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洪水橋發展潛力2023必看攻略!(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在1999年的《新界西北規劃及發展研究:洪水橋發展建議》中,政府已察悉洪水橋鄰近當時仍在倡議之深港西部通道的特點,建議要把洪水橋發展城「門廊城市」,以滿足日益增張的中港商業和社會互動需要。 二十一世紀10年代起,內地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發展成經濟自由貿易區和新興金融中心,由於該區跟洪水橋相距不遠,亦使洪水橋發展區之發展潛力進一步上升。 2011年初規劃署官員簡介洪水橋的發展計劃時,也明確表示將預留配合深圳發展的土地。 另一方面政府亦正計劃興建更多青年宿舍,有助吸引年輕人在新界西北工作。 現時新界西北極度依靠巴士和西鐵進出,對不少他區人來說,絕不方便。 假使善用新界西北的未來土地,興建大量單位,以至提供宿舍讓年輕人和在附近工作的人士作租住,可以方便他們減省時間和交通成本,解決現時地域就業失衡問題。

區內新供應方面,元朗站上蓋The YOHO Hub整個發展項目共有6座、提供2,000伙,當中第B期將先提供1,030伙,早前已入紙申請預售樓花,預料有機會在今年內應市。 屋苑基座商場命名為「YOHO MIX元點」,將提供逾10萬方呎零售樓面,預計2023年落成,連同旁邊的YOHO MALL形點商場,為目前新界西北面積最大的購物商場。 除近期熱賣的Wetland Seasons Bay第1期1,224伙外,項目尚有第2及第3期合共提供772伙將待日後推出。

洪水橋發展潛力: 研究揭全球千頃填海項目爛尾率近8成 促煞停5800億「明日大嶼」填海計劃

在售樓處簽署臨約時,你要先支付半成訂金,相當於17.9萬元, 之後在入伙前要分支付17.9萬元,包括在簽臨約後90天支付1%(相當於3.58萬元),之後180天、270天、360天及450天均各支付1%。 這時候,你已經支付了樓價10%了,餘額90%則可在入伙前兩至三個月開始申請按揭上會,連保費計算月供13,367元,而入息約有32,000多元已夠過壓試,而首筆資金成本也可大幅降低至45萬元左右。 洪水橋發展潛力 若希望借取新按保,則未必能獲取提前成交的現金回贈,因為提前成交的時間跟物業落成期仍有一段距離,變相未必符合新按保門檻,自己必須取捨。

洪水橋發展潛力

內地把前海發展成經濟特區和新興金融中心,洪水橋發展區之發展潛力進一步上升,洪水橋有力掌握前海的發展機遇,帶動新界西北地區之經濟發展。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就曾建議把洪水橋打造成新界的「新宿」。 離深圳僅一灣之隔的元朗區位於新界西北邊,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同時亦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

洪水橋發展潛力: 交通配套未能負荷

除了幹道方面,鐵路發展延伸亦不容忽視,根據《鐵路發展策略 》的規劃,政府將興建屯門南延線,初步預計將於 年動工,目標在2022年落成通車。 據當局檢討報告中的評估方案,屯門南延線會將西鐵線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 . 4 公里至屯門南一帶(近屯門碼頭),藉以改善屯門市中心以南一帶近屯門碼頭的鐵路服務及屯門碼頭的連接性,以便市民在輕鐵及主要鐵路網絡之間轉乘。 基於具有策略性位置,未來新發展區將提供大量空間作辦公室、零售、酒店及特殊工業等經濟用途,以應付對經濟用地日益增加需求,因而成為新界西北地區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

洪水橋發展潛力

另外,發展CBD需要政府跨部門的合作與協調,如沒有能專責的統籌部門帶領,只怕發展洪水橋CBD會事倍功半。 按目前規劃,區內只有近22公頃用地作商業辦公室、酒店及零售用途,商業樓面面積只有2,055,000平方米,只為東大嶼CBD可提供的400萬平方米的一半。 當然,洪水橋CBD能否發展成中環級數的商業核心,仍為未知之數,但從現實層面考慮,就如凌嘉勤所言,本港商業寫字樓租金高昂,不少欲租下整棟寫字樓的跨國企業只能望門輕嘆,故洪水橋CBD可作類似九龍東CBD般,提供地租較廉的商業寫字樓核心,照顧不同企業需要。 香港經濟轉型的步伐已遠遠落後於其他鄰近城市,所以政府更應摒棄舊規劃思維,善用洪水橋新發展區的條件,促進本地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而不是分散發展不同的經濟活動。 例如,區內部份行業如物流業,雖然為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新界西北的棕地更一直是本地物流活動的基地,但鞏固物流業發展始終無助產業轉型,遑論香港物流業正值前景未明的階段,與其讓物流活動佔去洪水橋大量寶貴土地,政府更宜從速規劃未來物流業的發展。 洪水橋發展潛力2023 在政府目前的規劃裏,洪水橋新發展區內近200公頃土地大致規劃成作多元化的經濟用途,包括商務及住宅混合發展、企業和科技園、現代物流業設施及港口後勤、貯物及工廠用途。

洪水橋發展潛力: 鐵路

途經洪水橋站有四條綫 , 由於多綫經過, 繁忙時間基本上唔洗等車, 行到站就有車. 港鐵公司將確保車站的設計、建造及營運均符合相關環境保護條例的要求,並採取各種可行的緩解措施,減低工程對附近環境的影響。 當有新鐵路綫投入運作時,港鐵會適時檢討當區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亦會諮詢區議會及相關持份者的意見,為乘客提供切合需要的服務。

  • 不過,政府在推出《鐵路發展策略2014》時,指因興建海底鐵路涉複雜技術限制,加上經濟效益有待驗證,須視乎前海未來發展情況,宣布擱置。
  • 洪水橋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是本港未來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政府十年前曾就洪水橋發展進行研究,當時涉及四百五十公頃土地,但之後一直未有落實發展,直至近年政府面對土地荒,需要覓地建屋,政府始重新研究洪水橋發展。
  • 在啟動的階段,企業可能比較不願意作「開荒牛」去開發這個「副都心」。
  • 根據規劃大綱,在河岸毗鄰西北面有兩幅GIC用地,一幅初步擬預留作體育場、而一幅則預留作學校用途,故這個方位的景觀相對有保障,會成為選擇內園的另一選擇。
  • 難怪就算位置遠離香港市中心,仍然有不少人選擇住進「大西北」。
  • 然而,前海發展蓬勃,重新探討跨境鐵路、與及檢視洪水橋未來定位可謂順理成章。
  • 另一方面,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土地,大部分屬於廈村鄉與屏山鄉的範圍,「祖堂地」佔比多,要開發需要經過收地,有可能會引起反對。

更為重要的是未來的持續發展,當中一大焦點就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該路屬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相關工程一部分,是由屯門經海底隧道連接往赤鱲角機場的一段高速公路。 項目竣工後將連接新界屯門第40區及離島大嶼山,日後可以更直接從新界西北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赤鱲角機場,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通車。 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要放眼長線發展,雖然香港社會近月經歷嚴峻考驗,但黑夜過後必逢黎明。 一個城市的發展會有侷限、會有飽和,因此更要放眼周邊的聯動。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 第一期發展(第一階段工程)及第二期發展

交吉盤渴市,現時放售中的4個二手盤全為連租約,叫價最低為B6座頂層連天台單位,實用面積671方呎,3房間隔,連車位叫價660萬元,呎價9,836元。 俄羅斯央行總裁納比烏里娜表示,央行未看到大幅放鬆資本管制的機會,並表示可能在3月延長對外匯提款的限制。 俄羅斯盧布去年跌至歷史最低水平,俄羅斯啟動資本管制,穩定外匯市場。 俄羅斯央行上周五政策會議維持利率7.5厘不變,但表示對日益增強的通脹趨勢感到憂慮,並暗示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加息。 價單亦已公布,首批88伙,當中71伙屬於標準戶,包括15伙開放式、28伙1房、28伙2房單位,另花園特色戶則佔17伙,單位分布大樓1A座、1C座及2B座。

洪水橋發展潛力

另外,「#LYOS」也有51個「花園複式戶」,並命名為「層層叠趣」,單位提供地下花園、1樓平台及天台,面積由778至806呎,全部均為三房一套設計,樓層高度3.5米。 元朗可以說是香港十八區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自元朝末年起,已有不少人在元朗聚居,發展至今時今日集城鄉、新舊、中外文化於一身。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發展潛力 元朗已發展區域大致被東面和南面的元朗公路、西面的朗天路、西北面媽橫路及北面的元朗安樂路包圍,即西至元朗公園及水邊圍邨,北達朗屏站,東臨雞地及元朗站一帶。

洪水橋發展潛力: 發展理念

除了部分必須在地服務市民的前線部門,大部分的政府部門,包括政策局和部門的總部與後勤部門,現在都散落在市區不同角落,而且部分部門更加是在租用私人寫字樓作為其辦公室,情況其實並不理想。 如果能夠將政府總部和適合的部門的總部與後勤部門,一併搬遷到洪水橋,本身有助於提升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也可以規劃充足的樓面面積予各政策局和部門,避免現在同一部門散落在不同辦公室的情況;另一方面,騰空出來的樓面,可以補充現在市區中短缺的商業樓面供應。 加上政府公務員的工資算是社會中的中上層,政府辦公室遷入洪水橋核心商業區,可以帶動整個區的酒店及餐飲零售等的需求,是一個一舉多得的「Jumpstart」整個項目的方法。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中,除了東大嶼都會的建議以外,其餘建議基本上都是相對零散細碎,難以提供具規模的發展用地——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規劃面積超過600公頃,洪水橋新發展區則超過700公頃——也就難以發展高密度、集約而宜居式的新發展區。 該些建議,選取比較可取的部分,作為中期的一部分補充用地,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就這樣東拼西湊出最終所需的4800公頃用地,恐怕並不現實。 1999年的洪水橋發展方案以「環保城」為概念,佔地435公頃,建議容納人口160,000人,可以提供27,000個就業機會。

  • 這時候,你已經支付了樓價10%了,餘額90%則可在入伙前兩至三個月開始申請按揭上會,連保費計算月供13,367元,而入息約有32,000多元已夠過壓試,而首筆資金成本也可大幅降低至45萬元左右。
  • 若追求低密度及更寧靜致遠的居住環境,則可選擇屯門以東青山公路路段及掃管笏一帶。
  • 整個新界西北地區規劃研究於2003年完成,但因為當時的人口增長及住屋需求放緩,加上環保城的發展方案被立法會否決,洪水橋的居民也對計劃有大量反對意見,發展計劃暫時擱置。
  • 據悉,當局除在屯門碼頭附近興建南延線車站外,亦計劃在屯門泳池附近增建一個新車站,惟確實方案尚待落實,延線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方便更多屯門新市鎮居民使用鐵路服務。
  • 以韓國松島國際都市為例,案例與「明日大嶼」最具可比性,指兩者都出現重複規劃的問題。
  • 雖說該區現定位為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他指出其在規劃上具有極大彈性,讓實際發展隨未來經濟而變化;當時他亦堅持在站前廣場地底留下一定空間,讓未來加建區域鐵路站,用以連接深圳前海商貿區,為該區發展留下對外「窗口」。
  • 大玩「北部都會區」概念,「#LYOS」首批開出88個單位,平均呎價似乎也反映了對未來的憧憬,因為扣除最高折扣額13%後,即供均價15,503元,較周邊二手包括「尚城」及「泉薈」等價格大幅拋離。

研究亦發現「明日大嶼」所採用的「公私合營」模式,是失敗率最高的大型填海項目,最後得不償失。 更重要的是,倘這個方案「行得通」,新發展區內的用地可以較快改作為住宅用途,有助解決中短期的房屋需要。 屯門區主要住宅群的特色大致可以分為三大區域,包括擁現時有鐵路優勢的兆康及屯門站一帶、有碼頭設施的屯門南湖翠路及湖山路一帶,及屯門以東青山公路路段及掃管笏一帶。 受惠北部都會區效應,近日洪水橋睇樓量明顯增加,不少買家趁區內樓價仍然低水,仍有呎價低於1萬元的平盤,加上未來前景光明,入市信心增加,帶動二手交投上升。 據發展商公佈,已獲批預售樓花,戶型上,標準單位開放式面積202至209平方呎,佔約56伙;1房單位面積全數細過300平方呎,佔88伙;2房標準單位447至482平方呎,另提供特色戶,為複式單位及地下花園單位,面積216至806平方呎。 談到近期市況,陳逸承說,大市回暖,洪水橋睇樓量及交投同步回升。

洪水橋發展潛力: 黃洛絲:西北發展潛力大 政府宜加建公私營房屋

【最後機會】天水圍有新供應 濕地公園旁近2,000伙搶攻... 洪水橋發展潛力2023 其中位於天水圍濕地公園旁的新盤樓花項目,最新一期已整裝待發,亦是最後一期,即是最後機會進駐... 資料顯示,紫翠花園位於洪水橋南新發展青山公路洪水橋段180號,於1995入伙,建有13座,提供232個單位,實用面積由493平方呎起,至最大1,246平方呎。 必須注意,這並非指物流業無發展價值,只是物流作業佔地面積較多,相對的經濟效益較低,更會與區內其他經濟用途(如商業用地)構成衝突,理應有更理想的選址。

洪水橋發展潛力

原在文錦渡管制站的鮮活食品過境及檢測設施,以及上水屠房亦會考慮搬遷至香園圍管制站一帶,以避免鮮活食品運輸車對羅湖/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產生的環境影響,以及交通壓力。 遠離密集的高樓大廈,到香港的離島感受自然風光,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愉景灣,一個藏著歐洲風情的離島小鎮,坐落於香港新界大嶼山的海岸地帶。 首批入場單位為1A座2樓H室,實用面積205平方呎,定價397.5萬元,呎價19,390元,扣除最高13%折扣,折實價約345.8萬,折實呎價16,868元。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本港傳統CBD空間無疑需求殷切,而且發展潛力早已見底,在港島以西另建東大嶼CBD不無道理,但考慮到本港經濟活動過份集中港九,東大嶼CBD能否平衡全港經濟發展,頗成疑問,而一味把經濟中心置於香港島,顯然無助解決本港中心極化的問題。 畢竟,單就土地資源而言,新界未來是提供更多居住空間的重心,若這片地區未來仍然缺乏充足就業機會,居民南下就業仍無可避免。 我們委託的顧問公司現正就洪水橋站項目的建造工程及鐵路營運詳細審視,包括噪音、空氣質素、景觀和視覺等各方面的潛在影響,有需要時提出相關緩解措施,盡量減低項目對附近環境可能構成的影響,以符合相關法例的要求。 現時由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位置往返屯馬綫天水圍站及兆康站需依賴路面交通接駁。 當洪水橋站落成啟用後, 居民經鐵路前往該兩個鐵路站預計分別只需約 4 分鐘。

區內計劃盡量利用環保鐵路系統為主要交通工具,在環保城外圍劃設重型貨車專用通道,以減低城內重型貨車的流量,減少空氣污染。 除了控制污染物外,環保城內有設計完善的市中心廣場及中央公園,作為消閒及休憩之用途。 城內住宅將會以高度階梯排列,中心以高密度宅為主,外圍則是低密度住宅,以連接現存鄉村。 社區設施包括政府機構及康樂設施,包括有12間中學及12間小學、警署及消防局等。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當中洪水橋會興建鐵路連接「廈門」、「流浮山」再經西部通道,跟深圳「前海」接軌。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新CBD.倡議(下)】商業分布失衡 新界西北應升級規劃

整個新界西北地區規劃研究於2003年完成,但因為當時的人口增長及住屋需求放緩,加上環保城的發展方案被立法會否決,洪水橋的居民也對計劃有大量反對意見,發展計劃暫時擱置。 洪水橋發展潛力2023 現為理大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的凌嘉勤,在任職規劃署署長時曾參與洪水橋規劃。 雖說該區現定位為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他指出其在規劃上具有極大彈性,讓實際發展隨未來經濟而變化;當時他亦堅持在站前廣場地底留下一定空間,讓未來加建區域鐵路站,用以連接深圳前海商貿區,為該區發展留下對外「窗口」。

洪水橋發展潛力: 發展洪水橋,挖掘新界西北與新界北潛力

【本報訊】政府着力發展棕地,趕走作業者,明年起在元朗和洪水橋推出土地興建多層工廈。 消息人士坦言:「主要是賠償,業主和作業者都有得賠。人可以上樓,但棕地作業者就難,因為無咁多地方。」如果棕地作業者選擇搬到其他私人地方,政府部門可以提供協助,例如城規申請、地契豁免等;政府又可以提供短期租約;至於多層工廈,時間上未必配合到。 事實上,「北部都會區」計劃列明,區內將興建多條新鐵路線及新鐵路站將接駁,而且相關鐵路線的走線亦與洪水橋有關。 其中港深西部鐵路由洪水橋站出發,途經厦村站和流浮山站,並於深圳灣大橋東側伸延往深圳方向。 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指出,未來洪水橋將是連接深圳的重點發展區,日後亦有不同類型的商業活動,將增加北區工作人口,對商業及住宅需求必然增加,屆時將刺激區內發展。

洪水橋發展潛力: 新界東北洪水橋基建較完備 具發展潛力

在落實所有發展後,新發展區將容納約21.8萬人,當中包括新增人口約17.6萬人。 新區將有助改善天水圍新市鎮公私營房屋組合及設施提供的不均情況。 擬建的洪水橋站將坐落於現時屯馬綫天水圍站及兆康站之間,將服務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及鄰近地區的居民。 現有的洪水橋新發展區,由於仍然是將其定位為傳統的新發展區,雖然有嘗試增加就業,但是規劃的就業都只是「現代物流」以及非商業核心區的就業,提供的就業仍然比新增人口要低。

雖然目前大西北包括洪水橋新發展區仍未落實,但根據近日發展局局長表示,若新界西北的發展方案完成,將可容納25.5萬至35.5萬人口,足以大大舒緩居住問題。 港鐵指,顧問服務範圍包括就計劃制定工程設計、擬備建造時間表、刊憲圖則和項目成本估算,以及與政府部門及其他持份者聯絡。 港鐵宣布,經過投標程序批出屯馬綫洪水橋站項目的設計顧問合約予澳昱冠科進聯營,以展開規劃及設計工作。 洪水橋站將照顧日後洪水橋或厦村新發展區的運輸需求,將可為當區居民提供便利,減少出行所需時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