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角咀洪聖廟9大著數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1928年,政府開發大角咀,原有村落被拆卸,廟宇也被遷往福全街現址,為紀念福全鄉,廟前的街道命名為福全街,並交由廣華醫院重建及管理,於1930年重新開放。 1931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正式統一為東華三院,因此該廟改由東華三院管理至今。 洪聖廟建於1881年,於1928年遷往現址,由東華三院管理;而大角咀廟會則始於2005年,由旺角街坊會舉辦。 廟會源起自2003年,沙士後百物蕭條,其時民政事務處欲與地區組織籌辦活動振興經濟。

  • 這些珍貴的口述歷史故事,是二次大戰以後東華發展轉型的重要原始材料,既能補充現存檔案的不足,亦能為東華重拾一些已被遺忘的片段,側面引證東華與香港社會歷史發展的關係。
  • 廟 宇 遷 建 後 現 歸 東 華 三 院 管 理 , 該 廟 宇 被 古 物 諮 詢 委 員 會 評 定 為 三 級 歷 史 建 築 。
  • 車公誕在年初二但卻因不宜賀年,所以不少善信改為了初三拜車公。
  • 東華三院文物館設於原廣華醫院大堂,該大堂於1911年落成,最初只有一層高,其後在左右偏廳加建閣樓,成為兩層高建築物。
  • 隨着多個分佈在角祥街、利得街、嘉善街、大角咀道、萬安街及埃華街等項目陸續重建,提供近2,300伙單位,使大角咀由傳統舊區轉型為新興中產社區。
  • 天光墟愈益繁榮,因而帶動了各種相關的輕工業,例如很多具時代性的產業如紡織業、布疋業、鈕扣業、線帶業、紡紗業、棉紡業、漂染業等,也成為各種零件、配料的後援基地。

大角咀廟會旨在達到社區共融的效果,除了傳統舞龍舞獅表演和圍村傳統盆菜,還有西方舞和時裝表演,又邀請少數族裔團體參與,吸引逾19萬人到場觀賞。 「廟會在香港的特色便是中西文化共融,不分你我,不同種族和信仰都可以一起參與,例如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等,大家開開心心。」因此,大角咀廟會雖以洪聖殿為中心,惟不強調其宗教意味,實與洪聖誕的關係不大。 早在唐代,民間已有廟會,廟會往往以一寺廟為中心,可說是集祭祀、娛樂及集市等元素於一身的民間活動。 現時,有的廟會甚至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淮陽太昊陵廟會、越南母溪寺廟會等。

大角咀洪聖廟: 農曆新年

而觀景台曾經種植百年細葉榕,不過在2018年被颱風山竹吹倒。 大角咀洪聖廟 這座古建築由5組建築物組成,包括主體大樓、馬廐、報時塔(俗稱為圓屋)、九龍消防局及消防宿舍。 建築物於2009年改建完成後,佔地約13萬方呎,設有不多於30間酒店房間,房間面積由800至1,000平方呎,房內擁有百多年歷史的火爐,原水警總部內的羈押牢房仍然保留。 而一系列應節食品現正提供早鳥優惠,當中絕對不能缺少盆菜外賣、團年飯/開年飯到會、年糕。 購物辦年貨之餘,也可藉假期日子觀賞賀歲片,即睇:新年檔期上映電影,以及到各大新年好去處,包括商場活動、年宵花市、香港廟宇拜神及開運行山路線。

大角咀洪聖廟

大角咀洪聖殿,又稱大角咀洪聖廟、福全街洪聖廟,是香港一座洪聖廟,位於九龍大角咀福全街58-60號,現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廟內主祀海神洪聖,並配祀何仙姑、觀音、女媧、包公、北帝、地藏、準提及黃大仙,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誕,昔日有盛大賀誕活動。 旺角街坊會自2005年開始以洪聖殿為中心,舉辦「大角咀廟會」。

大角咀洪聖廟: 大角咀洪聖廟:風調雨順

大角咀原有一條古村,位於今日界限街和大角咀道一帶,名叫福全鄉,村內洪聖廟約建於1881年。 歷史及風俗研究者陳天權指,舊時社會宗教氣氛較為濃厚,加上大角咀居民在海上作業,相信當時會慶祝洪聖誕。 大角咀洪聖殿為兩進三間式建築,原建於1881年,1928年遷來現址,1930年再次開放;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大角咀洪聖廟

香港最有名寺院之一的嗇色園黃大仙祠,主要是尊崇奉儒教、釋教、及道教,廟內供奉的是赤松黃大仙師,據聞當年赤松仔最利害是提煉丹藥醫治百病,後來因為普濟勤善所以才會成仙。 「黃大仙有求必應」所以平日來黃大仙的人絡繹不斷,而旁邊更有大量簽檔及祥瑞飾物。 通過與過去事物或歷史扯上關係,以及不斷重複,試圖灌輸大眾這項「傳統」與過去事物有關。 洪聖廟前有百年許願樹,為細葉榕,善信參拜時,可將心願寫在心願咭放於竹筒內,再掛到許願樹之鐵欄上祈福。 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

大角咀洪聖廟: 香港商報app財經大報 商界平台

但結果區內不少舊樓仍未拆卸,而新填海區現時亦普遍被視作一個被稱為“奧運”的新區。 不過,市區重建局已經落實多個重建項目,未來大角咀會不同的面貌。 改變的除了是洪聖廟的管理,亦是大角咀社區本身,這可從善信群中體現。

  • 1928年,政府開發大角咀,原有村落被拆卸,廟宇也被遷往福全街現址,為紀念福全鄉,廟前的街道命名為福全街,並交由廣華醫院重建及管理,於1930年重新開放。
  • 近年來,每逢三月走在大角咀的福全街上,都可看到與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互相對望的洪聖殿,在兩邊牆上掛着大花牌,路邊豎起旗幟,氣氛和即將慶祝洪聖爺誕的鴨脷洲大街別無二致。
  • 華人廟宇委員會嘅會址喺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4樓。
  • 廟內的古物極為珍貴,烏黑色的大鐵鐘已有百多年歷史,龍船模型制於光緒年間,雕工相當精美,而且保存得分全整,廟內並放置各類與漁業有關的用品。
  • 現今東華三院管理的廟宇共有12間,除上述五間外,還包括列聖宮、慈雲山觀音佛堂、灣仔洪聖廟、油麻地福德祠、油麻地社壇、油麻地城隍廟及油麻地書院,廟宇的保養和修繕工程,都是由東華三院負責。

1928年政府開發大角咀,原有村落拆卸,大角咀洪聖廟也遷往福全街現址。 東華三院宣布廣福祠於年廿九及年初一設有特別頭炷香安排,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6時。 另外,為保障善信安全並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廣福祠入場人數上限為40人,入場人士必需配戴口罩,使用「安心出行」或填寫表格登記,入場前亦須檢查體溫。 大角咀洪聖廟2023 東華三院宣布水月宮於年廿九及年初一設有特別頭炷香安排,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6時。

大角咀洪聖廟: 歷史

在這個新時代的文化保育熱潮中,東華三院所保存的文物和文獻,其歷史價值進一步得到本地和海外學者的認同,他們都希望透過研究東華的歷史檔案,重塑香港,特別是香港早期華人社會的歷史。 東華三院亦支持有關的研究工作,歷年來與不同的文博機構合作,推出不同的研究項目,冀在保存機構文化的同時,為研究香港社會的發展進程提供新的觀察角度。 東華三院為作長遠規劃及進一步協調有關的研究工作,2010年4月,成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力東華檔案及文物的保存工作,亦負責發展及管理文物館。 辦公室除致力保存及推廣東華的歷史之外,相信亦能夠協助推動本地的文化保育工作。 東華三院收藏的歷史檔案內容豐富,從1960年代開始,東華先後出版多部重要文獻和史冊,詳細記錄東華的發展歷程。 東華為進一步開放資料,方便研究者使用,於2005年與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合作,翌年出版《益善行道——東華三院135周年紀念專題文集》。

Jacky續說:「以往我們視入廟就是拜神祈福、民間信仰,但其實廟宇與地方歷史及文化息息相關,如沿海地方會有天后、洪聖爺廟;現在廟內正中的橫匾署名列有「深水埗黃埔船澳」,即黃埔船塢公司贈予洪聖廟。 」船業一大巨頭黃埔船塢,昔日在大角咀設有大同船塢,這段歷史亦可在廟中尋到些痕跡。 除了大角咀洪聖殿,港九市區還有另外一座夾在高樓大廈之間的洪聖廟,它就是坐落於皇后大道東129號的灣仔洪聖古廟,建造時間約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現已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一級歷史建築,評級與鴨脷洲洪聖古廟相同。 大角咀洪聖廟2023 2015年,此廟曾經因為橫樑被蟲蛀蝕,需要臨時封閉進行大型復修,後來重新開放。

大角咀洪聖廟: 【洪聖爺誕】港九新界節慶大不同 市區發展與傳統社群不能兼融?

然而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一個決定性的差異——「洪聖」二字,並沒有出現於任何一塊花牌或一面旗幟上。 洪聖殿只是提供了作為會場的「廟」,但「會」本身卻不是為洪聖爺誕而設。 福全街洪聖廟,又叫大角咀洪聖廟、大角咀洪聖殿,係香港其中一間洪聖廟,由東華三院管理,地址係九龍大角嘴福全街58號,大清光緒七年(1881年)創建。 1950年代開始,大角咀成為一個工業及住宅混合的區域,船塢亦於1970年代改建成為大同新邨,但隨著1980年代人口老化及工業北移,不少工廠都已遷出,改建成為商業大廈。 可是,大角咀舊區仍然保留不少車房和五金工程等輕工業。 大角咀洪聖廟 1990年代的香港新機場計劃為大角咀帶來生機,因為西九龍填海為大角咀帶來大幅土地,以方便舊區重建。

大角咀洪聖廟

東華義莊的修復工程更於2005年先後榮獲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頒發的香港文物獎(2004)「文物保存及修復獎」榮譽大獎,以及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頒發「2005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成就得到各方肯定。 近年東華三院文物館又着手整理、修復及出版與義莊有關的歷史文獻,對研究海外華人歷史,以及環球慈善網絡中東華所扮演的角色問題,都極有幫助。 文物泛指具有歷史價值的遺址及遺蹟,也包括能夠反映不同時期經濟生產、工藝技術、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代表性物件。 香港政府於1976年實施《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同年成立古物諮詢委員會和古物古蹟辦事處,負責執行相關的工作。 過去政府致力搶救考古遺址,修復歷史建築,並推動文物教育,以增進市民對文物保育工作的認識。

大角咀洪聖廟: 九龍城侯王廟

香港許多洪聖廟在農曆二月十三日有賀誕活動,尤以上水河上鄉、西貢滘西洲、香港仔鴨脷洲,和大嶼山梅窩最為熱鬧,而大角咀的洪聖廟則提前以廟會形式慶祝,日期定於三月第一個星期日。 有個別鄉村如西貢布袋澳,則在農曆八月十三日才慶賀洪聖誕。 直至一九八八年,尖沙咀中港碼頭啟用,大角咀碼頭的所有跨境航線遷往該碼頭。 一九九二年,西九龍填海工程展開,尖沙咀中港碼頭與深水埗碼頭正式停用。 昔日大角咀碼頭的位置,大約就是現在的港鐵奧運站附近;昔日的大角咀碼頭巴士總站,就變成現時匯豐中心。

大角咀洪聖廟

義莊文獻包括書信、冊籍、文件、散張輪船紀錄及出入東華義莊證明等。 兩位紙本修復專家需對原件紙張分析,確定紙張種類,採用與原件相類近的物料修復;同時把過去使用帶酸性的黏合劑移除,以免紙張進一步變脆;此外,在破損地方加固,防止紙張繼續變質。 大角咀洪聖廟2023 民間的宗教信仰來自五湖四海 , 郊遊去寺廟 , 欣賞大自然,遠離煩囂都市, 放下煩惱.

大角咀洪聖廟: 香港洪聖廟列表

東 華 三 院 之 安 排 , 除 可 以 令 善 信 許 願 祈 福 外 , 避 免 拋 寶 碟 對 百 年 許 願 樹 造 成 損 害 , 開 創 先 河 , 推 行 環 保 意 識 。 大角咀作為九龍區重要工業地帶的角色,直到一九六零年代始被其他地區取代。 西九龍填海工程發展後,大角咀碼頭被填平,奧運站出現,連同上蓋的物業,使大角咀變成了今天半舊半新的模樣。 大角咀東面維持著舊貌,有唐樓、五金舖、工廠大廈、舊式茶餐廳,而西邊則是商業大廈和新樓盤林立,也有一些中產風味的咖啡店。

大角咀洪聖廟

由於求籤逗留時間較長,建議善信可選擇於非人流高峰時段再入祠求籤。 本園會密切監察園內及大仙祠外人流,如祠內過於擠擁,或祠外等候入祠善信太多,將會截龍及暫停善信進入,並於黃大仙祠正門大電視、本園網站及Facebook專頁公佈,呼籲善信計劃來祠時間。 65歲或以上長者、15歲或以下人士、殘疾人士、其他獲政府或政府授權機構認可的人士,可選擇填寫指定表格進入本園。 玩法簡單,只要在廟內購買明信片,寫上心願後,誠心許願再投遞入港味豐富的神明郵箱中,大角咀洪聖廟之後會代為焚化誥天,將您的心願轉達給神明。 水警總部建於1884年,但命名卻用上1881,未能表達建築物本身意義。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1881為水警總部主體大樓的奠基年份,因此而採用。

大角咀洪聖廟: 東華三院廟宇及文化推廣服務網站

該古廟是西貢區內一間典型鄉村廟宇,由於西洲的村民以捕漁為生,所以集資興建廟宇供奉海神洪聖爺以保平安。 古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左邊是廟祝起居的地方,後進正殿神壇供奉洪聖爺、財帛星君及水仙爺。 廟內的古物極為珍貴,烏黑色的大鐵鐘已有百多年歷史,龍船模型制於光緒年間,雕工相當精美,而且保存得分全整,廟內並放置各類與漁業有關的用品。 由於滘西村居民以捕漁為生,故集資建廟供奉海神洪聖爺以保平安。 洪聖古廟作為滘西洲的地區廟宇,除了供漁民祈福外,還擔當團結地方社群的社會功能,更是滘西村村民的一個文化認同象徵。 西貢滘西洲的洪聖古廟,與西貢半島僅一水之隔,是西貢區典型的鄉村廟宇,亦是本港其中一個研究漢代以至新石器時代香港歷史的重要古蹟。

大角咀洪聖廟: 旺角水月宮

東華義莊前身是文武廟值理管理的「牛房義莊」,1875年文武廟值理將牛房義莊交予東華管理,1899年東華得政府支持將義莊遷往大口環現址,命名為「東華義莊」。 大角咀洪聖廟2023 東華義莊與海外華人原籍歸葬的歷史息息相關,曾協助處理從海外運回的骨殖總數逾10萬宗,充分體現香港作為內地與海外華人社會的樞紐角色,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 東華義莊自落成以來,經過多次修葺及增建,以應付不同時代的需要。 大角咀洪聖廟2023 2003年,東華三院為義莊展開修復工程,使不同年代建成的歷史建築群得以保持原來面貌,並通過義莊建築見證華人殯葬文化的演變。

大角咀洪聖廟: 街坊有讚有彈

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 觀音是中國最受歡迎的菩薩,位列大菩薩之首,地位僅次於佛陀 .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四大菩薩之一,傳入中國後成為中國民間流傳極為廣泛、得到很多人信奉的民間神祇。 觀音,全稱 “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 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 “世”,簡稱“觀音” 又 稱 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 村內有居石侯公祠、洪聖古廟和排峰古廟,而洪聖大王被視為村中的守護神,每年洪聖誕是該村最重要的節日,除了上演五夜四日神功戲(二月初十至十四日),還在正誕日傍晚大排筳席招待眾人吃盆菜。

但河上鄉的花炮則簡化為一面「炮鏡」,上面寫上「河上鄉洪聖宮」,並無其他裝飾,目的是方便收藏。 正誕日早上,河上鄉村民到洪聖古廟拜祭,接者戲班人員移師廟內演出「八仙賀壽」、「跳加官」和「天姬送子」等例戲,向神明祝壽。 之後舞獅舞龍團體陸續到達,各展功架,將氣氛推向高峰。 不過重頭戲還在後頭,就是搶花炮,這是華南地區少數仍然保存的同類傳統活動。 全港有近30間以洪聖為主神的廟宇,遍布港九新界,亦有不少在離島,其中部份仍保持著熱鬧的賀誕活動。 大樓位於廣東道及梳士巴利道交界,與香港基督教青年會相鄰,可乘渡輪、巴士、港鐵荃灣綫至尖沙咀站或屯馬綫至尖東站步行前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