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11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中學包括初中(Form 1、2和3);之後,學生進入Form 4到6,這是一個預科課程,這為他們為大學入學做好準備。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2023 在Form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2023 6末,學生參加香港中學文憑(HKDSE)考試。 儘早申請,因為一些最頂尖的學校可能有某些年級的候補名單。 大多數學校要求學生參加入學考試,通常是為了測試英語和數學水平。 國際學校學費昂貴,且學位有限,但國際學校的教學方法卻是免費資源,可作借鏡。

唯一例外的是其兩所全日制私立獨立學校(PIS),Renaissance College和Discovery College。 ESF在全香港有9所小學和5所中學,它們都是非選擇性的。 English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2023 Schools Foundation(ESF)成立於1967年,負責管理英語學校網絡。 直到2016年,ESF學校都獲得了政府補貼,這意味著費用比其他國際學校要低。 但是,政府在未來13年內將逐步取消這一每年2.83億港幣的補貼;在 年度,第一年和第二年不再由政府補貼。 家長首當其衝, 學年的ESF費用提高了5.4至27.5%。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香港的私立,公立,國際學校有什麼區別?

然而,即使國際學校學費高昂,香港國際學校的學額仍然供不應求,可見香港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具競爭力的學校會出售債券,使您在錄取過程中享有優先權;這些費用從ESF學校的500,000港幣到頂級國際學校的1,000萬港幣不等。 某些國際學校也會給予國籍優先權,例如,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國民被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和該學校的兄弟姐妹優先。

  • 中學包括初中(Form 1、2和3);之後,學生進入Form 4到6,這是一個預科課程,這為他們為大學入學做好準備。
  • 與本地學校相比,國際學校對體育、藝術和其他課外活動的關注程度更高。
  • 老師們把錯處放大,是希望即時見到效果,不放心把學習延長;但同學經常被指正,改得多便不想再做,這是人的自然本性。
  • 公立學校和國際學校都為本地和外籍家庭提供名額;但是,廣東話的官立學校受到香港市民的青睞,大多數外籍人士會選擇在香港許多國際學校中的其中一所接受教育。

國際學校每年學費高昂,從小學一年級的110,000到160,000港幣到中學13年級的122,000到195,000港幣不等——通常這只是冰山一角。 您還需要預算其他費用(有些是可選擇的),包括每年不可退還的資本稅、申請費、入學費、技術費、對家長會的捐款、課外活動、考試和實地考察。 不過,香港的教育費用昂貴,有其原因:校園擁有最先進的設施,現代化的教室,最新技術,國際教學人員以及進行全球學習的機會。 學費通常比國際學校便宜得多,而且大多數學校都有自己的招生政策,而不是遵循政府的小學一入學系統(POA)或中學學位分配(SSPA)計劃。 該計劃是由教育局於1991年推出的,目的是幫助改善香港的私立教育水平。 儘管直資學校必須專注於提供針對本地學生的課程,並為他們準備本地考試做好準備,但有些學校也提供IB課程。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香港中產家庭為子女教育的苦惱

國際學校不單止為外國人子女提供教育,不少院校亦接受本地人的入學申請。 每所國際學校的教學理念及課程設計都有獨特之處,和主流課程有很大的差異。 國際學校一般銜接外國教育制度,故不會送學生參加香港的公開試,其提倡的學習模式亦比較接近外國的自主學習模式,所以就讀國際學校對未來外國升學會更容易適應、有優勢。

近期我有些中產家庭的朋友,一些是為幼兒结業后上小學一年級找學校而煩,一些則為小學及中學畢業兒女何去何從而煩。 國際學校內即使貼堂的作品,也會有文法上的錯誤,不少家長並不讚成老師對小朋友的小錯處視而不見,但老師的觀點是小朋友長大一定會學懂,會自行糾正,毋須針對他的錯處,更不會用紅筆打大交叉。 老師對小朋友有一定了解,會先讚賞其優點,再幫助他們改善不足之處,這樣孩子也會自覺獨一無二:別人數學較我好、或美術較我好,但我也有獨特的地方。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香港的私立,公立,國際學校有什麼區別?

多年來,香港的國際學校供不應求,但政府於2008年採取行動增加了3,500個小學名額和780個額外的中學名額。 香港教育局控制所有國際學校發展和擴張,而他們正在積極支持這範疇的發展。 校舍分配工作(SAE)是一個開放的競爭性招標程序,用於分配空置的學校場所和綠地——2008年,教育局做出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決定,將這程序擴展到國際學校。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這裡的大多數學校都遵循國際文憑課程(IB)和/或英國或美國的課程。 有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加拿大和印度的學校,以及更普遍的“國際”學校。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雖然一些國際學校將遵循一門課程,但香港的許多學校卻將不同的課程和教學風格混合使用。 在香港,國際學校通常是非常獨立的,它們會決定所提供的課程,學生的錄取、標準和費用。 私立學校混合在一起,還有由國際國際學校團體(例如,Nord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Anglia Education和 ESOL Education)運營的學校。 在中學學位分配(SSPA)系統下,根據學生的主要成績為他們分配一個名額。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香港中產家庭為子女教育的苦惱

但是,購買了債券不代表校方一定會錄取學生,只代表會優先考慮你的子女,所以家長在購買前應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2023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2023 為了應對國際學校名額的短缺,教育局鼓勵外國人申請公立學校。 外國學生可以持有有效簽證和香港身份證(HKID)的條件進入當地學校系統;一旦被接受,他們將為非英語國家的學生(NCS)簽署各種計劃,以幫助他們安頓下來。 考試在小學的最後兩年進行,這選擇了每個學生可能有資格入讀的中學。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本地學校學年從9月到6月,平均每班小學生人數為27人,中學為28人,而且父母唯一的額外費用往往是校服和書本費用。 與本地學校相比,國際學校對體育、藝術和其他課外活動的關注程度更高。 這反映在許多國際校園的先進設施上,以及為所有國際學生提供的眾多的課外活動上。 所有ESF學校的錄取過程均包括網上申請,面試和評估,家長應在中央申請期(9月1日至30日)內通過註明其居住地區來申請學校;全年也接收申請。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要留意的是,每所國際學校的收費形式和政策都不同,例如債券價格、能否在二手市場轉手、可否歸還債券等,家長在購買前要先了解清楚該校的債券詳情。 每所國際學校都有自己一套的招生程序,都主要分為新學年招生及循環招生。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香港的私立,公立,國際學校有什麼區別?

《國際學校老師這樣教》一書作者譚麗霞任職國際學校18年,認為任何一類孩子也適合國際學校啟發思考、鼓勵自主學習的教育方式。 他們可以選擇申請中央分配錄取,即在附近選擇一所學校,也可以選擇任意地點錄取,可以在居住區內外的一所學校申請。 私立學校分為國際學校,由香港最大的私立教育提供者經營的學校,英國學校基金會(ESF)和接受政府補貼的直接資助計劃(DSS)學校。 她強調,評估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樣,不一定要以標準答案來評估學生的成就。 功課、測考、重複的練習,正是扼殺小朋友的創意、好奇心與想像力,甚至個人想法,而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反而標準答案只需按按電腦,或以AI智能已可取締。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還有直接資助計劃(DSS)學校的選擇,這些學校是接受政府資助但擁有更大自治權的半私立學校。 一些DSS學校,例如表現最好的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都提供IB課程。 公立學校由香港政府全額資助,它們主要以廣東話授課,並對所有兒童免費開放。 大約有600所官立小學和大約500所中學可供選擇,其課程以英國系統為基礎。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香港中產家庭為子女教育的苦惱

他們的成立是為了滿足尋求替代國際學校的當地家庭對學位的需求,他們的學生人數中至少有70%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 由於大多國際學校由私人機構營運,沒有政府的資助,為了建設校園或開展新課程項目,不少學校會出售私人債券、企業債券或本金卷自行籌資。 因此,每年除了要繳交學費及留位費之外,家長或須購買學校機構的債券以爭取優先取錄機會。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在與A Levels合作40多年後,ESF學校於2007年轉為國際文憑課程(IB)。 此外,從2018年開始在包括West Island School在內的一些中學中引入國際文憑專業課程(IBCP)。 目前,所有小學都在逐步實施IB Middle Years Programme(MYP),以取代以前由每所學校提供的定制課程。

讀國際學校係一條不歸路: 香港的私立,公立,國際學校有什麼區別?

大部分國際學校在8月開始新學年,通常在一年前接受報名,家長們記得提早為孩子計劃入學事宜,並密切留意心儀院校的網頁。 例如:耀中國際學校優先取錄耀中學生的兄弟姐妹或校友的子女;沙田學院要求學生要居住在新界 / 一部分九龍地區,不取錄港島的學生。 首先談幼兒升小一的問題,這些家長正千方百計打聽國際學校,包括英基小學等,有些學校要家長先買40萬至100萬元債券,方有資格入讀,甚至方有資格面試。

公立學校和國際學校都為本地和外籍家庭提供名額;但是,廣東話的官立學校受到香港市民的青睞,大多數外籍人士會選擇在香港許多國際學校中的其中一所接受教育。 而循環招生是指任何年級只要有空餘學位,就會接受入學申請,並進行入學評估,通過者會被取錄。 絕大部分的國際學校都期望學生(國際學生、本地學生兩者)的英語能力達到接近流利的水平。 在考核學生資質時,大部分的國際學校都會要求學生通過英文入學筆試及面試,合格者才會獲得被取錄的機會。 因此,家長在報讀國際學校前要留意子女的英語能力,並加以訓練。 國際學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資源及更優良的師資,但其學費高昂,每年須繳付四萬至十多萬不等的學費。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