單 刊載於醫務委員會網頁,以供公眾參考。 海外醫生通過為期1到4年不等的「受監督執業」,可獲得「正式執業」資格。 而海外專科醫生在獲得有限度註冊後,完成相關醫學專科學院要求,獲得院士資格,即可獲專科註冊。

食物及衞生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以二零一七年為推算基準年)顯示,根據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推算醫療服務需要,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 海外醫生憑認可的海外學歷、專業知識技巧及海外一年實習,可獲得全面註冊,無需在英國考取執業資格試和實習。 陳肇始並強調,當局會持續改善現時醫療系統問題,作出適當改革,包括挽留醫療人手、增強公私營合作計劃、提升硬件、加強並建立更整全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 醫生註冊條例2023 香港醫生短缺的情況,充分反映於香港人均醫生比例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 香港目前每1 000名人口有2.0名醫生,遠低於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國(2.6名)、英國(3.0名)和澳洲(3.8名)。 根據立法會文件,截至2017年年底,本港共有14,290名註冊醫生,當中只有43%醫生在醫管局任職,醫生人口比例更低於其他已發展地區。

醫生註冊條例: 註冊要求

按照目前「有限度註冊」的安排,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前,需具備當地執業資格及臨床經驗。 海外醫生如獲指定醫療機構聘用(包括醫管局、大學醫學院、衞生署),每次合約期不超過3年,續約次數不限。 截至2019年1月,醫管局只有1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受聘於公立醫院服務;而衞生署則完全沒有聘請。 《醫生註冊條例》第19(1)(b)條規定,醫務委員會可命令從普通科醫生名冊除去在任何一年的6月30日前沒有獲得該年執業證明書或保留證明書的人士的姓名。 任何居於香港以外地方的註冊醫生如已停止在香港從事內科、外科或助產科執業,則可申請將其姓名從普通科醫生名冊的第I部所指明的本地名單轉移至非本地名單。

  • 按公院醫生的招聘及流失情況計算,2018年度公院醫生淨增長僅25人,不足以面對急增的公營醫療服務需求。
  • 海外醫生憑認可的海外學歷、專業知識技巧及海外一年實習,可獲得全面註冊,無需在英國考取執業資格試和實習。
  • 名列普通科醫生名冊及專科醫生名冊人士的名單 刊載於醫務委員會網頁,以供公眾參考。
  • 按照目前「有限度註冊」的安排,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前,需具備當地執業資格及臨床經驗。
  • 海外醫生如獲指定醫療機構聘用(包括醫管局、大學醫學院、衞生署),每次合約期不超過3年,續約次數不限。

除在現有的評核制度中加入一些共通的醫生核心才能,例如醫學知識應用、與病人關係、臨床表現、個人誠信、團隊精神等,以考核特別註冊醫生的表現,而該些機構也須定時評核和給予意見,以確保醫生表現稱職。 按醫藥理事會2016年報告,新加坡逾4成為外地訓練醫生,當中有7成半受聘於公營醫療體系。 由2008年至今,超過9成的住院服務由公營醫療提供,可見需求向公營醫療傾斜,公私營醫療失衡。 根據香港醫學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初,每千個病人的公私營醫生比例分別是0.9和4.5,兩者差距甚遠。

醫生註冊條例: 政府歡迎醫生註冊條例修訂獲通過

如他返回香港並恢復執業,則他須申請將其姓名從非本地名單轉移至本地名單。 任何在普通科醫生名冊非本地名單上的醫生,均須繳付訂明費用,並呈交申請表格以聲明有沒有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被裁定犯任何可判處監禁的罪行,以申請周年保留證明書。 對外宣傳方面,陳肇始表示,政府會透過各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以及醫管局、衞生署的既有網絡,積極向香港以外地區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宣傳,鼓勵他們來港執業。 政府也會成立全新平台,邀請醫院管理局、衞生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商議專科培訓事宜。 有關討論會以稍後公布的專科醫生人力推算結果為基礎,並參考每個專科的預期服務需求和最大培訓容量。 醫管局會獲邀制訂計劃,以善用新增硬件支援專科培訓,並檢視相應的人手需求。

醫生註冊條例

若要符合世衞標準,若以本港780萬人口推算,共需要17,940名醫生,尚欠3,650名醫生;要追上其他發達地區水平,需增加約1萬名醫生。 另外,她強調醫管局會提供足夠的職位聘請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並為他們提供專科培訓機會;另會邀請醫管局及醫專共同跟進各項專科培訓事宜,並會適時按需要投放額外資訊以支援專科培訓。 縱使近年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的醫學院已增加醫科學額,但遠水不能救近火,我們認為吸納海外醫生實在刻不容緩。 受僱於獲香港律師會註冊的律師行,在香港為人進行身體檢查,而目的純粹是為該人擬備醫學專家報告,以供在香港法院待決的法律程序中使用。 通常在取締「翹牌」的實務上,只要監理站認可,警方就會舉發開單,但大多是取締有裝能換角度車牌支架的改裝車,因為這表示車主能隨時將車牌調整成不明顯的角度,申訴或是行政訴訟都難成功。

醫生註冊條例: 有限度註冊(普通科醫生名冊第III部)

她說,為了吸引更多具有經濟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服務,認為讓有限度註冊醫生加入特別註冊制度的銜接安排應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醫生註冊條例 醫生註冊條例 她表示,早前法案委員會部份委員認為應放寬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要求,亦有委員認為應完全刪去有關要求,以容許公營機構聘請任何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為特別註冊醫生。 而當局則建議,讓持有認可醫學資格和香港醫專認可或頒受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亦可申請特別註冊。 她說,政府隨即會展開多方面工作,包括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從而制訂認可醫學資格名單。 醫生註冊條例2023 當局爭取在本月底公布委員會成員名單,下月舉行首次會議,期望委員會在明年下半年公布認可醫學資格名單,讓合資格人士申請特別註冊來港執業。 目前,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的專科服務輪候需時,主要原因是醫生人手短缺。

醫生註冊條例

立法會今日三讀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歡迎,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紓緩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 不過,她表示,當局經過仔細考慮後,建議條例草案作出以下修訂,以羅網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特別是專科醫生)藉着特別註冊的新途徑來港服務,而有關提出的修定今早在行會通過,期望今屆立法會會期能通過相關條例。 此外,她表示,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在決定非本地培訓醫生可否透過新途徑來港時,不應只考慮特別註冊委員會所訂定的認可醫學資格,其中服務的非本地醫療機構的水平及其過往的工作經驗或成就亦應予以考慮。

醫生註冊條例: 執業證明書

為突破困局,民建聯已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期望優化有限度註冊安排,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加入醫管局,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讓市民享有應得之醫療服務。 陳肇始在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見傳媒時指,該法案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開闢特別註冊的途徑,他們只要符合特定要求或條件,便可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醫生註冊條例 政府認為有逼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無須通過執業資格試,亦能夠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任何人的姓名如從普通科醫生名冊被除去,他將終止成為註冊醫生,不能繼續執業。 醫生註冊條例2023 根據《醫生註冊條例》第28(2)條,任何非名列普通科醫生名冊的人士如從事內科或外科執業,即屬違法,可處罰款及監禁。

醫生註冊條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