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取消兩段式左轉2023全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沒有符號標誌前,曾用綠底白字白邊行車指示性質告示牌書寫「左轉機、慢車至待轉區左轉」。 而在美國伊利諾伊州、中國大陸北京、德國、丹麥和荷蘭等地,也可見到二段式轉彎的標示,但這些地區的兩段式轉彎並非像台灣一樣僅要求機、慢車,而是「全部車輛」或只有腳踏車需要兩段式轉彎。 也有民眾認為,交通部和警方應該加快訊息同步速度,「這種行政效率,提前拿掉藍牌取消兩段式,公文居然沒同步到轄區警察單位,造成民眾財務損失又擾民,這交通局是瀆職吧!!」、「如果不知道徹牌的人是不是就被白白騙錢了?警察單位必須加強檢討」。 李昭賢指出,機車是否要兩段式左轉,應考量車流、路行、安全及效率,車道數越多,車流量越多,衝突交織量越大,有交通安全的考量,後續有待進一步評估。 年底選舉又要到了,到底「交通平權」這個新詞彙下延伸的交通安全議題有沒有選票? 劉崇顯和余筱菁都笑著說,8年前318反服貿運動之後,年輕世代開始關注公共議題,多了許多年輕選票,也選出許多年輕民代,他們感受到交通這個議題有愈來愈多人重視。

取消兩段式左轉

理性或非理性抗議: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要求政府單位取消強制兩段式左轉之規定,讓民眾自由選擇,例如新北市政府取消部分強制兩段式左轉標誌標線,改用路牌告知民眾是否可以免兩段式左轉之標示,以及機車左轉等待區因應。 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在慢車道上行駛之車輛不得左轉,在快車道行駛之車輛不得右轉彎。 二、在三快車道以上單行道道路,行駛於右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左轉彎;行駛於左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右轉彎。 忠孝路向陽路口因為里長反對而不開放、公館羅斯福路圓環則是會勘兩次仍因肇事率太高而不開放,其餘還有4個路段、路口討論中。 有些路段路寬會從寬縮窄,駕駛突然遇到縮窄的路容易因減速不及、變換車道而發生車禍。 由於數據亮眼,桃園市交通局在2019年開放擴大開放143條單向兩車道的路段,塗銷內側禁行機車。

取消兩段式左轉: 機車「兩段式左轉」部分路段有望取消!交長下令:量多應設專用道

日前有網友表示,自己的母親在LINE群組自爆二周前曾前往「該處」,不過再追問之下,此「阿公店」非彼「阿公店」,讓他呼超天兵。 「我還以為是蝗蟲過境咧!」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病例12日暴增16例,不少人擔憂「第三級疫情警戒」來臨,紛紛超前部署搶買食物,有女網友直擊量販店狀況,不少泡麵被搶購一空,讓她相當傻眼。 其他網友笑稱「即將成立國家泡麵隊」,但也有「過來人」表示,「去年囤的都過期了」、「最近正在消耗去年傻傻備著的泡麵」,顯然大家不必太過恐慌。 機車對台灣人來說是相當方便的代步工具,根據公路總局統計,截止2020年11月,全台已登記機車數量突破1千4百萬,而新北市有逾221萬輛,台北市則有逾94萬輛,加總光大台北地區就有逾315萬輛機車,如何管理成為了一大難題。

在民國57年立法的時候,汽車與慢車是以由機器或人力作為動力來源分類;民國90年修法時加入了電動機車,依然是以「是否以人力為主」作為汽車與慢車的分野。 取消兩段式左轉2023 到了民國96年前後再次修法時,為因應電動機車的技術日漸進步,改以最高時速作為汽車與慢車的判斷基準,電動機車不分人力或電力為主,只要最高時速超過每小時25公里的就視為汽車,低於每小時25公里的就視為慢車。 法律上的汽車,包括大客車、小客車、貨車、特種車(救護車、消防車等),也包括機車;而慢車則包括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人力三輪車、牛車、馬車等。 以符號、圖案或簡明文字繪於一定形狀之標牌上,安裝於固定或可移動之支撐物體,設置於適當之地點,用以預告或管制前方路況,促使車輛駕駛人與行人注意、遵守之交通管制設施。 為了減輕租屋族負擔,政府去年7月祭出「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但是這項政策的成效卻不盡理想。 根據《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工作滿一定年限後,雇主須給予特別休假,就有網友在PTT以「沒人發現台灣法定特休少到爆炸嗎?」為題發文,...

取消兩段式左轉: Tags: 機車路權 禁行機車 兩段式左轉 交通 路權 又!賈芯文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很快地,他發現這樣軟性倡議沒有效果,最後,吳祥瑀才想到「待轉大富翁」這樣的全新抗爭手段。 根據規定,排氣量49cc以下機車為輕型機車,懸掛綠色牌;50cc~249cc為普通重型機車,懸掛白色牌;250cc~549cc為大型重型機車,懸掛黃色牌;550cc以上為大型重型機車,懸掛紅色牌。 國防部日前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草案,明訂未來因應戰爭而由總統發布全國動員令後,為了「因應新聞及不實訊息處理」,要求由縣市政府配合辦理...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都更處)今(3)日成立19周年處慶,台北市長蔣萬安上午召開「公辦都更政策升級首發記者會」,宣布公告實施「7599專案計畫...

取消兩段式左轉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機車是否需要兩段式左轉,是二輪族與四輪族爭論已久的話題。 針對已經取消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的路口,台北市議員黃郁芬日前(1月30日)與YouTuber企鵝交通手札前往台北市士林區中正路、文昌路口實際勘查,竟發現警察仍在開單。 針對民間機車路權團體呼籲解除內側車道禁行機車及機車兩段式左轉,交通部表示,因涉地方政府規劃交通標誌、標線、號誌的設置,交通部曾函徵全國各縣市政府、警政署等單位意見,並於民國106年5月26日召開會議邀請用路人及相關單位討論。 民間團體呼籲解除內側道路禁行機車及兩段式左轉等規定,交通部表示,現行法規可讓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考量,但多數地方政府認不宜貿然廢除,交通部尊重地方政府的交通管理規劃。 長久以來,道路規劃設計權利都是政府交通單位自己決定,機促會透過一次次的待轉大富翁後,總算替民間團體取得參與道路規劃的門票。 去年開始,機促會跟雙北、新竹、台南、高雄等縣市交通局處展開交流會議,面對面討論如何改善路口設計,其中主要的議題就是個案檢討不同路口是否塗銷禁行機車、拆除強制待轉牌。

取消兩段式左轉: 高雄市31路口開放「機車直接左轉」!8路段解除禁行機車

其中,關渡大橋平面車道一案,雙方爭鋒相對,去年8月取消內側禁行機車後,11月又禁止,今年4月又再度取消,決策反覆不定;吳祥瑀認為,新北市交通局沒有溝通誠意。 台灣道路常見對稱式設計,內側車道可直行也可左轉,但只要有一台車在內側車道等待左轉,後方直行車都會被檔住,被迫要變換車道,容易發生車禍。 偏心左轉設計則是讓左轉車到路口時,能有獨立車道等待左轉,就不會影響直行車動線,也降低事故風險。 他認為,路幅跟速差是造成車禍主因,因為機車道窄小、超車不易,一不注意就出事, 9成5類型都是追撞。

  • 所以,當我們要討論「機車」可不可以取消強制兩段式左轉,或是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車規定時,通常並不是指所有的機車,比較精確的說法是指,除了現行已無限制的大型重型機車之外,再針對普通重型機車與普通輕型機車開放,但對於小型輕型機車則維持現行規範。
  • 新北三重疏洪五路今日發生事故,一名年約50歲的騎士左轉時,被逆向的直行汽車超車撞到,騎士當場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肇事駕駛酒測值0.5,遭到送辦。
  • 對此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等組織都曾提出「車速、車向分流」建議,簡單來說就是左轉車在內側,右轉車在外側,雖然機車會混流在汽車陣中,但可減少車輛在路口處的交織。
  • 在三快車道以上單行道道路,行駛於右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左轉彎;行駛於左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右轉彎。
  • 交通部長王國材今日表示,針對機車「兩段式左轉」確實有些問題,近日正與各縣市政府討論,若部分路段機車數量夠大,可改設專用道讓機車左轉使用,避免車流交織的危險。

本場中華隊比賽發揮不佳,讓原本滿懷期待的鄉民看到一半突然崩潰了,紛紛痛罵教練團換投時機不佳、部分投手狀態不良、捕手表現等問題。 結果很令人意外,機車與小客車的肇事死亡率幾乎是相同的,機車雖然是肉包鐵,但實證上出事時並沒有比較危險。 基於台灣擁有全球最高的機車密度,歸類於交通「遵」字號第20號的該樣式台灣交通標誌,亦是目前全世界首創的僅有標誌。

取消兩段式左轉: Model Y的好,拆開來看就知道?Toyota高層讚嘆「我們落後太多了,這車簡直是藝術品!」

台灣機車族非常多,其最基本的概念「二段式左轉」相信有騎車的人肯定不陌生,而近日桃園、新北部分路段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不僅提升行車動線順暢,讓車禍率也略為下降。 但最近就有網友在網路上表示疑惑「『二段式左轉』需不需要打方向燈?」對此交通大隊給出了答案,引起熱議。 女網友提問,最近騎機車滑了二次,原來不是輪胎的問題,可能是煞車操作方式的問題,女孩兒都怎麼煞車呢? 底下有留言回應堅決表示要「後輪為主、前輪為輔」、「第一時間 右手要先放油門+左手剎後輪」、「看到某樓說前輪為主真的超傻眼 有沒有常識啊」,不過這項說法引來質疑,認為是故意反串在誤導騎士,應該以前輪為主才對。 其實並非所有路口都要兩段式左轉,大多數路口都有設置待轉區,依規定,包括內線有禁行機車標誌以及三線車道以上,皆必須二段式左轉,或其他基於安全需要而設置的。

其他團體指出:中華民國政府劃設機車待轉區於中外側車道前面,未實施車種分流,在塞車時,將待轉機車群逼入危險的車道中央,增加機車受衝撞的機率,導致更多嚴重交通事故;兩段左轉的設置也因為沒有考量到個別路口特殊情況,而全面增設待轉標誌,亦曾引起用路人與執法者的爭議。 取消兩段式左轉2023 若曾經有在大都市騎車經驗的人就會知道,機車騎士在外側車道上直行時,常必須面對三種情況:一是路邊違停、臨停的車輛或駕駛突開車門;二是時不時就要停靠路邊載客的公車、計程車;三是從快車道準備右轉的汽車。 事實上,每年多起機車死亡車禍中,很大部分的騎士都因這三種原因而失去性命。

取消兩段式左轉: 台灣山葉6代水冷勁戰推出小改款2023-03-08

但李昭賢說,由於機車需要變換車道,開放機車不需兩段式左轉會對路口跟路段造成影響;交通部基本態度是認為,不是所有路口都要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但也不是所有路口都適合機車直接左轉。 交通部官員說,目前已有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開始試辦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車及開放機車直接左轉,且追蹤實施後的事故改善情形,並逐步擴大檢討。 針對貼文網友紛紛表示「本來就該廢了」、「左轉燈本來就可讓對向車道靜止,所以很安全」、「如果有左轉燈又要兩段式左轉,才是很北爛的規定」、「最慘的是有些路口可以有些不行,偏偏待轉牌又設在很奇怪的地方」、「鄭州路塔城街強制兩段式,但是下個路口機車又能直接轉了」。

他的其中一位保鑣是前MMA選手Goncalo Salgado,另外2人則曾在阿富汗擔任特種部隊。 德國《Der Spiegel》爆料,C朗要求所有員工簽署一份超過70年的保密協議,不能夠洩露任何有關C朗私生活的事,直至C朗或家人去世的70年後。 協議中的家人包括了C朗的5名孩子,以及小C朗、Eva、Mateo沒有被公開身份的生母。 取消兩段式左轉 他與女友洛迪古絲正尋找一名精通葡萄牙菜及國際菜色的廚師,願意付出月薪高達4500鎊,可惜未有心水人選。

取消兩段式左轉: ‧ 騎士衝出被叭「雙手合十道歉」 離開回頭揮手...下秒撞人行道

交通部今日召開1-3月道路交通事故統計記者會,王國材表示,傳統交通安全隱憂就是機車、老人、酒駕,其中針對機車族的「兩段式左轉」規定也有一些問題,可能反而產生車流交織,或是待轉區位置設置不當。 「兩段式左轉」是機車考照時,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當初會推行這項政策,目的是保障人民行車安全,只是近年車流量不斷增長,雙北許多路口取消兩段式左轉規定,這讓一名網友十分困惑(兩段式左轉,機車,政策,安全,林森北路,民權東路,福德北路,台北橋,明水路,北安路,大直橋,腳踏車,人力車,日本,美國,丹麥,德國, ... 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表示,該份報告研究方法算相當嚴謹,但研究仍有所局限,除了像2012年的數據偏低仍被納入外,「開放的第一年事故一定會比較高,因為大家不熟(改變)。」從結論來看,改善跟惡化的路段都有,沒有強而有力的數據能證明禁行機車普遍比較安全,同樣也無法證明禁行機車普遍比較危險。 台灣最常見的單向兩車道,內側車道因被畫上禁行機車,機車就只能在外側慢車道迂迴直行,桃園市就率先開放這類道路行駛機車。 取消兩段式左轉2023 (指最外側有機車左轉專用道的路口)我處理10件有7件都是直行車撞上機車。

取消兩段式左轉

為了解決機車左轉的問題,就出現了機車強制兩段式左轉(又稱待轉)設計,機車行駛外側車道直行到待轉格內,等到號誌變換後,再直行完成左轉動作。 也因此,內側車道「禁行機車」四個大字跟藍底的「強制兩段式左轉牌」常常是一起出現。 反之,若禁行機車塗銷,機車得行駛內側車道後,自然也沒有一定要待轉的必要。 日本也有規定排氣量50cc以下的機車「原付」,在某些特殊路段需要兩段式右轉(日本靠左行駛),但原付的法定速度上限為30km/h。 取消兩段式左轉 台北市可以直接左轉的大馬路口,數一數還真不少,除了這回的塔城街及去年三月才剛取消兩段式左轉的塔悠路南京東路口,也包含在其中,兩段式安全性提升,但直接左轉節省時間,無論如何騎士們除了注意號誌,還是小心為上。

取消兩段式左轉: 取消機車二段式左轉一定安全?網分析揭真相:重點是「這」

TWNIC 發佈的台灣網路連線頻寬調查報告統計,中華電信目前仍為所有 取消兩段式左轉2023 ISP 業者中連外頻寬最大者。 貼文引起眾人熱烈討論,「往那靠就打哪,很難理解?」、「當然是跟當下的行進方向相同啊」、「路口的我不會打,路邊的我會打右轉燈因為算路邊停車了」、「待轉區太靠內的我會靠在最右邊打左轉」、「『右轉燈先切,到路口轉完前關掉』選我正解」、「龍頭轉哪就打哪」、「要靠右或轉彎就打燈,提醒後方」、「左轉當然打左轉燈呀」。 「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的原意是讓「車種分流」,然而在外側車道並無分流效果;兩段式左轉則常有待轉區不敷使用的問題,現行規定不能完全保護機車騎士免於傷亡,而是否全面廢除兩項規定,也有不同的聲音。 根據中央社報導,桃園市交通局2015年、2016年間選定4處路口,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改設機車左轉專用道,包含中壢區中華路與自強一路路口、延平路與中華路路口,桃園區萬壽路與山鶯路路口、萬壽路二段與振興路路口等,其中中華路與自強一路口在改制後,車禍數從年均26件降為22件,有下降趨勢。 一名女網友因出國到越南玩,租機車當交通工具,卻在短短時間內滑倒2次,她上網求助請教煞車操作技巧,到底應該先按前輪煞車還是先按後輪煞車? 問題一出,網友們紛紛表示「就跟外國正常國家一樣而已」、「沒待轉的國家表示:怎麼了嗎」、「二輪的擊殺數大幅上升」、「更亂啊。內線禁行機車不改就只能是一堆外線左轉」、「沒待轉,機車密度高,請參考越南」、「絕對慘不忍賭,其他國家的機車密度有這麼高嗎」。

取消兩段式左轉

錯,A1類死亡交通事故中前三名當中就有兩個「未依規定讓車」 、「轉彎不當」 是「超速」的好幾倍。 另外還有許多關係到家用寬頻使用體驗的細節,像是除了充足的國內互連頻寬,想要享受網路無遠弗屆、來自世界各地的豐富資訊內容,更需要穩定且足夠的「對國外連線頻寬」,才能真正地「暢行無阻」。 當然,家用寬頻業者的「客戶服務」品質也相當重要,當用戶發生問題時,客服的反應速度與障礙排除更是一大重點,其次就是加值服務的多元性-像是整合影音娛樂、遊戲或是其他生活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更方便省心的生活。 黃柏岳呼籲政府,應改採車向分流,左轉車靠左、右轉車靠右,並取消內線禁行機車及強制兩段式左轉等規定。 他也補充提到,由於機車兩段式左轉已實施許久,有些機車族被教育成不會正常左轉,建議可保留待轉區,但不強制每輛機車都要待轉。

取消兩段式左轉: 疫情掀全民「搶泡麵之亂」 網友歪樓:順便看誰賣最差

而澳洲第二大城市墨爾本(Melbourne)則在1954年取消了「兩段式右轉」,但待轉規定仍保留於部分有軌電車與右轉彎相交的路口。 禁行機車的原意,是為了「車種分流」,希望透過汽機車各行其「道」,進一步降低意外的發生。 然而,禁行機車的內側車道的確只有汽車行駛,但外側車道其實是汽機車的大混戰。 在外側車道行進,機車還要面對更多突發狀況,例如:路邊違停的車輛突然開車門、要載客的公車或計程車突然往右切、在內側車道突然右轉的汽車,這些突發狀況,都讓「內側車道禁行機車」這個規定,對機車騎士的安全,似乎幫助有限。 放眼全世界只有台灣要求機車駕駛必須兩段式左轉,另一個要求兩段式轉彎的國家是日本,台灣的兩段式左轉可說是參考日本的「兩段式右轉」而來,不過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日本強制要求的對象為排氣量50cc以下的輕型機車,因為最高時速沒辦法超過30Km/H,造成無法跟上車流的情況才會如此要求,有著落實以車速為分流依據的道理存在。

取消兩段式左轉: 減少機車兩段式左轉! 台北市交通局:19路口評估開放

攤開數據開放直接左轉之前,同個路口104年車禍總件數86件,然而開放後三年數字大幅攀升,今年光是上半年就有59件車禍事故。 騎士騎著摩托車直接左轉,這時後方直行小貨車直接撞了上去,騎士未依規定在待轉格左轉,車禍死傷意外頻傳,但待轉區也可能變成待撞區。 取消兩段式左轉 日前有一名重機騎士在Dcard上抱怨,表示他在高雄一個「不大的十字路口」左轉後被警察攔下來,警察對他說:「你知道那邊要兩段式左轉嗎?」,騎士回答:「你知道重機不用待轉嗎?」最後警察只要求他把行照駕照拿出來檢查,就放他走了。

取消兩段式左轉: 台灣交通治理的硬傷:政治主導,欠缺科學專業和透明數據

因為墨爾本電車的軌道都部署在公路中央,而且法律規定電車在行駛中擁有優先路權,所以等待跨線轉彎的機動車輛不允許在鋪有軌道的道路中線上阻礙電車運行。 加上墨爾本中央商業區許多街道只有雙向四車道,如果除掉電車道每邊只能剩下一個車道的空間,沒法設置專門的轉彎車道,因此交通法規定跨道右轉(澳大利亞是左側駕駛)的車輛在一些指定的十字路口必須採用二段式轉彎,在路口左側的道路外線與人行橫道之間的空地中耐心等待,當直行交通燈變紅、橫向交通燈變綠時再開始轉彎。 墨爾本這條獨特的交通規則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二段式轉彎的一個參考藍本。 取消兩段式左轉2023 警政署交通組副組長劉振安表示,若該路口管制機車要兩段式左轉,少數機車硬要直接左轉,可能造成其他汽車駕駛人的疏忽,危險性很大。 但對是否採用車種、車速分流,警方完全尊重交通工程單位的交通管制設計,沒有一定要對車種、車速進行管理,但執法一定依據法令及工程設計。 事實上,許多國家都有兩段式左轉這項規定,最著名的是澳洲墨爾本,當地因為輕軌關係,常常需要兩段式右轉(澳洲是靠左行駛),台灣則是因為內線禁行機車;其它還有日本、美國、丹麥、德國等,但卻不像台灣只要求機、慢車,而是「全部車輛」或是腳踏車、人力車才需要。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男星木村拓哉本月2日被爆跟工藤靜香將於4月「宣布離婚」,今(7日)週刊《週刊女性》訪問到資深媒體人,對方點出謠言源頭地位不可忽視,所以媒體才會重視這「沒有證據的傳聞」。 [周刊王CTWANT] 楊紫瓊以《媽的多重宇宙》入圍奧斯卡影后,被視為熱門的得獎人選,她昨(7日)在IG分1篇《VOGUE》雜誌標題為〈我們已超過20年沒有非白人演員獲得最佳女主角了,2023年會改變嗎? 取消兩段式左轉 〉的文章,內容針對她最大的對手澳洲影后凱特布蘭琪指出,她已拿過2座奧斯卡獎座,再拿第3座無疑...

機促會更號召廣大騎士,在7月9日要騎上已經全線禁行機車44年的忠孝西路。 不到兩週,交通局又爆出網軍事件,一名科長在上班時間匿名發多篇文詆毀機促會團體,該科長最後記過一次並口頭請辭。 自己在高雄開車騎車也有段時間 觀察到有些路口的號誌細節設計沒有很完善 其實有很大的潛在危險 想和版友討論跟分享看看 1. 取消兩段式左轉2023 新北三重疏洪五路今日發生事故,一名年約50歲的騎士左轉時,被逆向的直行汽車超車撞到,騎士當場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肇事駕駛酒測值0.5,遭到送辦。

一旦機車道發生事故,員警首要任務就是要疏通後方車流,因為汽機車道中間有實體分隔島,機車車流無法引至汽車道。 萬一肇事機車橫躺在機車道上,他們更只能緊急請義交協助封閉機車道,讓機車騎上禁行機車的汽車道,交通才不會堵塞。 新北還有桃園最近幾年也在部分路段開始試辦「取消兩段式左轉」,沒想到車禍事故下降了4成。 對此,黃郁芬表示,自己日前接獲不少投訴,因此協同機車路權促進會、當地楊里長一起會勘,但竟然發現有警察在已提前取消強制待轉的路口攔查、開單,她指出,自己會持續督促市府改善橫向聯繫的效率,未來民眾若認為需要調整改善哪個路口,也歡迎跟自己的團隊來聯繫,她將全力來促進、維護道路平權,也會再請交通處發函給警察,也讓大家清楚。 機車是否需要兩段式左轉為通勤族討論已久的話題,但部分路口強制待轉、有些路口卻「不硬性規定」待轉,除了造成民眾行經路口搞不清楚,連公權力也都常常被混淆,對此,北市議員黃郁芬1月30日與知名網路直播主前往北市已經取消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的路口,北市士林中正路、文昌路口實際勘查,就發現有警察仍在路旁攔查、開單。

但交通局也強調, 考量機車騎士年齡層廣泛,對於路況熟稔度、騎乘技術及反應速度差異甚大,仍維持路口的強制兩段式左轉,也就是機車左轉仍須待轉。 在時任綠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的推動下,桃園市交通局2016年先在桃園、中壢、蘆竹試辦5條路段塗銷內側禁行機車後,初步發現肇事數量沒有增加。 2018年,在楊梅、平鎮、大溪、大園等7行政區再擴大試辦18條路段塗銷內側禁行機車,以及取消96處路口強制待轉。 結果發現,18條道路機車肇事件數少了44.5%,其中桃園區永安路更一口氣少了74%的車禍。 台灣為靠右駕駛,因內側車道禁止機車行駛,機車若要左轉,需在右側車道直行後在路口等待號誌燈轉變,再直行完成左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