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華廈邨平面圖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華廈邨平面圖

「如何在工業區內的一座空置工廠大廈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環境,同時需要面對嚴重的噪音污染、地盡其用及保育這60歲建築物的歷史價值?」是此項目的最大挑戰。 華廈邨平面圖 華廈邨平面圖 屋邨自入伙後,不少公屋申請者認為單位限制多而拒絕入住,包括不能間房,不得密封露台及不可在露台位置加裝窗戶,住戶亦不可以在牆上及地上用釘。 華廈邨平面圖2023 居民只能以傢俱間隔,但物件亦不能貼近天花,房署職員更表示會經常巡查單位。 柴灣工廠邨大廈於1959年6月落成,是香港僅存的最後一座「H」型工廠大廈。 為提升公眾對文物保育和可持續房屋發展的意識,這座工廠大廈被保留作活化再用,並發展為公共屋邨。

S1及S3型為位於華欣樓中座的新建單位,不設露台;其餘位於南北兩翼走廊的型號則為翻新單位,所有單位均採用開放式布局、開放式廚房及附設大型露台。 需注意的是,房屋署將本邨大部分單位附設的隔音露台一併劃入編配單位人數幅度的面積計算範圍;以本邨單位露台面積約5-6平方公尺計算[6],F1-F3型單位屬4-5人單位,S3型單位屬3-4人單位,S2型單位屬2-3人單位,S1型單位屬1-2人單位。 華廈邨平面圖2023 華廈邨華欣樓共提供187個出租公屋住宅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由約190至410平方呎不等。 華廈邨平面圖 需注意的是,房屋署將本邨大部分單位附設的隔音露台一併劃入編配單位人數幅度的面積計算範圍;以本邨單位露台面積約5-6平方米計算[6],F1-F3型單位屬4-5人單位,S3型單位屬3-4人單位,S2型單位屬2-3人單位,S1型單位屬1-2人單位。

華廈邨平面圖: 改建為公共房屋

住戶嚴禁進行任何有違《營運及保養手冊》的加建、改建和拆除工程。 柴灣工廠大廈於1959年建成時只此一座,是香港政府發展柴灣成為一座新社區的其中一項基礎建設,伴隨興建的是柴灣徙置區及位於現時東區醫院山頭的一列平房徙置區[7]。 該廈甫建成,其所有單位就全數租出,造就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其租戶更會聘請區內的小孩當童工。 改建前,柴灣工廠大廈為H型工廠大廈,公共走廊開揚,各層設置公共廁所,樓梯以英泥製造,設有斜路供予手推車運輸用途。 華廈邨(英語:Wah Ha Estate),由柴灣工廠邨大廈(英語:Chai Wan Factory Estate)改建而成,項目編號為ET04[1],是一座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柴灣吉勝街2號的前徙置工廠大廈,佔地0.45公頃,樓高5層,改建前並無升降機設施,改建前全座共378個工廠單位,而每個單位標準面積為18 m2(190 sq ft)。 華廈邨平面圖 華廈邨平面圖2023 2012年8月30日,行政長官梁振英推出十項穩定樓市措施,其中第5項短期措施涉及將柴灣工廠大廈改建,於2013年年中提供180小型公共房屋單位[8][9][10][11][12][13][14][15][16][17]。

地面則增設入囗大閘、保安櫃位並採用封閉式物業管理、加設屋邨物業服務辦事處、互助委員會辦事處、7間商舖、歷史展覽區、機電設施、上落貨區、公共廁所及園林等設施。 改建工程耗資高達3.3億港元,平均每戶改建成本為176萬港元,改建成本較興建新公屋單位更為昂貴[5]。 柴灣工業大廈的租戶遷置期限為2012年9月月底,至同年8月31日,300多個單位中只餘10個租戶繼續營業。 華廈邨平面圖2023 有香港房屋委員會認為,柴灣工業大廈可以仿照石硤尾美荷樓進行保育工程更改興建成為其他用途,而且整體工程的難度並不大;然而為了保育,於原來地址重新興建的計劃則會擱置[18]。 華廈邨華欣樓共提供187個出租公屋住宅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由約190至410平方英尺不等。

華廈邨平面圖: 建築設計特色

華廈邨改建自柴灣工廠邨大廈,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改建工程於2012年公布,作為增加和促進公營房屋供應量的短期措施。 改建工程於2016年完成;五層住宅樓層共提供187個單位,而地下則設有商舖、庭院、展示區、停車場和物業管理設施。 柴灣工廠邨大廈於1959年6月建成,是香港碩果僅存的一座H型建築設計的工廠大廈,於2013年2月20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2][3],於2013年年中展開改建工程,改建工程已盡量保存工廠大廈的文物特色,改建工程由有利建築負責,已於2015年底竣工,並於2016年8月中重新入伙[4]。 華廈邨於2017年7月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所頒發的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的殊榮。 華廈邨住戶在單位進行裝修工程,必須符合《柴灣工廠大廈(現重新命名為「華廈邨」)文物影響評估報告》要求擬備的《營運及保養手冊》所載的規定。

華廈邨平面圖

2013年年中,柴灣工廠大廈改變為公共房屋發展項目,包括180個單位,當中包括一人單位及一人睡房單位;以解決香港社會上青少年的房屋需求[19][20]。 有關地盤屬於《柴灣分區計劃大綱》之綜合發展區[21],預計於2015年年底前竣工[22]。 華廈邨平面圖 房屋署計劃拆去屬於一期的中座以騰出空間興建電梯、機電房、庭園及展覽場地等,用以介紹該大廈的發展歷史;此外,因應地區人士要求,房屋署亦計劃撥出地舖作為特色商舖,租出予年青創業者。 屆時,住宅單位為內向式設計,客廳及睡房窗戶向內園為主,廁所及廚房等設施向外[23][24]。 其改建工程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設計,總承建商有利建築有限公司,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物業管理,結構外型基本上維持原本,但要在部份樓板開洞、作為天井,讓大部份改建後的住宅單位的起居室及洗手間通風及採光之用,另外更加裝2部升降機,方便居民上落。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