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住戶月入中位數2023詳細資料!(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關愛基金(「基金」)於2014年6月推出為期兩年的「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護老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住戶月入中位數 試驗計劃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別獲延續推行至2016年9月及2018年9月,而試驗計劃第三期於2018年10月開展及獲延續推行至2021年3月。 基金將於2021年4月開展試驗計劃第四期至2023年9月,為期30個月,並由社會福利署(「社署」)負責推行。 住戶月入中位數 買樓其實不是靠入息,而是靠儲蓄,如果買樓是不需要付首期,只需要靠入息證明便可以,便沒有那麼多投訴,但現在的銀行無論申請人的入息有多少,他們最少要自備3成首期,沒有首期,入息合資格也沒有用。 有關資助自置居所房屋,就包括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綠表置居計劃、可租可買計劃及重建置業計劃下興建的屋宇單位,以及租者置其屋計劃下出售的屋宇單位。 另外,亦包括香港房屋協會的住宅發售計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及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下興建的屋宇單位;及市區重建局資助出售房屋計劃的屋宇單位。

  • 現時,房屋署的招標文件内,列明工資須跟隨年度工資調整機制(annual fluctuation adjustment)調整。
  • 雖然排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不能論斷排名高的住戶就等於富有,事關排名僅計算收入,不能完全反映住戶真實財政狀況,不排除有人擁有巨額積蓄,完全不工作亦能過活。
  • 受訪住戶以育有兒童的佔多,有近七成(69%),其次為一人住戶,佔17%。
  • 樂施會一直促請政府建立「酷熱指數」或其他客觀指標作為停止戶外工作的標準,以減輕工友中暑的風險。
  • 該報告書指,中西區有62.2%的住戶每月入息在3萬元或以上,該區去年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40,900元;而前年入息中位數最高,達到44,100元的灣仔區則在去年急跌至40,000元,跌幅近10%。

受訪住戶中,近四成(39%)曾經於過去三年內搬遷,大部分住戶面對愈搬愈貴、因搬遷而耗盡積蓄或感到情緒低落等現象,另有部分住屋環境轉差或需要借貸以應付搬遷開支,反映這些低收入住戶在劏房市場內面對不少限制,選擇空間極度有限,而且搬遷成本極高。 政府統計處今日(30日)出版《2020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當中於中西區所有住戶的月入中位數最高,達4.09萬元,至於西貢區居於自置居所的住戶比率最高,達66%。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最高薪。 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28,000元,女士之收入則為20,500元。 而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之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最低,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17,000元,女則為13,000元。 住戶月入中位數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最高薪,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男性的月入中位數為25,500元,女性則為20,500元,男女合計為23,000。

住戶月入中位數: 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

據統計處定義,住戶每月入息是指所有住戶成員的總現金入息﹐即所有工作獲得的收入(未扣除強制性公積金供款)能及其他現金入息。 其他現金入息包括來自租金入息、利息、股息、定期/每月退休金及保險年金、由非本戶人士定期給予的款項、慈善機構的定期捐助及所有政府津貼的入息。 地區和屋苑分布往往反映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網民整合了香港政府統計處主要屋苑住戶的月入中位數,將全港540個屋苑的家庭收入,依次以高至低排名。

住戶月入中位數

故此,近日當社會為簡約公屋選址等問題爭議得面紅耳赤之際,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沒有簡約公屋,而一般的公屋供應未能追上,劏房戶可以如何擺脫困境? 靠過渡性房屋呢,數量遠遠不足;鼓勵他們努力工作、增加收入,以租住私人樓宇呢,也不可行,因為私樓租金連劏房戶內最高收入的群組也可能吃不消。 在衡量種種因素的情況下,簡約公屋,即使不是「唯一選擇」,也是在社會政策上,可以支持的替代措施(alternative)。 在香港,多年前已有一套「房屋階梯」,這是相對於其他地區較為簡單的置業或住房階梯,基本組合就是公屋、居屋以及私樓。

住戶月入中位數: 港人口微跌 中西區超越灣仔 住戶入息居首位

因此樂施會除了就長者、在職、婦女、少數族裔四個面向應對貧窮問題,也進行全面宏觀的政策研究,令更多人關注本港貧窮問題的全貌。 報告書內顯示居於自置居所的住戶比率,當中比率最高的地區為西貢區,有66.1%的住戶居於自置物業,其次則為大埔區,有65.8%。 而收入最高的中西區及灣仔區,則分別有58.8%及52.4%的住戶居於自置居所。 住戶月入中位數2023 住戶月入中位數2023 而根據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劃分,中西區的月入中位數最高,有5.3萬元,而灣仔區則排行第二,中位數為5.26萬元。 按政府統計處公布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數據顯示,香港2021年第3季就業人士中,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男性月入中位數為20,000元,女性則為17,200元,男女合計後中位數為20,000元,較2021年第2季增加了400元。

護老者所領取的津貼將由護老者/受照顧長者情況改變時的下一個曆月停止發放。 根據統計處數字,去年本港人口共有7,413,100人,所有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則為27,500元,較2020年的27,000元略增500元。 在18區中,中西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42,000元,較去年的40,900萬多逾千元,成為全港之冠。 第二位則是灣仔區,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40,400元,較2020年的中位數40,000元增加400元。 至於深水埗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僅22,000元,較2020年區內中位數23,000元下跌1,000元,僅及中西區的52.3%。 至於病人家庭於遞交申請表時,病人及其同住核心家庭成員共同自住的第一間物業(自置或租住)和所持有的生財工具則不會計算在內。

住戶月入中位數: 灣仔海軍商場昔日海軍聚腳地!美軍御用裁縫店/理髮店 冀盼政府保留歷史

報告亦統計了18區住戶的自置居所比率,最高是西貢區,有66.1%,其次為大埔區(65.8%)及荃灣區(60.7%);最低同樣是觀塘區為(30.9%)。 2021年的最低入息地區就有變動,由月入中位數僅$22,000的深水埗區補上,該區較2020年下跌$1500。 相反,過去連續4年成為入息最低的觀塘區就以$200之差,以$22200排「尾二」。

住戶月入中位數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下,灣仔區每千名女性人口僅得872名男性人口,而性別比率最平衡的為北區,每千名女性人口有933名男性人口。 另外,數據亦顯示灣仔區住戶的學歷是最高,有45.9%住戶有大學學位程度,遠高於全港平均的25.3%,而葵青區有學位程度住戶比例則最少,僅得17.2%。 值得注意的是,有27個屋苑或選區的住戶月入中位數低於20,000元,甚至有14個屋苑或選區的月入中位數更低於15,000元。 至於人口特徵,區內具中學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士所佔百分比最高為灣仔區,各個年齡層共有92.6%. 住戶月入中位數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去年5至6月本港仍在第2波疫情,最基層的工人收入減少,很大機會是受他們的工作時數減少影響,但薪金較多的僱員仍有約1.5%增長,與通脹相若,令人擔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住戶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家庭入息中位數升300元

18區中,升幅最大為離島區,前年所有住戶月入中位數只有25,700港元,一年間急增3,100港元,至去年的28,800港元,升幅逾12%。 跌幅最大則為北區,前年月入中位數錄得24,400港元,惟去年卻下跌了1,100港元。 懶人覺得要研究一個類別嘅特質,要抽嘅樣本要同呢個類別有關連至有意義,唐生發明嘅買樓痛苦指數,錯在用全港入息中位數嚟考慮,將無能力買樓嘅族羣都平均計埋入去,就梗係痛苦啦。

  • 政府統計處同時公布去年港人年收入及工時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本港僱員去年5至6月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為18,400元,按年增1.5%;而第10個及第90個百分位數分別為9,600元和45,300元,按年分別減少3.9%及增1.6%,反映低收入人士的工資有所減少。
  • 調查指出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及專業人員之月入高達45,000,然而非技術工人的月收入則為12,000元,月入差異達3倍之多。
  • 深水埗區亦取代連續4年最低的觀塘區,成為最新住戶入息中位數最低分區,僅2.2萬港元,只佔最高月入的中西區約52%。
  • 在80萬名於2016年至2021年期間曾作內部遷移的人士中,約4成半(36萬人)遷往新市鎮。
  • 關愛基金(「基金」)於2014年6月推出為期兩年的「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護老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總括而言,去年香港有逾190萬名15歲以上從未結婚的人士,佔總數約29.1%。 住戶月入中位數2023 去年全港總人口減至748.2萬多人,較前年減少約0.3%,而香港的男女失衡問題仍然持續,去年香港每千名女性中僅有914名男性,若把外籍家傭也計算在內,每千名女性更對840名男性。 各區中,以黃大仙及沙田的男女失衡情況最嚴重,每千名女性僅有901名男性。

住戶月入中位數: 新一年住戶數據公布 入息中位數高低差一倍 大學生比率懸殊

樂施會認爲有關指數除考慮温度外,亦應將濕度、空氣流通、室內環境的高温等因素一併納入考慮,才能全面保障僱員的職安權益。 此外,當局更應將相關停工標準同時納入其中,如外判商拒絕須面對檢控及被扣分,影響外判商下次中標機會。 在年齡方面,全港整體的年齡中位數是44歲,年齡中位數最高的是黃大仙區及沙田區,為45歲;而離島年齡中位數則最低,為40歲。

報告書指,中西區繼前年後再度成為全港月入中位數最高的地區,所有住戶月入中位數較前年升1,100元;第二高則為灣仔區,月入中位數達40,400元,按年升400元;而月入中位數最低的深水埗區,較第二低的觀塘區還要少200元。 但以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來劃分,灣仔區住戶的月入中位數最高,達55,500元。 【新聞稿2021年7月4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透過全港50間社會服務單位向低收入劏房戶(月入低於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75%)進行問卷調查,以探討他們的住屋選擇及服務需要。 調查發現,受訪住戶的房屋開支負擔沉重,有近三成(28%)以一半或以上的月入繳交租金(即租收比50%或以上)。

住戶月入中位數: 統計報告

貧窮失業人口的失業時期相對較長,六成貧窮人失業達兩個月以上,四分一更失業超過半年。 政府統計處今日(31日)公布2019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顯示去年18區中,灣仔區「蟬聯」去年全港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高的地區,達44,100元。 觀塘則連續第三年成為入息中位數最低的分區,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僅22,500元,而家庭住戶數目及人口數目均是全港最高。 薪酬趨勢|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及入息中位數。 2022年9月至11月期間,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9,000元,較上一次數據(8月至10月)稍升100元。 受惠於試驗計劃第四期的長者,不能同時受惠於基金下「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第三期。

住戶月入中位數

私人永久性房屋方面,包括私人房屋、香港房屋協會的市區改善計劃下興建的屋宇單位、別墅/平房/新型村屋、簡單磚石蓋搭建築物/傳統村屋及非住宅樓宇內的屋宇單位,而自2002年第1季起,可在公開市場買賣的資助出售單位亦包括在內。 在聲明書上或其他的資料部分,若提供不完整、不準確、不適時或錯誤的資料,將可導致申請被拒絕,如財政資助申請已獲批,亦可能被全數或部分撤回@,此外亦有可能面對刑事檢控。 住戶月入中位數 而任何於撤回前已獲批的財政資助,關愛基金(經醫管局)當視為欠款或以其他形式作出追討,病人/申請人須承諾會向關愛基金(經醫管局) 償還已獲批的財政資助。

住戶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金融及保險業

統計處報告書按區議會分區劃分,包括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徵的各項統計資料,如人口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報告書是按去年進行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的結果所編製。 數據顯示,香港2022年第二季就業人士,當中男性月入中位數為20,700元,而女性的月入中位數為18,000元,與本年度首季相比,男性月入中位數輕微下降300元,女性月入中位數則不變。 住戶月入中位數2023 按住戶人數及每月入息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月入$15,000-$19,999的家庭住戶數佔最多,達23.46萬,佔第2多的是月入超過10萬的家庭住戶,有23.4萬。 居住在私人永久性房屋、資助自置居所房屋、及公營租住房屋的中位數分別為$38,800、$28,700、和$19,000。 另外,政府統計處在近日發表2020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全港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27,000元,較2019年減少1,300元。 領取津貼期間,如護老者/受照顧長者的家庭或身體狀況有變以致不再符合領取津貼的資格(例如長者已入住安老院舍/離世/長時間離港,或護老者開始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長時間離港等),護老者須立即通知社署或其服務單位,以停止發放津貼。

她又指,今年儘管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但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行回升趨勢進一步鞏固,有利於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 2022年9月至11月就業人士收入中位數為19,000元,較2021年同期18,000元上升1,000元。 在2022年第3季,12.6%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為80,000元及以上。

住戶月入中位數: 工作時數中位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經濟援助(例如:鼓勵就業交通資助計劃、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公共福利金計劃內的津貼,如普通傷殘津貼、高額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以及高齡津貼)及關愛基金援助項目提供的津貼,都不會被列入家庭入息之內。 政府統計處今(30日)出版《2020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當中統計了不同分區的住戶入息、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性別及年齡分布等。 去年本港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較前年下跌,每戶平均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7萬元,比前年下跌1700元,據資料,全港收入最高地區是中西區,住戶的月入中位數為4.09萬元,觀塘區收入最低,中位數為2.17萬元,兩者月入中位數差距為1.92萬元。

住戶月入中位數: 社會民生

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 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 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而15至24歲組別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少,男女合計為13,900元;其次是60歲或以上組別的收入中位數, 男女合計為15,000元。 另本港第3季的失業人數多達25.98萬人,較今年第2季的24.07萬升近8%,更比去年同期急增2.1倍;就業不足人口亦多達14.91萬人,比今年第2季增加4%,比去年同期更大升3.6倍。 18區中,升幅最大為離島區,前年所有住戶月入中位數只有25,700元,去年卻增加了3,100元,至28,800元,升幅逾12%。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