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傷健共融2023介紹!內含傷健共融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傷健共融

要體現到「傷健共融」的基本價值,實體環境的協調固然需要繼續,心靈上的工作亦應全力啓動。 惟有改變態度,減少偏見,才能建構真正「傷健共融」的社會。 傷健 傷健共融 (代表傷殘人士與健全人士) 共融的理念源自英國,並於1970年代引進香港。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傷健共融2023 當明白到對傷殘人士的態度、對他們的了解和實際行動的重要後,就會掌握到與傷殘人士溝通時的一些「應該」和「不應該」。 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前身為沙田青少年中心,自1990年開始於沙田第一城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在香港傷健協會情融坊家長資源中心裡,有不少特殊需要及傷殘子女的父母,每天...

傷健共融: 【傷健共融】迪士尼伴你同行計劃 助身心障礙者投身職場支持平等就業 計劃至今超過230名人士受惠

每位演藝人員入職前,樂園都會安排相關的培訓,了解迪士尼文化和待客之道。 歐美各國近年採用「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原則建設全民可用的環境,進一步推動「傷健共融」的大同社會。 事實上,近至內地、台灣等地亦已經開始普及「通用設計」的設計理念。 以上所指的「社會模式」,其根基來自正向心理學的「優勢為本模式strength-based model」。 當我們不聚焦於一個人有沒有傷殘或是不是正常,我們會發現一個人最少可以擁有六個優勢——第一是「智慧」,你是否一個有創意、好奇、有良好判斷能力、對人持開放態度、喜愛學習、對生命抱持多面觀的人?

她認為以一個新入行的同事來說,Coco很勤力,工作時會聆聽同事和上司指示、並會自行寫筆記、記下每一個工作程序,並會不斷向同事發問,對工作十分重視,在她眼中Coco是一個很可愛的同事。 度假區的業務包括了樂園和酒店,計劃提供不同種類職位,樂園會根據申請者的能力進行配對,希望他們能在不同崗位發揮所長。 傷健共融 部份學員於完成計劃後,亦繼續於香港迪士尼擔任兼職或全職演藝人員。

傷健共融: 支援

而且Coco工作時很集中,她本身不太熟悉電腦和程式操作,但她仍然勇於嘗試,比一般年輕人學得快和集中。 協會從開始提供活動及服務時,已以上述的各項目標,發展出不同的活動和服務,並在過程中延伸至傷殘及健全人士生活中的各個範疇,致力推廣傷健 共融,從而達致包容的社會。 協會冀望在這社會中的所有成員均可在互相理解、共同合作及和諧包容的氛圍下,為社會作出貢獻。 以推動「傷健共融」為核心,延伸至推動「長幼共融」、「跨代共融」及「社區共融」,透過多類型的優質服務,為不同年紀的傷殘人士、長者、照顧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支援,締結和諧共融的社會。 民政事務總署出版《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為新來港人士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資訊。 此外,民政事務總署各區分處和非政府機構一直為新來港人士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適應課程、就業輔導、語文課程、分享小組和探訪活動等。

即使有Google map或手機APP在手,但除了大型購物商場,不少場所或地點仍缺少方便殘疾人士進出的設施。 例如想到地點較偏遠的小店品嘗地道小吃,經常遇到斜路數吋高的路壆,如果電動輪椅馬力不足,隨時因為「只差一點點」而無法到達目的地,變相令生活少了選擇。 QC時常見到殘疾人士上巴士或港鐵時,附近受阻的乘客面露不悅神色,又或者健全人士經常佔用殘疾人士設施,如無障礙斜路、傷殘人士洗手間等,全都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 傷健共融 如果要真正做到傷健共融,必須由個人出發,給殘疾人士多點同理心。

傷健共融: 樂TEEN滿FUN社區烘焙工作坊 傷殘青年與基層家庭共享烘焙樂

而「通用設計」則以「無障礙」為基礎,考慮層面更廣泛,它強調設計應該多為其他少數或弱勢社群著想,卻也要讓一般使用者接受。 若然在設計開始時已融入這概念,一起步就做得對、做得好,生產成本自然降低,尤如「綠色」、「減碳」或「節能」設計一樣,很多消費者亦會順應潮流而優先考慮。 同時,「通用設計」在「高齡化」的社會趨勢、「以人為本」受到重視等社會背景下,將會成為香港市場新焦點,預期可為更多香港市民帶來便利和優質的生活。

傷健共融

由此可見,推行傷健共融的障礙,其實就是社會上對於傷殘人士的這些態度。 第一種模式是「傳統模式」,說的是十八世紀或更久以前人們對待「傷殘人士」的普遍態度。 在這種模式下人們並不關心傷殘人士需要的是甚麼,認為這些人是被神靈詛咒而患上傷殘的。 傷健共融2023 這種愚昧和無知使人們對傷殘人士產生了很大的恐懼,而人的天性就是想將一些自己恐懼的東西排斥到生活以外。

傷健共融: 「傷健共融」的推行

傷健共融即殘疾人士融入主流社會,與健全人士同樣參與教育、工作、社交、康樂等活動,通常通過反歧視條例、無障礙政策及設施等實現。 傷健共融 根據香港傷健協會,推動傷健共融能維護社會公義,並實踐人人平等這普世價值。 傷健共融 非牟利機構及社工亦會適時了解學員的工作狀況,提供合適的支援。

  • 若然在設計開始時已融入這概念,一起步就做得對、做得好,生產成本自然降低,尤如「綠色」、「減碳」或「節能」設計一樣,很多消費者亦會順應潮流而優先考慮。
  • 第一種模式是「傳統模式」,說的是十八世紀或更久以前人們對待「傷殘人士」的普遍態度。
  • 其實,傷殘人士和所有人一樣,需要過正常生活、有工作、有社交,能夠盡展所長貢獻社會。
  • 香港傷健協會輔助就業服務中心就業幹事袁姑娘指出,Coco在加入計劃前都會有自信不足、擔心工作有壓力影響情緒,幹事透過她定期參與的藝術減壓小組,讓她學習換角度思考以及紓緩壓力。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享有同等機會在普通公營學校接受教育,有較複雜需要的兒童,或有嚴重殘疾以致不能從主流教育中獲益的兒童,則可在公營特殊學校接受教育。
  • 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香港傷健協會推行的賽馬會樂齡新天地 香港傷健協會悅齡展翅薈舍的年度嘉許禮已於9月7日在賽馬會傷健營完滿舉...
  • Coco的夥伴楊翠琪表示,她在Coco入職之前需要做足準備,包括上一個大約4小時的課程,了解計劃的安排認識不同身心有障礙人士的需要、如何協助他們投入工作,以及相處時有任何需要留意的事項等。
  • 今次的職位由前台延伸至更多後勤團隊的職位,包括娛樂事務技術員、以及髮型化妝師,這兩個職位都是今次首次引入「迪士尼伴你同行計劃」,也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術和相關能力。

貴為手機業界龍頭的Samsung,今年也以「傷健共融」做主題,邀請全港中學生組隊「度橋」,用資訊科技提升輪椅使用者的生活質素,值得鼓勵。 QC另一位朋友,殘疾人奧運會硬地滾球金牌得主梁育榮 (「肥榮」) 馳騁競技場,但回到日常生活,有時亦無從入手。 最近他拍攝一條短片,提到他出門要避開繁忙時間,並需要比常人多一倍時間才可以到達目的地。

傷健共融: 香港傷健協會 - 推動傷健共融的理念

在診斷後,「醫療模式」做的是標籤,說你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說的都是「你失去了甚麼能力」;「社會模式」也重視傷殘對一個人造成的障礙,但同時著重提出一個解決方法。 傷健共融,一個宏大的理想,理念看似簡單人人懂,然而實踐起來殊不容易。 有健全人士以為憑一顆愛心,為傷殘人士送上關懷和憐憫便做到了,但共融豈只從單方面付出就能達到? 其實與傷殘人士溝通就像和一般人溝通,在了解過「傷健共融」的基本價值後就會明白一切取決於態度(請參考「傷健共融的理論」有關傷健共融的基本價值觀),而非技巧。 事實上,推動「傷健共融」是在維護社會的公義,是我們都相信「每個人都是平等」這普世價值的實踐。

  • 「不安」亦讓我們產生了「距離」(Distance)。
  • 香港傷健協會九龍西傷健中心會員、患有罕見病「重症肌無力症」的惠鈴,曾經歷病情的惡化,多次進出醫院外,亦逐漸須以輪椅代步,但她克服了...
  • 自計劃推出以來,香港迪士尼已與超過30間非牟利機構合作,推出共融就業計劃,聘請身心有障礙人士,為他們配對合適工作及跟進工作上的適應,協助他們投身職場。
  • 而「通用設計」則以「無障礙」為基礎,考慮層面更廣泛,它強調設計應該多為其他少數或弱勢社群著想,卻也要讓一般使用者接受。
  • 以上所指的「社會模式」,其根基來自正向心理學的「優勢為本模式strength-based model」。
  • 例如想到地點較偏遠的小店品嘗地道小吃,經常遇到斜路數吋高的路壆,如果電動輪椅馬力不足,隨時因為「只差一點點」而無法到達目的地,變相令生活少了選擇。

簡單來說,醫療模式將人分作「正常」和「不正常」兩類,「正常」的人就是所謂的大多數人,於是屬於少數的人便被標籤成「不正常」了。 因為這樣的觀念,「傷殘」被看成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醫療上的問題,需要用醫學的態度解決的。 因為從醫學的角度看待「傷殘」,所以社會會將一些人歸類為「可以醫治的」,另一些人則是「不能醫治的」適應社會的責任自然就放到傷殘人士身上,要麽自己找辦法適應、要麽就會被社會摒棄。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娛樂事務及服務部技術經理何沛倫是Coco的上司,他認為Coco的表達和吸收能力都不俗,也願意與團隊其他同事溝通和問問題,是一個很積極主動學習的員工。 有了Coco加入,也協助團隊補充人手,大家都很高興有這位同事加入。

傷健共融: 活動

該等活動由教育局資助,用以協助家境清貧、父母無法負擔子女參加收費的課後活動的學生。 為非華語學童而設的支援服務有適應課程、到校支援服務、學位安排和特備課程等,以協助他們盡快適應本港的學校制度和融入社會。 至於第一個P是指居下(Paternalization),就是以上居下,指一些沒有傷殘的人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會以「強者」的身份自居,覺得有傷殘的人是弱者,覺得有傷殘的人很多事情都做不了,需要保護。 這樣的人偏向不接受一個人雖然有傷殘,但在某方面比沒有傷殘的人優勝,對於傷殘人士是一種全面性的低估。

傷健共融

我問學生為甚麼這三張照片會自成一組,學生說因為「他們有事」,但再追問學生照片上的這些孩子有甚麼「事」時,學生們卻說不清楚,只說「就是有點甚麼」。 從這個例子上可以看到,我們從小已經從父母、老師或身邊人學了以這些形式將人分類,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腦海裡已經有各式各樣的「定型」。 現於樂園任職娛樂事務技術員的何煥茵(Coco),屬此計劃的受惠人士之一。 今年,香港傷健共融網絡銳意發展傷健人士的藝術潛能,在多項活動中均加入藝術元素,豐富傷健人士的體驗。 傷健共融 同時,本會十分榮幸經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引薦,獲得「羅騰祥慈善基金」慷慨贊助,令本會得以創立一隊跨殘障類別以及跨年齡組別的「傷健綜合藝術團」!

傷健共融: 協會動態

經過了一段時間工作之後,上司認為Coco的表現穩定,她更有機會參與全新城堡夜間匯演的「迪士尼星夢光影之旅」,她認為這個多媒體表演很有意義,她印象最深刻是Moana和Coco一幕,讓她聯想起即使人生會面對不同困難,仍需努力堅持,最終都會成功。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多元、公平、共融經理吳俊佳透露,今年計劃提供合共36個職位空缺,學員已於6月底開始上班。 今次的職位由前台延伸至更多後勤團隊的職位,包括娛樂事務技術員、以及髮型化妝師,這兩個職位都是今次首次引入「迪士尼伴你同行計劃」,也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術和相關能力。 其他職位也包括樂園營運、保安、餐飲、商品部、娛樂事務、維修中心等等。 本文轉載自《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講者文集暨傷健共融活動教材》,版權屬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或翻印。 透過社會企業實踐傷健共融的理念,將福利服務與商業融匯,為傷殘人士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能自力更生、提高自尊自信,亦為社會經濟帶...

傷健共融

有某種殘疾(如有行動方面或感官性質的殘疾)的人要進出處所、使用服務和設施時,仍然繼續要面對各種實際環境上、態度上和操作上的障礙。 即使在一些看來已有措施提升無障礙特質的地方,環境障礙仍然存在。 而平機會於2010年發表的《公眾可進出的處所無障礙通道及設施正式調查報告》更加指出,在1997 傷健共融 年後落成的目標處所,雖然有比較高的易達程度,較能符合《設計手冊1997》和《設計手冊2008》,但整體情況仍未能令人滿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