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瑜珈地師論12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謂出離分別、無恚分別、無害分別,或隨與一信等善法相應。 或威儀路、工巧處,及諸變化所有分別。 [論,卷第55]問:諸心、心所,凡有幾種差別名耶?

瑜珈地師論

輕性重性滑性澁性。 力劣緩急病老死蛘。 悶粘疲息軟怯勇。 如是等類有眾多觸。 若鞕若軟若動若煖。 如是等差別之名。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師地論卷第01

它並不因為系古典教育範疇而完全過時,現代教育在反思自己的種種流弊時可從它得到殊多啟示。 又諸菩薩既出家已,於現在世尊貴有情種種上妙利養恭敬,正慧審觀,尚如變吐曾不味著,何況於餘卑賤有情所有下劣利養恭敬。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施波羅蜜多種性相。 [論,卷第39]又諸菩薩,施前意悅,施時心淨,施後無悔。 又不狹劣而行惠施。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师地论藏传译本

謂業用為依轉動差別。 瑜珈地師論2023 如是一切顯形表色。 又即此色復有三種。

瑜珈地師論

(一)漢譯註疏與中國註疏 《瑜伽師地論釋》一卷、最勝子造,玄奘譯(大正藏三十)最勝子(Jinaputra)是護法論師門下、印度瑜伽行派十大論師之一。 據說原書有六百卷之多,玄奘法師只譯一卷。 回國後,何時開始翻譯? 根據史料是有異說,日本加藤精神認為貞觀二十年是正確,到二十二年完成。 當時譯場之堅強陣容於《瑜伽論後序》有詳細記載。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师地论内容介绍

五、胜义道理建立染净差别,阿赖耶识、末那识在三性中的性质,与烦恼相应不相应,诸烦恼种的对治。 假如离开阿赖耶识,这八方面都无法成立。 瑜珈地師論 又以四相建立流转,谓阿赖耶识的所缘境界、相应心所与转识的依赖关系,诸识的同时俱起。

《瑜伽师地论》包括了一切修证,先从做人的人道修起,上去是天道,再上去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这五乘道的修证,都包括在内。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讲五乘道,五乘道才是真正的学佛之路。 行即三乘修行人與理相應的修習歷程,又分為通行和別行。 通行即三乘者都必須修習的三種慧行,一切修行人都必須具備的智慧,包括第十聞所成地、第十一思所成地、第十二修所成地。 別行即三乘按各自教法理義隨機修行獲得各自的成就,包括第十三聲聞地、第十四獨覺地、第十五菩薩地。 瑜珈地師論 前十五地中,菩薩地也為歷代學者所重視。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師地論內容介紹

《瑜伽师地论》的五分内容,从以上提要,可以发现它的组织关系。 本地分通说十七地;摄抉择分进一步抉择十七地的深奥道理。 此二分是所说的内容,使人明了诸法事理。 摄释分:辩明讲经的方法和诸经的仪则,是能说的方式。 7、四念住:用四偈说明:第一偈有沙门等八门,第二偈有安立等六门,第三偈有先诸相等六门,第四偈有邪师等八门。

此乃無著菩薩「錯綜(瑜伽師)地中要、顯揚聖教慈悲故,文約義周而易曉」,可說是《瑜伽師地論》之綱要書。 至於西藏被發現的《瑜伽師地論》全部梵文寫本,一九五年V.Bhattacharya已經將第一地至第五地作為第一冊出版。 另外,一九三○~一九三六年間日本荻原雲來將在尼泊爾發現而收藏於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之《菩薩地》梵本,羅馬字化並且校訂刊行。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師地論內容

彼所依體由二種因增上力故。 從自種子即於是處中有異熟無間得生。 死生同時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而此中有必具諸根。

瑜珈地師論

於所作事勇決樂為,不生懈怠,思擇方便,要令究竟。 云何菩薩忍波羅蜜多種性相? 謂諸菩薩,性於他所遭不饒益,無恚 、害心,亦不反報。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師地論 (白話解釋)前言

如實覺知所知諸法。 瑜珈地師論 如是名為如理所引。 與此相違當知不如理所引。

若圓測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我想一定是啼笑皆非了。 故毫無疑問之處。 瑜珈地師論2023 尤其是性威所指摘的二十四卷本的錯誤以及疑問,均可依此二十卷本予以消釋。 大正大藏經與卍續藏經,迄今被視為最佳的刊本,然若由『倫記』來看,則錯謬百出,脫漏多得驚人。 『倫記』與慈恩之『略纂』被視為研究『瑜伽論』的南針,且為『瑜伽師地論』百卷現存唯一完善的註疏,故極為貴重。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师地论渊源

若有新生入學,和 尚即囑付應先學習〈修所成地〉,令其能儘早理解修道次第,能於日用中起行。 其後台灣、美加等地,凡依止老和尚所成立之《瑜伽師地論》研討班,亦皆依教 示從〈修所成地〉研習起。 〈修所成地〉在《瑜伽師地論》中、及在聖道的聞思修學上之重要性,由此即可略見一斑。 「論」, 《俱舍論》:解教誡學徒,故名為論。

  • 其心偏記餘悉皆忘。
  • 略说四谛法门,用摄等十三门抉择本地分律议相应相,又以六十四门杂说境行果相。
  • 令種善根,是名建立。
  • 『倫記』與慈恩之『略纂』被視為研究『瑜伽論』的南針,且為『瑜伽師地論』百卷現存唯一完善的註疏,故極為貴重。

可是內部仍未更動,還是作二十四卷而各卷分為上下。 瑜珈地師論2023 這二種刊本,文後均有沙門性威於享保十八年(癸丑、一七三三年,清雍正十一年)所書之跋文,享保十八年是日本中御門天皇的年代,當時的將軍為吉宗。 梵名可由「菩薩地」之引用而被確認是Vastugrahaṇī。 所謂Vastu(事)在瑜伽行派是「基本典籍」之意,亦就是指經典(sūra)與律典(vinaya)。

瑜珈地師論: 課程簡介

彼於爾時變怪之相或有或無。 又諸眾生將命終時。 乃至未到惛昧想位。 長時所習我愛現行。

瑜珈地師論: 瑜伽師地論83~84卷

十法又归纳为四处:初持瑜伽处,有“种性”等十八品。 第二随法瑜伽处,有《相品》、《分品》、《增上意乐品》、《住品》。 第三持究竟瑜伽处,有《生品》、《摄受品》、《地品》、《行品》、《建立品》。 第四持次第瑜伽处,有《正发菩提心品》。

瑜珈地師論: T30n1579 瑜伽師地論

15.菩薩地:謂希求大覺,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願堅猛,長時修證,永出世間,大行大果,故名菩薩。 於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立發正等菩提心品,約說菩薩地的起修次第。 佛灭九百年顷,中印度阿瑜遮国,有无著菩萨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参与内院法堂闻法,于弥勒处,受《瑜伽师地论》。 昼为大众宣讲,弟子中有不信是弥勒说者,无著为释众疑,乃请弥勒降到人间,为众说法。

但日本傳教大師最澄(七六七—八二二)之『法華秀句』(弘仁十二年、八二一著)作「道倫」。 綜上所述,二十卷本未必是義天所發見的刊本。 瑜珈地師論2023 又依此序文得知『倫記』之疏本,迄至北宋代一直收藏於真定覺山。 道倫的學系是繼承基法師的法統的。

在讲说时,唯无著可以见到菩萨,他人只能听到声音。 由于弥勒的亲自演说,瑜伽思想在印度很快地流传开了。 中国唐宋以后的佛教、佛法,都说自己是大乘佛法。

此外,依「瑜伽」之修習而產生之內觀世界與「萬法唯識」的緣起觀有甚深的關係,那是不用多說的。 弥勒菩萨的这本《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写的。 瑜珈地師論 是弥勒菩萨亲口讲的。 不过,一般做学术的人不会相信。 无著菩萨晚上……根据佛的制度,初夜分,晚上的功课完了,入定,离开身体上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白天记录出来,就是这本《瑜伽师地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