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公衛師工作內容10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林先和舉例,假設民眾因攝取過多糖分導致慢性疾病,公衛師可以為個案制定斷糖、飲食計畫,也可嘗試推動政府課徵「糖稅」,從政策出發影響民眾飲食習慣;而提高菸品稅捐以降低吸菸率,也是類似作法。

公衛師工作內容

公衛人員透過取得執照,才能成為受保障的專業人員,進一步在台灣擁有自己的領域。 公衛師工作內容 因立法尚未通過,公衛專業仍然處於模糊的灰色地帶,公衛畢業生就業過程隨之缺乏競爭力。 根據《公衛師法》目前的草案內容,公衛師的應考資格為公衛相關研究所畢業並具實習證明者,而大學公衛系畢業生則必須要有三年工作經驗才能報考。 公衛師工作內容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說:「就是用專業的公衛師執照,來證明相關的公衛知識。」他提到,往後有關公衛的公部門如衛生署等,在招聘行政人員時,都會添加「需具有公衛師執照」這個條件。 但比起「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防範勝於治療」才是公衛領域著重的項目。

公衛師工作內容

在衛生福利部每日的防疫說明記者會中,皆有醫療、公共衛生專家共同坐鎮,由此可見這兩個角色的重要性。 其實,公衛常被認為是醫療的一角,但相較於醫護人員治療病患,公衛人員則是預防疾病,兩者專業截然不同。 然而,目前公衛師在台灣並無專業執照認證,統稱為「公共衛生人員」,專業未獲認證與關注。 公衛師工作內容 公衛師工作內容2023 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學生潘霆肯定地說:「我們希望更強化台灣的公衛體系。」不過他坦承,即使支持者努力推動公衛專業認證,使民眾正視公衛困境,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公共衛生的認知基礎。 如今疫情再次掀起公衛的討論,如何促進公衛教育,進而從體制根本改善公衛環境並喚起大眾的重視,即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考驗。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秘書長林先和以近期機場的防疫狀況為例,公衛人員除了執行量體溫、記錄旅客資料等工作,還能藉由對疾病的瞭解,整合國際疫情發展情勢。

他們再依相關國情判斷旅客出入境及移動資訊,快速將入境旅客進行風險分流。 公衛師工作內容 公衛師工作內容2023 對此陳建仁表示,若立法通過,公衛人員在取得執照後便可到民間團體(如食品檢驗公司)工作。 陳建仁也建議屆時可開辦在職班,讓其他背景的人員也能考取公衛資格,使公衛領域更具多元性,並得到各界重視。 他認為,由於現今政府業務繁多,若有政府授權的民間專業團體,政府便可以放心委託其代為執行。 楊志良也認為,隨著公衛體系愈趨專精,公衛人員更應藉由制度「專業化」使其獨立於醫療體系。

  • 公衛人員透過取得執照,才能成為受保障的專業人員,進一步在台灣擁有自己的領域。
  •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秘書長林先和以近期機場的防疫狀況為例,公衛人員除了執行量體溫、記錄旅客資料等工作,還能藉由對疾病的瞭解,整合國際疫情發展情勢。
  • 對此陳建仁表示,若立法通過,公衛人員在取得執照後便可到民間團體(如食品檢驗公司)工作。
  • 如今疫情再次掀起公衛的討論,如何促進公衛教育,進而從體制根本改善公衛環境並喚起大眾的重視,即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考驗。
  • 為了讓公衛專業能獲認證,公衛專家們自2000年以來努力推動《公共衛生師法》(以下簡稱《公衛師法》),但受立法程序、各界角力阻礙,法案延宕至今仍沒有結果,造成公衛體系發聲權及其社會影響薄弱。
  • 在衛生福利部每日的防疫說明記者會中,皆有醫療、公共衛生專家共同坐鎮,由此可見這兩個角色的重要性。

由於沒有執照認證,政府難以設定條件徵求公衛人才減輕負擔,目前徵求的機場防疫人員以護理師優先,「但護理師的專業應該在照護患者。」林先和說。 相較之下,美國則能以公衛執照為依據,在第一時間大量且準確地徵召符合防疫需求的人員加入。 為了讓公衛專業能獲認證,公衛專家們自2000年以來努力推動《公共衛生師法》(以下簡稱《公衛師法》),但受立法程序、各界角力阻礙,法案延宕至今仍沒有結果,造成公衛體系發聲權及其社會影響薄弱。 【專題記者呂心喻、李芸、黃雪瀅、朱姰霖綜合報導】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台灣更自19日開始限制所有外籍人士入境。

公衛師工作內容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