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調景嶺碼頭15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調景嶺碼頭

為方便居於調景嶺的學生往來將軍澳的學校,在1989年11月20日起增設平日上下課時間90更提供往寶琳的特別服務,在1993年9月1日延長至坑口,以循環線運作。 除了救總在此派飯和建屋外,教會也是穩定調景嶺社區的重要支柱,隨着難民逃難的傳教士,在調景嶺開始傳道救濟工作。 當時教會與難民的關係極為密切,教會一面傳道一面幫助難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教會對調景嶺的教育貢獻也相當大,信義中學(難童義務學校)為調景嶺內首間學校。 在救總和教會的支持下,學校越開越多,五十年代中期,已有十多間中、小學。

調景嶺碼頭

當時無論難民或政府都以為,飯票制度只是暫時措施,豈料調景嶺後來卻愈聚愈多人。 1949年年底國民政府失守,國軍撤出大陸、退守台灣,不少國軍官兵因未能趕及登上撤退到台灣的船艦以及躲避赤化的大陸人士、原國民政府官员和商人湧入香港聚集於九龍半島東部靠海山岡名為「吊頸嶺」的地方,生活異常艱苦。 該處山多地少,唯一較大的平地稱作大坪,為倫尼麵粉廠房舊址。 在調景嶺營建立後,該處為港九各界救濟調景嶺難民委員會駐營服務處和香港調景嶺中學所在,後來亦設有遊樂場,為該地居民的休閒用地,紹榮鋼鐵於六十年代遷入調景嶺南部,再於1997年遷往屯門南部。 調景嶺站是將軍澳綫的其中一個車站,於2002年8月18日正式通車,觀塘綫亦於當日改以調景嶺站為終點站。

調景嶺碼頭: 路線資料

現時有5條巴士路線及2條專線小巴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9條巴士路線途經。 直到1953年11月底,港府擔心右派勢力坐大,停止為居民派飯。 調景嶺碼頭 調景嶺駐營服務處成立後,隨即設立了自治辦公室,推行分區自治並引入完善的保甲戶籍制度。 今日的調景嶺交通方便,港鐵觀塘綫和將軍澳綫均途經調景嶺站,調景嶺站亦是觀塘綫唯一位於新界的車站,亦是觀塘綫的總站。 該區大部分巴士路線目前主要由新巴經營,首條巴士路線是已取消的新巴796A線,而將軍澳藍田隧道更連接東區海底隧道以達致分流作用。 1989年6月20日起增設經四順及秀茂坪的 290線 (第一代,非現時的 290)。

2009年中,此路線首次調整票價,全程收費被調高5.6%。 新巴796P線為796X的輔助巴士路線,來往日出康城及尖沙咀東,途經清水灣半島、將軍澳南、調景嶺、尚德邨、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啟德隧道、東九龍走廊、佐敦及尖沙咀,祇於每日特定時段提供服務。 新巴796X線是香港一條巴士路線,由新巴經營,來往將軍澳工業邨及尖沙咀東,途經日出康城、清水灣半島、將軍澳南、將軍澳市中心、尚德邨、調景嶺、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新蒲崗、九龍城、馬頭涌、土瓜灣、紅磡及紅磡繞道,是首條全日往返將軍澳工業邨和九龍市區的巴士路線。 調景嶺站公共運輸交匯處(Tiu Keng Leng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又稱「調景嶺站巴士總站」或「調景嶺公共交通交匯處」,位於新界西貢區將軍澳調景嶺景嶺路8號都會駅[註 1](港鐵調景嶺站上蓋物業)內,乃採平行式月台設計的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

調景嶺碼頭: 巴士分站

於2000年2月1日投入服務,2011年3月6日延長至尖沙咀東巴士總站,2011年8月14日延長至康城站公共運輸交匯處,2017年9月25日起延長至將軍澳工業邨,途經日出康城、清水灣半島、將軍澳南、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九龍城、馬頭圍、土瓜灣、紅磡及尖沙咀。 而香港政府亦同樣希望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可以接收全部難民,但是基於種種考慮,國民黨政府未有安排全數接收,只在時局稍為穩定時,逐步安排審批各類難民坐船赴台定居。 當時的調景嶺位置十分偏僻,更比摩星嶺荒蕪,對外亦無陸路交通,自成一國。

本線開辦首五年,由於地鐵還未在有關地區提供服務,當時690線、691線平日過海往將軍澳的尾班車經常「頂閘」,部份無法登車的居民,被迫乘搭車費較貴的本線,故客量相當高,尤以午夜起兩小時內,由港島返回將軍澳方向最為明顯,而客量最高峰則會在農曆新年大除夕夜出現。 基於補給需要,村民極需要一條由村子伸延至鯉魚門的山路;村民謝御群自發率領一班年青人,在沒有先進工具的情況下,花了五個月時間,在荒山野徑中開闢一條直達鯉魚門的山路,利便村民,稱為「謝公路」。 然後1956年「香港航安小輪公司」開闢往返調景嶺大坪碼頭至西灣河碼頭的航線,每半小時一班。

調景嶺碼頭: 車站大堂

在清拆前的時期調景嶺內學校以至大街小巷、幾乎每家每戶更長期掛起旗幟,從遠處觀看猶如一片旗海,規模遠較當時台灣的為大得多[14]。 1905年一個名叫倫尼(Alfred Herbert Rennie)的加拿大籍洋人退休公務員在該處附近興建麵粉廠,不過麵粉廠於1908年4月倒閉,倫尼並於4月14日投海自盡。 有傳聞指他在麵粉廠上吊自盡而死,因此產生「吊頸嶺」這個戲稱。

調景嶺位於將軍澳市中心的西南方,五桂山的東南面和照鏡環山的東北面之間的低地。 新巴694、792M、793、796X(往將軍澳方向)、796P、798線、城巴A29P、E22A線及專線小巴114B線使用單坑,九巴290X線、新巴793、796X線(往九龍方向)、城巴E22C線及專線小巴110、110A線則使用雙坑。 提供由荃灣市中心、大窩口、葵興及葵芳經呈祥道及龍翔道往返黃大仙中心、彩虹邨、彩雲邨、四順、秀茂坪、寶達邨、康盛花園、翠林邨、寶林、坑口、尚德邨、調景嶺、將軍澳市中心、清水灣半島及日出康城的深宵服務,於2018年7月17日起投入服務。 於2000年10月22日投入服務,途經坑口、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將軍澳隧道、觀塘(只限回程)、九龍灣(只限回程)、牛池灣(只限回程)、鑽石山、黃大仙、東涌市中心、機場後勤區及一號客運大樓,只限往機場博覽館方向途經此總站。 於2015年9月27日投入服務,途經將軍澳市中心、坑口、寶琳、將軍澳隧道、觀塘(只限回程)、九龍灣(只限回程)、牛池灣(只限回程)、鑽石山、黃大仙、機場後勤區及飛機維修區,只於每日上午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將軍澳南部近調景嶺站一帶的巴士服務由新巴取得專營權,受到專營權的限制,調景嶺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巴士總站清一色由新巴使用,巴士總站以外,站位順序分別為專綫小巴總站、的士站及公眾車輛上落客站。

調景嶺碼頭: 總站路線資料(巴士)

靈實肺病療養院創立後,1955年自行修建車路,接續安達臣道通往九龍市區,落成後以當時於調景嶺事奉之惠施霖牧師(Revd. Sterling Whitener)之妻惠寶琳(Barbara 調景嶺碼頭2023 Whitener)之名命名為「寶琳路」。 直至調景嶺寮屋區清拆一刻,寶琳路(調景嶺段在寶琳北路落成後改稱寶琳南路)仍是居民僅有的出入途徑。 在1949年國共内戰國民黨戰敗後,大批國民黨退伍軍人、眷屬及支持者逃往英國治下的香港,當中部分是台灣國民政府當局無法接濟而被迫留港,並獲港府安置於摩星嶺北坡的公民村。

調景嶺碼頭

有46年歷史的調景嶺平房區,自此可謂告一段落,以往「小台灣」一切遺跡現已消失殆盡,只餘下於1999年改作普賢佛院的調景嶺警署仍然屹立山上,見證調景嶺的滄桑。 調景嶺從前是將軍澳(Junk Bay)海灣西南面的山嶺及海域,附近杳無人煙。 因海灣有如圓鏡,海面平靜無波,故被漁民稱為「照鏡環」(Chiu Keng Wan);而山嶺則順理成章地名為「照鏡環山」(Chiu Keng Wan Shan),現仍顯示在地圖上,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以北標高247米的山峰;亦有陸上居民稱之為「照鏡嶺」。

調景嶺碼頭: 服務時間(詳細班次)

此前調景嶺的郵政事務屬於對岸港島區筲箕灣郵政局的服務範圍,該郵政局定期派出郵差從西灣河經水路到調景嶺為居民提供郵政服務。 調景嶺郵政局成立前,筲箕灣郵政局規定凡於調景嶺村寄出或寄入的信件,信封上必須以中文或英文註明「筲箕灣轉往調景嶺村」,英文則為「To Rennie's Mill Village, via Shau Kei Wan」[13]。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調景嶺碼頭

此總站採用坑位設計,共設有4條單坑,5條雙坑,設有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的士站及公眾車輛上落客處。 調景嶺碼頭2023 於2023年3月20日起投入服務,由新巴營運,途經百勝角、日出康城、將藍公路、東區海底隧道、北角、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及柴灣,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為配合康城站喺2009年7月26號啟用,將軍澳綫喺7月19號開始實施新行車模式。

調景嶺碼頭: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響1908年嘅年鑑裏面有講,佢可以一個月用6000噸小麥生產8000袋優質麪粉。 自始呢塊地就響地圖上面英文寫做Rennie's Mill或者Rennie's Flour Mill[1],即係Rennie嘅麪粉廠咁解。 不過好境不常,因為生意失敗,呢位老闆1908年響廠側邊跳海自盡。 調景嶺站與油塘站洗手間興建工程於2017年第四季正式動工,根據港鐵公開介紹,車站會設有男/女洗手間、傷殘洗手間及育嬰室,並已於2019年2月落成啟用。

調景嶺碼頭

在調景嶺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前,彩明苑曾是新市鎮時代區內唯一巴士總站。 現時有數條巴士及小巴路線往市區方向特地繞經彩明街,並在彩貴閣外設站,方便彩明苑居民外出。 另一邊廂,房屋署在從前「大坪」——即先後用作倫尼麵粉廠房,以及後來香港調景嶺中學所處的海濱平地興建彩明苑。 調景嶺碼頭 投得將軍澳南新路線專營權的新巴,按計劃在2001年4月彩明苑入伙時開辦796A線,調景嶺因而再一次有巴士服務。 隨後792(今792M)、796及796B等路線相繼投入服務。

調景嶺碼頭: 將軍澳綫新行車模式

另外,每日亦有港鐵列車用位於本站嘅渡綫進行同方向嘅車務調動,康城站穿梭列車亦會用渡綫調頭。 此外,調景嶺站以西亦設有2條連接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渡綫,以便兩綫列車作車務調動之用。 調景嶺碼頭2023 另外由於調景嶺站是部分班次的終點站之一,所以車站兩層月台的西端位置亦各設一個員工專用洗手間及車長休息室。

  • 2009年7月20日,港鐵為了讓乘客熟悉在康城站通車後的列車班次安排,開始在非繁忙時段派出往返康城站及調景嶺站的「康城站穿梭列車」接載乘客,往返康城站的列車在非繁忙時間會以此站為終點站,但這些列車在到達將軍澳站後會改以不載客方式前往未正式開放的康城站。
  • 調景嶺與世隔絕的境況終於得到解決,政府開始供水供電和開闢道路,方便居民可以往來九龍市區。
  • 駕駛本線車長於下班或用膳前返抵將軍澳工業邨後,仍須負責駕駛巴士前往市區並沿途接載乘客直至調景嶺站,才由另一車長接續駕駛。
  • 但由於呢個站係觀塘綫同將軍澳綫嘅轉車站,因此,大部份利用呢個站嘅人流都係轉車嘅乘客,當時成為前香港地鐵系統中出入閘人流較少車站之一。
  • 照鏡嶺這個名字,遲至英國租借新界之後,才因為一名外籍人士而改變。
  • 調景嶺清拆工程由祥記馮祥負責,在1995年-1996年期間進行[16]。

於2010年10月10日投入服務,途經將軍澳市中心、坑口、寶琳、將軍澳隧道、大老山隧道及沙田市中心。 而星期一至六非繁忙時段、星期日同埋公眾假期,前往康城站嘅列車,都唔會由北角站開出,改為每12分鐘由呢個開出,叫做「康城站穿梭列車」。 由北角站出發去康城站嘅乘客要先搭去呢個站或者將軍澳站,再轉穿梭列車。 為咗畀乘客熟習有關安排,港鐵已經喺2009年7月19號開始派出「康城站穿梭列車」,但呢啲列車喺康城站正式啟用前曾經唔喺將軍澳站同康城站之間載客。 喺調景嶺站車站大堂嘅客務中心對出一早已經預留B出口,可以連接都會駅、城中駅同埋調景嶺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由於調景嶺站啟用時上蓋物業項目尚未落成,所以出口延至2006年11月27日先至啟用。 響呢個時候,有好多西人住響香港,亦都好多華人轉食麪包,咁就好需要麪粉。

調景嶺碼頭: 途經路線資料(巴士)

到了1950年代難民遷至該處後,香港政府社會局救濟署署長李孑農取「吊頸嶺」的諧音,改稱為「調景嶺」[2],有「調整景況」之意。 位於鯉魚門以北的山名叫魔鬼山,又稱作炮台山,海拔高221公尺,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環海的荒山半島。 調景嶺一地可考的最早名稱叫照鏡環山(或作照鏡嶺);因為該地的海灣規圓如鏡、海面平靜無波,故被當時的蜑家漁民稱作照鏡環,陸上山崗叫照鏡嶺[1]。 另一說法,是當時聚居在將軍澳西南面(由三家村天后古廟向將軍澳灣開始)的客家婦女,身穿客家服飾在該地下田務農,頭上帽子因太陽反射而幾可照鏡,故稱為照鏡嶺。 照鏡嶺這個名字,遲至英國租借新界之後,才因為一名外籍人士而改變。

  • 調景嶺站(英語:Tiu Keng Le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調景嶺翠嶺路與景嶺路之間,屬於港鐵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乘站,同時也是觀塘綫的東面終點站,車站於2002年8月18日啟用,該站亦是觀塘綫唯一一座位於新界的鐵路站。
  • 798線自2010年10月開辦以來,一直以此為總站,多年來堅守崗位。
  • 在調景嶺站啟用初期,由於四周只有彩明苑及維景灣畔兩個屋苑,故車站的出入閘人流較為稀少,然而由於車站是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轉車站,因此車站每天均有不少轉車的乘客;而隨着近年有不少鄰近車站的住宅[註 2]以及校舍[註 3]陸續落成後,使用車站出入閘的人流亦逐漸上升,並帶動車站商店的生意。
  • 與此同時,九巴296X線的原有用車大部份被編配行走過海隧道巴士103線。

區內原設有的調景嶺中學在1994年調景嶺清拆之前已遷往康盛花園並改名為景嶺書院,而天主教鳴遠中學(現為明愛專上學院)及慕德中學(現佛教正覺中學)皆遷往厚德邨。 一群約80餘人,當時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學生前往摩星嶺難民區跳中國共產黨慶祝活動時常用的秧歌舞向國民革命軍的老兵們挑釁,最後更演變成流血衝突。 調景嶺位於九龍半島東隅海畔之鯉魚門以東照鏡環山山麓一帶,北面為五桂山及茅湖山,南面為鯉魚門岬角及藍塘海峽,東邊是填海後的將軍澳市中心。 於2015年9月27日投入服務,途經調景嶺、尚德邨、翠林邨、康盛花園、寶達邨、秀茂坪、四順、彩雲邨、牛池灣、鑽石山、黃大仙及一號客運大樓,只限往機場(地面運輸中心)方向途經此總站。 調景嶺站的車站設計與油塘站相似,車站設有3層(1層大堂及2層月台)。 當中大堂位於地面,而其近西端部分則藏於山底;而月台則位於地底。

調景嶺碼頭: 路線資訊

調景嶺站(英語:Tiu Keng Le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調景嶺翠嶺路與景嶺路之間,屬於港鐵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車站,同時也是觀塘綫的東面終點站,車站於2002年8月18日啟用,該站亦是觀塘綫唯一一座位於新界的鐵路站。 796P線開辦初期,日出康城只有第一期「首都」落成,加上於尖沙咀的服務範圍僅限於東部,因此乘客量偏低。 隨着將軍澳人口不斷增加,區內乘客對特快往返尖沙咀的需求變得殷切,運輸署已在2018年9月、2019年第三至第四季及2021年7月把不用途經新蒲崗至紅磡的796P線分階段提升至每日指定時段服務[32]。 但796P於2018年改道後,巴士須先經佐敦及彌敦道才往漆咸道南,不再直達尖東。 新增時段的大部分班次平均只有不足10人乘搭,故有區議員要求此路線增設直達尖東的特別班次[33],但新巴卻表示錄得改道後客量較2017年同期增加約20-30%[34]。 796X線須途經新蒲崗、九龍城、土瓜灣和紅磡一帶,整體車程超過一小時,對往返尖沙咀的將軍澳南乘客來說是非常費時,故部分將軍澳乘客會選擇乘搭296D或796P前往尖沙咀,但兩線均途經東九龍走廊、漆咸道北和加士居道等經常塞車的路段。

客務中心位於大堂中央,近A2出口則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在車站內寄出郵件[4][5]。 296X線當時分別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和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空調巴士行走。 因該邨對公共交通需求非常殷切,可是沒有足夠空間停泊巴士,包括本線在內的新開辦路線需停泊在邨外的路旁,唐德街便成為本線最初在將軍澳的總站。 交匯處西面第三條車坑編配予只在平日早上提供服務的797、798B及每日日間服務的796P線使用,亦是為方便在該等路線非服務時段將閒置巴士停泊於該車坑之故。 交匯處南面入口通道路緣經常停泊待命巴士,各條往將軍澳方向在此設中途站的路線,包括現時的793、795X及796X線,在南面路緣近都會駅商場入口處設站,方便居民落車後經商場返回寓所。

調景嶺碼頭: 使用狀況

調景嶺站(英語:Tiu Keng Le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調景嶺翠嶺路與景嶺路之間,屬於港鐵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乘站,同時也是觀塘綫的東面終點站,車站於2002年8月18日啟用,該站亦是觀塘綫唯一一座位於新界的鐵路站。 於2022年2月28日起投入服務,途經將軍澳南、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九龍灣、啟德隧道、東九龍走廊、油麻地、旺角、西九龍走廊、美孚及長沙灣。 於2002年9月9日投入服務,途經將軍澳市中心、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MegaBox、國際展貿中心、新蒲崗、九龍城、九龍醫院。

調景嶺碼頭: 路線配置

呢個站出面有個交通交匯處,可以接駁其它公共交通工具到另外一啲地方。 2009年7月26日,隨着康城站正式通車,班次的分配情況有所改變。 其中逢星期一至六非繁忙時段、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前往康城站之列車均不會由北角站開出,改為每12分鐘由調景嶺站開出,並名為「康城站穿梭列車」,該班次在上述時段只會來往調景嶺站至康城站,而在上述時段來往北角站至寶琳站的班次則維持現狀。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調景嶺碼頭: 服務狀況

亞比安單層巴士在1980年代逐漸退下火線,九巴在1987年起改派豐田Coaster中型空調巴士取而代之,意外地令調景嶺成為啟德機場以外首個享有全空調巴士服務的地區。 隨著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寶琳路在1980年代接通九龍秀茂坪,九巴又在1989年6月20日自90線分拆出新路線「290」,途經秀茂坪及四順而不經安達臣道。 調景嶺清拆工程由祥記馮祥負責,在1995年-1996年期間進行[16]。 調景嶺碼頭 及後,調景嶺開發工程於1996年尾正式動工,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監理,中國建築承建,涉及將調景嶺V型的山坡,通過爆破方式平整為數個平台,並配合由政府負責的將軍澳南填海工程。 整個爆破工程於1999年完成,隨後開始興建各項基建及建築工程。 當中,部分座落於於調景嶺大坪舊址的彩明苑,是此區域內第一個完工的公營房屋項目。

調景嶺碼頭: 車站佈局及設施

往調景嶺的九龍巴士90線,在警署外落客後,調頭到調景嶺巴士站接載下一班的乘客。 警署部份房間現租予普賢佛院,作為宗教場所之用,在佛教節日或相關節氣日子時,有宗教聚會及法事。 居民亦在區內懸掛中華民國國旗,1990年代等待清拆的調景嶺中學校舍掛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巨型「莊敬自強」標語[11]。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