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15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若你的配偶在2022/23課税年度沒有在香港收取任何應課薪俸税的入息和沒有就該年度選擇自行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你可申索扣除已婚人士免税額,不用選擇合併評税。 在分開評稅的情況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為獨立的個別人士分開評稅。 如你及配偶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你們須各自填寫報稅表以申報入息,申索開支和扣除額。 評稅主任將分別向你們發出評稅通知書,而你所須繳交的稅款與配偶的入息無關。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3 如你的配偶沒有應課薪俸稅入息,你可獲已婚人士免稅額,你們無須選擇合併評稅。

  • 申索免税額的一方須於其報税表的第 11.2 部填寫子女的詳情,而不申索免税額的一方不用填寫其報税表的第 11.2 部。
  • 根據稅務條例,婚姻的定義是香港法律所承認的婚姻或香港以外地方由兩個有行為能力結婚的人按照當地法律而締結的婚姻,不論該婚姻是否獲香港法律承認。
  • 在實際填報時,不得不提今年(事實上是2018/19年度開始)的一個選項,兩夫妻分開評稅或者合併評稅。
  •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及額外免税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 在報税時,請細閱「個別人士報税表指南」,確認你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資格,然後按你供養父母的情況,如實填妥報税表第 11.4 部。
  • 已婚人士如選擇與配偶共同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個人的入息總額在作出適當的扣減後,須與其配偶的入息總額合計為共同入息總額,然後評税。
  • 申報支付生活費以供養父母的納税人,可陳述給予父母生活費的詳情,如透過自動轉帳或定期提取現金給予父母生活費,可提交銀行月結單作證明文件。

本文介紹已婚人士及配偶分開評税或合併評税的分別、選擇合併評税的好處,以及通知税務局選擇和取消合併評税的期限。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税額。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税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税額。 如你符合指定條件,便可享有基本免税額或申請其他免税額。 本文介紹有關各類免税額的資料,以及這些免税額如何減少你的税款。 你亦可參考免税額、扣除及税率表,以及關於免税額的常見問題以了解詳情。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免税額

如果你的兒子修讀的是全日制課程,他亦即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可申領他的子女免税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如果只是一些短期課程或部分時間制課程,他便不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税額。 如這個女兒符合其他申領子女免税額所須的規定,無論她的父或母有否正式結婚,他們都可申索這個女兒的子女免税額。

合併評稅後,他們的評稅通知書亦只會收到一份,假如稅務局經計算後發現合併評稅無助於稅款減省,評稅主任就會分別向他們發出評稅通知書。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合併評稅選項並非永久生效,如慾每年都選擇合併評稅,納稅人就要每年都重新提出該申請。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税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税額,則該課税年度的單親免税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税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如果你在 2021年4月1日至2022 年3月31日期間,因為失業、退休及減薪等原因,致使入息減少至前一年度應課稅入息實額的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90% 的話,即符合緩繳暫繳薪俸稅的申請資格。 法例規定在納税人與配偶分居或離婚的那一個年度內,納税人不能享有「單親免税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誰人可以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有關免稅額是多少?

已婚人士可以選擇與配偶一起「合併評稅」,也可以用個別人士身份「分開評稅」。 對於正在打算結婚,或剛新婚的你們,是否正在為報稅苦腦?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3 本文與大家分享已婚人士免稅額申索要求和合併報稅的慳稅計算,即睇以下詳情。 你必須和你的父母協議,決定由誰申索你祖父母的免税額,然後把你們的決定,以書面交與税務局職員辦理。 由於他的婚姻未有註冊,你配偶的繼父不符合税務條例中父母的定義。

如合併評税不能減省税款,評税主任會為他們分別發出評税通知書。 如已婚人士或其配偶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税額,採用合併評税對他們應該有利。 在此情況下,二人須各自填妥一份個別人士報税表(BIR60),在報税表第4.4部選擇合併評税,並在第12部同時簽署。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免稅額的條件

一般來說,假如兩夫妻均有入息,分開評稅便可以好好利用兩人各自的個人入息稅或薪俸稅的稅階,達至慳稅的效果。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3 由於今年財爺已提出個人入息稅及薪俸稅二萬元稅務寛免,每人月入若不超3萬元,更可以接近完全寛免。 相反,如果選擇個人入息稅合併報稅,在合併後只剩一條稅階,稅務寛免亦只剩下一次二萬元,所繳的稅款便會較高。

在2018/19年度,舉例甲先生和甲太太的月薪分別為5萬元及1萬元,他們育有一名3歲兒子,並協議由甲先生申索子女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3 不論夫婦兩人之居籍在何處,他們均可在香港的稅務規例下選擇合併評稅,但夫婦兩人都必須在有關課稅年度內享有香港薪俸稅之應評稅入息。 假如兩夫妻只有其中一方有收入或收入較低的話,選擇合併評稅的納稅人,可以利用「已婚人士免稅額」,金額等於個人免稅額的兩倍,用不盡的免稅額便可被配偶「食了」。 以本年度來說,個人免稅額是13.2萬元,已婚人士免稅額是26.4萬元,這類入息一高一低的夫妻,選擇合併評稅有機會可繳較少稅款。 或諮詢專業人士意見,根據每個個案,作出合適的報稅方法。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香港離岸公司利得稅稅務指南:需要遵守什麼特別的稅務規定?

若納税人提供的資料與税務局所有的不符,税務局會作更深入查詢,並因應個別個案的情況,要求納税人提供其他資料及證明文件。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2022/23課税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税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

一般來說,如果夫婦兩人都有薪俸入息,而其中一人的應評稅入息較他 / 她的免稅額和扣除額的總和為低,則夫婦共同選擇「合併評稅」通常會較為有利 。 因此,如夫婦二人合併評稅所須繳納的薪俸稅比分開評稅為少,夫婦兩人應各自在報稅表中選擇合併評稅。 如合併評稅不能令稅款減少,評稅主任會自動向夫婦二人分別發出評稅稅單。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3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税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已婚人士如何申報入息?

一般來說,如受養人長期居住於外地,縱有回港,亦只會作短暫停留,即使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税務局不會視他們為通常居住於香港。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的持有人是否通常在香港居住,須按他/她在有關期間於何處居住的事實來考慮。 由於你的配偶未領有香港身分證,你可先提供他 / 她的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税務局不會以受養人有資格領取傷殘津貼但沒有申領或選擇了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為理由而拒絕傷殘受養人免税額的申索。 假如你與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税年度有資格就同一子女申索子女免税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税額。 否則,税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税額的基準。 如你們沒有協議,又未能提供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有關申索將不被考慮。 自2018/19課税年度起,已婚人士可選擇與配偶分開或共同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 若你及配偶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則你們二人均須有應予評税的入息。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