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竇癌症狀好唔好2023!內含鼻竇癌症狀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鼻竇癌症狀

主演韓劇《繼承者們》而走紅的南韓藝人金宇杉,兩年前確診患上鼻咽癌,暫停全部幕前工作。 經過大約一年的治療後,金宇杉病情逐漸好轉,年初更有網民發現他跟女友在澳洲度假。 其他鼻咽癌可能的症狀,包括流鼻血、鼻涕∕痰中帶有血絲、長期鼻塞、鼻膿漏,耳鳴、聽力減退、耳朵有閉塞感、臉部感覺麻木、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舌頭運動不靈活、視覺產生複視,或是不明原因之頭痛等。 統括以上症狀,李芃逸主任建議,若頭臉部有麻痛感、視∕聽∕嗅∕味覺有異常,以及脖子有腫塊。

  •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 民眾若是睡覺偏哪邊、就哪邊鼻塞,但多是短暫單側或雙側的鼻塞,如果長期一直是單側鼻塞、甚至沒原因的流鼻血,耳朵單側不適,就要特別留意,有可能是鼻咽癌前兆,需要盡快就醫檢查。
  •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 這名男子就醫時自述,常常鼻塞到睡不著、不自覺會流鼻血,時間長達2個多月,誤以為是鼻竇炎作祟。
  • 統括以上症狀,李芃逸主任建議,若頭臉部有麻痛感、視∕聽∕嗅∕味覺有異常,以及脖子有腫塊。
  • 跟放射治療不同,化療並非針對特定部分的腫瘤,而是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使其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同樣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及女性患鼻咽癌的死亡率分別為6.6%及1.8%。 參考世界標準人口的年齡分布計算,過去37年,本港鼻咽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 鼻咽癌較多出現於華南、東南亞及北非地區,亦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

鼻竇癌症狀: 鼻咽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最後交由物理學家或放射治療師設計個體化計劃,找出最理想的射綫角度和強度。 鼻咽癌治療以放射線療法為主,有機會達到完全根治;第2期以上的患者,需要同時搭配化學治療。 治療過程中會經歷口乾、味覺改變等副作用,整個療程約1~2個月結束後可望恢復。

  • 倘若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可能引致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及牙關緊閉等問題。
  •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口腔乾燥是接受治療後常見的副作用,使患者感到十分不舒適,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細菌感染。 如患者出現口乾問題,應每天用軟毛牙刷刷牙數次,並在飯後用暖鹽水嗽口。 飲食習慣也應改善,例如恆常喝水、以無糖香口膠刺激口水分泌、避免煎炸或酸辣食物,以及避免攝取咖啡因和酒精。 本港於2017年共有296人死於鼻咽癌,佔因癌症死亡的總數2.1%。

鼻竇癌症狀: 鼻咽癌治療方法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鼻竇癌症狀2023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竇癌症狀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鼻咽癌常見於亞洲國家,台灣是盛行率較高地區之一,國內1年約新增1500名患者、600多人因此死亡。 鼻咽癌成因不明,有家族史與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感染者為高危險群;患者大多在50~60歲的壯年期,男性的罹病及死亡率為女性3~4倍。

鼻竇癌症狀

跟放射治療不同,化療並非針對特定部分的腫瘤,而是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使其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旨在為未出現遠程擴散的患者,以高能量的X光線照射腫瘤,殺死癌細胞;對遠程擴散的患者而言,亦可紓緩擴散所帶來的病徵,例如骨痛。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鼻竇癌症狀2023 鼻竇癌症狀2023 癌細胞脹大到某個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近則導致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遠則波及肺部及肝部。

鼻竇癌症狀: 鼻塞、流鼻血...竟是鼻腔癌末期!2周內「腫瘤擠爆左眼」

醫師提醒,若發現單測鼻子出現鼻塞、鼻血、嗅覺不敏等徵兆,要盡快就醫。 民眾若是睡覺偏哪邊、就哪邊鼻塞,但多是短暫單側或雙側的鼻塞,如果長期一直是單側鼻塞、甚至沒原因的流鼻血,耳朵單側不適,就要特別留意,有可能是鼻咽癌前兆,需要盡快就醫檢查。 這名男子就醫時自述,常常鼻塞到睡不著、不自覺會流鼻血,時間長達2個多月,誤以為是鼻竇炎作祟。 然而收治該病例的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鼻科主任羅盛典指出,男子經檢查發現鼻子內長有惡性腫瘤,甚至已到第四期鼻腔癌,為避免延誤病情,趕緊收治住院。 鼻竇癌症狀 簡稱「化療」,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將藥物送進體內,一般為期數天。 靜脈注射可在日間化學治療中心進行,亦有部分藥物的療程需要住院進行。

鼻竇癌症狀

為準備與醫生的預約,患者應記低身體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不論是否鼻咽癌的常見病徵。 預約當天,患者應由家人或朋友陪同出席,並帶同筆記,以便記下由醫生提供的大量資訊。 如你發現耳鳴、聽力下降、中耳炎經常復發、持續鼻塞、鼻及喉分泌帶血,或者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應盡快檢查。 鼻竇癌症狀 倘若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可能引致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及牙關緊閉等問題。

鼻竇癌症狀: 「癌王」患者救命曙光!國衛院研發「治療抗體」 盼2年進臨床試驗

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表示,鼻咽癌初期症狀以頸部腫塊最常見,且許多病人無使用菸、酒、檳榔的習慣,認為自己不會罹癌而掉以輕心。 鼻竇癌症狀 此類腫塊通常不會疼痛,若未留意至腫塊變多變大才就醫,恐延誤診斷黃金期。 鼻竇癌症狀2023 在超商工作的50歲江先生經常日夜顛倒或超時加班,前年隱約感到脖子有突出的硬塊,去年2月因腫塊逐漸變大求診,確診罹患鼻咽癌4期。 經為期2個月的放射治療,同時合併化學治療,期間副作用輕微,至今治療完成將屆滿1年,追蹤檢查顯示腫瘤已完全消除,亦無復發。

要檢查是否患有鼻咽癌,醫生會先詢問相關症狀的情況,以及病歷、家族病史等,也會詳細檢查耳、鼻和喉,以及觀察頸部是否出現腫瘤。 然後醫生會使用內窺鏡查看鼻咽是否同樣出現腫瘤,如發現腫瘤,就要從該處切除一小片活組織,以顯微鏡觀察是否惡性,並確定病因。 進行治療前,放射治療師須按照患者的面形及頭形,製作塑膠模,以固定身體讓射線準確照射目標。 患者戴上塑膠模後,會被安排進行電腦掃描,以便醫生勾劃出腫瘤及須迴避的重要器官,包括脊髓神經及腦幹。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