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然而由於計算錯誤,月台路軌旁的廣告燈箱比其他車站較高,與月台乘客的視角並非處於同一水平,而燈箱之間的距離也較大。 此外,路軌與廣告燈箱之間亦留有較闊的空間作為逃生或供維修時使用,亦為首個使用此設計的前地鐵車站,隨後前地鐵路線新建的車站及行車隧道均採用此設計。 8月9日藍田站啟用當日,地鐵公司派發單程票,免收在藍田站入閘乘客之車資[13]。 不過,當日下午一時許車站大堂控制室一條消防喉爆裂,浸濕半邊大堂並流入下層月台,導致訊號系統故障,列車駛經時須減慢車速。 受事件影響,觀塘綫列車服務於當日餘下時間因而只能維持每12分鐘一班,[9]次日上午觀塘至鰂魚涌一段觀塘綫更須暫停服務,以便進行搶修。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由彩明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駛經康田苑、康逸苑、興田邨、寶達邨、馬游塘、康盛花園、翠林邨、英明苑前往寶林。 於1998年7月6日投入服務,途經觀塘市中心、牛頭角、九龍灣、彩虹邨、新蒲崗、九龍城、馬頭圍、土瓜灣、紅磡、佐敦、西九龍公路、昂船洲大橋、青嶼幹線、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2010年2月27日開辦,途徑藍地、富泰邨、彩暉花園、景峰花園、大窩坪、黃大仙、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祇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1993年3月15日開辦,途經良景邨、大興邨、山景邨、大窩坪、黃大仙、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是觀塘區往返屯門區的三條巴士路線之一。 然而在同日下午,车站站台路轨附近有水管爆裂,导致两边路轨浸水,列车在驶经蓝田站时需要慢驶,对很多乘客做成不便。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總站佈局及設施

由于车站拥有权问题,蓝田站由1989-2011年启用超过20年以来,除了恒生银行外而未设有其他类别商店的港铁(和前地铁)车站,曾成为港铁系统中最少商店的车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九巴在兩鐵合併前後分別命名此站為「旺角地鐵站」(Mong Kok MTR Station)及「旺角鐵路站」(Mong Kok Railway Station);至2017年8月方把站名中「鐵路」一詞去除,改至現稱。

在1989-2008年間,由於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藍田站連上蓋計畫滙景花園擁有權屬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根據當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和此站的建築費用,但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及藍田站租金予東隧公司,直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分及藍田站專營權屆滿並移交香港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此項租金。 但因2000年地鐵有限公司上市,政府遂與東隧公司簽訂補充協議,東隧的鐵路隧道及車站擁有權於專營權屆滿後,以一千港元的象徵式代價,經由地政總署移交予地鐵公司(今稱港鐵公司),而非移交香港政府[13][14]。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九龍巴士15線

在1989-2008年間,由於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藍田站連上蓋項目滙景花園擁有權屬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公共運輸交匯處車輛出入口設於鯉魚門道東行綫,從總站開出的巴士,若要返回西行綫往觀塘方向,必須在迴旋處掉頭。 該段鯉魚門道東、西行路旁設有一對名為「藍田站」的巴士站,東行站位於此站九巴站長室旁,與交匯處相連;沿西行站行人路可步行往港鐵藍田站C出口,或使用樓梯前往滙景花園平台。 在1989-2008年間,由於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建造、營運及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藍田站連上蓋項目滙景花園擁有權屬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3 本站設有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车站构造

藍田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是觀塘區第二大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最大型是位於觀塘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附設有客戶服務中心和全港首個空調候車室。 此密封的空間座落於九巴42C線的候車處,內裏設有座椅、失明人士引導徑和廣告燈箱。 設於候車室前的自動門方便任何人士進出,換句話說,等候附近任何路線的乘客,也可以使用候車室。

港府在八十年代中葉落實興建第二條過海隧道(即東區海底隧道),並於1986年8月1日以「建造 Build、營運 Operate、移交 Transfer」(BOT)方式批出東隧30年專營權予由中信泰富等多個財團組成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東隧規劃為一條道路、鐵路兩用隧道,容許地下鐵路觀塘綫穿越其專用管道接駁港島綫。 藍田站於1989年8月9日啟用,當日時任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即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及戴安娜王妃在藍田站舉行開幕儀式,揭開車站啟用紀念牌匾。 直到1984年有日本財團建議興建行車鐵路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觀塘綫得以伸延至港島的鰂魚涌站,而走綫之間亦設藍田站以服務藍田一带居民,最終藍田站於1989年10月1日啟用。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車站歷史

然而由于计算错误,站台路轨旁的广告灯箱比其他车站较高,与站台乘客的视角并非处于同一水平,而灯箱之间的里程也较大。 由于车站上盖物业是汇景花园第9-17座,故此车站站台及大厅的支柱比其它车站为粗,并以支撑车站上方的物业。 直到1984年有日本财团建议兴建行车铁路两用的东区海底隧道,观塘线得以伸延至港岛的鲗鱼涌站,而走线之间亦设蓝田站以服务蓝田一带居民,最终蓝田站于1989年10月1日启用。 另外于将军澳线通车后,由于观塘线由油塘站开往蓝田站方向的路段是跨越备用行车隧道上方,加上要迁就观塘线及将军澳线在油塘站的走线,导致设计为下坡的急弯路段。 故列车由油塘站开往蓝田站时,当驶至路段一半时会减速行驶,惟列车减速下坡前甚少有广播提醒乘客紧握扶手。

  • 然而在同日下午,车站站台路轨附近有水管爆裂,导致两边路轨浸水,列车在驶经蓝田站时需要慢驶,对很多乘客做成不便。
  • 由寶達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會駛經東區海底隧道、北角英皇道、銅鑼灣禮頓道、灣仔軒尼詩道前往金鐘。
  • 隨着港鐵獲得車站擁有權後,於2010年7月進行加建兩間商店工程。
  •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 藍田站設有5個出入口,當中A、B出口橫跨鯉魚門道,分別連接啟田道及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而D1、D2出口則鄰近滙景花園[4][5][6]。

藍田站(粵拼:laam4 tin4 zaam6;英文:Lam Tin Station)係港鐵觀塘綫一個車站,響香港觀塘區晒草灣白泥山邊。 車站響1986年6月7號開始起,1989年8月9號同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分通車啟用。 在兴建将军澳线之前,原本于观塘线的列车由蓝田站开往鲗鱼涌站方向时,会有一小段的晒草湾露天路段才进入东区海底隧道,但是后来该露天路段因为2002年将军澳线通车而改为备用路段,并命名为蓝田站后备行车隧道,可供工程车或车务调动使用。 另外,当将军澳线未能提供过海服务时,观塘线列车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过海服务(如2013年12月16日,将军澳线电力故障导致全线暂停服务,港铁安排观塘线部分班次通过该路段以北角为终点站)。 車站興建之時,座落山上的藍田公共屋邨(當時名為藍田邨,九十年代重建期間分拆成多條新屋邨)已全面發展,與位處山谷底端的車站落差甚大。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香港蓝田地铁站

車站在1986年6月7日動工,卻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通車,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交匯處設計以「人車分隔」為概念,其上方設有橫貫各候車月台的行人天橋,連接滙景廣場三樓、港鐵藍田站B出口以及通往滙景廣場五樓的扶手電梯。 各候車月台皆以螺旋形樓梯與行人天橋連接,由商場或港鐵站前往總站乘車的乘客,只需沿樓梯下行即可抵達候車處,毋須橫過任何馬路;乘車到達此站的乘客,也可在入站通道路旁的落客站下車後經扶手電梯(由港鐵公司管理)、樓梯或近年加建的升降機直達上述行人天橋。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在興建將軍澳綫之前,原本於觀塘綫的列車由藍田站開往鰂魚涌站方向時,會有一小段的晒草灣露天路段才進入東區海底隧道,但是後來該露天路段因為2002年將軍澳綫通車而改為備用路段,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可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使用。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3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港鐵安排觀塘綫部分班次通過該路段以北角為終點站)。 藍田站(英語:Lam Ti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晒草灣白泥山山坡,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其上蓋物業為滙景花園第9-17座。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設計

[14]地鐵公司為向乘客致歉,於8月10日列車服務恢復後再度免收乘客車資,安排與前一天相同。 東隧鐵路延綫在1989年8月6日落成通車,觀塘綫列車於當日起通達鰂魚涌;而地鐵公司緊接於8月8日下午4時至8時舉行藍田站開放日[11],使區內居民熟習車站運作,吸引3,500名市民參觀[12]。 藍田站於8月9日正式啟用,在8月6日至8日間,觀塘綫列車駛經藍田站月台而不停車上落客。 車站東南方的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原為連接此站與東區海底隧道的觀塘綫營運軌道,後隨將綫通車而更改用途,現時主要供列車調度及於將軍澳綫發生嚴重事故令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安排觀塘綫列車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之用。

  • 2019年10月14日開辦,為首條沙頭角前往九龍的專營巴士路線。
  • 交匯處設計以「人車分隔」為概念,其上方設有橫貫各候車月台的行人天橋,連接滙景廣場三樓、港鐵藍田站B出口以及通往滙景廣場五樓的扶手電梯。
  • 在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仍未入伙,加上車站距離位於藍田區內的住宅區較遠,故車站人流偏低。
  • 在蓝田站启用初期,由于上盖物业汇景花园仍未入伙,加上车站里程位于蓝田区内的住宅区较远,故车站人流偏低。
  • 另外於將軍澳綫通車後,由於觀塘綫由油塘站開往藍田站方向的路段是跨越備用行車隧道上方,加上要遷就觀塘綫及將軍澳綫在油塘站的走綫,導致設計為下坡的急彎路段。
  • A出口通道部份路段屬於滙景廣場商場範圍,兩旁開滿不同商舖,而廣場範圍內的扶手電梯屬港鐵管轄,亦有多個港鐵指示牌。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鯉魚門道「藍田站」巴士站,分別可用(東行)及(西行),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設計資訊

由啟業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會駛經東區海底隧道、灣仔告士打道、金鐘海富中心、中環置地廣場前往港澳碼頭。 由順利邨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會駛經東區海底隧道、北角英皇道、銅鑼灣避風塘、灣仔告士打道、皇后像廣場前往港澳碼頭。 由寶達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會駛經東區海底隧道、灣仔告士打道、金鐘海富中心、中環置地廣場前往上環。 2019年10月14日開辦,為首條沙頭角前往九龍的專營巴士路線。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這種需要取道非車站範圍的商場通道方可進出車站之設計為香港首創[9][10]。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而滙景廣場第L4層中庭至啟田道之間不設任何電梯、樓梯及無障礙設施,而過往亦曾有長期病患者及地區人士批評港鐵多年來以「地理所限」以及不屬港鐵管轄範圍為由拒絕在A出口增建無障礙設施[11]。 藍田站啟用初期,上蓋物業滙景花園尚未落成,而山上各屋邨距離車站較遠,居民早已習慣乘坐巴士外出,且邨內人口逐漸老化,車站與屋邨間之路途使年長居民卻步,居民甚至寧可在觀塘站轉乘巴士往返寓所,也不直接使用藍田站,因此當時車站較為冷清。 後來滙景花園入伙,大型日資百貨公司八佰伴又在滙景廣場開業,吸引不少區外居民前來參觀,而且適逢將軍澳新市鎮大力發展之時,該新市鎮設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接駁地鐵,部分路線以藍田為接駁點,方便居民轉乘地鐵過海,因此此站人流有所增加。 而滙景廣場第L4層中庭至啟田道之間不設任何升降機、樓梯及無障礙設施,而過往亦曾有長期病患者及地區人士批評港鐵多年來以「地理所限」以及不屬港鐵管轄範圍為由拒絕在A出口增建無障礙設施[11]。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現任九巴商務總監、時任資產管理部主管唐東明當時表示,空調候車間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密封設計,並裝有恆溫式空調設備,由獨立系統供應鮮風,讓乘客在空氣清新、寧靜舒適環境下等候巴士[8]。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3 兩個擬建候車間的月台分別是現已停辦的298線總站,以及14、14B、14C、62X、93M與259D線中途站,計劃在翌年初動工,五月至六月啟用[9]。 直到1984年有日本財團建議興建行車鐵路兩用嘅東區海底隧道,觀塘綫得以伸延至港島嘅鰂魚涌站,而走綫之間亦設藍田站以服務藍田一帶居民,最終藍田站於1989年10月1日啟用。 喺香港地鐵規劃「早期系統」時,離開觀塘站後下一站為觀塘村站(英文:Kwun Tong Tsuen Station),服務現時藍田站周邊地區,得名自附近嘅觀塘政府廉租屋邨(後易名觀塘 (鯉魚門道) 邨,拆卸重建成現今嘅鯉安苑)。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途經藍地、紅橋、大窩坪、黃大仙、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藍田站係屬於架空、地面同埋地底混合模式車站,只係處於密封環境先至令人誤會自己身處地底,不過可以喺鯉魚門道望到車站係起喺白泥山山坡上。 随着港铁获得车站拥有权后,于2010年7月进行加建两间商店工程。 工程把近A出口一边的广告灯箱及车站启用纪念牌扁搬至近D出口出闸机一边,并且把近A出口一边的车费表,向东移前至另一条柱,而单程车票售票机、八达通查阅机及八达通增值机,向东稍为移前至近入闸机斜对面。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香港地铁新闻

另外,工程期间消防喉辘则临时搬至售票机旧有的位置,完工后整合至加建商铺范围所预留的位置。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由于蓝田站与观塘线过海段同期兴建,故车站月台的焗漆板亦设有站名书法字,成为首个拥有站名书法字的非港岛线车站及观塘线车站。 此外,蓝田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务设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动柜员机及自动售卖机[2],以及“会员服务站”机供乘客登记为港铁友礼会会员、查阅奖分及换领奖赏[3]。 随著港铁获得车站拥有权后,于2010年7月进行加建两间商店工程。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藍田站大堂人流主要集中於A、D出口之間的通道,當中不少是穿過滙景廣場往返鯉魚門道以南滙景花園第9至17座的居民。 由於車站上蓋是滙景花園9至16座住宅大樓,故此車站月台和大堂的支柱比其它車站為粗,以支撐上蓋物業。 此外,路軌旁的廣告燈箱比其他車站較高,燈箱間的距離也較遠,路軌與廣告燈箱之間留有較闊的空間用作維修或緊急逃生,是第一個使用這項設計的前地鐵車站,成為日後新建鐵路車站和行車隧道的標準設計。 藍田站(Lam Tin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一個車站,座落九龍觀塘區藍田鯉魚門道以南山邊,亦即滙景花園第9-16座下方,服務藍田及茶果嶺西部(麗港城)一帶的乘客。 此外,路軌與廣告燈箱之間亦留有較闊的空間作為逃生或供維修時使用,亦為首個使用此設計的前地鐵車站,隨後前地鐵路綫新建的車站及行車隧道均採用此設計。 藍田巴士總站環境質素欠佳一直遭乘客詬病,針對有關情況,九巴於2001年11月建議在站內兩個候車月台興建空調候車間。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九龍巴士277E線

車站選址鄰近鯉魚門道嘅空置校舍,早喺1976年已被徵用。 2013年12月16日中午约12时40分,观塘线及将军澳线调景岭站至油塘站的一段架空接触网发生故障,导致将军澳线油塘站至宝琳站及康城站服务暂停。 而港铁亦抽调部分观塘线班次提供有限度的将军澳线过海服务。 列车会使用蓝田站旁后备行车隧道直接过海驶往鲗鱼涌站,以北角站作为终点站[15][16]。 这种需要取道非车站范围的商场通道方可进出车站之设计为香港首创[9][10]。 而汇景广场第L4层中庭至启田道之间不设任何电梯、楼梯及无障碍设施,而过往亦曾有长期病患者及地区人士批评港铁多年来以“地理所限”以及不属港铁管辖范围为由拒绝在A出口增建无障碍设施[11]。

絕大部份以藍田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綫皆為前往新界各區的跨區綫,但不少途經鯉魚門道東行前往油塘及藍田區各屋邨的巴士路綫皆會繞入總站,方便乘客轉駁;該等路綫反向則多會停靠港鐵藍田站C出口外的鯉魚門道西行綫「藍田站」巴士站。 由於車站上蓋物業是滙景花園第9-17座,故此車站月台及大堂的支柱比其它車站為粗,並以支撐車站上方的物業。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滙景廣場下方,分為東面的專營巴士總站和西面的公眾車站(設的士站、專綫小巴站及公眾上落客區)兩部分,俱採坑狀月台設計。 全港專營巴士總站首個「空調候車亭」於2002年10月9日啟用,設於42C線候車月台(當時298線已停辦)。

大型連鎖日資百貨公司八佰伴也曾在滙景廣場開業,人流隨即急增。 除此之外,在將軍澳綫通車前,藍田站亦曾經是將軍澳居民接駁地鐵的主要車站。 藍田站設有5個出口,分別連接滙景花園(鯉魚門道以南部份)、啓田道(經滙景廣場)、茜發道、鯉魚門道及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

车站在1986年6月7日动工,却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随东区海底隧道铁路部份通车,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启用。 專綫小巴方面,九龍專綫小巴24線於1979年7月7日投入服務時即以藍田(南)為總站,來往鯉魚門(三家村)。 該線於1989年8月9日改稱「24M」,正線仍以此為總站,至1990年代後期改為循環往返鯉魚門(三家村)及藍田邨才不再使用此站,此站亦再沒有其他路線使用。

為隆重其事,九巴更特別邀請運輸署署長霍文,聯同九巴車務總監雷普照一同主持啟用儀式[10]。 九巴更於亭內裝設多媒體資訊系統,讓乘客瀏覽九巴網頁、搜尋路線資料、查閱八達通卡餘值,乘客亦可使用已連接九巴顧客服務熱線的電話,收聽路線資料或直接聯絡熱線服務員。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在1989年至2010年,由於當年地鐵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此站擁有權屬於東區海底隧道有限公司。 根據當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和此站的建築費用,仍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和此站租金給東隧公司,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份和此站專營權屆滿,移交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租金。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3 配合隧道工程,地鐵決定將觀塘綫由觀塘站延長至鰂魚涌站,藍田站交由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新隧公司)代為興建,而地鐵亦與新隧公司達成協議,車站擁有權暫歸後者所有。

此站部份人流乃取道車站大堂往返滙景花園(鯉魚門道以南部份)/麗港城及滙景廣場/藍田公屋區的途人,經A、D出口進出此站而不乘車。 藍田站建於山坡與鯉魚門道之間,西北面為架空部份,可從鯉魚門道觀察,或在月台西端透過月台幕門外望而得知;月台東南面則為地底部分,建於山丘之下;而車站大堂的乘客可用範圍則位於地表以上。 在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仍未入伙,加上車站距離位於藍田區內的住宅區較遠,故車站人流偏低。 由順利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會駛經東區海底隧道、北角英皇道、銅鑼灣怡和街、灣仔軒尼詩道、金鐘太古廣場、中環匯豐總行前往港澳碼頭。 由鑽石山站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會駛經東區海底隧道、北角英皇道、銅鑼灣避風塘、香港仔隧道、黃竹坑道、利東邨、海怡半島前往鴨脷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