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東涌東發展8大好處2023!內含東涌東發展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東涌東發展

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於2018年1月初發佈初步的發展方案,建議將填海所得土地塑造成高生活質素及知識地區,發展低密度住宅和教育設施[31]。 2012年4月20日,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競爭選舉辦事處前副主任何永謙表示,梁振英計劃於上任後改造東涌及天水圍,屆時將會規劃於東涌興建酒店和商場等消費場所,主要為了吸引訪問香港旅客。 由於東涌人口只有10萬,仍然有大量的發展空間,而且接近香港國際機場及亞洲博覽館等,有大量的旅客途經[19]。 根據2011年之人口普查,東涌當時人口達到115000人,惟能夠在大嶼山地區工作的居民只得6000人。 東涌的周邊地區,如機場和迪士尼,雖有不少就業機會提供,但偏低的原區就業率,主因乃工作種類和性質跟居民需要不符。

東涌東發展

地盤平整及基礎建設工程於1996年11月展開,於2001年2月完成。 另方面,過去幾年都只推出小型市區重建項目的市建局,今年因土瓜灣數個重建項目已完成收購可推出招標,其中首兩個具規模的項目已成功批出合作發展權,為該局帶來近138億元的地價收入,亦為市場提供約2000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此應是最少6年來的新高。 東涌東發展2023 「橋頭經濟」、「機場經濟」是東涌新市鎮獨有的,通過有效有序規劃發展運作,東涌新市絕對是小「將軍澳」市鎮,將永遠與「悲情地區」說句再見了。

東涌東發展: 鐵路網絡擴展工程

於2021年1月13日向工務小組委員會滙報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撥款申請,包括東涌東及東涌西的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就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之撥款,包括東涌東及東涌西的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 擬議的東涌擴展計劃是一項主要的土地供應措施,並已納入2014年、2015年及2016年《施政報告》內。 東涌東擴展區亦是政府第一次在工務工程中引入生態海岸線,目的是在可行情況下,加入模仿自然潮間帶的設計,以提供一個合適的生境讓海洋物種生長,增加海床的生物多樣性。 日後於東涌東海旁,放眼所見的將不會只是水泥建造的人工海堤,而是由紅樹林和生態磚等組成的海岸線。

東涌西的發展將可提供1.5萬個住宅單位,容納4.3萬人口[15]。 東涌擴展計劃將會提供約 62,100 個住宅單位,容納約 184,000 人口。 該計劃亦會提供約 500,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辦公室用途、 327,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零售用途,以及 50,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酒店用途。

東涌東發展: 巴士

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六月十六日)與艾奕康有限公司簽署顧問合約,為東涌新市鎮擴展(東部)計劃進行詳細設計和施工監管。 政府於二○一二年展開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可行性研究,檢討東涌新市鎮的餘下發展潛力。 東涌東發展 研究參考了三個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到的意見,制訂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涌新市鎮東西兩面範圍,即東涌的東部和西部。 該兩個新擴展區將提供約49 400個住宅單位,可容納約 人口,目標是最早於二○二三年讓首批居民入住新擴展區。 2013年5月21日,東涌擴展研究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展開,發展局發佈了步發展大綱圖。

東涌東發展

部份團體雖提倡東涌可發展「橋頭經濟」[14],以及利用港珠澳大橋之經濟機遇。 但橋頭經濟所能夠創造的就業機會,仍只以零售、飲食、旅遊款待業為主,對改善東涌之原區就業情況作用有限[15]。 東涌並無規劃任何公營街市,只有在公共屋邨附設街市,在缺乏競爭加上在領展的管理下,東涌的物價往往是全港最高之一[11]。 於2016年5月,由領展外判予建華集團管理的逸東街市進行裝修工程,不少居民難忍多年壟斷,及擔心物價將進一步推高,在2016年居民不惜與朱凱迪自發籌辦墟市,期間更一度與領展保安及外判商發生衝突[12]。

東涌東發展: 土木工程拓展署項目辦公室:

而部分城市後勤設施,例如港鐵車廠、巴士車廠、廢物轉運站、污水處理廠、廚餘回收中心、濾水廠和車輛扣留中心等皆設置於小蠔灣,港鐵小蠔灣車廠亦預留發展上蓋物業,並隨上蓋物業發展而增設鐵路車站。 隨著香港政府於2011年起再專注擴展東涌範圍至石門甲一帶及在東涌東建設高密度住宅及主要商業運輸物流區,東涌新市鎮的發展得以繼續。 目前因新市鎮的商業區、住宅區和社區設施皆集中發展在東涌,因此政府近年的官方文件已改稱為東涌新市鎮(英語:Tung 東涌東發展2023 Chung 東涌東發展2023 New Town)[2]。 儘管現有基礎設施可容納約 124,000 人居住,東涌新市鎮現時的人口只有約 98,000。

東涌東發展

我們在 2014 年 10 月完成了三個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後,已制訂東涌擴展計劃的發展建議包括建議發展大綱圖、主要土地用途和發展參數。 北大嶼山的發展意向早在1970年代後期,政府有建議於赤鱲角興建新機場時已有提出。 在1983年發佈的North Lantau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研究中,北大嶼山沿岸的東涌、大蠔等地已有建設可容納近30萬人口的新市鎮的構想[3]。 1989年制訂的《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正式確立新機場將在赤鱲角興建,東涌新市鎮始出現了成為機場的支援社區之概念。 1992年完成的《北大嶼山發展研究》為東涌新市鎮的規劃及發展訂定大綱,並建議新市鎮的人口容量為26萬人。 東涌新市鎮計劃的東涌發展計劃第1期其後納入《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正式落實了東涌新市鎮的發展。

東涌東發展: 住宅發展與市中心

東薈城於2000年代中期改以名店倉(outlet)形式營運,而富東邨和逸東邨的公共屋邨商場亦被領展收構,在定位問題和缺乏競爭的情況下,加上東涌並無規劃任何公營街市,令物價成為全港最高,居民購買日用品苦不堪言[14]。 他表示,在一些較受海浪沖擊或光線不足的位置,會在潮間帶設置生態磚,形成岩石生態海岸線。 生態磚高低和大小不同的孔洞,可以在潮退時把海水儲起,為海洋物種提供合適生境和庇護空間。

東涌東發展

2012年6月11日,政府展開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以期完善東涌的發展規模,應付長遠房屋需求及滿足東涌居民的需要,同時探討港珠澳大橋及第三條跑道給予東涌的發展潛力和機遇,作為香港連接珠三角的商業物流點。 擴展研究的公眾參與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於2012年6至8月期間舉行,以收集的意見用作制定初步大綱發展圖。 於東涌新市鎮擴展的規劃方案中,鄰近擬建的東涌東鐵路站,將成為區域性的商業中心。 配合港珠澳大橋口岸上蓋的商業發展和機場北商業區(即11 SKIES,為全港最大面積商場,目前已分階段建成及陸續啟用),將可吸引更多旅客來港,同時釋放北大嶼山巨大的經濟潛力[20][21]。 東涌東發展 2016年,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為大嶼山的發展願景、策略性定位和規劃原則提出多方面的建議,之後進行公眾參與活動,翌年政府公布以「北發展、南保育」為未來發展方向。

東涌東發展: 東涌市中心將發展住宅 大綱草圖獲核准

2016至2018年間,高密度住宅昇薈、東環、迎東邨及滿東邨相繼於在東涌北和東涌西落成。 在1970年代前,東涌一直未有大規模的發展,及至1970年代後期,政府建議於赤鱲角興建新機場時,始出現針對東涌和大蠔的發展計劃。 在1983年發布的《North Lantau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研究中,北大嶼山沿岸的東涌、大蠔等地已有建設可容納近30萬人口的新市鎮的構想。 除了海濱觀景台,東涌東擴展區休憩用地擬興建的全新設施包括海濱長廊、中央綠園、綠 東涌東發展 東涌東發展2023 化園境地帶及單車公園暨極限運動場。

東涌東發展

至於直立式生態海岸線,其海堤將透過陶盤、孔洞、生態方塊等,提供不平滑的表面,讓體型較小的海洋生物依附和生長。 上述流標之事,亦是自天水圍輕鐵天榮站上蓋項目2014年初出現兩度流標之後,7年來再有遇此境況。 究其原因,除補地價高昂外,該配電站上蓋項目建築成本較高兼發展期長達約8年,東涌東發展區的交通配套發展又未能配合項目落成時間,令發展風險陡增。 自1999年東涌新市鎮獨立成為一個區議會選區起,東涌舊碼頭(馬灣涌)一帶維持劃入大嶼山選區。 東涌原稱東西涌,首見於明萬曆《粤大記》等古籍,因東西兩邊各有一河涌流入海中。 清道光《廣東海防匯覽》把「東西涌」分別標記為「東涌口」和「西涌口」兩個地方,最後東邊的鄉鎮發展較好,人們統稱整個地區為「東涌」[3]。

東涌東發展: 項目鐵路服務範圍

另外,東涌近年亦有不少以介紹東涌的歷史文化和大自然生態作為主題的導賞團出現。 東涌自配合赤鱲角國際機場發展開始,一直不斷以東涌市中心為核心向外發展,發展目的亦由為在機場工作居民提供住宅轉為發展成高人口密度的新市鎮,高密度住宅和各項社區配套亦相繼落成。 同時於2013年「優化土地供應」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期間,小蠔灣被列作五個建議近岸填海選址之一。

東涌東發展

規劃區涵蓋約341.66公頃,坐落在大嶼山北岸,位於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東南面。 該區是東涌新市鎮的市中心,東起大嶼山北岸的企頭角,西接東涌灣及東涌谷,北達迎禧路及現有的海岸線,南面則以一列山坡為界。 東涌東發展2023 東涌市中心地區主要為住宅區,並附有一些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和公眾休憩用地。 由於多數市民對東涌灣和東涌河的生態環境的表示關注,2014年8月發佈的建議發展大綱圖取消東涌西的填海建議,而東涌谷的發展密度亦作出調整;但東涌東的發展密度則有所提高,將增建4萬個房屋單位,住宅密度地積比會由最高6倍增至6.5倍。 擴展區預留50萬平方米商用樓面面積作辦公室等用途,另有10多萬平方米零售業樓面面積[16]。

東涌東發展: 發展計劃

單在2017年首五個月,東涌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已有26小時錄得10或10+的甚高或嚴重健康風險級別;而2016年東涌亦有42日錄得健康風險達高水平,屬全港三甲之列[16]。 隨著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下半年通車及第三條跑道的興建,以及東涌區內急速的城市化,不少人士預料東涌的空氣質素將更見惡化。 東涌東發展2023 對於因或就本網站所載的任何資料(包括數據或程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政府並不承擔責任。 政府保留權利,可隨時運用其絕對酌情決定權,省略、暫停或編輯本網站所載由政府編製的資料,而無須給予任何理由,亦無須事先通知。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