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木櫈仔2023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木櫈仔

入榫木櫈的製作過程不用一口釘,僅憑一雙手、木挫、鎚仔及一些簡單木工器具,配合一絲不苟的入榫技術,花一整天手製一張木櫈。 透過觀察小貓、鯊魚、小鹿、茶壺等,重新發掘一張「櫈」的可能性,以陶泥去捏塑不同造型的櫈。 其實訪問當日店內不少客人非常有心,「希望畀多少少錢婆婆,當買嘢食」,惟婆婆堅拒別人好意,緊張表示「唔可以咁做生意」,記者甚至看見有客人放下現金後匆匆離開,婆婆竟拿着零錢追至大堂,堅持不多收一分錢,與客人擾攘5分鐘後,最終客人敵不過婆婆,收回零錢。 這張LIDÅS椅子現在換上最流行長青的黑色,圓形椅座和弧形靠背讓你在用餐時坐得更舒服,而且容易抹乾淨,不用時可以疊起存放,節省空間。

該手製入榫木櫈店隱身於荃灣工廈,沒有招牌、電話和宣傳,連店名亦欠奉。 由一塊木板至一張木櫈,選料、切割、入榫、打磨、上油均是兩老一手包辦。 木櫈仔 年近九十的龍伯指着身後一堆木材:「用完就未必做,唔知做到幾多張啦。」就這麼一句傳開,這幾天客人卻絡繹不絕,一小時內,至少7、8個客人上門,隔着褪色的紅鐵閘探頭問:「仲有冇矮櫈賣呀?」龍太忙於招待客人:「沒有了,昨天有個客說開會有買走所有矮櫈。」直至昨天(2月2日),店內只剩6、7張20吋以上的高櫈。 再者,他們認同做木工「搵唔到食」,所以沒有要求子女繼承父業。 木工藝師傅林池,深信每塊木皆有其特質和生命,將舊木材重新雕琢,同時配合香港住屋空間,以傳統入榫技巧,創作既實用又帶創意的木櫈。 一息尚存 木櫈仔 也會造櫈每每客人問「什麼時候有?想下訂單。」龍太一臉不好意思,只道:「做到先有。」她拖着隱隱作痛的右腳把客人送到閘前,誠懇道歉:「唔好意思,手作仔,做唔切。唔好意思。」龍伯指現時身體欠佳,用僅餘的長木板製造最後三張長櫈,要農曆三月後才有時間造普通木櫈,「精神好就每日做8小時,精神不好就做到5小時。」兩老現時不敢接下一張訂單。

木櫈仔: 生活用品

如果想擁有典雅的餐檯布置,可以選擇全套黑色檯椅組合,或者混搭不同顏色的椅子,展現不拘一格的美學。

「整得一張得一張,做到郁唔到為止!」荃灣工廠區內一對90歲老夫婦,20多年來靠兩雙手,打造無數「100%香港製造」的入榫木櫈,希望保留一代木工手藝。 行動不便的伯伯,每天堅持坐着自家製輪椅,穿梭店內製作不同大小的入榫木櫈,身旁的太太則負責用砂紙磨平木櫈,二人默契十足,日復日以歲月打磨一張張全人手製的木櫈。 雖然已是「老老」,兩老卻不言休,婆婆還中氣十足指「邊有得退休!自己功夫自己做,最多攰嗰陣休息吓囉!」嗯,記者還是先回公司工作。 木櫈仔2023 木櫈仔 記者採訪當日,短短2小時內,已超過10多人光顧,雖然店內面積不小,但擺滿大大小小的木櫈及木板,加上幾部木工機器,令店內頗為擠擁。 龍伯滿頭白髮及鬍子,行便不便,坐在自家製的輪椅不停招呼客人,身旁的太太則以砂紙為木櫈打磨,再交給客人,他們話不多,默契十足。

木櫈仔: 師傅仔與池哥以「櫈」去說故事。

客人提議留下聯絡電話,有貨通知,龍伯才拿出一疊白紙,任由客人填寫。 懷舊嘅木櫈仔係以往香港家庭中有著好重要嘅地位,家家戶戶都可能有一張。 無論係休息、傾計、洗衫、猜皇帝、小朋友食飯,木櫈仔都總可以幫到每一個屋企人。 今時今日自製木櫈仔嘅手藝已經續漸消失,不如藉住呢個工作坊將一張可以伴你一世嘅木櫈仔帶番屋企啦。 這家隠世木工小店位於荃灣工廠區內,也是90歲龍伯與太太的自家工場,近日因網民在facebook極力推薦後意外爆紅,不少人慕名上門選購入榫木櫈。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