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陳家亮教授8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陳家亮教授

研讨会分为发育生物学、新兴技术和干细胞生物学三个部分。 六位来自本学院的主研究员及十位来自中大、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讲者,一同分享他们最新的科研见解。 「陳教授,你行醫多年,見盡生死。究竟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死亡會是甚麼滋味?」 曾經有不少朋友問我以上的問題。

一些女士們單刀直入的問: 「你用哪個牌子的護膚品?」更有人毫不客氣地問: 「老實告訴我,你是否去韓國整容回來?」 聽了這一連串問題,我不禁啼笑皆非。 其實不少人也曾向我提出這些問題,雖然身為醫生,我並沒有什麼長春不老的秘方,但一些保持身體健康、減慢中年衰老的個人生活方式,卻不妨與有興趣的朋友交換意見。 「陳院長,我已於你的頸背施了十一針,然後再使用拔罐。相信再多四至五次療程,你頸痛的情况應該會有明顯改善。」這是醫學院一位資深的中醫教授給我訂定的治療方案。

陳家亮教授: 發展 - 副院長

也許你曾有此經驗:心情緊張時,頓感腸胃疼痛,急需如廁。 情緒牽動腸胃不適,可見腦部與腸胃雖非比鄰,關係卻千絲萬縷。 近年醫學界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與大腦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兩者藉大量神經線互通訊息,腸道微生態變化更會影響大腦及情緒,與抑鬱症、柏金遜症、腦退化症等有密切關係。 碰上專科考試臨近,多位同事都希望盡快清理輪候的病人,好爭取時間温習。 正因如此,年青醫生Jason 跟一位病人弄得有些不愉快。 這個星期六早上,剛帶完一組醫學生臨實習,便匆匆趕往香港仔的香港醫學專科學院(HK Academy of Medicine,以下簡稱「醫專」)參加一個醫學教育論譠。

陳家亮教授

他們全都是在公開試名列前茅的高材生,我很有興趣了解他們的抱負及夢想。 這些學生不但成績優異,語文能力極高,更是多才多藝,動靜皆宜。 「陳教授,這個病人的病理化驗報告竟然前後矛盾! 真的無所適從!」一大清早,一位年輕醫生跑到我的辦公室向我投訴。 隨着社交距離政策放寬,我們一班中學老同學終於可以敘舊。 席上兩個老同學分享他們陪伴親人覆診的經歷,在同一樣的醫療制度下,但卻有不一樣的遭遇。

陳家亮教授: 醫學成就

過去一年得到各部門的努力,中大醫學院有幸從本地及海外成功招聘了46 位科研及教學專才加盟。 但面對着資深教授的退休,新增的醫科學額,以及愈來愈高的科研要求,我還是要馬不停蹄,三顧草廬,四出禮賢下士。 昨天,我帶領一組醫科生在病房實習,出現了一個以往也經常發生的有趣現象,就是同一個病例,每個人所得出的診斷或治療方案都可以不一樣。 也許你以為這只是醫科生經驗不足所致,但在行醫的實際環境中也時有發生。 其實我們對人對事的觀點往往決定了我們的結論或所謂的「事實真相」。 「香港,再不是昔日的香港了……」不少人戴上灰色的眼鏡看這個都市。

陳家亮教授

後來他升讀聖芳濟書院[12],只讀了一年中六[註 陳家亮教授 陳家亮教授 3]便自修其餘預科內容且在香港高等程度會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繼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為學院1988年第三屆內外全科的畢業生[13]。 陳家亮教授2023 陳家亮於1988年在醫學院以一級榮譽畢業,而且獲「外科金牌」稱號[15]。

陳家亮教授: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十四):流行文化

科技雖然可以傳達知識,但要深入交流卻是困難重重。 話雖如此,這個新的會議方式減省了不少出門遠行的時間,也有其優勝之處。 「沒有老師會用匙羹餵你們,所以你們要懂得自我學習!」這是在醫學院的第一天教授對我們的訓話。 因此,我自年輕便明白「內外全科自學士」的道理。

陳家亮教授

星期四從日本回港,為了避免在辦理防疫手續上出現失誤,秘書早已再三叮囑我要下載衞生署的申報表格、返港前24小時內做快速測試、上載結果及有關個人資料等。 執筆當日我正出席於泰國曼谷舉辦的亞洲腸道微生態科學會議,除了那些仍然受防疫政策限制出入境的地區外,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學家及投資者都參加了這個盛會。 執筆當日,正是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一方面我為着政府決意把香港打造成國際創科中心感到欣喜,另一方面我卻體會到困難重重,要落地並非單靠口號,如何避免資源錯配,還有一段漫長道路。 農曆新年,我沒有趁着假期跑到外地旅遊,閒來無事,便到戲院看電影,偶爾發現一齣20多年前我深愛的日本漫畫竟然搬上大銀幕。 原本我只是抱着重拾當年回憶的心態去觀賞這齣電影,事隔多年,這名漫畫家竟然令我喜出望外,因為電影裏包含着很多值得令人反思的道理。

陳家亮教授: 研究 - 助理院長

繼十年前曹達華先生離世,如今再加上女俠的離去,令「如來神掌」及「無定飛環」從此絕迹江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 對於年青一輩,如來神掌是周星馳的作品,也可能是他們於假日閒來無事,在家中消磨時間的一齣電影。 但對我一輩來說,《如來神掌》及其他的粵語長片卻是陪伴我們成長、不可分割的生活環節。 一年一度的中學文憑試即將放榜,多年來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都選擇讀醫。

  • 最近一次的大手術後更出現了一些後遺症,令他半邊身體不能活動,就連說話和喝水也十分困難。
  • 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非常愛吃「雞」和「飯」的人。
  • 他說,在大學從事醫學工作有三個好處︰第一,醫治一些貧窮的病人。
  • 當年我在伊利沙伯醫院實習,由於人手短缺,每當拍檔放假,我們便要連續on call 24+24+12小時!
  • 走到診症室,知道今天會見到周太,一個胃癌康復者。

近幾年很常聽到人說:「認真便輸了!」似乎在安慰大家,做人處事不必太認真,不要過分執著,應該輕鬆一點過日子,免得自己活得太辛苦、太勞累。 工作了數十年,與不少人共事過,也帶領過不同的團隊,發現真的是「一樣米養百樣人」。 你交託同一件工作,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處理方法。 有些人目光遠大,總希望做大事,倘若你交付的工作不是他心目中的大事時,他便覺得「大材小用」,會輕忽馬虎地處理了,甚至出現「托手踭」、「射波」等情况。

陳家亮教授: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十七):豬朋狗友

因為父親要的,可能不過是簡單的一餐飯︰例如帶他外出,吃他最喜歡的咸魚蒸肉餅,那已經很足夠,不過現在已經不能彌補了。 因此陳教授亦勸喻大家珍惜眼前人,因為身邊的人總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人。 不光是看病難,當年的醫生都比較寡言,整個看病的過程都不發一言。

陳家亮教授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胃痛的原因不外乎是胃酸過多、胃炎、胃氣脹、胃抽筋等。 近年研究卻發現以上的傳統智慧原來沒有確實的醫學根據。 例如胃痛跟胃酸多少並無關係,又例如很多所謂「胃炎」個案其實真正的問題與胃炎無關..... 我經常應邀到別的醫院參加會議,目的是檢討醫療事故及提升質素。 陳家亮教授2023 最近有兩宗病人離世的個案,都值得醫生及家人反思.....

陳家亮教授: 研究 - 副院長

前幾天院長室的同事向我報喜,因為有獨立調查報告指出,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在多方面表現連續八年被僱主評為最好的。 「連續八年」是非常難得的成績,藉此我要向所有盡心竭力委身教育的同僚致敬,因為你們並不是為個人成就而努力,而是為著每一個未來醫生一直默默地作出無私的奉獻。 「Ok!吧吧!」這是女兒對我又再出外公幹的反應。 身兼院長及腸胃科教授,我對於提升醫學院的國際學術地位實在責無旁貸,所以經常應邀出訪各國學府,介紹中大醫學院的科研成果及發掘更多合作機會。 這一個月,我先後到大阪、名古屋、東京、倫敦、牛津、吉隆坡、檳城及北京等地。

陳家亮教授

英國最近一個不幸患上一種罕有遺傳病的嬰兒,由於大腦及肌肉不斷受到破壞,這個未到一歲的孩子已雙目失明及四肢癱瘓。 他既不能呼吸、也不能吞嚥,生命全靠呼吸機器及胃管支援。 院方認為這孩子已是返魂乏術,不應再延續他的痛苦,主張把喉管拔掉,讓孩子安詳地離開。

陳家亮教授: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十二):我知道了,不用檢查

周太比上次見面時瘦了一圈,眼神也有點暗淡無光。 陳家亮教授2023 我有一個奇怪的習慣,每年年初必定往便利店購買一些預測來年投資的報刊及書籍,包括股票、地產、外幣。 作者都是自稱或被譽為專家,以盈利、政治、大數據等分析,建議投資策略。 更有一些堪輿大師,以風水、流年、八字、易經等預測經濟走勢。

陳家亮教授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参与者的鼎力支持,使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陳家亮教授 陳家亮教授 帶著沉重的腳步,紅腫的雙眼,晚上11時多才回到家。 見他們各人面上的神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整個家庭的焦慮,診症室忽然間像出現了一股「低氣壓」。 走到診症室,知道今天會見到周太,一個胃癌康復者。

陳家亮教授: 院長醫生週記(二百零九):本地大學研發?

所謂活得健康,離不開飲食均衡、多菜少肉、維持恆常運動、作息有序等傳統智慧。 不少天然食物含益生元,如蒜頭,以及韓國泡菜一類發酵食物,有助腸道繁殖出有益的細菌。 常謂:「三歲定八十」,三歲前,人腸道的細菌如白紙,可隨意改寫,而三歲後,發展逐漸定型,便難再改變。 遺傳基因令人有不同程度的風險罹患某些疾病,至於會否病發,後天環境是其中一個因素,包括腸道有否滋長「壞細菌」,把這些病引發出來。

陳家亮教授

每張臨時病牀之間只靠一塊小小的活動屏風分隔,全無私隱可言。 並非我們的醫療服務停滯不前,而是我們的服務永遠追不上社會的需求。 早前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腸道較非患者多出40餘種細菌。 這些細菌分泌一些神經遞質擾亂大腦,令人感到消沉失落。 陳家亮教授 陳家亮本來獲一所位於九龍塘的名校小學取錄,但因為要付校巴費用及高昂學費。 所以他最終選擇入讀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註 2],並於該校畢業。

陳家亮教授: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十五):龜兔賽跑

自高中時代開始,由於功課繁重,漸漸養成了很晚才睡的習慣。 皆因在深宵時份,漆黑一片的崇基校園中,我還是挑燈夜讀。 窗邊的書枱燈便成了黑夜明燈,照着每個夜歸崇基人的身軀。 當了醫生後,我這份自少鍛鍊而成的「貓頭鷹功夫」卻讓我捱過「On Call 60小時」的艱辛日子。 陳家亮教授 當年我在伊利沙伯醫院實習,由於人手短缺,每當拍檔放假,我們便要連續on call 24+24+12小時! 吳先生是一名患有肝硬化的病人,上個月才剛與家人慶祝五十五歲生辰,想不到這可能是他最後的一個快樂生日。

  • 聽聞有團體繼成立「控酒大聯盟」後,更積極考慮組織「反紅腸煙肉大聯盟」!
  • 當日演講廳座無虛席,大家讚嘆他知識淵博之餘,也不禁認同現今醫學教育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培育一個好醫生。
  • 在遍遍爭議聲中,想起原來自己已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了廿七載。
  • 上星期我向傳媒朋友介紹中大醫學院在2015/16年的課程,包括引入「生命倫理」和「專業精神」兩個必修科目,以及讓文憑試成績優異的學生選擇直接修讀醫學院二年級課程。
  • 一年一度的中學文憑試即將放榜,多年來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都選擇讀醫。
  • 相關的臨床研究將會朝這方向進發,包括探究哪些腸道細菌直接有關,如何改變它們來促進藥物療效,改善情緒,研究成果將與目前的情緒病治療發揮相得益彰作用。
  • 我之所以被選為評審委員,相信是因為香港一向是新加坡的學習和競爭對象。

這位老闆很有魄力,一位女士撐起整個店子,還要供養父母,生活也實在不易。 這個晚上店子的氣氛異常沉寂,老闆一改她談天說地的作風,反而向我請教一些醫療上的問題。 早前一位患有冠心病的老伯求醫,王伯今年八十歲,約大半年前他做過「通波仔」手術,放進了兩條心血管金屬支架,除了亞士匹靈,他還需要服用額外的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支架栓塞。 近兩個月他發現大便有血,家庭醫生懷疑他是痔瘡出血,可是痔瘡藥物沒有把情況改善,於是家庭醫生轉介王伯見專科醫生考慮檢查大腸...... 天還未亮,我便已起牀預備出席一個由日本主辦的國際大型會議。 過往我站在台上,面對過千人發表科研成果;如今只能利用Zoom,對着鏡頭說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