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萬宜水庫交通2023全攻略!內含萬宜水庫交通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萬宜水庫交通

這S形的扭曲,估計是在 1.4 億年前,因岩柱在破火山口內仍未完全固結時,再受到地震或區域性下沉影響而扭曲。 細看S形的裂隙,更發現啡色的酸性火山岩中,看到深灰色的玄武岩。 萬宜水庫是香港數一數二的水塘,環繞水庫的路徑明確相連,自然也可作環湖遊。

該兩道堤壩現稱東壩及西壩,而糧船灣洲則改稱糧船灣。 水庫的興建,迫使約10條村落從此淹浸水底,包括萬宜灣村(又稱爛泥灣村)。 香港電台在2006年派出攝製隊潛入水底拍攝,並製作成《獅子山下》,網上收看可按這裡。

萬宜水庫交通: 六角形岩柱

香港在 1.4 億年前,曾經歷一次極度猛烈的火山爆發,正因為這一系列的火山活動,形成壯麗的六角岩柱群,只要沿步道往下走,就可以近距離賞岩,走到盡頭更可近觀海蝕洞。 另外,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拉近遊人與海蝕洞的距離,吸引力大增。 市民如果擔心小巴班次或坐位較少,都可以選擇周末的穿梭巴士團直達東壩。 穿梭巴士團每日來回共 8 班,可以接載旅客往返,亦設有導賞團,全程有專人向市民講解。 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表示,初步檢查發現鯨魚除了兩個位於背部較後位置的舊傷口之外,背部正中的背鰭位置有一個明顯的新傷口,會確認是否死亡原因。

花山,其實就在萬宜水庫東壩旁邊,要從海路而進,才能看到它的壯觀。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足足有 40 層樓高! 而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 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東壩位置偏遠而且揸車進入要事先申請,從北潭涌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大家可選擇乘的士或9A 專線小巴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

萬宜水庫交通: 萬宜水庫行山|6. 六角形岩柱秘密

漁護署人員及專家已抵達現場,正在安排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萬宜水庫交通 由北潭涌開出的東壩小巴尾班車則由下午6時40分縮短至下午6時10分,同樣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作,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30分下午6時10分,班次維持每20分鐘一班。 最近小巴公司宣佈,由10月10日起,來往北潭涌和萬宜水庫東壩的專線小巴9A會逢周日及公眾假期提供全日服務,由早上9時半至晚上7時都有小巴來往,20分鐘一班車。 由淺色火山岩組成的六角形岩柱,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裡的瑰寶。 岩柱於1.4億年前在超級火山爆發後形成,覆蓋面積估計超過100平方公里,從陸地延伸至海底。

  • 從北潭涌至東壩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乘的士前往亦難以電召車返回市中心。
  • 雖然沿途設有不同的資訊牌,路標等等,可供大家自助遊覽不同景色。
  • 被問到保育基金是否太遲介入,他說,在鯨魚出現在香港水域時,已與海洋公園及漁護署緊密監測牠的狀況,對於鯨魚死亡感到可惜,但認為也是好機會讓社會認真思考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 雖然是次環湖遊走得比較輕鬆,但缺乏陽光的萬宜水庫及浪茄灣總是有欠神韻,有興趣的朋友可按能力選擇出行的季節。
  • 集散地點:西貢火山探知館
  • 因應新冠肺炎的最新情況,火山探知館將由七月十五日起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告。
  • 岩柱於1.4億年前在超級火山爆發後形成,覆蓋面積估計超過100平方公里,從陸地延伸至海底。

在壯觀山岩石壁下,您會發現壩頂的遊人只有一粒微塵那麼小,再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壯觀。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行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以前唔少人冒險沿石邊而行,為求一睹海蝕洞,但現在有了這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若在這靜心細聽,更可聽到清脆而治癒的水滴聲。 這海蝕洞其實是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 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但從這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在幾千萬年、甚至 1 億年前,曾經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萬宜水庫交通: 海洋公園:鯨魚移至萬宜水庫西壩解剖 背部發現新傷口

獸醫團隊亦會抽取鯨魚的內臟及血液樣本進一步化驗,了解死前狀況。 當時抹香鯨屍體亦是於萬宜水庫西壩對開的北面角一個沙灘埋葬。 萬宜水庫交通2023 同樣在北果洲的南端上,有被稱為「旋轉的階梯」的自然奇觀。 由於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因而令六角岩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再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便形成了迴旋的形態。

不過以往小巴沒有提供全日服務,大家要在西貢市中心進去,只有先乘車到北潭涌再沿馬路步行兩至三小時,或者乘搭的士出入。 水庫分別於糧船灣洲和西貢半島東部海峽的東西兩端建有兩條石壩,把中間的海道分隔。 這裡被列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範圍,擁有一系列於1.4億年前超級火山爆發所形成的地質奇觀,於國際地質學上具有重大價值。 沿途有指示牌介紹一流的打卡景點,包括宏偉的六角柱石群、海蝕洞、海蝕柱,從標尖角山頂更可看到浪茄灣優美的海岸景致。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表示,西貢牛尾海發現的鯨魚屍體已於晚上運送到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工作,以確認死因。 從北潭涌至東壩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乘的士前往亦難以電召車返回市中心。

萬宜水庫交通: 方法3. 的士

前往麥理浩徑,可以在此站的下一個站落車,因為距離起點更近。 西貢萬宜路及萬宜水庫東壩屬於水務署轄下水務設施,由水務署負責維修保養,使用西貢萬宜路前往東壩必須獲得水務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許可[1]。 萬宜水庫交通2023 萬宜水庫交通2023 西貢萬宜路是全港最東的已命名道路,此站位處該路東端,成為全港最東端的專綫小巴總站。

萬宜水庫交通

由於水庫地點偏遠,加上交通配套不足,市民及遊客主要乘坐的士或步行前往,回程時不時出現遊客等候的士大排長龍的場面,同時衍生濫收車資的問題。 為紓緩萬宜水庫一帶交通不足及遏止「黑的」劏客問題,運輸署於2018年1月建議新界專綫小巴9號線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時段,以試驗性質提供輔助服務,來往北潭涌及萬宜水庫東壩。 萬宜水庫交通 該輔助路線獲獨立編號為9A,最終於同年7月22日投入服務。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向來是郊遊熱點,不少行山路線的起點及終點都是在東壩,例如通往被稱最靚景沙灘的浪茄、佈滿六角形岩柱的糧船灣,以及西灣山、白腊等等行山勝地。

萬宜水庫交通: 西貢萬宜地質步道:

想買周末巴士票或報名參加地質公園導賞團,市民除了可透過網上預訂外,亦可到西貢市巴士站旁邊的西貢火山探知館,即時買票及報團。 萬宜水庫交通2023 市民可以以探知館作為整個旅程的起點,館內更會提供所有地質步道、路線的宣傳單張。 萬宜水庫交通2023 西貢牛尾海出現鯨魚屍體,據了解,初步相信為較早前香港海域發現的鯨魚,漁護署人員及專家已抵達現場,正在安排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萬宜水庫交通

在糧船灣對出的橫洲,您可以看到一個高30米的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它與海蝕洞及海蝕柱的形成相同,同樣是受猛烈的風浪衝擊而成,只是侵蝕的程度不同。 斷層角礫帶又被稱作「大地裂縫」,這個自然現象是由地震造成的。 學者推測西貢糧船灣在幾千萬年前,曾經經歷過大型地震,因此岩石受擠壓摩擦並裂成碎塊,神態亦保留至今。 在糧船灣對出的橫洲,就可以看到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萬宜水庫交通: 萬宜水庫行山|4. 步道盡頭睇海蝕洞

另外,郊遊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去。 【溫馨提示】郊遊時,要尊重自然環境,不要留下垃圾。 巨型岩壁面積廣,由於在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所以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這S形的扭曲,估計是 1.4 億年前,岩柱在破火山口內仍未完全固結時,再受到地震或區域性下沉影響而扭曲。 只要細看S形的裂隙,便會發現啡色的酸性火山岩中有著深灰色的玄武岩。

原來香港在 1.4 億年前,曾經歷了一次極度猛烈的火山爆發,正是因這一系列的火山活動,形成圖中壯麗的六角岩柱群,只要沿步道往下走,就可以近距離賞岩,走到盡頭更可近觀海蝕洞。 穿梭於大街小巷中,你會發現很多人氣餐廳、咖啡店、茶餐廳等,提供各式中西美食,包括披薩、意粉、泰式咖哩、炸魚薯條、土耳其烤肉串等。 受地殼變動的劇烈摩擦,斷層附近的岩石被壓成碎塊,形成斷層角礫帶。 這裡的斷層角礫帶出現在六角形岩柱之間,由於四周岩柱眾多,很容易便會錯過。

萬宜水庫交通: 相關報道:西貢鯨魚|漁護署:解剖後會有合適安排 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教育

有傳媒報道九巴與運輸署研究在萬宜水庫東壩增設路線,消息一出引起網民極大反應,紛紛指會造成交通擠塞,擔心安全問題等等。 由此左走踏上西灣路,沿萬宜水庫旁的車道一直走便會到達西灣亭。 循地圖資料牌旁的水泥徑前往吹筒坳,在分支處右轉(前方可下降至西灣)接逆走麥理浩徑登上西灣山。 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 水庫建於1979年[1] ,當時政府築起兩道堤壩,將西貢半島與糧船灣洲相連接。

萬宜水庫交通

海洋公園提到,對比起上一次觀察,鯨屍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由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均利用文字、相片及繪圖等解說,完全可以自遊自助,不需導賞員亦能夠長知識。 對於東壩小巴縮短服務時間,有網民指西貢東壩一向在週末都多行山人士出入,再加上疫情下不少娛樂場所關閉,不少人會轉而行山郊遊,東壩小巴供不應求,認為服務時間應維持。

萬宜水庫交通: 景點4.防波堤

萬宜水庫東壩的旁邊是花山,但就要從海路而進才可近距離接觸。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大約有 40 層樓高。 另外,其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根據過往資料,將發現的鯨魚屍體拖往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為慣常做法,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如評估海洋生物已死亡,並屬新鮮或中度腐爛的屍體,會先進行影像解剖。

一直沿著萬宜路(即逆走麥理浩徑第一段)走,再經過至西壩到達萬宜凹後,便可循來時路走回鯽魚湖,結束環繞萬宜水庫之行。 萬宜水庫的環湖路線主要連接吹筒坳、西灣山、浪茄灣、東壩及西壩。 此外,又有多道山徑通往大枕蓋、鹿湖、橫頭墩、蠄蟝石頂、螺地墩、西灣、西灣山、罾棚角咀、獨孤山、花山、白腊、北丫、大蛇頂、上窰及擺頭墩等地,路線可謂多不勝數。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於1969年開始計劃興建,1971年動工,1979年建成啟用,總儲水量2.8億立方米。 在1960年代,香港正鬧水荒,四天才供水一次,使得政府在1965年,繼船灣淡水湖後,再斥巨資興建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交通: 海蝕拱

糧船灣對出的橫洲,可以看到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全長 1.4 公里,平坦易行,沿途亦設有解說牌及基本郊遊設施,適合各類型行山人士。 這是由於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的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