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2023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透露,昨(15)天一早遇到好幾組爸媽因疫情想替孩子準備退燒塞劑,卻不知該如何使用。 他接著分享小孩發燒5大處理原則,直言,「爸媽若敢用,但不知道用法,這麼用下去孩子可能會有風險」。 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幼兒口服退燒藥物時,家長應該注意藥物成分,如含有Acetaminophen,每次服用需間隔4小時以上,Ibuprofen則需間隔6小時以上,以免造成體溫偏低或腸胃道出血等症狀。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2023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表示,不少家長對於退燒藥有著錯誤迷思,擔心藥物可能傷肝傷腎,而拒絕讓孩子服用,改用冰枕、冰袋等物理性退燒方式,但效果有限。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寶寶在夜裡發燒、哭鬧不休,該在第1時間就餵食退燒藥嗎? 兒科醫師表示,只要依照使用規定,其實退燒藥物相當安全,但不可重複給藥,以免引發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若發燒超過39℃,每次建議服用劑量的CC數為體重一半,如果低於39℃,則僅需1/4體重的CC數。 退燒需要時間,陳俊仁解釋,口服退燒藥約需1至2小時才能發揮藥效,服用2次退燒藥之間最好間隔6個小時以上,至於服用劑量則應該依照仿單建議。 有些家長則是緊張過頭,例如服藥之後,體溫降至37至38度卻認為無效,又讓小孩吃藥。 有些孩子吃了退燒藥,過了半小時仍是高溫,家長又給了第2種退燒藥。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健康雲

因此您如果有進一步醫療之需求,請洽當地各級政府認可之醫療院所,進行完整治療與評估。 藥師千慈,台大藥學系畢業後,任職於台大醫院藥劑部,作為一個男寶的媽媽,現在肚子中也孕育著寶寶,用一個當媽媽的心,把臨床常見的藥事問題,用生活化的方式分享給同樣是爸媽的你。 1.消化器官: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出血等症狀,遇有此等現象,必須立刻停藥。 有時亦可能出現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胃痛及下痢等症狀。 現在沒有證據顯示發燒會將腦子燒壞喔,只能說,一開始的發燒大部分是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期間容易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因此若是發燒多天則必須就醫釐清是什麼細菌感染來投與抗生素。 四歲以下建議量取肛溫,肛溫最接近人體中樞溫度,最為準確。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還要注意有沒有其他的併發症產生,像是中耳炎、肺炎等等。 2.補充足夠的水份:依不同體重而調整,一般而言,10公斤者一天至少應補充1000c.c.,20公斤者則至少應補充1500c.c.,若天氣悶熱導致多汗,應再增加攝取量。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請各位家長務必有正確的觀念,退燒藥不能治療引起發燒的疾病,它只能緩解症狀以及爸媽緊張的情緒,若發燒兒童沒有合併嚴重的症狀,同時精神、活動力與食慾正常,就不需要積極服用退燒藥。 小孩如果持續高燒不退,除了口服退燒藥之外,也有人使用退燒塞劑,也就是常聽到的「塞屁屁」。 通常口服藥和塞劑二擇一即可,除非使用口服藥兩三次之後依然高燒不退,可以接著使用塞劑,但每次用藥之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一來高燒需要時間才會消退;二來頻繁使用退燒藥可能導致體溫降太低或異常升高。 Omicron傳染力強,家有還未接種疫苗的孩子,令家長相當憂心。

他表示,首先耳溫或肛溫量測到38度,才算發燒,建議先用溫水澡退燒,若持續燒到38.5度,可考慮使用退燒藥,藥水服用時間需間隔4-6小時,因口服藥需經腸胃吸收,效果較慢,平均半小時到1小時會慢慢退燒。 超過38度時,可先幫孩子洗溫水澡退燒,溫水的溫度在32至35度即可,或許幫助孩子稍感舒服。 若繼續燒到38.5度可考慮使用退燒藥物,如口服退燒藥水,且間隔須為4到6小時。 巫補充,口服退燒藥需要腸胃吸收,退燒效果較慢出來,平均半小時到1小時後會慢慢退燒。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發燒的定義

歐陽卓倫提醒,小孩發高燒時,因腦電波被擾亂,有20%機會伴隨抽筋症狀,每次抽筋會維持20秒左右便停止。 他建議家長在小孩抽筋時,讓其打側躺臥,以免嘔吐物進入氣管,導致「濁親」。 而最近有個新聞我看了好心疼,是在說退燒塞劑放錯位置,造成女嬰流血,讓OT莉莉的好同學,藥師千千忍不住跳出來叫我一定要來告訴粉絲你:正確的發燒與退燒肛門塞劑使用方式。 泡溫水澡也是同樣的原理,但要注意水溫需維持在38℃~40℃左右另外,建議不要對無表達能力的幼兒使用冰枕、退熱貼,以免造成局部過冷或體溫過低。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2023 醫師通常會將38℃定義為發燒,是指耳溫或肛溫達38℃,而口溫37.5℃、腋溫37℃以上亦可能是發燒了。

5.若偶而高燒至39℃以上,已使用口服退燒藥半小時至一小時後,仍無法退燒或無法進食口服藥時,則可使用退熱肛門塞劑(劑量依醫師指示)或依醫師指示選用別種口服退燒藥。 其實不管那一種退燒藥水,簡單一點,就是體重除以2就對了,既有效也不會過量。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用藥間隔時間」,一個是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小孩發燒,給退燒藥是最好的選擇嗎?

陳俊仁說明,如果過度用藥,體溫可能低於35度以下,或引發藥物中毒。 我想起仲雞哥剛滿一歲前後的一個晚上,突然發起燒來,我也是著急得不得了,看完醫生後,我那整晚幾乎每半小時就跳起來探他的溫度,看他燒退了嗎? 幾乎整晚沒睡,看著他有時因為不舒服翻來翻去的樣子,OT莉莉真的是恨不得能夠幫他生病,或是馬上找到什麼方式幫他把溫度退下來,讓他舒服點,醫師說怎麼樣處理比較好,我都願意配合。 7.有「熱痙攣」的小孩,為避免高燒引起「抽筋」,平時家中宜備有口服退燒藥及退熱肛門栓劑,以便發燒時使用。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人體許多部位皆可測得體溫,但有些微差距,其中,耳溫與肛溫接近人體中心體溫,但因為新生兒不適合測量耳溫,所以肛溫是嬰幼兒的首選。 而測量腋溫及口溫時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如衣物多寡、剛喝過水,都會影響到;耳溫槍則因操作方便、迅速且準確,所以普遍成為居家測量體溫的工具。 其實就是電視廣告上常出現的普拿疼,這個藥除了有錠劑也有糖漿,常見商品名是「安佳熱」。 它的藥性較溫和,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高燒比較不容易退下來。 至於坊間有家長擔心小孩抽筋時咬到舌頭,因此將手指放入小孩口腔,歐陽卓倫強調,有關家長做法錯誤及沒有需要,因抽筋時小孩並不會咬到舌頭,但將手指放入則可能被咬傷,「千祈唔好咁做」。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健康 熱門新聞

因為口服退燒藥需要腸胃吸收,退燒效果較慢出來,平均半小時到一小時後慢慢退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5)日公布國內新增68,769例COVID-19確定病例,包括6873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另外新增19例死亡。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近日發文透露,在門診遇到好幾組家長因為疫情因素,想幫孩子準備退燒塞劑,但他一問之下,卻發現這些家長其實不知道如何使用塞劑,PO文詳細說明小孩發燒的處理原則,以及使用退燒塞劑的時機,喊話「跟風買退燒塞劑前,請先了解使用原則,好嗎?!」。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2023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2023 4.肛溫(耳溫)超過38.5℃,腋溫37.5℃,口溫38℃以上時,依醫囑服用退燒藥(每4~6小時)。

  • 疫情嚴峻,許多爸媽都會先在家中備好常備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
  • 歐陽卓倫指,兒童發燒時,可先服用必理痛,除了退燒,還可幫助小朋友舒緩肌肉痛和喉嚨痛。
  •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透露,15日一早遇到好幾組爸媽,因疫情嚴峻想替孩子先準備退燒塞劑,卻不知該如何使用,讓他相當無奈,感嘆家長跟風買退燒塞劑,卻不了解使用原則,直言「這麼用下去孩子可能會有風險」。
  • 歐陽卓倫提醒,小孩發高燒時,因腦電波被擾亂,有20%機會伴隨抽筋症狀,每次抽筋會維持20秒左右便停止。
  • 他建議家長在小孩抽筋時,讓其打側躺臥,以免嘔吐物進入氣管,導致「濁親」。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太小的小朋友有時候也會因為水分攝取不足,發「脫水熱」的狀況,只要能好好多補充水分,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要補充120~150cc的水,就不需要去打營養針。 如果無法一次餵喝很多水的話,也可以用小朋友們喜歡的甜甜舒跑以1:1的方式調配,讓他們比較有意願攝取大量的水分。 他又提醒,兒童發高燒或會伴隨抽筋症狀,但就不會咬傷自己舌頭,因此家長無需放手指入其口腔,他建議在發燒的不同階段用不同方法退燒。 塞劑的基劑主要是可可脂,體溫就可以將可可脂融化使有效成分溶出,再經由肛門黏膜被吸收,比口服吸收快很多,從塞入後約半小時可以達到退燒效果。 其實不單純只是抵抗力的關係讓孩子們容易發燒,嬰幼兒比較容易感染病毒也是主因之一,一般大人遇到病毒可以產生白血球與抗體來對抗,但當孩子第一次碰到這樣的狀況,身體沒有足夠的抗衡因素,就很容易引起發燒。 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指引:含有同樣退燒藥成分的口服製劑與肛門塞劑,其退燒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慎入!他眼睛插這1根走進急診 醫生嚇壞

另外,醫師特別提醒,服用完退燒藥水2個小時後,體溫仍維持39度,也可考慮退燒塞劑,因這時口服退燒藥效果也差不多沒了,「隔2小時也可避免太密集使用退燒藥物,當多種藥物效果加乘起來,反而會讓體溫降太低。」,「若有熱痙攣體質的孩子,建議發燒到38度就開始使用退燒藥」。 詳細的退燒處置步驟,也讓大批網友感動留言致謝:「謝謝阿包醫生詳細的說明與藥物的使用方法」、「這篇必須收藏,小孩發燒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複習一下,就不用每次都谷歌」、「塞劑真的不敢亂用,因為降很快,反而小孩會更不舒服」。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巫漢盟坦言,不會使用的藥物,備著只是擺在家等「過期」而已,若不清楚使用方法,反而有風險。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透露,15日一早遇到好幾組爸媽,因疫情嚴峻想替孩子先準備退燒塞劑,卻不知該如何使用,讓他相當無奈,感嘆家長跟風買退燒塞劑,卻不了解使用原則,直言「這麼用下去孩子可能會有風險」。 4.退燒塞劑(塞進肛門裡)的時機,建議超過39度以上再使用,因為它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多半能在半小時內會退燒。 疫情嚴峻,許多爸媽都會先在家中備好常備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發燒絕對不會燒壞腦袋

因為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所以用此法的效果較好;不過,禁止用冷水或酒精拭浴,此種方法會讓體表快速降溫,反應太過劇烈反而可能造成抽搐,讓病患更不舒服。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2023 使用退燒藥的時機是,當病患燒到38.5℃以上,且因伴隨的頭痛、肌肉痠痛、疲累而無法忍受時,就可考慮服用退燒劑,來減輕不適。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2023 臺北榮民總醫院小兒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撰文指出,兒童常見的退燒藥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安佳熱以及消熱炎(又稱伊普芬、疏抑痛)。 ◆ 使用劑量:劑量算法是體重除以2(例如體重為10公斤,一次服用的劑量為5 C.C.),4-6小時一次。 塞入藥劑後,一般小孩會感覺到痛楚不適,肛門亦會收縮,家長可用紙巾按住肛門,以免藥劑從肛門滑出,待小朋友放鬆後即可放開。

本港兒科醫生歐陽卓倫表示,一般小童體溫達到39.5攝氏度,才屬於發高燒,若體溫在38至39.5度之間,只需口服必理痛等退燒藥即可。 巫漢盟醫師聽完後,心想「你不會使用的東西,你真的要備著嗎?!」,指出不會使用的藥物,備著只是擺在家裡讓它過期而已,且就算家長敢用,若不知道正確用法仍可能造成孩子風險,決定詳細說明小孩發燒的處理原則。 發燒超過攝氏39℃以下是每次服用四分之一體重的CC數(例如體重為10公斤,一次服用的劑量為2.5CC),通常服用一到兩個小時內會開始出現退燒的效果,最多每六個小時可以服用一次。 「發燒」是身體在告知危險的警訊,這時候很需要讓孩子培養免疫力,而不是亂使用退燒藥試圖降溫,反而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 與其急著讓小小孩退燒,不如先冷靜下來看看現在燒到幾度? Omicron不僅傳染力強,對於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又特別凶猛,根據美國統計,死亡率高達流感的7倍,讓許多家長相當憂心。

退燒塞劑使用方法: 兒童常見退燒藥水種類、劑量,以及發燒正確知識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阿包醫生)近日也在臉書分享,門診時,經常會遇到好幾組爸媽,因為疫情關係,想幫孩子先備好「退燒塞劑」,這時,他總會多問幾句,確認爸媽的動機,以及是否清楚退燒塞劑的使用方法。 台北馬偕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郭建峯表示,一般感冒也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保持良好免疫力即可,但如果發燒造成身體愈來愈不舒服,變得虛弱、開始打寒顫、意識不清,就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因此建議就醫治療,投予抗生素以縮短病程。 ●退燒塞劑(塞進肛門裡)的時機,建議超過39度以上再使用,因為它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多半能在半小時內會退燒。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下,家長憂心忡忡,深怕藥品準備不夠,禾馨民權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巫漢盟指出,他不反對疫情期間家長備藥,但需要確認動機與是否清楚使用方法,像是退燒塞劑,會建議當小朋友燒超過39度以上再使用。 5.若服用完退燒藥水2個小時後,體溫仍維持39度,也可考慮退燒塞劑,因這時口服退燒藥效果也差不多沒了。 隔2小時也可避免太密集使用退燒藥物,當多種藥物效果加乘起來,反而會讓體溫降太低。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