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彩虹邨重建11大好處2023!內含彩虹邨重建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彩虹邨重建

另一聯席成員黃鎮健表示,富山邨有3座樓宇於1978年落成,若美東邨的重建工程如期於2027年完成,房委會可不早於2024/25年宣布重建富山邨,屆時此3座樓宇的樓齡尚未超過50年。 彩虹邨重建2023 美東邨重建後的單位促以安置富山邨重建的租戶,而且有約四成三的單位可供輪候公屋人士編配或作居民調遷之用。 該計劃需進一步微調,以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的空間用作福利設施。 而作為配合重建計劃的定安街安置屋邨已於2021年動工,預計2025/26年落成,屆時可提供約370個出租單位。 考慮到居民遷後需重新適應新居住環境的問題,報告提出的遷置資源,大多都是位於原區。 彩虹邨屬早期建設的屋邨,當初沒設有獨立商場,只有一些商店散落在部份樓宇的地下,主要是金碧樓、金華樓、金漢樓、翠瓊樓一帶。

  • 彩虹邨(英語: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佔地逾5.1公頃[2],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3],融入包豪斯風格元素[4]。
  • 後來避諱,甚至數百年後清嘉慶年間的《新安縣志》及1863年香港政府的九龍規劃地圖,村名也曾改成「二黃店村」。
  • 聯席認為從單位數目及地理位置而言,《公營房屋建設計畫》中部分新落成的公屋是十分適合作為舊屋邨的安置資源。
  • 例子如九龍西的石硤尾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西北九龍填海區 1 號地盤(東)的公營房屋)、港島的西環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中西區的加惠民道公屋)等。
  • 整個項目由曾任工務局總建築師、設計過港督粉嶺別墅(今行政長官別墅)的Mr.

考慮到居民遷後需重新適應新居住環境的問題,報告提出的遷置資源,大多數都是位於原區,而「區」是根據區議會的劃界而定。 該項目需要進一步規劃,包括輕微放寬高度限制並重新調整樓面面積,以配合政府有關的政策,必須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以作福利設施。 除了進行重建,房協亦會於部分結構良好的高齡屋邨進行復修,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荃灣滿樂大廈於2006年完成全面復修工程,包括加建升降機、提升保安系統及消防系統、以及改善外牆及大堂外觀。 隨後,房協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華大廈及觀龍樓第二期的復修工程。

彩虹邨重建: 樓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公屋聯會轄下關注公屋重建聯席今日(2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舊邨重建藍圖研究報告》,建議未來5年優先啟動重建包括和樂邨、石硤尾邨(未重建部分)、彩虹邨、南山邨、富山邨(未重建部分)、馬頭圍邨、西環邨及健康村(第三期)共8個屋邨。 公屋聯會轄下關注公屋重建聯席今日(2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舊邨重建藍圖研究報告》,建議未來5年優先啟動重建屋邨包括和樂邨、石硤尾邨(未重建部分)、彩虹邨、南山邨、富山邨(未重建部分)、馬頭圍邨、西環邨及健康村(第三期)共8個屋邨。 彩虹邨重建2023 討論重建逾十年 彩虹邨今再提重建政府在2013年底,評估全港22條樓齡介乎34至61年的非拆售屋邨的發展潛力,彩虹邨就是其中一條屋邨,不過至今仍未見重建時間表。

聯席表示,房委會於 2013 年年底,完成檢視 22 個非拆售高樓齡屋邨的重建潛力,相關屋邨樓齡至今已介乎 42 至 70 年之間,而正進行及規劃重建的屋邨只有白田邨、美東邨及華富邨。 房委会早在2013年完成22条楼龄40至70年的旧屋邨重建潜力评估,惟过去9年间仅有3条屋邨正在重建或有重建计划。 机场已搬离九龙城20多年,东九龙多条市区旧屋邨理应可释放重建潜力,提升地积比,建成较高的新型屋邨。 以居民近年饱受石屎剥落问题困扰的彩虹邨为例,该屋邨楼龄达60年,邨内最高的楼宇也不过是楼高20层,而毗邻的启晴邨、德朗邨,每幢楼宇楼高3、40层,可见彩虹邨重建潜力巨大。

彩虹邨重建: 彩虹邨老化問題嚴重 現結構性問題

考慮到居民遷後需重新適應新居住環境的問題;故此,研究報告提出的遷置資源,大多數都是位於原區,而"區"是根據區議會的劃界而定。 例子包括九龍西的南山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九龍西的白田邨第十三期公屋)、九龍東的富山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九龍東的美東邨公屋)等。 聯席認為從單位數目及地理位置而言,《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中部分新落成的公屋是十分適合作為舊屋邨的安置資源。

彩虹邨重建

為推動漁光村的重建工作,房協已動工興建位於石排灣道附近的安置屋邨,預計於2024年落成後可提供600個出租單位。 重建的第一步是為受影響的居民物色調遷地點,以原區或附近社區最為理想,現正著手開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香港仔的漁光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第二期。 房協部分的出租屋邨,例如深水埗上李屋、紅磡紅磡村、荃灣四季大廈、黃大仙啟德邨、北角健康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已經重建,提供更多設計完善及備用配套設施的單位,為居民和社區帶來裨益。

彩虹邨重建: 重建舊邨刻不容緩

黃大仙區議會今日召開會議,會上多位議員都表示,希望房屋署兌現承諾,盡快重建彩虹邨,並促請房屋署安排即將落成入伙的大磡村單位作為彩虹邨居民的新居所。 當時發展華富邨,是希望邨內居民可以自給自足,故此整個屋邨以市鎮的形式出現,更破天荒設立商場,街市、停車場、學校、圖書館等設施應有盡有,圖書館更是大會堂之外港島的第二間。 彩虹邨重建 彩虹邨(英語: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佔地逾5.1公頃[2],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3],融入包豪斯風格元素[4]。 因為設計獨特,彩虹邨榮獲了香港首個建築獎項——196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5]。

  • 然而在美麗的外牆背後,一眾居民卻要承受樓宇老化的問題,有居民揭發單位天花經常塌石屎,即使維修完,別處又再出現問題,不重建根本無法根治問題。
  • 聯會將就12條房委會轄下舊邨重建做研究,包括石硤尾邨、彩虹邨、南山邨等,期望9月前公布報告,就重建優次及可行性提供建議。
  • 聯席表示,在1991年以前,規劃的公屋的發展密度是以每公頃土地的居住人數計算,介乎每公頃土地可居住2,500至3,000人,並不採用發展比率。
  • 重建的第一步是為受影響的居民物色調遷地點,以原區或附近社區最為理想,現正著手開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香港仔的漁光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第二期。
  • 黃大仙區議會今日召開會議,會上多位議員都表示,希望房屋署兌現承諾,盡快重建彩虹邨,並促請房屋署安排即將落成入伙的大磡村單位作為彩虹邨居民的新居所。

聯席認為從單位數目及地理位置而言,《公營房屋建設計畫》中部分新落成的公屋是十分適合作為舊屋邨的安置資源。 在單位數目方面,聯席以重建屋邨和新建公屋項目單位數作比對,以確保有足夠單位作遷置資源,或建議納入首期重建。 聯席認為從單位數目及地理位置而言,《公營房屋建設計畫》中部分新落成的公屋,是十分適合作為舊屋邨的安置資源。 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分三期進行重建,第一期興建的兩幢新大樓已於2021年落成,提供966個出租單位。 預計整個明華大廈重建工程將於2035年完成,可提供合共3,919個單位,包括2,561個出租單位、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和608個「長者安居樂」單位,較原有屋邨提供多700個單位。

彩虹邨重建: 彩虹邨

由於興建的位置處於加多近街山坡之上,斜度最斜達45度,由於平整山頭費用高昂,而屋建會又面對財政緊絀,成本上升的狀況,故建築改以其地形特點,樓宇往上延伸,從山坡上拔地而起,不過比較徙置事務處同時期興建的如石硤尾邨、李鄭屋邨等,西環邨質素已勝一籌。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下月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预料房屋问题会是当中重点。 新一届政府管治班子落实“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上任后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加快觅地建屋,压缩公屋建造和提供编配的时间流程,务求缩短现时超过6年的公屋轮候时间。 然而,在众多增建房屋的策略中,过去多年一直把旧屋邨重建放在较后的日程。 彩虹邨属早期建设的屋邨,当初没设有独立商场,只有一些商店散落在部份楼宇的地下,主要是金碧楼、金华楼、金汉楼、翠琼楼一带。

彩虹邨在兴建时曾经称为彩虹新村,得名于牛池湾乡的彩虹村,毗邻的港铁彩虹站亦因彩虹邨得名。 屋邨的前身为九龙十三乡牛池湾、沙地园、元岭和坪顶之间的屋舍田地,1960年清拆[6]。 政府于1958年批出该地给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大型屋邨,随即展开工程,各楼宇由1962年至1964年间分期落成。 是由香港总督柏立基爵士于1963年12月18日为彩虹邨主持开幕典礼,有关牌匾仍摆放于金碧楼下的蓝钟路(彩虹邨邨内入口通道)[7]。 自该邨在1965年获得香港建筑师公会(今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度最高荣誉“银牌奖”后,该邨开幕牌匾便挂有该奖牌,上面写有的表扬对象为巴马丹拿的Ian J.

彩虹邨重建: 重建後單位多一倍

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大部份商場及停車場售予領匯,即今日的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但彩虹邨的商店沒有跟隨售出,至今仍由房委會持有。 同時由於這個原因,彩虹邨商店的租金升幅較領展商場的溫和,不少歷史較久的商店都沒有因高昂租金而被迫走[11]。 從早前房委會就著重建轄下六座工廠大廈進行公營房屋用途研究,並決定把其中四座工廈所在用地改作公營房屋發展。 此外,水務署於 2017 年開始研究搬遷荃灣二號食水配水庫往附近岩洞以騰出土地作房屋發展的可行性,而研究結果是正面的。

彩虹邨重建

之后在拆卸后的高座和附近车场、空置校舍重建成多幢公屋安置余下居民,再展开第二期重建工程。 这种分阶段重建模式一来冻结较少新公屋编配单位,二来大部分居民可以做到原区安置。 房屋署为何迟迟未有大规模展开旧屋邨重建计划,原因很多,包括短期冻结可编配上楼的单位、难以找到足够的原区安置单位等。 确实,重建旧屋邨短期内会影响公屋单位供应量,例如彩虹邨合共有7400多单位,根本无法找到一个新屋邨安置全邨居民,同时安置全邨居民也会占用现时每年万多个新公屋落成量的一半。

彩虹邨重建: 建議優先啟動重建8條屋邨

彩虹邨(英語: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佔地逾5.1公頃[2],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3],融入包浩斯風格元素[4]。 聯席表示,在1991年以前,規劃的公屋的發展密度是以每公頃土地的居住人數計算,介乎每公頃土地可居住2,500至3,000人,並不採用發展比率。 若參考美東邨重建項目住宅發展密度,以每公頃平均可建公營房屋單位約 1,300 個計算,重建14條舊屋邨,最多可新增單位3.6萬個。 若參考美東邨重建項目住宅發展密度,以每公頃平均可建公營房屋單位約 1,300 個計算,重建 14 條舊屋邨,最多可新增單位 3.6 萬個。 聯席表示,隨著目前覓地建屋的緊張情況下,要達到原區安置須要不失時機,把握或創造有利條件,否則日後重建問題只會變得難上加難。 目前公屋輪候情況嚴峻,大規模的重建在短中期內難免會影響輪候情況,但長遠而言,透過重建舊邨既可改善居住環境,也可進一步增加出租或資助出售房屋的單位供應。

彩虹邨重建

屋邨早期亦成為不少外國官員來港探訪的其中一站,包括前美國副總統尼克遜(1964年)、英國瑪嘉烈公主(1966年)、雅麗珊郡主伉儷(1980年)及港督麥理浩,尼克遜到訪時更加與居民打羽毛球。 彩虹邨位於牛池灣,由多條東九龍區主要幹道包圍:龍翔道以南,太子道東以北,觀塘繞道以東及清水灣道以西,鄰近彩虹交匯處,因此交通十分便利。 对于旧屋邨的老化问题,联席成员莫健荣以彩虹邨为例,楼龄已近60年,近年常有石屎及天花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和漏水等结构性问题,2019年曾发生剥落石屎击中居民的事件。 邨内设有一所停车场及五所学校,部份低座楼宇地下亦设有商店售卖食物及日常用品,亦设有一所邮政局。 邨内亦设有邨内行车道路,连接各楼宇及接驳观塘道、龙翔道及彩虹道,附近也设有彩虹交汇处。 而後五年或較後,以及待定時間,建議重建模範邨、葵盛西邨、彩雲 ( 二 彩虹邨重建2023 ) 邨、坪石邨、梨木樹 ( 二 ) 邨及象山邨等。

彩虹邨重建: 建議分多期進行重建彩虹邨

他警告若再錯失機會,日後將更難覓地作原區安置,啟動彩虹邨重建亦可為鄰近的坪石邨提供重建的遷置資源,並可逐步規劃重建九龍東的其他舊屋邨。 除了施政報告提及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公屋樓王的華富邨,亦於早前被提及將於2027年伊始進行重建。 現時5幅華富邨附近土地,包括華景街、華富邨以北、華樂徑、雞籠街南和雞籠街北,將會用作安置屋邨之用,合共提供8,900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分期接收華富邨居民,未來政府當局計劃斥資1至2億元,興建兩條橫跨石排灣道的行人天橋,連接五幅用地及現有社區。 華富邨則會分三期重建,第一批拆卸的樓宇,包括華安、華樂、華昌、華泰及華建樓,將配合擬於2026年落成、設於華安樓與華樂樓之間華富道地底的港鐵南港島綫(西段)華富站。

彩虹邨重建

粗体表示该楼宇牵涉26座问题公屋丑闻,其混凝土强度未达高层单位20.7MPa或低层单位31MPa的标准,但由于情况并不严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体重建计划”。 屋邨早期亦成为不少外国官员来港探访的其中一站,包括前美国副总统尼克逊(1964年)、英国玛嘉烈公主(1966年)、雅丽珊郡主伉俪(1980年)及港督麦理浩,尼克逊到访时更加与居民打羽毛球。 由於該邨當時位處偏遠,交通只倚靠狹窄的薄扶林道,加上屋邨原址為雞籠灣墳場及日治時期的亂葬崗,如1880年東華醫院已在此設立「遭風義塚」,安葬1874年颶風侵襲的遇難者,到1959年才遷往和合石。 這數十年華富邨鬼故多籮籮,如瀑布灣有水鬼找小孩做替身、升降機有著軍服的屍體、居民協會對上巴士站有副不能移走的棺材等等,信不信由你,反正這令華富邨落成之初未有太多市民申請入住,也想不到後來會愈住愈多人,至今人口老化,真是滄海桑田。 現時的華富邨分五期落成,近海的一邨由1967年11月至1969年2月分階段落成,近薄扶林道的二邨則於1970至1971年間落成,華翠樓及華景樓則在1978年加建,人口最高達5萬人! 跟馬頭圍邨一樣,華富邨同樣是屋建會的傑作,由廖本懷設計,1968年9月更邀請時任港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

彩虹邨重建: 項目一覽

聯席認為,當局應積極考慮改劃工廈用地、研究搬遷配水庫至岩洞,以騰空更多土地興建公屋。 彩虹邨重建2023 例子如九龍西的石硤尾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西北九龍填海區 1 號地盤(東)的公營房屋)、港島的西環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中西區的加惠民道公屋)等。 再以彩虹邨为例,房署可先重建两座高座约1500个单位,安置居民到九龙湾宏照道兴建中的屋邨。

2005年房委会将旗下大部份商场及停车场售予领汇,即今日的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但彩虹邨的商店没有跟随售出,至今仍由房委会持有。 同时由于这个原因,彩虹邨商店的租金升幅较领展商场的温和,不少历史较久的商店都没有因高昂租金而被迫走[11]。 彩虹邨(英语: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早期兴建之公共屋邨之一,占地逾5.1公顷[2],位于九龙黄大仙区牛池湾,由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发展,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设计[3],融入包豪斯风格元素[4]。 因为设计独特,彩虹邨荣获了香港首个建筑奖项——1965年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度最高荣誉“银牌奖”[5]。 我們的重建或復修目標是提供更合時宜的設備及配套,讓住戶享受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並盡用屋邨地皮的發展潛力。 房協大部分現存的出租屋邨都在60至70年代興建,經過歲月洗禮,大多已日漸老化,因而有復修的需要。

彩虹邨重建: 单位设计

七彩的外牆,為1962年至1964入伙的彩虹邨的象徵,這一條「永恆的彩虹」更榮獲「196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 然而在美麗的外牆背後,一眾居民卻要承受樓宇老化的問題,有居民揭發單位天花經常塌石屎,即使維修完,別處又再出現問題,不重建根本無法根治問題。 而梨木樹(二)邨原址的新建公屋大廈便可供象山邨作為接收屋邨,有關的重建方案更可以滿足居民原區重建的期望,亦能夠為荃灣區內其他舊屋邨提供更多重建的契機,令整體區內居民日後的居住環境能夠得到更大的改善。 聯席指,目前公屋輪候情況嚴峻,大規模的重建在短中期內難免會影響輪候情況,但長遠而言,透過重建舊邨,既可改善居住環境,也可進一步增加出租或資助出售房屋的單位供應。 和樂邨、石硤尾邨 (未重建部分 ) 、彩虹邨、南山邨、富山邨 ( 未重建部分 )、馬頭圍邨、西環邨及健康村 ( 第三期 ),共 8 條屋邨,其中有 5 條屋邨單位數目約 2,000 個或以下,規範較小,在有合適的公屋資源下,更有條件加快進行重建。

彩虹邨重建

其實彩虹邨早於2005年已有重建的聲音,當時彩虹邨被納入勘察計劃,並於2006年完成勘察,根據當時的結構狀況,彩虹邨被選定為獲保留的屋邨,並已制定所需的修葺及屋邨改善工程。 彩虹邨重建 房委會每15年為有關勘察並保留的公屋作評估,以再檢視其應否保留或重建。 15年期將至,最近房屋署人員在黃大仙區議會上表示,將於六月會議上交代重建的最新消息,彩虹邨的未來再次受到關注。 中西上環都好,都是寸金尺土,故全區公共屋邨只得一座,就是施政報告提出要重建的西環邨! 施政報告提出會邀請房委會,在合適條件下研究重建,預計西環邨在重建後,單位數量由600伙增至1,100伙,現有居民可調遷至附近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項目,屆時西環邨將會重建。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彩虹邨重建: 香港文匯網

莫健荣称,若再错失机会,日后将更难觅地作原区安置,而若启动彩虹邨重建,亦可为邻近的坪石邨提供重建的迁置资源,并可逐步规划重建九龙东的其他旧屋邨。 房屋委员会已于2013年完成对22个老旧屋邨的重建潜力研究,惟现时正规划重建的只有三个屋邨,更多高楼龄屋邨居民仍然面对石屎剥落、渗水等问题。 彩虹邨为当年区内较有规划的单一屋邨工程,占地27英亩,共有8幢20层高长型高座及3幢7层高相连式低座住宅大厦,每座高座大厦有40个单位,1楼(其中有2个空号为各单位信箱及委员会会址)并设有4部升降机服务各层,由六楼起大厦内部各翼设游乐空间一个。 邨內設有一所停車場及五所學校,部份低座樓宇地下亦設有商店售賣食物及日常用品,亦設有一所郵政局。 邨內亦設有邨內行車道路,連接各樓宇及接駁觀塘道、龍翔道及彩虹道,附近也設有彩虹交匯處。

彩虹邨在興建時曾經稱為彩虹新村,得名於牛池灣鄉的彩虹村,毗鄰的港鐵彩虹站亦因彩虹邨得名。 屋邨的前身為九龍十三鄉牛池灣、沙地園、元嶺和坪頂之間的屋舍田地,1960年清拆[6]。 政府於1958年批出該地給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大型屋邨,隨即展開工程,各樓宇由1962年至1964年間分期落成。 是由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於1963年12月18日為彩虹邨主持開幕典禮,有關牌匾仍擺放於金碧樓下的藍鐘路(彩虹邨邨內入口通道)[7]。 彩虹邨重建 自該邨在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公會(今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後,該邨開幕牌匾便掛有該獎牌,上面寫有的表揚對象為巴馬丹拿的Ian J.

莫又指,現時鑽石山大磡村有三千多個公屋單位即將落成,他建議預留千五至二千個公屋單位接收彩虹邨居民,待彩虹邨重建。 「黃大仙發展成熟,大部分公屋都已經落成,如果錯過今次機會,將難以搵到第二個機會於同區安置重建中彩虹邨的居民,但目前重建計劃只聞樓梯響。」他又指,有八成街坊同意重建計劃,當中九成同意暫居於大磡村,故希望房屋署把握是次契機,盡快進行重建。 聯席成員莫健榮表示,彩虹邨屋宇樓齡為58至60年,近年經常出現石屎及天花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和漏水等結構性問題,而且更曾於2019年發生意外,剝落的石屎擊中居民。 早年原構思方案,是以新建的前大磡邨公營房屋項目,即現時的啟鑽苑作遷置資源,但房委會把其中的單位轉為綠表置居計劃,並已於2021年5月推出,錯失了彩虹邨重建的黃金機會,令不少居民感到失望。 莫健榮表示,由於彩虹邨的規模相當大,建議分多期進行重建,並以宏照道公屋發展計劃第二期作首期重建的接收屋邨,當居民搬遷後,在原址興建新公屋,接收第二期重建影響的住戶,以「螞蟻搬家」的方式逐步清拆彩虹邨。

聯席分別就房委會及房協轄下的14個舊屋邨,進行重建可行性的方案研究,提出善用及創造安置居民的土地及房屋資源建議,以及重建的具體方式。 聯席表示,在目前覓地建屋的緊張情況下,要達到居民原區安置需把握或創造有利條件,否則日後重建問題只會變得難上加難。 目前本港公屋輪候情況嚴峻,大規模的重建項目在短中期內難免會影響輪候情況,但長遠而言,重建舊邨既可改善居住環境,也可進一步增加出租或資助出售房屋的單位供應。 聯席成員莫健榮表示,彩虹邨的老化問題嚴重,但由於規模相當大,建議分多期重建,並以宏照道公屋發展計畫第二期作首期重建的接收屋邨,當居民搬遷後,在原址興建新公屋,接收第二期重建影響的住戶,以「螞蟻搬家」的方式逐步清拆彩虹邨。

重建旧屋邨中长期可增加数以万计的淨增长公屋单位,进一步释放珍贵市区土地的潜力,提升现旧屋邨居民生活环境,也可一并解决不少周边交通、社区设施配套问题,这些也应成为评估房屋政策的绩效指标。 由于彩虹邨规模较大,他建议把九龙湾宏照道公屋发展计划第二期,作为彩虹邨重建首期的接收屋邨,居民搬迁后,在原址兴建新公屋,再接收第二期受重建影响的住户,以“蚂蚁搬家”的方式逐步清拆彩虹邨。 彩虹邨重建2023 公屋联会关注公屋重建联席昨日公布《旧邨重建蓝图研究报告》,建议在2022/23年至2026/27年的首五年间,对和乐邨、石硖尾邨(未重建部分) 、彩虹邨、南山邨、富山邨 (未重建部分)、马头围邨、西环邨及健康村 彩虹邨重建2023 (第三期)优先启动重建(见表)。 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表示,其中有五个屋邨单位数目在2000个或以下,规模较小,在有合适的公屋资源下,更有条件加快进行重建。 重建後的觀塘花園大廈二期將提供超過5,800個資助房屋單位,較原先增加約一倍,包括出租、資助出售及「長者安居樂」單位,以配合市民的需要。 當時的馬頭圍,位置卻在現時聖德肋撒醫院旁露明道公園對面,原名「古瑾圍」,是因九龍寨城附近的龍津碼頭而得名「碼頭圍」,後來才簡化為「馬頭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