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工業意外法例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收入的損失收入的損失分為兩類 - 已經損失的收入,傷著受傷後,失去了工作能力而引致的收入受損,由意外發生日起計算至法庭裁決的日子,在這段時間傷者所損失的收入。 《僱員補償條例》與《侵權法》因疏忽的賠償計算方式是有所不同,賠償當中只可獲得其中計算較大的賠償,而《侵權法》中疏忽賠償金額比《僱員補償條例》的賠償金額為大,因在賠償計算類別上,永久性損害及未來收入的計算,一般來說的保障都會較僱員補償為多。 《侵權法》是根據普通法為主,即是有法官在有關判案時所訂下的判詞作為法律,由過去多年來所訂下來的判例作為法律依據,而《僱員補償條例》是成文法,在香港法例第282章以有條文詳細列明。 ( 三 )勞 工 處 在 採 取 執 法 行 動 的 同 時 , 亦 非 常 着 重 透 過 宣 傳 及 教 育 活 動 來 提 高 承 建 商 、 分 判 商 及 建 築 工 人 的 安 全 意 識 。 要 確 保 工 作 安 全 , 承 建 商 、 僱 員 及 各 有 關 人 士 須 通 力 合 作 , 注 重 安 全 並 及 早 採 取 措 施 , 才 能 防 止 意 外 發 生 。 違 反 有 關 規 定 , 一 經 定 罪 , 最 高 可 被 罰 款 50 萬 元 及 監 禁 六 個 月 。

工業意外法例

救護員接報到場,為傷者包紮後送伊利沙伯醫院治理,她送院時清醒,意外原因有待調查。 《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為僱員在工業及非工業工作地點,提供安全及健康的保障。 若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遭遇意外以致身體受傷,或患上《僱員補償條例》指明的職業病,其僱主則須負上法律責任,支付補償。 將來收入的損失,這是由法庭裁決日之後起計算,傷者因傷被裁定為喪失了工作的某些或全部能力、造成他日後將有收入上的損失。 但法庭過往在判例中顯示,在將來的損失追討項目中,傷者並不會取得百分百的損失賠償,因法庭會根據一係列巳確立的計算方式評估,例如年齡的計算等。 短 期 內 , 勞 工 處 亦 會 出 版 《 金 屬 棚 架 工 作 安 全 守 則 》 , 就 臨 時 支 架 的 安 全 提 供 詳 細 的 實 務 指 引 。

工業意外法例: 倡勞處制訂認證 要求進修

「職安真漢子」風格的職業安全廣告,屢屢奉勸工人要小心、跟足指引及程序,責任好像就只由工人一人承負。 「飛棚」又名吊棚,用於外牆防漏、小型維修工程之用。 二○二一年,共發生四宗飛棚致命意外;二○二二年至今亦已發生一宗同類意外。

工業意外法例

例如2021年11月18日,發生在小蠔灣的一宗意外中,工人在沙井內的6米高平台正進行渠務管道維修工程,由於管理方沒有提供個人防護裝備和安全帶,最終墮下造成一死三傷。 可以說,政府原本有足夠的權力和能力杜絕風險,但始終沒有重視起來。 工業意外法例2023 蕭倩文提到,一些工地的安全設置本就備受限制,工人根本無從入手進行自我保護。

工業意外法例: 情況2:病假多過七天 + 沒有導致永久喪失工作能力

呢,申訴專員趙慧賢尋日公布展開主動調查,審研政府對建造業職安及健康嘅監管。 申訴專員正搜集上述課題嘅資料及意見,市民若有任何意見,可於下月底之前以書面方式送達申訴專員公署。 工聯職安健協會副主席葉偉明亦建議,勞工處應制定有關資格認證,並設定覆核年期及要求他們定期進修,更新對工地安全的知識,令前線工友更具保障。 JobsDB 和JobStreet作為SEEK旗下領先的亞洲網上求職招聘平台,今日發佈的《環球人才調查報告:未來招聘趨勢》調查結果指出隨著香港逐漸通關,加上對人才的需求持續提升,2023年仍然是由求職者主導的市場。 相關的調查報告是由SEEK、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及The 工業意外法例2023 Network聯合發表。 報告於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及印尼訪問了97,324名受訪者,當中有34%表示正積極搵新工。

政府參考了外國經驗及多番聽取了僱主及僱員的意見,採取中間落墨的方案,我們建議將可公訴罪行的最高罰款額訂為1,000萬元,這與目前香港法例中列明的最高罰款額1相同,亦是其他已發展國家及地區職安健法例最高罰款額的中游範圍。 由於職安健條例規管香港各行業,而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2,我們建議在法例加入新條文,若公司經循可公訴程序定罪,要求法庭在量刑時須參考被定罪公司於案發日的相關財政年度的營業額,以協助法庭評估被告的運作規模和財政能力,從而作出阻嚇性的罰款。 這個最高罰款額訂為1,000萬元水平,相信會在法案審議階段有不少討論,我們預期工會的代表會認為是太低,而商會的代表則會認為是太高。 不僅如此,工業傷亡意外發生後的善後機制也存在很大問題。 政府參考了外國經驗及多番聽取了僱主及僱員的意見,採取了「中間落墨」的方案,我們建議將可公訴罪行的最高罰款額訂為一千萬元,這與目前香港法例中列明的最高罰款額1相同,亦是其他已發展國家及地區職安健法例最高罰款額的中游範圍。

工業意外法例: 發生工業意外後,應如何呈報?

【本報訊】房協安達臣道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地盤自去年9月發生天秤倒塌工業意外後,地盤相關工程因天秤未有重置時間。 房屋局回覆查詢時證實,該項目約1,400個資助出售單位的完工日期亦推遲一年,新修訂為2025/26年才完工。 不過房屋局指出,該項目只佔未來36萬伙公營房屋供應的很小部分,預計房協安達臣道項目的延誤並不會影響未來5年整體公營房屋落成量。

對於過去一星期奪命意外頻生,工權會批評勞工處僅向有關僱主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仍未就此4宗奪命意外發出「職安警示」,勞工處的行動毫無作用,無助業界加強對施工安全的關注。 工權會強烈要求勞工處從速向公眾公開交代意外成因及處方的跟進工作,並加強對全港地盤的突擊巡查,採取更嚴厲措施嚴懲違例僱主,積極監察施工安全。 工業意外法例2023 工業意外法例2023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工業意外法例: 工業意外4日奪4命 工權會促勞工處加強監察施工安全

譚建議可加強安全督導員的要求以及培訓,提升小型工程的安全責任及意識,令前線工人的生命更有保障。 香港的僱主都必需要為僱員購買勞工保險,以承擔《僱員補償條例》及普通法要求下,僱員發生工傷時所需要負上的法律責任及賠償。 勞工保險可以為僱主免除發生工傷意外時,突如其來的賠償支出的煩惱。 天之間,而且工業意外沒有導致他永遠損失工作能力,僱主及受傷僱員雙方就可以按法例協議補償。

工業意外法例

但如今不僅沒有嚴格發牌制度,政府部門將工程外判的同時,也連帶將安全責任一併外判。 「提高罰則」固然能夠對僱主起到阻嚇作用,卻未必能夠全面提升所有持份者對職業安全和職業健康的重視。 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職業安全問題攸關健康及性命,但許多意外都是源於「低級錯誤」,可見多方欠缺職安意識,導致不少職安健措施形同虛設。 今晨(18日)10時41分,協調道一個建築地盤,一名工人意外失足跌落一個約2米深的大窿內受傷。

工業意外法例: 半山冷氣技工墮地 受傷送院

就上述意外,勞工處正全速進行調查,以確定意外成因,並查找有關持責者的法律責任,若調查發現有違例事項,定會依法處理。 若有跡象顯示密閉空間中存在化石燃料或其他危險物品,空間須由一名"認可人士"進行空氣測試並作出風險評估。 尤其是,當"熱工作"需要在一個可能存有易燃氣體的空間中進行時,必須先獲發予"氣體清除證明書"(點擊此處可見該表格),方可進行。 密閉空間中,如沒有任何危險品(危險品的形式可以是氣體、蒸汽、液體或固體)存在的跡象,空氣測試及風險評估可以由一名"合資格人士"執行。 成為一名認可的"合資格人士"的條件可從上面所述的工作守則中找到;或點擊此處從載有願意為業界提供空氣測試及風險評估服務的"合資格人士"的列表中找尋。 一名男工在機場工作時發生工業意外,今日早上8時許,該名男工於機場南跑道內,正以電帶車拖動貨物,怎料,意外被電帶車夾傷手腳,在場同事隨即將他抬回安全地方,並報警求助。

  • JobsDB 和JobStreet作為SEEK旗下領先的亞洲網上求職招聘平台,今日發佈的《環球人才調查報告:未來招聘趨勢》調查結果指出隨著香港逐漸通關,加上對人才的需求持續提升,2023年仍然是由求職者主導的市場。
  • (一)不同國家/地區對建造業的定義、勞動人口的計算及意外呈報要求等皆有所不同。
  • 工傷工友直接從基金領取工傷賠償,減短等待賠償時間及進入法律程序機會。
  • 「其實要理解工傷,真的要身同感受。」Fay曾接觸一位中學校長,他誤以為工傷校工騙病假,直至有一天他也遭遇工傷,並因此對自己的不信任後悔不已。
  • 天,而又未能解決補償問題,僱員可以在小額錢債審裁處向僱主索償;至於其他未能解決的個案,便須要交由區域法院裁決。
  • 如你是因工受傷僱員,本文介紹處理申索補償的貼士;如你是受傷僱員的僱主,本文亦提供履行法律責任的指引。
  • 今晨(18日)10時41分,協調道一個建築地盤,一名工人意外失足跌落一個約2米深的大窿內受傷。

個月仍然未能解決,就應該盡快與勞工處僱員補償科聯絡,並在得到僱員同意下往法律援助署尋求協助,或直接向區域法院登記個案。 1《證券及期貨條例》(第571章)及《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章)個別條文的最高罰款額為1,000萬元。 勞工處仔細審視了自2009年的檢控個案,認為只有七宗個案可以達到以可公訴罪行形式提出檢控的門檻。

工業意外法例: 將軍澳6旬男工斜坡墮下 受傷送院

勞工界議員表示,工業意外頻生或與趕工程有關,期望《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盡快獲通過,藉以令大眾關注職安健。 (四)發展局表示根據現行機制,政府可按《承建商管理手冊》對在任何公共或私人工程合約表現差劣或涉及其他嚴重事故的承建商採取規管行動,包括向相關承建商發出警告信、要求進行獨立安全稽核、暫停相關承建商競投工務工程,甚至在認可承建商名冊上除去其資格。 該懲處機制行之有效,對承建商亦具有一定阻嚇作用。 (六)《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第59章)及其附屬法例《建築地盤(安全)規例》(第59I章)》,已對建築地盤進行挖掘工程的安全事宜作出規管。 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第59章)第6A條,承建商及僱主有責任就其從事的危險工序提供及維持安全工作系統。 因此,承建商有責任在進行挖掘工作前,就電力、爆炸性或易燃氣體、加壓喉管等涉及的危險進行風險評估,以及制訂安全的施工方案和實施相應的安全措施。

  • 【本報訊】本港去年接二連三發生大型罕見工業意外,奪去人命拆散家庭。
  • 工傷索償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將出現三種工傷情況。
  • 另外,如果僱員因為工傷而需要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或脊醫醫治,僱主亦必須負責相關費用。
  • 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代表譚金蓮指出,小型工程有一定風險,除大眾較為熟悉的高空工作,例如需攀出窗外的冷氣機工程容易失足墮樓外,涉及化學物的小型工程亦有潛在危險。

另外Fay亦認為政府應仿效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制度,設中央僱員補償基金,由僱主供一定金額,「等於僱主買勞工保險咁之嘛。」Fay說。 工業意外法例 工傷工友直接從基金領取工傷賠償,減短等待賠償時間及進入法律程序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提供的意外保險或會因應不同業界的工作環境和職務範疇,再評估會否承包因工受傷的意外賠償,詳細情況建議購買意外保險前要清楚閱讀箇中的條款,並跟保險經紀仔細商量。

工業意外法例: 香港委員入列主席團 涵蓋政界商界醫療界社團等精英

JobsDB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有八成的僱主會通過加薪挽留員工,但其實要跳得起草裙舞,有甚麽先決條件呢? 資深HR顧問Clarie就向各位打公仔教路跳草裙舞的六大技巧,分享:「跳草裙舞要講時機、說話技巧和你的工作實力!」除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之外,更重要是掌握自己的市場身價,了解平均薪酬水平,幫自己加薪鋪路。 Clarie更提醒兩個跳草裙舞的大忌,記得睇定啲以免行錯一步! 【JobsDB測薪機 】用數據說話 跳草裙舞前先了解你份工的平均薪酬水平 技巧1:吼準最佳時機:財政年度前 跳草裙舞的意思,是指打工仔以辭職為理由,或者暗示自己將會跳槽到另一公司,令老闆主動提出加人工來挽留你。

工業意外法例

一般而言,政府提出法例修訂,政策局當然要做法律研究,諮詢持份者,初步建議通過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政策委員會,在政府內部獲取草擬的時間配額,才進入法案草擬工作。 新一屆立法會1月組成,一般事務委員會要2月才開始討論政策事項。 獲得事務委員會的支持後,法案便交政府內部的政策委員會通過,再到行政會議。 行政會議通過後,便可以刊登憲報,將法案交到立法會。 上星期三,按立法會《議事規則》我簽署預告,政府將於5月25日,在立法會首讀《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以修訂《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 工業意外法例2023 施政報告提到,將5年平均每千名建造業工人工業意外率由2021年的29.8%降至2026年的26.8%。

工業意外法例: 工業傷亡權益會促勞工處加強巡查監管小型或家庭式工場

「我覺得Mirror事件讓我們重新反思,是否真的因『調查中』,就什麼也不能透露?」Fay說。 勞工處回覆指,就過去一星期發生的工業意外,正全速進行調查,以確定意外成因,查找有關持責者的法律責任,以及提出改善措施。 工業意外法例2023 2007年銅鑼灣三越百貨舊址發生過天秤意外,造成兩死五傷,天秤安全問題曾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強烈要求政府、業界加強工業安全,可惜同類事故從未絕跡。 工業意外法例2023 今次秀茂坪天秤意外發生時,天秤並未負重,而且天氣良好,業界人士判斷,很可能是天秤本身有問題,而非外在因素所致。 政府已開展調查,公眾期待盡快找出事故原因;若事故涉及人為疏忽,必須嚴肅追究責任。

工業意外法例: 相關推薦

另外,由香港僱主在本港僱用,而在外地工作時因工受傷的僱員,同樣受到保障。 此次天秤意外,無論底座結構不穩是安裝時沒有按規定做好,還是使用過程中出現鬆脫,相關意外並非不可避免,關鍵在於平時加強檢查,及早排除安全隱患。 為預防意外,有立法會議員促請政府加快發展「智慧地盤」,資助更多地盤引入先進的檢測工具,包括自動化的檢測器和警報系統,讓管理人員更容易察覺、消除安全風險。 希望政府從善如流,採納一切有助提升職安水平的建議。 工業傷亡一宗都嫌多,但建造業的意外率、致命率歷來居所有行業之首。 工業意外法例 政府應推行全港工地安全巡查行動,不能局限於天秤的風險,而且要徹底找出所有潛在風險,並及時清除,真正提高工人的職安保障。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