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乳腫瘤9大分析2023!內含乳腫瘤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14名女性之中,便有一位有可能在75歲之前患上乳癌。 雖然乳癌相當普遍,但只要及早發現和及時治療,便可顯著提升治癒率。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若然確診時已屆第四期,五年相對存活率只有29.8%,但若果確診時尚處於第一期,存活率則高達99.3%。 乳腫瘤2023 乳腫瘤2023 要及早發現早期乳癌的徵兆,培養自我檢查的習慣和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都是有效的方法。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徵,也是生殖系統中的器官之一,位於胸大肌上,大小形狀都是先天基因決定的,與罹患乳癌或是哺乳能力無關。 由脂肪、乳腺、乳管、乳頭、乳暈及小疙瘩突起的周圍腺體(蒙哥馬利腺)組成。 女性通常在 20 歲到 30 歲之間就發現自己乳房摸到彈珠樣的腫塊,有的人甚至在十幾歲就摸到了很大顆的腫塊。 這時為了要確保裡面沒有癌細胞存在,常需要靠著超音波與細針抽吸來抽取裡面成分,在局部麻醉後,靠著超音波的指引,用細針抽取囊腫裡面的液體,確認其顏色、成分。 結締組織的話可說是乳房的支架,負責保持乳房外形和活動度。

乳腫瘤: 患者的心理調適

進行磁力共振掃描前,需要注射顯影劑,然後靜臥檢查床上,需時大約30分鐘。 良性乳房病變的臨床症狀有下列六種:(1)生理性腫脹(2)良性結節(3)乳房痛(4)乳房腫塊如囊腫、纖維腺瘤等(5)非哺乳期的的乳汁異常分泌(6)乳房感染,如急、慢性乳房炎等。 病人自覺的症狀不外乎是可觸摸到的結節、腫塊伴隨疼痛,或無法觸摸得到的病變如乳房疼痛、乳汁異常分泌以及乳頭的分泌物過多等。 值得留意的是,一般女性間中會感到乳房脹痛,或者在乳頭摸到硬塊。 這可能是由於經期或懷孕初期的分泌轉變,屬正常的生理反應,毋須過分憂慮。

  • 只有確定已經轉移身體他處的惡性葉狀瘤才會考慮化學治療。
  • 放射治療在不同的癌症治療階段都可應用,有根治腫瘤、輔助治療、紓緩病情不適等效用。
  • 如果你想去搵私家醫生睇,就搵外科專科醫生,因為「乳腺科」並唔係一個醫務委員會認可嘅銜頭,佢只代表嗰個醫生專攻嘅範疇。
  • 8、 葉狀囊肉瘤:多見於35-40歲者,發展較慢,腫瘤呈分葉狀,部分堅硬如石,部分區域呈囊性感。
  • HER阳性患者一般比阴性者肿瘤侵略性更强一些,但是因为对曲妥珠单抗起效预后较好。

通常女士在自我檢查或進行超聲波檢查時發現,或可以以幼針抽取組織化驗。 若確認腫塊屬良性,而不大於2厘米,建議要定時監察其情況。 第一, 乳腫瘤2023 乳腺囊腫又俗稱為水囊,是一種非增生乳房病變,較為常見於35至50歲的婦女。

乳腫瘤: 乳房平滑肌瘤

臨床上要結合其它體征,仔細辨別,以免與乳腺癌相混淆。 由於巨大纖維腺瘤在組織結構上乳腺分葉狀囊肉瘤有相似之處,所以又稱之為分葉狀囊肉瘤的惡變前期病變。 乳腫瘤 纖維腺瘤手術後多易複發,在臨床上一般手術後要服中藥調理。 數據,指約90.8%至92.4%乳癌患者的乳房沒有痛感,因此若乳房出現脹痛時大家也不用過於憂慮,因可能只是有上述四種良性乳房問題所引致。

乳腫瘤

另外,患者完成手術之後,乳房附近的淋巴管可能會變硬,導致手臂疼痛,難以移動。 面對這個情況,患者可舒展手腳,或透過物理治療或抗生素,紓緩痛楚,一般幾個月後就會好轉。 醫生利用高頻聲波儀,在病人身體上移動,利用聲波構成體內的影像,用作檢驗乳房腫塊,並了解腋下淋巴結有沒有腫脹。 無綫電視劇集《愛回家之開心速遞》是不少香港人茶餘飯後的娛樂。

乳腫瘤: 乳癌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水囊是由正常乳腺分泌液積聚而成,呈圓形或卵狀分佈在乳房導管末端。 這類囊腫並非病變,所以不用切除,而乳房超聲波檢查可以分辨水囊性質,複雜的囊腫有需要作活組織檢查。 如簡單的水囊令患者不適或大過2厘米,醫生可用幼針把囊腫內的液體抽走,令腫塊消失,但抽針後水囊有機會再復發,患者須定時檢查。 大部分乳腺纖維瘤未必需要做手術,至於是否需要接受手術,主要取決於以下常見決定因素。

乳房保留手術包括「局部乳房腫瘤切除術」(Lumpectomy)及「乳房四分之一切除術」(Quadrantectomy), 分別在於切除乳房組織的範圍大小。 乳腫瘤2023 如果乳癌腫瘤比較細小,並且位於可切除的位置,醫生便會建議病人通過乳房保留手術,切除乳癌的腫瘤。 乳腫瘤2023 進行手術時,除了癌腫瘤之外,有可能連同附近的乳房組織或淋巴結組織一併切除,以確保附近組織未有受到癌細胞侵襲。 定期進行乳房檢查,有助及早發現乳癌症狀,並作出相應的治療。

乳腫瘤: 乳癌的症狀與徵兆

多發生於較肥胖的女性患者,發病年齡以30~50歲見。 皮膚上劃弧形刀痕切除腫瘤,因傳統電燒刀燙傷造成會有線形增生肥厚疤痕。 這類疤痕較長的手術,如果使用微創激光治療,可減少高溫熱能的燙傷深度,準確度高,止血快,疼痛度降低,癒合較佳,復原也較快速 , 手術後疤痕比較美觀。

對於乳房攝影檢查常常提到的鈣化現象是否會增加乳癌的機率? 一般而言乳房組織如乳腺管、乳葉及乳房間質的鈣化在乳房是一很常見的現象,在病理組織切片上可能在肉眼或顯微鏡下觀察到此種現象,也可能在乳房組織內的血管或乳腺管葉見到。 乳腫瘤 而顯微鏡下所見到的瀰漫性鈣化現象常見於硬化性的腺管增生內。

乳腫瘤: 乳房疾病不只有乳癌,摸到硬塊先別慌  3大類乳房疾病一次看懂

在餵哺期間,如奶水未排清,便會造成乳管阻塞,細菌亦可能從乳頭裂傷(嬰兒吸吮時造成裂傷)進入乳房,導致細菌感染而發炎。 此時,患者可透過消炎、殺菌、泵清乳汁,排出阻塞的奶水使乳腺得以疏通。 乳房鈣化點呈不同形狀,為乳腺細胞進行新陳代謝後產生的鈣沉澱物,周醫生比擬鈣化點為「年紀增長所留下的歲月痕跡」。 值得一提的,是纖維瘤可能與葉狀腺瘤類似,但葉狀瘤(分良、中、惡性)有機會變惡,故有懷疑的硬塊可能採取「寧枉莫縱」的態度,需進一步檢驗以決定需否進行切除手術,開刀與其「一刀兩斷」。 良性乳腺增生的成因未明,周醫生解釋素食、肉食、運動及遺傳皆納入為可能性之一。

基本上,乳房是由乳葉、乳管及間質組織所組成,乳葉的功能是製造乳汁;乳管連著乳頭,能讓乳汁排出,而間質組織為脂肪組織及包圍乳管和乳葉的韌帶、血管及淋巴管。 一般而言,我們所談的乳癌指的是乳腺癌,依乳癌細胞的來源又可區分為乳葉癌或乳管癌。 良性腫瘤必須定期追蹤檢查,時間由 3 個月 ~ 1 年不等,醫生會以患者年齡、腫瘤型態及個人罹癌風險的高低來決定。 ●纖維腺瘤:常見於 15 ~ 35 歲女性,又以 20 幾歲女性居多,而且東方和黑人女性較常出現,東方女性大約 1 / 4 的腺瘤會是雙側或多發性。 一般認為,腺瘤是雌激素作用活躍,造成乳腺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而成,外觀平滑形圓、邊緣明顯、會滑動,大多數摸起來不痛,隨著年紀變大會慢慢退化、縮小。

乳腫瘤: 乳癌五年存活率與復發率

惡性葉狀瘤和一般乳癌不一樣,雖然長得比較快,不太會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而且惡性葉狀瘤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時,通常不是經由淋巴系統,因此淋巴結的狀況比較不容易受影響。 1、皮膚粘連:乳腺位於深淺兩筋膜之間,淺筋膜的淺層與皮膚相連,深層附於胸大肌淺面。 淺筋膜在乳腺組織內形成小葉間隔,即乳房懸韌帶。 當腫瘤侵及這些韌帶時,可使之收縮,變短,牽拉皮膚形成凹陷,狀如酒窩,故稱“酒窩征”。 當腫瘤較小時,可引起極輕微的皮膚粘連,不易察覺。 此時,需在較好的采光條件下,輕托患乳,使其表面張力增大,在移動乳房時多可見腫瘤表面皮膚有輕微牽拉、凹陷等現象。

廣州仁愛醫院7天快速婦科專家介紹說,但乳腺纖維瘤可重複發生,一次手術切除後,可以使乳腺其他部位再發生。 如連續不斷新生乳腺纖維瘤,則手術難以為繼,而患者也常拒絕手術治療。 此時可試用雄激素治療,月經停止後1周開始口服睾丸素,至下次月經開始前結束,每日小劑量,總量不超過100mg為宜。 當乳房腫瘤經醫生評估過需要進一步細胞成分化驗,除了門診可以簡單處理的纖維囊腫細針抽吸、及腫瘤粗針穿刺之外,就需要用手術方法開刀做切片,亦是把腫瘤摘除做治療。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較多發生乳頭溢液的疾病,佔全部乳頭溢液病變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暈區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可單發或多發,年齡分佈在18~80歲不等,主要30~50歲多見。 腫瘤直徑0.3~3.0cm不等,平均1.0cm,大於3.0cm常為惡性可能。

乳腫瘤: 乳癌診斷方法

例如月經來之前會感到腫脹、疼痛、不舒服,經期後就改善。 尤其是乳房切片的病理組織報告是非典型(異常)增生時,未來演變成乳癌的風險會增加。 根據統計,這類乳房囊腫大約有 1 / 4 的機會變成惡性。 第三期乳癌 :腫瘤大於第二期乳癌,或/和腋下淋巴結癌有癌細胞轉移或/和入侵胸壁或乳房皮膚。

乳腫瘤

乳房X光检查如果发现变化,医生会要求做乳房X光检查。 第一次做乳房X光检查存档後,以後每两年就要再做一次。 少数女性事後会被要求回来做进—步检查,以确定是否为乳癌。 在鏡子前觀察自己的胸部,看看是否有以前沒發現的狀況,如;乳頭分泌物、乳頭形狀改變、皮膚外觀改變等。 乳癌的預後依癌症的類型、癌症分期以及病患年紀有所不同。 在已開發國家中,病患的存活率較高;在英國和美國,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到九成。

乳腫瘤: 醫生如何診斷?

在台灣較常見的皮膚癌可分為三種類型,發生比率最高的「基底細胞癌」,大約佔 45%~50%。 好發於更年期的女性,少見於35歲以下,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囊腫一樣,是屬於良性的,外表雖然成堅硬狀,但內容卻充滿液體。 第二步,抬起右上臂,左手按壓右側乳房,以乳頭為中心順時鐘檢查,由內而外摸索三至四圈;左側乳房則換右手按壓,方式亦同。 你也許會好奇,這些乳房腫塊常出現在哪些位置,必須特別留意或防範? 乳腫瘤2023 乳腺管內或囊內乳頭狀瘤:此病較少見,多為40~50歲婦女。 腫瘤常位於乳頭部擴張的乳管中,或在乳頭附近與乳管通連的囊腫中。

乳腫瘤: 乳房疼痛的原因

除了乳癌發生的位置外,醫生亦會為病人進行荷爾蒙(ER/PR)受體和HER2受體測試,而根據測試的反應,可以將乳癌分為不同類型。 初步的乳房檢查包括三部分:乳房臨床檢查、乳房造影檢查和乳房抽針檢查。 三種乳房檢查都包含不同項目,目的是以不同的方式,檢查出乳房的早期症狀。 乳腫瘤 進行放射治療之後,射線入射處的皮膚可能會泛紅疼痛,照射部位的微絲血徜有可能破裂,而患者亦有可能感覺疲累、噁心、氣促等。 乳房的結構從表層到內部分別是皮膚、皮下脂肪、乳房組織。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