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青雲閣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青雲閣

藝術家 Tiyuriya TU 使用青雲閣遺構設計成裝置藝術,主理人提到當時藝術家的創作想法,來自人們對於老宅內心的印記,雖型態會隨時間消逝,但之於建築、之於場域的印象,卻會永遠留存在內心當中,留下深刻的記印。 於是,在首波展覽中,以古蹟外牆的百年遺構設計展品媒材,也等同將廢棄材料重新再生,設計成人們心中的靈魂記憶。 青雲閣位處區域昔日稱為凹斗仔,是日治時期「艋舺遊廓」之所在,推測應為當時藝樓之一,又名「河泉樓」、「醉花園」,是見證都市庶民生活及地方發展歷史的重要建物。

青雲閣

有鑑於當時現場狀況是無法辨識的,在修復過程,進行初步歷史調查,靠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提供的歷史資料,以類似考古方式,加上現場清理出的遺構殘骸,使用史料照片與電腦模擬技術,拼湊出有可能的原樣、推論建築樣貌與高度。 青雲閣是日治時代以來全台最大藝樓,為3層巴洛克式老洋樓,1樓為大廳,2樓以上內有一間間的休息隔間。 建築立面裝飾有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尤其有貝殼、洋蔥形式窗緣為其他地方少見之作法,外觀氣派優美,各項建物細節都由修復設計規劃的胡宗雄建築師團隊,以舊照片、遺留構件、細細考證重現於青雲閣。 青雲閣 走進青雲閣一樓,大多仍保有當年建築的風貌,在空間上也有幾處看點,包含右手邊的紅磚牆,是利用建築物當時的遺構紅磚,重新清洗後重砌,以恢復建築的肌理。 同時也可以在一樓上看到董陽孜老師專門替青雲閤提字的墨寶,如今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青雲閣的歷史,現場也使用數位資訊的方式,以QR code掃出青雲閤當時的歷史文獻與使用面貌,讓青雲閣從過往的風月場所,搖身一變成為以藝術為本的展藝場域。

青雲閣: 青雲閣 位置地圖

「青雲閣」於103年11月公告登錄為本市歷史建築後,所有權人針對該地區及歷史建築進行文史調查,並妥善保存原有之建築遺構,以做為後續原地原立面重建之參考。 青雲閣2023 103年12月起由所有權人志榮建設偕同胡宗雄建築師事務所,歷時4年並投入超過3千萬元的維修經費,依序提出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之計畫,並且用心尋覓再利用經營者,規劃重生後的空間定位,盡力維護文化資產。 青雲閣 本局為協助歷史建築之修復,也與所有權人積極溝通,並提供專業法規諮詢、行政流程及相關計畫擬定之協助,共同保存維護文化資產。

青雲閣經營團隊邀請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做為品牌Logo,「青雲閣」3字以清朗、開闊的獨特書寫魅力詮釋了空間的新風貌,象徵重生後的青雲閣以藝術結合空間服務型態,展現更為多元的跨界結合。 未來青雲閣將舉辦各類藝文活動、展覽、攝影、品牌記者會與學術活動,相信重生後的青雲閣將賦予萬華–華西街周邊新的樣貌,也將帶給市民不同的文化體驗。 青雲閣 青雲閣 青雲閣 青雲閣於10月20日正式開幕,開幕優惠活動至年底12月31日前,將青雲閣相關照片發佈至限時動態,提及@qygart,即享有空間租借全面85折,歡迎私訊洽詢並追蹤青雲閣IG專頁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坐落於昔日遊廓街區的台北萬華「青雲閣」經修復工程後重獲新生,以嶄新面貌於10月20日展開試營運,重生後的青雲閣將以藝術結合空間的服務型態與大眾見面。 青雲閣經營團隊邀請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以做為品牌Logo,並由藝術家Tiyuriya TU運用百年遺構為材料創作,帶來「遺構系列」展覽。

青雲閣: 相關新聞

2014年起, 此建築耗資3000萬元復建並轉化為當地的一個藝術文化空間繼續使用。 青雲閣(英文:QYG Art; 正體中文: 青雲閣; 簡體中文: 青云阁; 拼音: Qīngyún Gé)是位於台灣臺北市萬華區的文化藝術空間。 位於二樓的青雲閣環境高雅,氣派十足,這裡的雲石大堂,華麗吊燈,大鏡子,是舉行各類雞尾酒會、結婚宴會、公司聚餐或節日派對等歡欣喜宴的理想場地。 我們更提供具有特別效果的燈光設備、視聽器材及麻雀耍樂設施,務求使活動盡善盡美,倍添歡欣氣氛。

青雲閣

文化局田瑋副局長致詞時表示,本局於103年7月接獲通報青雲閣正進行拆除工程後,立即將建物列為暫定古蹟,並要求暫緩作業,但建物仍於不到一週內即遭拆毀。 本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處以罰鍰新臺幣50萬元整,以表明捍衛本市文化資產之堅定立場。 田副局長同時也感謝所有權人志榮建設配合相關法令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並出資三千萬進行古蹟修復,也感謝胡宗雄建築師進行建物的詳細調查考證,將舊時物件收集修復,保留昔日花窗、柱子等精緻建物細節,也期待營運團隊發揮創意活化空間,並鼓勵所有年輕世代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維護。

青雲閣: 青雲閣附近醫院

文化局為保存臺北風月產業歷史文化,在青雲閣修復期間多次辦理訪視會勘,提供所有權人專業文資修復意見,並說明法令規章事項,讓青雲閣能順利重生,以昔日面貌重新與世人見面。 文化局也另外協助大稻埕古蹟文萌樓進行文資管理維護,讓全臺唯一的前公娼館古蹟能夠順利保存過往歷史文化,並且對市民開放,使以往被視為社會禁忌的性產業歷史能夠妥善保存,成為臺北多元友善文化的一部分。 胡宗雄建築師在受訪時表示,根據過往登記資料,青雲閣被登記為樓高2層的歷史建築,但經過多方文史工作者提供的文獻顯示,推估應為三層樓高的建築才是。 「目前的外觀是根據文史工作者提供的史料,修復外觀,雖然從登記資料顯示當時的青雲閤是登記2層樓的建築,但後來根據史料研究,覺得應該是三層樓的建築,因此使用後續考古的資料,重建三層樓的外觀。」胡宗雄道。 青雲閣經營團隊邀請當代藝術家、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以做為品牌Logo,將「青雲閣」3字以清朗、開闊的獨特書寫魅力詮釋空間新風貌,象徵重生後的青雲閣,將以藝術結合空間服務型態,展現多元跨界結合。 二樓空間目前規劃成藝文展間,邀請藝術家使用青雲閤遺構為意境,延伸出「靈魂記憶」議題,設計相關藝術品,用遺構的碎片,當作承載過往故事的載體。

  • 座落萬華已有百年歷史的青雲閣,在103年遭不肖業者強制拆除又在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奔走下,與文化局合作勒令停止拆除作業後,青雲閣在建築師與文史工作者的努力考證下,終於又恢復原本華麗面貌。
  • 隔月,由所有權人志榮建設偕同胡宗雄建築師事務所,歷時4年並投入超過3千萬元的維修經費,依序提出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之計畫,並尋覓再利用經營者,重新規劃空間定位,讓這棟承載台北市獨特歷史文化的建物,能夠重獲新生。
  • 青雲閣經營團隊邀請當代藝術家、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以做為品牌Logo,將「青雲閣」3字以清朗、開闊的獨特書寫魅力詮釋空間新風貌,象徵重生後的青雲閣,將以藝術結合空間服務型態,展現多元跨界結合。

青雲閣立面裝飾有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尤其有貝殼、洋蔥形式窗緣為其他地方少見之作法,外觀氣派優美,各項建物細節都由修復設計規劃的胡宗雄建築師團隊,以舊照片、遺留構件、細細考證重現於青雲閣。 青雲閣位處萬華「凹斗仔」,是自日本時期開始營業的知名風化區,這裡妓樓、藝旦間與茶酒館林立,更是那個年代政商民流夜間聚集的地方。 而如今被修復重建的三層樓建築「青雲閣」,在日本時期被稱為「和泉樓」,一直到1997年台灣政府廢置娼妓政策之前,這裡一直萬華地區風月繁華的著名場域。 也因它風花雪月的歷史背景,因此從文史資料中的照片,可以看見整棟建築採取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設計,包含建築外觀上的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還有氣派的貝殼、洋蔥形式窗緣,都是如今現有古蹟中,少見的建築設計。 青雲閣 為保存台北風月產業歷史文化,文化局在青雲閣修復期間,同步協助大稻埕古蹟文萌樓進行文資管理維護,讓全台唯一的前公娼館古蹟能夠順利保存過往歷史文化,並且對市民開放,使以往被視為社會禁忌的性產業歷史能夠妥善保存,成為台北多元友善文化的一部分。

青雲閣: 邀請當年匠工重出江湖參與修復工程

歷史建築「青雲閣」於20日舉辦開幕儀式,宣告坐落於昔日遊廓街區的青雲閣經過修復工程後重獲新生,以嶄新面貌與市民見面,重生後的青雲閣將以藝術結合空間的服務型態,提供展覽、攝影、沙龍聚會、工作坊等多元活動。 青雲閣於103年11月公告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後,所有權人針對該地區及歷史建築進行文史調查,並妥善保存原有建築遺構,以做為後續原地原立面重建之參考。 隔月,由所有權人志榮建設偕同胡宗雄建築師事務所,歷時4年並投入超過3千萬元的維修經費,依序提出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之計畫,並尋覓再利用經營者,重新規劃空間定位,讓這棟承載台北市獨特歷史文化的建物,能夠重獲新生。

青雲閣

2004年青雲閣經業者強制拆遷,又從文史工作者極力搶修後,根據負責重建的建築師胡宗雄所敘,當年的被強制拆遷的3層樓建築體險些夷為平地,僅剩下大量的建築殘骸和單層完整建築。 座落萬華已有百年歷史的青雲閣,在103年遭不肖業者強制拆除又在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奔走下,與文化局合作勒令停止拆除作業後,青雲閣在建築師與文史工作者的努力考證下,終於又恢復原本華麗面貌。 歷經8年的修復時間,如今浴火重生的青雲閣,也在策展團隊的協助之下,搖身一變變成萬華地區的藝文展覽場域。 也希望重建青雲閤當時人聲鼎沸的風華,於是在一樓與調酒廠商WAT合作為期四天的快閃店,並以「青雲閣」為名,推出同名調酒。 未來青雲閣將舉辦各類藝文展演、展覽、攝影、學術活動等活動,賦予萬華華西街周邊新姿態。 青雲閣於10月20日正式開幕,開幕優惠活動至年底12月31日前,將青雲閣相關照片發佈至限時動態,提及@qygart,即享空間租借全面85折。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