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口腔癌預防2023全攻略!(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臨床上,如果醫師戴著手套輕微搓揉患部就會流血的話,也是口腔癌潰瘍的指標之一。 如果肉眼判斷潰瘍很淺、目測也像良性,則會開給口內膏。 塗藥兩週後,若是良性就應該有自行癒合的能力;如果沒有癒合,就要考慮切片。 此潰瘍常發生於舌側緣,與潰瘍相對應處總有尖牙、牙殘根或不規則的牙修復體,説明潰瘍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 正常的上皮是粉紅色,出現白色或紅色兩極化的顏色皆是不正常。

口腔癌預防

在近年的研究中,免疫治療不僅可以增加頭頸癌患者的存活率,相較於傳統治療方式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而且在治療完成一年後,存活率不會隨著時間而繼續下降。 口腔癌預防2023 然而,免疫治療也是會有副作用,可能會引發肺部、肝、腎、皮膚等器官的免疫反應,包含發燒、發炎、神經系統障礙、皮疹等。 許多人都有頰黏膜內側發生白色潰瘍或水皰的經驗,常發生於有壓力,睡眠不好或飲食習慣改變(如水果不足)之際,一般二周內會痊癒;如超過二周未痊癒,必須作檢查,以排除上皮性細胞癌發生的可能。 避免菸、酒及檳榔:研究顯示吸菸容易導致牙周問題。

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是「最短命」癌症!

要注意的是,病患在放療之前,需要會診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 如果有嚴重的牙齦疾病或蛀牙,需要在治療前先治療或拔牙,並要等齒槽傷口完全復原後才可開始放療。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治醫師蔡宗佑指出,在口腔內發生的癌症,都算是口腔癌,因此需要先界定口腔的範圍:口腔偏後面包含、舌頭的後三分之一,還有扁桃腺及軟顎等,就已經算是口咽。 口咽生成的癌症稱為口咽癌,部分與 HPV 病毒相關,不在這次討論的範圍。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口腔癌的 粗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30,佔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位、佔全身癌症發生率 7%,好發在三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與女性的發生率約為九比二。

另外,喜好進食過燙或過辣食物的人群,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亦高於一般人群。 6.及時去除不良修復體, 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接受修復治療。 不少老年人失牙後貪圖方便和廉價, 在一些不具資質的場所接受鑲牙, 因為工藝技術不過關導致不良修復體存在。 在不良修復體引起口腔潰瘍的患者中, 發生口腔癌的風險高於常人2.3倍。

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前病變警訊

此外,已罹患口腔癌的病人容易發生第二個原發口腔腫瘤,且一般癒後狀況不好,目前有研究顯示,使用維他命A酸可能會降低頭頸部癌病患出現第二原發腫瘤的比率,預防口腔癌的再發。 口腔癌常因口腔癌手術後遺症,口腔癌手術治療而影響進食狀況,營養攝取不足,常是患者體重減輕的主要原因,並且會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因此必須改變食物的供應方式,才能獲得充足的營養。 燙傷,因而造成黏膜炎症並對細胞核酸代謝產生影響。

  • 舌頭運動與知覺: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咀嚼、吞嚥或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之喪失、麻木,皆應儘早查明原因。
  •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長期吸煙、飲酒史,而不吸煙又不飲酒者口腔癌少見。
  • 醫生亦會以觸診方法,找出口腔、顎部及頸部是否有腫塊。
  • 它的移位或消失可提示舌腫瘤屬良性或惡性;它的消失若再伴有對側舌肌的變形與消失,則提示舌癌已侵犯對側,手術者應考慮行全舌切除。
  • 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併使用來治療口腔癌。
  • 本類藥品與 cetuximab (前述標靶藥物)僅能擇一使用,且治療失敗時不可互換。
  •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有時原發病灶很小,甚至症狀還不明顯,但頸部淋巴結卻發現了轉移的癌細胞。

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過度而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 人口統計學研究顯示攝入維生素A低的國家口腔癌發病率高。 也有認為與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有關,如食物含鋅量低。 鋅是動物組織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鋅缺乏可能導致黏膜上皮損傷,為口腔癌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另外總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取量不足可能與口腔癌有關。 口腔癌預防 在臨牀實踐中口腔癌包括牙齦癌、舌癌、軟硬齶癌、頜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頜竇癌以及發生於顏面部皮膚黏膜的癌症等。

口腔癌預防: 檳榔西施登上頂尖醫學期刊:台灣的檳榔問題離解決仍很遙遠

此外若口腔有傷口則要注意食物的溫度不宜太燙,以免引起疼痛,而以溫的、冷的食物為宜。 對於上述兩者轉化為癌症的風險,目前全球的風險比率由0.4%至40.8%不等,因此要得知那些白斑最終會演變成口腔癌,臨床上是極大的挑戰。 病人一般需要定期覆診和接受多次切片檢查,持續監察多年,令患者感到疲憊甚至拒絕覆診。

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的原因。 其他如:吸菸、喝酒、梅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缺陷、口腔衛生不良、長期食用過熱、太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尖銳的蛀牙、破損的補綴物、製作不當的假牙與牙套…都是造成口腔癌的可能原因。 習慣嚼食檳榔的人可能會因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導致嘴巴開合受到限制,患者可能因此影響進食意願與效率,若發現此種症狀,應及早至醫院檢查是否罹患口腔癌。

口腔癌預防: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根據口腔癌基金會數據顯示,抽菸在每年診斷出的許多口腔癌病例中,有10名口腔癌患者中有8名是抽菸者。 2 、提高自己對癌前病變的認識能力 達到早發現、早診斷、及時處理,預防癌變的發生。 有癌變可能的異常情況有:口腔內潰瘍兩周以上未癒合,口腔粘膜有白色、紅色和發暗的斑,口腔反覆出血,出血原因不明,口腔頜面部、咽部和頸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與疼痛等。 Silveman等報導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蹤7.2年,45例經活檢證實為鱗癌(17.5%),經以往報導的0.13%~6%高。 因此不論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長及其良性表現,均需長期隨訪以便早期發現癌變。 據國內口腔粘膜白斑防治科研協作組1980年普查報導,中國人白斑患病率為10.47%。

口腔癌預防

早期口腔癌原則上以手術切除為主,除非病患因年齡或心肺疾病導致麻醉風險高或因患者顧慮手術造成外觀或功能障礙,則可考慮單獨使用放射線治療。 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可 以預防大部分口腔癌的發生。 每半年至牙科醫療院所做口腔健康檢查,以期早日發現,早日治療。 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 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 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 ( 二粒以上 ) 、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需施行手術後放射治療。

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病徵與症狀

因此只要發現口腔內出現不尋常的紅斑、白斑、或超過兩週以上不易癒合的潰瘍或不明腫塊等,便應盡早尋求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醫師確診。 至於放射治療可用於不同大小的口腔癌,對於第一期及第二期小的侷限性腫瘤,單獨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都是一有效療法,治療率很高。 但對於第三及第四等晚期的病人,則可能須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 口腔癌預防2023 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二粒以上)、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須行手術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時須要利用面具及模具或其他輔助固定病人頭頸部,製作鉛塊及驗證片,以確保治療效果並儘量減少對周遭正常口腔組織的傷害。 病患在行放射治療前要先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在照射範圍內如有厲害的牙周病或蛀牙,則在治療前要先治療或拔牙,拔牙後要等1-2星期,齒槽傷口癒合良好後才可開始放射治療。

雖白斑癌變者甚少約為3%~5%,但舌是白斑的好發部位,白斑癌變的舌癌在舌癌中可佔1.6%~23%。 口腔癌預防2023 Silverman等還指出癌前變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紅斑更危險,其惡變幾達白斑病人的4倍。 有作者認為紅斑實際上已是早期癌,其紅色是腫瘤血管生成及機體對腫瘤發生免疫反應的結果。

口腔癌預防: 防治(追蹤)

諸如微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飲,鋅和砷的缺乏等都會增加機體對致癌物的敏感性。 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與口腔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懶於刷牙及用牙線,不止會令牙齒發黃,更會令細菌於口腔滋生而發炎,導致不同的口腔疾病。 你應遵循完整的口腔護理程序,每天刷牙兩次同時使用牙線,並每年至少看兩次牙醫。

口腔癌預防

所以,老年人处于发生口腔癌的高度危险之中,并与环境的危险因素有关。 口腔癌預防 老年人养成定期检查口腔情况非常有必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减少口腔癌症的危险性。 也許有人會問,那口腔癌的潰瘍,跟一般認為火氣大、口腔黏膜起水泡有何不同,該如何區分? 蔡宗佑醫師建議,最好還是讓醫生評估為宜,此時會用觸診來判斷潰瘍的深度和軟硬度。 只要消化情形許可下,除了提供治療的飲食外,亦可給予如富含纖維及維生素之果汁飲品、過濾過之清粥、甚至去油之湯汁或雞精等食物。 至於口腔癌水果部分,可食用質地軟酸度低的水果,如木瓜、香瓜,或以果泥、果汁的方式以方便進食。

口腔癌預防: 疾病百科

值得注意的是喜好进食烫热性食物的人群,口腔癌症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口腔癌預防 檢查前將由醫護人員確認年齡或身分是否符合、是否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之行為及近2年是否做過相同篩檢,取得受檢人同意並簽名後,由醫師提供篩檢服務。 攝取均衡營養:均衡的營養能夠促進牙齒成長,減少口腔問題,例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被證實可以維護牙齒健康、預防牙周病。 其中維生素D可藉由曝曬陽光而合成,其它營養素則經由日常飲食中攝取。 如果口腔黏膜的顏色變白、紅、褐或黑色,而且無法抹去,或口腔內壁原本就有的痣面積突然變大,表面增高、觸感粗糙,還出現潰瘍及色澤上的改變,就可能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 紅斑、白斑與疣狀增生並列台灣3大最主要的口腔癌前兆,口腔黏膜上呈現的紅色斑塊常見於口底、舌側、大臼齒後墊和軟腭上。

  • 也有認為與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有關,如食物含鐵量低。
  • CT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彌補了上述要求,但CT不應作為常規的檢查手段,應在取得詳盡病史、體檢及其他檢查材料的基礎上有選擇地應用。
  • 口腔的前壁為唇、側壁為頰、頂為齶、口腔底為黏膜和...
  •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單一的因素會導致口腔癌的產生,但許多研究顯示多重因素會提高口腔癌之發生率,其中環境因素(外來致癌物質的慢性機械與化學性刺激)在口腔癌的生成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病人在接受治療時,常會出現味覺、嗅覺改變的現象,這時可用糖或檸檬加強甜味及酸味,或是善用蔥、蒜、乾香菇、洋蔥、八角、九層塔、芹菜等提高風味。 當放射線治療用在頭頸部時,許多人會出現口腔不適、口亁症、吞嚥困難與味覺改變。 放射線也會增加蛀牙的機會,此即在放射線治療期間必須更加好好照顧牙齒、牙齦、口腔與喉嚨的原因。 因此任何人(尤其高風險人士)需要進行定期的口腔檢查,以預防勝於治療。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關注口腔衛生,但是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可能會致癌,作為十大癌症之一的口腔癌,若及早發現及治療是可以獲得痊癒的癌症。

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診斷方法

3.注重口腔衛生, 正確刷牙, 預防齲齒, 定期洗牙, 清除牙結石。 調查顯示, 不能堅持每天刷牙的人群, 發生舌癌的風險增加2.1倍, 發生口腔其他部位腫瘤的風險增加2.4倍。 預防口腔癌, 一種基因療法的漱口水有希望通過在不良腫瘤惡變之前消滅它們, 來預防口腔癌。 該方法通過釋放受遺傳密碼控制的病毒, 殺死含有致癌基因的細胞, 來攻擊尚未癌變的黏膜斑。 科學家在過去20年裡已經知道, 所有癌症的起因都是基因缺陷。 這些在一生累積的、通常包括6個或更多缺陷的基因導致細胞肆意生長, 並蔓延到全身。

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有哪些症狀?

大部分的癌症都是因為細胞 DNA 受到損傷,讓癌細胞沒有節制地生長下去。 以口腔癌來說,影響最大的因子是抽菸跟檳榔,再來就是喝酒。 菸、酒、檳榔若同時使用,致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 123 倍。 但若腫瘤侵犯的範圍實在太廣太深而不適合做根除手術,或病患經醫師評估手術麻醉風險高不適合手術者,則以放射合併化學治療為主。

口腔癌預防: 嚼檳榔禦寒? 口腔癌恐找上門

有助於預防口腔癌, 紅茶裡含有的茶多酚能夠阻止口腔細胞DNA的癌變過程, 有助於預防口腔癌。 這些病人都患有口腔白斑症, 這是一種常見的癌前病變, 患者舌頭和口腔黏膜會出現白色斑塊。 但是, 口腔癌預防 通過每天喝3次紅茶, 患者的白斑症明顯得到緩解, 有的白斑甚至消失了。

口腔的良性病變——口腔白斑或紅斑,有可能會發展成癌症。 需要注意的是,出現上述一種或多種症狀並不意味著發生了口腔癌,畢竟口腔癌是一種很罕見的疾病。 口腔癌預防2023 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會增加口腔癌的發生風險,這些因素被稱為風險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具有一個或多個風險因素,並不意味著個體一定會得癌症。 影像學:這類檢查能夠幫助醫生了解癌細胞是否發生轉移,常用的檢查方式包括X線、鋇餐、CT、磁共振(MRI)、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等。 口腔癌的病因未明,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會增加口腔癌的發生風險,包括吸菸、飲酒、嚼食檳榔、不注意防晒、蔬菜水果吃得太少等。

口腔癌預防: 女子罹舌癌需切除舌頭 醫生用手臂肌肉重建一個

口腔腫瘤 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以癌為常見,肉瘤較少。 癌腫中絕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其次為腺性上皮癌,還有基底細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 在台灣研究報告中已知檳榔是主要的禍首,發現單獨嚼檳榔的致病危險率已達28倍,甚至比吸菸+喝酒的22倍還高,更遑論大多數的人都是"三合一族",檳榔、吸菸、喝酒一起來則高達123倍。 因此,不论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长及其良性表现均需长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 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随4.3年癌变占15%,且红白斑变比白斑的高5倍,对红白斑病变取活检应尽可能从红斑区取材此区阳性率较高。 口腔卫生差,牙结石、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劣质假牙)等刺激因素,长期的慢性刺激可诱发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口腔癌的发生。

口腔癌預防: 口腔癌飲食|口腔癌飲食禁忌、口腔癌術後可以吃什麼及留意口腔癌復發症狀

它的移位或消失可提示舌腫瘤屬良性或惡性;它的消失若再伴有對側舌肌的變形與消失,則提示舌癌已侵犯對側,手術者應考慮行全舌切除。 人生褔禍難料,精明的你也該作最好準備,作最壞打算。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保障能令你安心無憂地採用最適合的療法。

因此,若能因應個別病人的狀況,預測其演化成癌症的風險,將有助醫療人員為病人制定特定的醫療策略和跟進方式。 口腔癌腫及其治療均牽涉嘴唇、牙齒、舌頭或軟顎的改變,難免影響患者的說話能力。 不過,一般而言,該等影響並不深遠,部分人可能無法準確發出一至兩個音,而待身體組織復元後,說話能力將完全或大致回復正常。 如接受治療後,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患者應向醫生了解情況,或向言語治療師求診,索取專業意見。

口腔癌預防: 生活習慣遠離口腔癌

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即已经明确对人类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在2019年,香港共有700名口腔癌的確診患者。 由於口腔癌的傷口不痛,有不少患者在求診時才得悉癌症已達末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