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洪水橋居屋2023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洪水橋居屋

此外,「仁愛居」的社區配套設施非常完善,設有各式店舖、商場、街市,生活所需一應俱全。 仁愛堂(下稱本堂)在獲得房屋局的撥款支持及市區重建局提供技術支援下,於元朗洪水橋興建本堂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 項目位於元朗洪水橋洪元路,附近社區交通配套成熟,距離洪水橋輕鐵站僅2分鐘步程,只需兩個站便可接駁屯馬綫。 洪水橋居屋 「仁愛居」位處的洪水橋社區配套設施非常完善,設有各式店舖、商場、街市,生活所需一應俱全。 洪水橋位於新界元朗區,自 1980 年起開始發展私人物業,及至 2015 年,首個公共屋邨——洪福邨於區內落成。

  • 嘉里建設於1996年落成的朗峰園和長江實業於2000年落成的瑞豐華庭,其中由長江實業發展的尚城涉及單位達734伙,為過去逾10多年以來洪水橋最大型的新樓盤。
  • 洪福商場於2015年6月隨著洪福邨開始入伙而啟用,正式開幕典禮於2016年7月10日舉行。
  • 住宅樓翼分別選用黃、綠、橙和紫為主色,方便居民分辨方向,同時代表稻田在一年四季的不同色彩和風貌。
  • 房協擬議將住用地積比率由5.5倍增至6.5倍,料可增加供應430伙,合共可提供2600伙。
  • 房協指出,擬議發展可減輕受收地及清拆影響居民所面對的困難,而放寬地積比率後,已規劃的的休憩用地仍能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的要求,而相應增加的人口亦不會引致額外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需求。
  • 區內住宅集中於青山公路洪水橋段兩旁,地理位置相對方便,該地段私樓有卓雅花園、雅珊園、雅樂花園、紫翠花園、麗珊園、金閣豪園、錦珊園、銀禧花園、麗虹花園、泉薈、柏雨花園、蔚林及翠珊園等。
  • 洪福邨(英語:Hung Fu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39[2],位於香港新界元朗洪水橋洪元路1號,為洪水橋新市鎮首個公共屋邨,佔地6.4公頃[3]。

洪福邨綠化率達三成,提供超過1000平方米的休憩用地和休閒設施,包括兒童遊樂場、球場等。 洪水橋居屋 「知識廊」設於洪歡樓和洪盛樓之間,是一條提倡綠色生活和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小徑;小徑沿途設有各種循環再用物料和太陽能裝置,把環保知識引進邨內。 洪水橋居屋 園林設計除了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外,更包括綠野緩步徑、小農莊、綠草坪等,為居民提供各種休憩設施。 此邨共提供5,136個單位,可供約13,200人入住,共有9幢樓高16-24層的住宅大樓,已於2015年7月31日入伙。 此外,房協亦就於啟德第1E區、用作重建真善美村安置用途,申請興建一間有250個宿位的安老院舍及30個服務名額的日間護理單位。

洪水橋居屋: 洪福商場

屋邨設有多元化設施,包括綠草坪、羽毛球場、兩個籃球場、三個兒童遊樂場、單車樂園、綠野緩步徑、休閒天地及乒乓球臺等。 而部份大廈地面設健身站、休閒天地、知識廊、文化天地及洗手間。 洪福邨榮獲由9間建築和建造界相關學會與機構合辦的2018年度優質建築大獎(QBA)中的「優質卓越大獎」,以表揚最佳質素的項目[8]。

洪水橋居屋

當中900個單位為租住公屋,另外1700伙的為資助出售房屋。 請於填寫前細閱【申請須知】,並參考【證明文件清單】備妥所需證明文件之副本或電子檔案。 註:每位申請人包括其家庭成員只可遞交一份甲類或乙類申請表。 房委會將洪福街市的管理外判予「好眼光有限公司」承辦,好眼光將洪福街市改稱「洪福619街市」,街市於2016年1月31日啟用[10]。 唯有多於一個商戶投訴承辦商收取高昂租金的同時卻未能帶動人流[11],而小商戶需與場內多個由承辦商旗下公司經營的店舖競爭,形容經營艱難[11]。 住宅大樓的外牆色調以白色為底色配以深灰和淺灰,以襯托邨內的綠化環境和設計。

洪水橋居屋: 洪水橋 (Hung Shui Kiu)

有關的項目將位於屬非住宅部份的政府物業中,有關物業將會整合各種社福設施。 而房委會亦就東涌第99區的公營房屋項目申請放寬地積比率,由6.4倍增至6.7倍。 擬議發展包括五幢住宅大廈、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公眾停車場,料可提供4800個單位,容納約1.48萬人。 為減低公路噪音對居民的影響,在服務設施大樓上安裝隔音屏障,而面向公路的住宅大樓則採用單向走廊設計,部份住宅大樓外牆更設有垂直隔音牆,以阻隔行車噪音。

洪水橋居屋

洪喜樓、洪樂樓、洪塱樓、洪溢樓及洪悅樓則採用開放式走廊,讓住宅單位走廊擁有足夠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 以上設計參照環評顧問的微氣候研究,而洪福邨整體的佈局和設計、日照和空氣流通方面的表現,皆令人滿意。 嘉里建設於1996年落成的朗峰園和長江實業於2000年落成的瑞豐華庭,其中由長江實業發展的尚城涉及單位達734伙,為過去逾10多年以來洪水橋最大型的新樓盤。

洪水橋居屋: 住宅分佈

政府推展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當中房協將負責興建區內的安置屋邨,原訂可提供約2100伙。 房協向城規會申請放寬發展地盤的地積比率限制,料可增加430伙,合共可提供2600個單位,而首批住戶預計可於2024至2025年度入住。 洪福邨(英語:Hung Fu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39[2],位於香港新界元朗洪水橋洪元路1號,為洪水橋新市鎮首個公共屋邨,佔地6.4公頃[3]。 昔日洪水橋附近多為耕種及墟市中心,據載洪水橋曾有戲院,座位有800。

住宅樓翼分別選用黃、綠、橙和紫為主色,方便居民分辨方向,同時代表稻田在一年四季的不同色彩和風貌。 在設計佈局上,由東至西預留了通風廊,讓自然通風有效地在樓宇之間流過,同時讓區外的山林景致展現於邨內。 經房屋署招標後,委任瑞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而商業部份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自2020年4月1日起屋邨管理轉由佳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5]。 區內住宅集中於青山公路洪水橋段兩旁,地理位置相對方便,該地段私樓有卓雅花園、雅珊園、雅樂花園、紫翠花園、麗珊園、金閣豪園、錦珊園、銀禧花園、麗虹花園、泉薈、柏雨花園、蔚林及翠珊園等。

洪水橋居屋: 洪水橋北新發展 @中原樓市片區

房協指出,擬議發展可減輕受收地及清拆影響居民所面對的困難,而放寬地積比率後,已規劃的的休憩用地仍能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的要求,而相應增加的人口亦不會引致額外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需求。 1999年香港政府提議將洪水橋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環境保護概念的環保城,然而因為收地進度緩慢,加上當時樓市瞬息萬變,對於住宅的需求明顯地減低,計畫於2003年擱置。 [4]至2007年,洪水橋發展計劃於《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再次被提起,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的研究預計於2014年8月完成,於2019年啟動工程、於2024年入伙。

仁愛堂(下稱本堂)在房屋局的「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資助及市區重建局提供技術支援下,於元朗洪水橋興建本堂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 洪水橋居屋2023 「仁愛居」由2座四層高住宅大樓(不設升降機)組成,提供410個獨立單位,當中包括1人、2人、3人及無障礙單位,協助基層家庭改善居住環境。 項目位於元朗洪水橋洪安里8號,附近社區交通配套成熟,距離洪水橋輕鐵站僅2分鐘步程,只需兩個站便可接駁屯馬綫。 「仁愛居」鄰近洪福邨巴士總站連接港九新界多區,屋苑外亦有專綫巴士到達旺角、中環、金鐘、銅鑼灣、上水等地區。

洪水橋居屋: 設施

主要街道包括洪水橋田心村、洪水橋丹桂村、洪水橋新生村、屏山新慶村。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尚城,菁雅居,丹桂村路65-89號,溱林,丹桂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4,430,年齡中位數為 41.8歲。 洪水橋(英語:Hung Shui Kiu)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小型鄉鎮,位於屏山西南面與屯門區的鍾屋村之間。 洪水橋原名紅水橋,建於紅水河支流之上,該支流傳統上是元朗和屯門的分界線;但現時因為十八區分界原因,大部份地方歸屬於元朗區的廈村鄉。 擬議發展有六幢大樓,當中一幢為住用大樓,樓高不多於25層;而另外五幢則為綜合發展大樓,每幢樓高介乎30層至37層。

洪水橋居屋

房協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內,分別於第8區及第10區的兩個公營房屋發展地盤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限制。 房協擬議將住用地積比率由5.5倍增至6.5倍,料可增加供應430伙,合共可提供2600伙。 洪水橋居屋2023 元朗區的洪水橋北新發展@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4,43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6,254人。

洪水橋居屋: 洪水橋

自 2007 年起,政府落實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項目,發展商業及住宅用地,創造就業機會。 區內提供基本生活配套,更豐富的消費娛樂選擇,可乘搭輕鐵路線,前往屯門或元朗市中心,各大商場及食肆應有盡有。 交通方面,港鐵屯馬線日後將新增洪水橋站,方便居民往返市區。 洪福商場於2015年6月隨著洪福邨開始入伙而啟用,正式開幕典禮於2016年7月10日舉行。 商場以長廊式商店街作設計,設在洪福邨和田心路之間,提供14個商舖,租戶包括百佳超級市場、759阿信屋、萬寧、麥當勞、診所、藥房、OK便利店、日本城、補習中心及茶餐廳。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