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6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但要留意,化療藥物的原理旨在攻擊迅速分裂的細胞,惟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影響,引發身體各種副作用。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手術不是沒有用,而是開刀的位置在臉上,完成後對病人帶人較大創傷,帶來功能上的損害,亦可能會在臉上留下手術疤痕,令外觀大受影響。 加上難度較大,因此一般來說,醫生不太會推薦手術,而會採用較少影響的放射治療。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2023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旨在為未出現遠程擴散的患者,以高能量的X光線照射腫瘤,殺死癌細胞;對遠程擴散的患者而言,亦可紓緩擴散所帶來的病徵,例如骨痛。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飲食營養

在現今世代,放射治療的設計已發展得更精密,鼻咽癌的治療亦更成熟。 現時的治療更個人化,可以根據每位病人的身體結構不同,而定出適用的治療計劃。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2023 再者,在保護重要器官方面,屏蔽器可以用機械的方式設計得更好,更仔細,亦已全自動化,效果因而更明顯。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他曾在公開信表示,於短短7個月內,接受了35次放射治療。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不過,當本來居住在華南地區的人士搬遷到另一個鼻咽癌發病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或日本),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會有所降低,而他們的下一代患鼻咽癌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相對人種,鼻咽癌的風險與居住地區有更大關聯,例如在中國出生的白種人,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較在美國出生的白種人高。 只有針對腦部腫瘤的全腦放療,當放射治療劑量大於35西弗(Sievert)才可能會掉頭髮。 而放療的掉髮可能是可逆的,但也可能永久的,要視毛囊受損的情況而定。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及其處理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在那時,何教授費盡心力,那怕技術所限,只有二錐的影像,卻要面對三維的腫瘤,但他所發明的「何氏放射治療」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不少希望。 在模擬掃描過程中,醫生或會為病人注射顯影劑,目的是為了看清楚腫瘤附近的血管及淋巴位置,在勾畫治療範圍時會更為仔細。 雖然注射顯影劑或許有些不舒服,但為了日後設計及治療寬準確性,病友也要忍耐一會了。 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最初由於在中國廣東地區患者人數大增而被廣泛研究。 在頭頸癌症中,鼻咽癌稱得上是王者,其患者人數最多,治療的技術亦相應地最成熟。 本港於2017年共有296人死於鼻咽癌,佔因癌症死亡的總數2.1%。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口腔變化

由於腸胃道上皮對放射線的反應非常敏感,在腹腔放療後常會發生腸胃道發炎,進而造成腸道過度蠕動或括約肌失去功能,通常出現於治療2到3周後。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療可能會對控制勃起的神經造成影響,繼而影響維持勃起的能力,或在射精過程中有灼痛感。 口腔潰瘍及吞嚥困難令進食時痛楚大增,每一刻放食物進口內,都會刺激到口內傷口,引發痛楚。

有些薬物可以改善噁心嘔吐的症狀,建議病患可少量多餐,避免油炸、辛辣、太甜、太油食品,此外,在餐間可能喝冷飲,吃較易消化的湯品或果汁。 治療的皮膚不宜進行除毛或薬用香皂清潔、避免日曬及用SPF 15以上的防曬乳液、建議穿著較寛鬆、天然纖維的衣服,如須除毛則用電動除毛機等來保養皮膚。 常常發生在放射線治療第2到3周後,治療範圍內皮膚會發紅、刺痛,嚴重時還會如像被太陽曬傷般,一般在停止治療後數周內會恢復。 如果您的治療範圍有毛髮,您可能會在治療開始的幾星期後失去部分或全部毛髮。 然而,新長出的毛髮顏色或紋理可能會與以前有所不同,例如頭髮變得較幼或分佈不均。 但必須在治療期間及治療後的一段時間內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以避免在治療期間懷孕。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癌症資訊庫

放射治療方式 時代的變遷令治療手段都變得愈來愈成熟。 本港其中一名在國際間享譽盛名的醫學巨擘,何鴻超教授,就是對鼻咽癌的研究非常深入,更自創出「何氏放射治療」及「何氏分期」,為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羽毛球名將李宗偉上年證實罹患鼻咽癌,據報他身上的癌細胞已全部消除,但一直未有參加公開賽,只作場上頒獎嘉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當正常細胞無法恢復,副作用就會在治療範圍內的組織發生。 會影響副作用發生的因素包括治療的部位曝露組織的體積、放射線,劑量、及正常細胞修復的能力。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鼻咽癌治療後的跟進

鼻咽癌(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種發生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2023 在世界的某些地區,例如東南亞和非洲,患此病的人比其他地方多,過去認為主要是膳食的影響,目前傾向為遺傳基因為主要的影響因素。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因此耳朵感染在兒童中特別常見,惟在成人身上卻較少發生。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鼻咽癌較多出現於華南、東南亞及北非地區,亦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治療方式

當大家經歷過生「飛滋」後不想進食後,就不難理解鼻咽癌病人的需要了。 因為有些病人形容為在口中生了數十顆「飛滋」,加上吞嚥困難,很多時候都不想再吃飯了。 不過,在回顧過去時,就不難發現曾有人在有限的條件下,仍努力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何鴻超教授是其中之一。 希望在若干年後,當後人回想起現在時,也同樣會感謝現在我們所做的事。 畢竟,縱使大家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同樣都是為了病人而努力。 所以,在進行固定器製作時,一定要確保自己能夠堅持位置不變。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要檢查是否患有鼻咽癌,醫生會先詢問相關症狀的情況,以及病歷、家族病史等,也會詳細檢查耳、鼻和喉,以及觀察頸部是否出現腫瘤。 然後醫生會使用內窺鏡查看鼻咽是否同樣出現腫瘤,如發現腫瘤,就要從該處切除一小片活組織,以顯微鏡觀察是否惡性,並確定病因。 癌細胞脹大到某個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近則導致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遠則波及肺部及肝部。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在2018年確診的鼻咽癌患者之中,只有6.5%的患者確診時屬於第一期,有超過七成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影響治療成效。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鼻咽癌成因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2023 就沒有任何鼻咽癌病徵的人士而言,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篩查對他們有明顯效益。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身體內器官的狀況。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鼻咽癌可根據腫瘤大小、有否擴散到淋巴結,以及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分為四期。 第一期腫瘤仍然局限在鼻咽以內,第二、三期擴散至淋巴,第四期則再細分為4A、B和C,4C期就是指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 期數越後,癌症能根治的可能性越低,但隨著鼻咽癌治療不斷進步,存活率已較二、三十年前大大提升。 部分研究顯示,鼻咽癌的區域性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華南地區較常進食含鹽量高的醃鹹魚和鹹肉,而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鼻咽癌風險,但當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鼻咽癌的發病率便有所下降。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鼻咽癌風險因素

很多時候,在治療剛開始時,面罩會是非常緊迫病人皮膚。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2023 這種方式令放射治療的設計更快捷,在當時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在二維的條件下可以創造出如此有效的治療方式,因而令何教授及「何氏放射治療」享譽盛名。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在1990年前,「何氏放射治療」廣泛地使用在鼻咽癌上。

  • 在T1加權像上,復發的腫瘤和纖維化組織多呈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復發腫瘤為高信號,而纖維組織呈低信號。
  • 如此一來,更多正常組織會被輻射所影響,加劇了副作用,令病人更不想進食,體形變化更大,治療更不準確。
  • 至於keratinizing型鼻咽癌,治療則較困難,這是由於癌細胞對放射線有較大抵抗性。
  •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 不過,這種風險未必源於家族遺傳,亦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例如居住在相同地區,擁有類近的飲食習慣所致。
  •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療可能會對控制勃起的神經造成影響,繼而影響維持勃起的能力,或在射精過程中有灼痛感。
  • 當失去味覺,甚至出現錯配,即是明明該食物是酸味,卻嚐到了苦味時,令人難以享受其中。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較優勝,可應用於鼻咽腫瘤有可能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例如扁桃腺、舌底或附近的淋巴結。 無可否認放療對殺滅癌細胞有絕對的優勢,但帶來的副作用對病人亦有較長遠的損害。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鼻咽癌分期

鼻咽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EB 鼻腔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 病毒(EBV, 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 EB 病毒有可能引致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但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能夠識別和消滅病毒,而患者在康復後亦甚少留下長期的後遺症,也不會因此而患上鼻咽癌。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症狀:口咽乾燥,喜飲,乾咳,大便乾結;咽痛,聲嘶,痰黏,消瘦,夜寐盜汗,午後潮熱,顴紅,小便短赤,鼻咽黏膜光亮或見乾痂;舌質紅或嫩紅,苔少或無苔少津,脈細或細數。 鼻咽癌數據 雖然上述數據好像表明鼻咽癌不算是大威脅,但是還有一點非常值得大家留意,就是鼻咽癌期數分佈。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