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2023必看攻略!(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2015年8月10日,街坊工友服務處(街工)為葵涌邨抽取38個水辦,發現綠葵樓1個水辦鉛含量超標,有13.6微克,高於世衛標準10微克。 其後街工再在該單位抽三種水辦,開水即取、開水5分鐘後抽取,及靜置一晚的水樣本,鉛含量分別為12微克、3微克及19微克,只有開水5分鐘後取水樣本的含鉛量符合世衛標準。 綠葵樓主要由有利建築承建,與較早前被驗出食水含鉛超標的牛頭角下邨及欣安邨相同。 天台小學葵涌邨的天台小學位於大廈的天台,小學環境差,設施簡陋,多數接受低收入及有問題的兒童入讀,令學生讀書氣氛不好,學生因而荒廢學業,放學後便出外嬉戲。

  •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 隨著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廠商將廠房北移至中國大陸,各類創意文化產業紛紛進駐空置的工廈單位,例如創意媒體集團毛記葵涌的工作室設於同珍工業大廈。
  • 葵涌邨內設兩層高商場,名為葵涌商場,亦設有街市(已翻新)、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滿足鄰近市民基本需要;商場內設有港鐵特惠站,提供大窩口站兩元乘車折扣優惠。
  • 1995年,翠屏邨重建第十期分兩個階段落成(而第二階段樓宇在1996年3月落成,部份單位用於安置觀塘區公屋重建項目住戶,但延誤一年才正式開始編配),屬當時最新的和諧式樓宇。
  • 葵芳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 海景單位可細分較優質的「西南望維港景」,次級的「西北望昂船洲」及最尾一級會受西斜影響的「正西望海景」。

關注組的關注事項包括成功爭取毗鄰葵涌邨的葵涌新區公園(原稱大窩口道公園)正名及爭取於來往葵涌邨與光輝圍的「百步梯」興建升降機[8]。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水務署在葵芳葵翠邨抽取85個水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水樣本含鉛量皆符合香港和世衛的食水安全標準。 對於會否提供暫時性房屋予葵翠邨居民,陳帆指如獲編配入住葵翠邨的住戶擔心食水問題,可以選擇輪候其他屋邨單位。 平面圖 / 葵涌平面圖 | 裝修佬平面圖資料庫是全港最齊的平面圖庫存,您可以在這裡搜尋各屋苑大廈的參考平面圖。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葵涌邨合葵樓及葵馥苑樂葵閣先後有4名確診患者。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邨翠葵樓附近學校

1970年代香港工業發達,工廠區內設紗廠及其他工業提供大量工作機會。 隨著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廠商將廠房北移至中國大陸,各類創意文化產業紛紛進駐空置的工廈單位,例如創意媒體集團毛記葵涌的工作室設於同珍工業大廈。 作為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 人口結構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遷入的市民續漸老化,出現人口老化問題。 翠屏商場分為(北)和(南)兩部份,位於翠屏道兩旁公屋基座地下(M1 level)和1樓(M2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level),並且有行人天橋連接。 商場主要租戶包括惠康超級市場、Smart零食店、759阿信屋、萬寧、日本城、中國銀行(香港)、兩間便利店、真開心樂園、中西藥行、琴行、洗衣店、髮廊、牙醫診所、教育中心、兩間議員辦事處。

1980年代初期,為改善全港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環境,政府決意把徙置區等乙類屋邨重建成甲類屋邨,本邨便正式踏入重建之路。 分屬雙工字型和舊長型的翠楠樓和翠楊樓,於1982年落成,以安置隨後因受重建影響的本邨居民;承屋邨道路翠屏道有「翠綠的屏風」之意,配合樓宇不再以數字命名,所有新型大廈的名稱也以「翠」為首,並配上一個樹木名字。 除此以外,邨內第17座亦於1980年進行改建工程,並更名為「翠松樓」,以提供獨立單位安置首批重建戶[註 1][3]。 在設計葵盛政府廉租屋邨第1-10座(葵盛西邨)時,建築師順應既有地形,把樓宇層層遞進地,由山腳的第10座蓋到位於山頂的第1座,逆序依山而築,樓宇錯落有緻,富有層次感。 根據葵盛政府廉租屋邨計劃,是先興建第12座至第20座(地盤1;而原先規劃的地鐵荃灣線車廠出入線隧道下穿12及20座)。 為了配合房屋委員會的成立,當時的葵盛政府廉租屋邨(只有第12-20座)更名為「葵盛邨第1期」,而當時正興建中的第1至10座便分別屬於第2及3期(地盤2及3,其中第1至5座屬地盤3)。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邨曉葵樓的交通站點

葵涌邨內設兩層高商場,名為葵涌商場,亦設有街市(已翻新)、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滿足鄰近市民基本需要;商場內設有港鐵特惠站,提供大窩口站兩元乘車折扣優惠。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的街坊,可謂是葵涌邨的「開荒牛」,葵涌邨1960年開始興建,1964、1965年開始入伙。 最初的街坊,都來至五湖四海,他們都因為各種的天災或清拆的原因而徙置到葵涌邨,自然形成了該地的地區生態。 關注組的關注事項包括成功爭取毗鄰葵涌邨的葵涌新區公園(原稱大窩口道公園)正名及爭取於來往葵涌邨與光輝圍的「百步梯」興建升降機。 餘下的第12座原擬重建為兩座1987年版本新十字型大廈,並撥作居屋出售。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2023 其後,政府決定將該樓宇於1995年9月改作中轉房屋,以安置受清拆影響而又不符合資格入住公共房屋租住的居民。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重建後的樓宇分別於1993年至1998年間落成,當中最早落成的第一期用於安置較後期清拆樓宇的居民,而延至1998年1月完工的第三期為石籬邨12、16座居民的四條指定安置屋邨之一[6]。 此外,於同年稍後時間完工的其他樓宇,則用於安置啟樂、青欣、青安及葵信臨時房屋區居民。 原因是當初興建葵盛西邨時,預計於現時第6座及第7座間會興建一座20層的建築物,是為「第7座」,但是後來的「第7座」卻改建了巴士總站及商場。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邨 翠葵樓 KWAI CHUNG ESTATE CHUI KWAI HOUSE 風水資料

其後各座亦順序改稱,亦即是說,如按設計中興建,現在的第10座就是設計中的第11座。 由於第12座至第20座的興建時間比第1至第11座早,所以號碼不變,因此造成了沒有第11座的怪現象。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為配合特首於2006年施政報告中「推廣綠化屋邨」項目,以及葵聯邨第一期佔地較小,可以綠化的空間嚴重不足,所以房屋署於葵聯邨第一期的樓宇嘗試增設空中花園,每三層便設有公用綠化平台,公屋的平均綠化範圍由當時15%增至30%[5]。 另外,地下大堂還設有側高窗讓天然光滲入大堂節省照明用的能源。 葵聯邨第一期設有兩座樓宇、名為聯喜樓、聯欣樓,提供1,470個住宅單位,於2011年5月21日開始入伙。

2008年7月23日,房屋委員會策劃小組委員會通過,清拆第12座,以解決公屋土地不足和中轉房屋空置問題。 原址曾計劃改為重建一幢有600個單位的新公屋大廈[8][9][10],其後原址改為重建為葵盛社區公園,並因而保留舊廈東面最低兩層的四個單位及東立面,以作公園舞台及後台設施之用。 為安置受影響的居民,房委會早於1986年在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對上的山坡興建了盛豐樓及盛喜樓,1989年第一季獲發入伙紙,但直至同年6月所有租戶拿取鑰匙後,才按照「擴展重建計劃」進行清拆工程。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工廠大廈

於2002年工廠大廈最終被拆卸,受影響約700廠戶,每戶可獲約7.5萬至13.8萬港元的特惠津貼,另加現金津貼6,000港元,廠戶在該年1月底接到一年半的清拆通知,且獲凍結租金[7]。 而住於徙置區東北面的工廠大廈,當初稱為「葵涌徙置工廠大廈」,屬樓高七層的第二型徙置工廠大廈,1964年5月展開興建工程,1966年9月先啟用第三至四座,1973年4月第一至二座落成,提供256平方英尺的工廠單位[5][6]。 因為景觀而言,四柱方位相若,均向東或東南望利奧坊樓景為主,但細心留意露台門開合方向,「264呎」單位的露台採用摺門,而非「255呎」的趟門,局限其可用性。 除了信和牽頭的錦上路站「柏瓏」推售外,市區也有新盤出場,包括恒基在大角咀的「利奧坊.壹隅」,為繼「利奧坊.曉岸」、「利奧坊.凱岸」及「利奧坊.曦岸」後的第四期。

後天因素一戶兩屋1980年代中期,較富裕的舊葵涌邨居民遷往當時較新的屋邨居住,單位空置,於是政府將一些葵涌邨擠迫的家庭分配空置的邨內單位給予居民,令有一戶兩屋的情況出現,但也是導致青少年問題的原因。 早在1980年3月,葵芳邨第5座多處天花板及外牆出現嚴重混凝土剝落,其中以17、18及19樓數個單位的情況最嚴重,有居民懷疑該座屬「鹹水樓」,房署起初對外稱樓宇結構「並無重大問題」,在4月1日更作出保證,指第5座的結構「絕對良好」。 可是,天花板及外牆剝落問題仍而持續,除第5座外,第4及第6座亦出現同樣情況,房署於1981年1月表示會徹底調查,並會採取不同方法解決有關問題。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 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第二期部份為公園、命名為「葵涌新區公園」。 先天因素家庭背景舊葵涌邨於1960年代早期落成,入伙早期,居民主要是長沙灣的艇戶和漁民,教育水平較低,不懂教導子女,令子女容易誤入歧途。 居住環境舊葵涌邨建築密度相當高,座與座之間密密麻麻,有最大的空間都用作為街市,衛生情況極差。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於1960年代前甚少發展,直到荃灣衛星城市逐漸開發,住宅群擴展至葵涌一帶。 加上政府亦於1970年代初興建葵涌貨櫃碼頭,使葵涌得以發展迅速。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本來屬於荃灣區一部份的葵涌,亦於1985年聯同青衣島分拆出葵青區,而城門隧道則成為往來新界東之主要幹道。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僅為6-9MPa),承建商德榮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896萬元賠償,是各宗第七型徙置大廈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邨曉葵樓 Hiu Kwai House, Kwai Chung Estate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並是全港首個被揭發建築用料低於標準的公共屋邨(26座問題公屋醜聞)。 全部樓宇已於1987年至2002年期間重建完成,由房屋署總建築師(6)設計,現時由中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目前住戶數目為6,200戶。

葵聯邨第一期,工程項目名稱葵聯路公屋發展計劃,項目編號為TW37[3],設有兩座樓宇,分別為40層的聯喜樓與36層高的聯欣樓,設有1,470個一睡房及兩睡房單位,於2011年5月尾入伙[4]。 生活配套方面,除了依賴附近「利奧坊」商場外,買餸可前往「大角嘴市政大廈」。 在「埃華街」及「大全街」一帶也會設有一些民生茶餐廳;又或者步行約五分鐘往「港灣豪庭」基座商場,或「奧海城」商場亦可以。 「利奧坊.壹隅」位於大角咀「深旺道5號」,前身為「大志工業大廈」,佔地30,527呎,在規劃大綱圖劃為「住宅戊類」意即鼓勵重建發展住宅。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餘下的第13-17座及第19座也按照「整體重建計劃」,於1993年至1995年先後拆卸。 此外,葵盛西邨1-3及5-9座共八座大廈,亦於同期被驗出石屎強度未達標準(而強度僅為6-9MPa),承建商德榮建築亦因而遭到房署追討896萬元賠償,是各宗第七型徙置大廈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2023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邨曉葵樓附近學校

恒基早於十年前已開始陸續收購,當時收購呎價為6,000多元呎起步,原本打算作商廈發展,期後改變主意,並獲批建1座22層高的住宅單位,發展商其後再申請改建為1座28層高。 而城巴則曾稱東行站為「葵涌工業大廈」(Kwai Chung Industrial 合葵樓平面圖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Building),後於2002年跟隨九巴「葵涌工廠大廈」之命名。 葵涌邨重建後再改稱「禾塘咀街」(Wo Tong Tsui Street),在2010年8月再次跟隨九巴命名。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裝修佬 1,500 張裝修平面圖資料庫是全港最齊的平面圖庫存,您可以在這裡搜尋各屋苑大廈的參考平面圖。 葵芳邨內有兩個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的公營屋邨商場,邨內各式的商業設施齊備;另外亦曾經設有一個乾濕貨街市,但現已結業。 而翠屏北邨是房屋署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五期)其中一個出售屋邨之一(不包括翠楣樓),單位可拆售予租戶。 截至2020年中,北邨單位出售率僅有61.5%,是全港租置屋邨中第二低,亦是九龍區最低。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樓宇

全邨於2008年4月完成重建後,共16座住宅樓宇,合計13,742個單位。 據立法會文件所述,葵涌邨共居住約4萬人,如以單一屋邨計算,葵涌邨現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註 1]。 與此同時,葵涌邨亦是全港擁有最多新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共設12座。 青衣 @中原樓市片區 葵青區的青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7,55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78,733人。

主要街道包括青康路, 擔桿山路, 寮肚路, 楓樹窩路, 青敬路, 青綠街, 牙鷹洲街, 青芊街, 青衣路, 細山路, 長環街。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長安邨,盈翠半島,青衣邨,翠怡花園,青富苑等。 28Hse 香港屋網 – 提供業主及代理在翠屏邨的樓盤資料。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葵涌邨旭葵樓評論

葵涌建有多個公共屋邨,大多由1964年至1970年代中發展,部份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 註:以粗體標注的樓宇設有供1-2人住戶入住的「劏房」,主要編配予同一屋邨、觀塘(鯉魚門道)邨、秀茂坪下邨及藍田邨重建計劃的受影響居民。 1950年代,政府於秀茂坪對下一幅倚山的土地,興建觀塘徙置區(官塘新區),是觀塘衛星城市首個由政府斥資興建的房屋區。 葵盛西邨是區內尚未重建而且遠離市中心的公共屋邨,邨內的設備略見不足。 此外,葵盛西邨由大廈落成至今,一直未有為各大廈更名,與以往興建之徙置區和政府廉租屋一樣,都是以編號顯示,且最初開建是由徙置事務處負責設計,故大廈均為俗稱「七型徙廈」(當本邨落成時,徙置區已改稱屋邨,所謂徙廈其實已不復存在)的舊長型大廈。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我們會透過一文剖析「朗譽」的特色,其景觀、交通等優劣,並就樓盤開則提供揀樓建議。 合葵樓平面圖 「利奧坊.壹隅」提供了「兩房」及「兩房連儲物室」單位。 由於後者只有一柱,位於「1座A室」(447呎),故不特別作分析,單位為光廁設計,向西北望昂船洲海景,準買家有需要時可按負擔能力作樓價排序。 「利奧坊.壹隅」由兩座物業組成,但實情外望只是一座物業,而兩座之間只透過防煙門分隔,故實情為一層高達29伙的高密度設計。

重洗始合格 房署被批不誠實葵芳葵翠邨早前被政黨驗出鉛水超標,水務署及房屋署稱所有食水水樣本全部合格,不過本報發現原來當中有水樣本曾驗出鉛含量超標1.1倍。 民主黨上月替葵翠邨單位驗水,發現有多個單位食水含鉛量超標。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如果你對高成數按揭有需求,你就可決定是否採用發展商「高成數按揭」計劃,因為你可以稍為支付少1%的折扣,也就是5%,而換取發展商的「高成數按揭」。 你可以選擇「30%二按、一二按最高90%」或「85%一按」。

基於地盤局限,樓盤都以中小型單位為主,但被視為納米之選、最細的開放式單位,僅佔今期比例13%,屬過去三期最少,反而以一房為主導。 區內環境也開始漸見轉型,沿著「匯豐中心」對面街道慢慢改善,雖然周邊偶然也夾雜車行及廢紙廠,但近年也確實多了特色食肆進駐。 葵湧邨翠葵樓平面圖 1994年,在第7至10座原址上興建的5幢新十字型樓宇命名為寶珮苑,並獲納入為「居者有其屋」計劃第15期丙屋苑之一,翠屏邨居民可優先以綠表申請該屋苑,於翌年入伙。 同時,位於翠楠樓對面的購物商場落成,有大家樂、7-11便利店等進駐。 1995年,由於承建盛國樓(重建第三期)的海成建築有限公司資不抵債,導致該工程連同同一公司興建的坪洲金坪邨一併爛尾,事後房屋署需要將工程重新招標,而完工日期亦延至1998年1月。

葵盛西邨設有一個舊式購物中心及街市,惠康超級市場及茶餐廳,但多年前的酒樓也轉作安老中心,由於選擇不多,居民多會到葵芳或荃灣購物。 另近年在8座3樓平台新開設一間7-eleven便利店,但規模比較細小。 但在區議員競選承諾下,成功爭取改建葵盛西購物中心,現已經改建完成,並新設中式酒樓及其他店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