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南丫島行山9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南丫島行山

離開前,在榕樹灣找到一間素食店,食物非常高質,好吃極了,令今天之行更圓滿。 半小時左右,景色豁然開朗的地方是個分岔路口,一條可登菱角山,然後直接把路徑對切下模達村。 因為想要看看海邊的小村子,所以放棄往菱角山,沿著家樂徑往東澳村前進。 每個離島區都總會有個沙灘,而南丫島都唔例外。 一路由榕樹灣大街行十幾分鐘,就會去到南丫島上出名的洪聖爺泳灘。 泳灘上面都係遊人比較多,都會有唔少人在泳灘附近具有特色的石頭上面影相。

南丫島行山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2012年10月1日晚上8時23分,在北角村西北的對出海面發生了南丫島撞船事故。 南丫島古稱舶寮洲,於唐朝宋朝之時曾為停泊往廣州貿易的外國船隻之地,後雅化為博寮洲。 香港淪陷期間,一度復用舊名,名博寮島,戰後又恢復南丫島名。

南丫島行山: 榕樹灣天后廟

此外也有部份居民聚居在北部的北角和東南部的模達灣。 位於南丫東部模達灣以東的厓頭,則由富商林良成單一擁有,該臨海地段建有別墅、網球場、泳池及巨型鳥籠等,佔地估計達十萬平方呎。 南丫島位於香港島西南面,是香港境內的第三大島嶼。 在南丫島大嶺村旁的山頭,建有一座全港首個風力發電站,名南丫風采發電站。 龍脊不止聞名香港,多個外國傳媒一致正評,驚嘆龍脊為世界級行山路線。 南丫島行山 由150米左右的土地灣巴士站起步,半小時內即可嘆住海風,看石澳日出全景,難怪人流不絕。

南丫島行山

最後下走至洪聖爺灣泳灘,再走經幾個村落至榕樹灣碼頭完結旅程。 不過,河北的張家口、承德等則在北京的北邊,地勢較北京高,是部分流經北京河流的上游,如果這些地區要泄洪,則有可能是為了「保京津」了。 釣魚翁既為香港三尖之一,既有市區景又同時看到西貢牛尾海和清水灣,難度比青山及蚺蛇尖低,為入門香港三尖首選。 惟釣魚翁山頂面積不大,只能容納約20-30人,遲到未必能享受到元旦日出。 洪聖爺灣泳灘水清沙幼,躺在沙灘上享受日光浴時可一併眺望對岸南丫島發電廠的景色。

南丫島行山: 路線: ① 榕樹灣 ➡ ② 風采發電站 ➡ ③ 洪聖爺灣 ➡ ④南丫島家樂徑 ➡ ⑤ 蘆鬚城灣村 ➡  ⑥ 索罟灣

往東澳方向行,來到了一個奇怪分叉路口,轉左往深灣方向行,沒有指示牌,沿途有不少古樹。 榕樹灣是島上著名的漁村,環境寧靜質樸,吸引不少外籍人士聚居。 坐落於榕樹灣碼頭旁的榕樹灣大街,是遊覽南丫島的必經之路,中西美食、手工藝精品、海味雜貨、紀念品等應有盡有,風格迥異的店鋪亦展現出小島中西文化共融的特色。

大灣肚沙灘鄰近發電廠,可看到「三枝煙囪」。 南丫島行山 在島上既可輕鬆短遊榕樹灣,亦可走較長線的索罟灣,甚或兩地連走。 郊遊後能順道品嘗當地美食及遊逛工藝品店,為此路線最具特色之處。 接著左走至神風洞,續左走(右走亦可)經小學校舍至分岔路口。 右行進村,再沿斜坡上走(左方小徑可通往蘆鬚城泳灘)。 沿此路走,便可到達洪聖爺灣對上的涼亭觀看日落。

南丫島行山: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從南丫島家樂徑前往北角山,可於山上的觀景台飽覽周邊全景。 沿林蔭小徑繼續前往南丫島北端的北角咀,再步行約25分鐘便可到達北角舊村。 沿途鳥語花香,可欣賞居民悉心栽種的花卉及野生草本植物,感受綠色生活態度,更可以遠眺港島南岸的景色。 新落成的南丫島北角碼頭於2022年11月啟用,以新碼頭作為家樂徑的起點或终點,均是不錯的選擇。 接近抵達索罟灣碼頭時,迎接你的是眾多漂浮在港灣中的漁排,瀰漫漁鄉風情。

左方的路口可登菱角山,直走下降至東澳灣。 右上方有一涼亭,可觀賞附近山坡上的奇形岩石。 站在那裏,遠眺南部的水光山色,風光明媚。

南丫島行山: > 香港好去處搜尋

1.4億年前超級火山爆發,令西貢呈現世界級地理現象,六角形岩柱、斷層角礫帶、彎曲岩柱、海蝕洞等目不暇給。 萬宜地質步道為香港重點推廣行山路線,介紹牌詳解萬宜水庫形成過程和歷史。 若晚上前往東壩,由西貢乘的士車費約$120。 鶴咀路況平坦又有多個香港罕有景點,是郊遊、初級新手行山路線,親子樂、拍拖、日出、日落甚至觀星好去處。

約莫中午店家準備好迎接遊客時,大街可是索罟灣區域最熱鬧的商圈,吃海鮮、買名產、寫明信片通通都能搞定。 這間南丫島小店主打綠色環保雜貨,不時會舉辧島上生態保育活動、環保工作坊等。 店內有售本地麵粉袋改造tote bag、回收再造杯墊、南丫島飛蛾圖鑑等特色精品。

南丫島行山: 難度: ★★✩✩✩

其實綠海龜自2012年已絕跡在沙灘,也完全尋找不到蛋殼的痕跡。 深灣的左手面有一片密林,入口有絲帶綁著,這條爆林小徑可前往圓角,是南丫島東南面的最盡頭。 路程來回大約三公里,需時兩小時以上,離島的爆林路一般比市區的難行,因為實在太少人行,太偏遠,估計甚至要開路才能到達。 是次郊遊為目的,沒有前往,有開路經驗的山友,可前往探險一番。 原路折返回村口左轉,越過這個山頭,前往蘆鬚城。 步行不久,來到了騎樓石,附近有路牌介紹火山爆發的遺產。

南丫島行山

(5) 「Cable Tunnels 電纜隧道」,港燈 (網上資料 2007年9月)。 (6) 「南丫風采發電站」,港燈 (網上資料 2020年2月19日)。 沿石仔埗街出發,至分岔路時右轉上大澳洪聖古廟,途經香港少林武術文化中心沿山徑就可登上虎山觀景台。 山路已舖上完整石路,小朋友也很能自己行。 模達灣是一個小沙灘,岸邊洒吧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喝洒談天,甚具外國特色。

南丫島行山: 第①站 榕樹灣

東澳村有文字記載已有400年歷史,村後的深灣是香港最早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香港唯一的海龜上岸產卵地。 南丫島行山 南丫島行山 南丫島行山2023 1960年漁業興盛,石排灣還停泊了不少漁船,後來商業發達村民逐漸外移,現在只剩下年長者居住。 在山頂的大石頭上坐了一會,岔路口選擇往東澳方向前進,一路石階緩下。 回望剛走上的山頭,散落滿山的石頭景觀相當特別,這些可都是一億多年前火山活動時地底熔岩凝固形成的花崗岩。 南丫島行山 裸露在外的岩石經長年風化,形成了各種不同形狀,照片中的這塊,我個人就覺得很像一隻狗狗的頭。 參觀完導賞團,行山前都可以參觀下這座歷史悠久的天后廟。

日軍佔據香港時在洞中收藏多艘突擊快艇,作為對盟軍艦隻進行自殺式襲擊之用。 經過發射站後沿石級下山,途中眺望東澳灣及附近向海伸延的岬角。 沿著平緩的小徑穿過蕉葉林,數座有金字形石瓦屋頂的舊屋,看似荒廢但仍有人居住。 經過右方往模達灣的路口後續向前走靠海而行,沿途看到海邊的魚排,最後回到索罟灣的碼頭完成行程。

南丫島行山: 天后宮

其中索罟灣天后宮的建築設計較為現代,原因是已有接近200年歷史的原址天后宮於2004年被一場大火燒毀。 其後,熱心的善信和村民重建廟宇,得以保存廟內的古物,包括清朝道光6年(1826年)鑄造的聚寶爐和光緒21年(1895年)鑄造的古鐘。 想了解香港的漁業文化,可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參觀。 文化村介紹漁民傳統文化及日常生活,你更可以近距離接觸龍舟、漁排、古漁船和搖櫓舢舨,甚至還能登上一艘極具歷史的三桅漁船。 場內亦設有展館,陳列著漁民昔日的生活照片和用具,以及提供適合一家大小一同參與的遊戲和活動,包括垂釣、繩索編織和鹹魚製作等。

在山上可清楚看到索罟灣,繼續往前走約30分鐘後,便來到了一個大涼亭,有小販擺賣可作補給。 沿路落山便是洪聖爺灣,接著來到了往南丫風采發電站的分叉口。 由於太陽即將下山,需快閃上去走一轉,看到了大風車今天沒有開動,右邊有一條樓梯可上涼亭,也可近距離觀看風車及周圍風景。 原路返回上山處往榕樹灣方向行,天色已全黑,途經橫塱村及一些市集,大部分已關門,來到了榕樹灣碼頭便可乘船離開。

南丫島行山: 榕樹灣大街

繼續沿樓梯往上走,便會見到山上左面有一個小涼亭,附近有一堆亂石陣。 今天由北角碼頭起步,行去燈塔再到北角山入口,花約1小時。 往北角山只花約20分鐘,下山約55分鐘。 上137山頭只花約10分鐘,隨後返回榕樹灣約40分鐘,全天行約4小時。 喜愛與大自然交融的你,怎能錯過南丫島北部的家樂徑?

南丫島行山

想在沒有山頭遮擋的情況下影到三支香,推介去距離榕樹灣碼頭約15分鐘路程的大灣肚沙灘打卡,這裡與發電廠距離較近,是南丫島一日遊最佳拍照點。 南丫島行山2023 龍蝦灣郊遊徑約2.3公里,若經平托坑山臨龍蝦灣石刻,距離將近7公里,因此出發前要規劃行山路線。 如只想看日出,於大嶺峒看完日出就折返,時間相對理想。 香港的連島沙洲之中,馬屎洲是既容易到達,又有360全海景,郊遊級別行山路線。

南丫島行山: 榕樹灣

南丫島原以漁業為主,發展至今,已成為很多外籍人士聚居的社區,為這個傳統漁村添上多元活力。 漫步於充滿漁鄉色彩的索罟灣及瀰漫異國風情的榕樹灣,遊走於手工藝品店、海鮮餐廳和特色商店之中,很快就會被小島東西交融的魅力迷倒。 南丫島行山2023 你可以沿著貫通南丫島東、北兩極、長五公里的南丫島家樂徑,盡覽壯闊山海景致、細味文化古蹟,以及尋找傳統漁村生活的印記。

  • 2024年元旦(1月1日)來臨,今年天氣理想,是相約好友、女友等行山睇日出的好日子。
  • 東澳村有文字記載已有400年歷史,村後的深灣是香港最早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香港唯一的海龜上岸產卵地。
  • 學校在村子的角落靜靜的記錄著時光,如果修復起來一定能非常代表這個村子啊。
  • 風機塔桿底部的顯示屏會展示風力發電站的即時運作情況,包括風速、即時產電量等數據。

家樂徑上的涼亭,眺望整個索罟灣,上頭很多傳統的魚排 (有點類似我們的箱網養殖),屬於當地傳統的漁村文化。 建立於1932的模達學校,是當時村民集資興建的小學。 隨著對外交通改善,大家搭船前往港島讀書後而廢棄。 學校在村子的角落靜靜的記錄著時光,如果修復起來一定能非常代表這個村子啊。 下坡山徑一路輕快的抵達海邊,山那頭的沙灘叫作石排灣,沙灘兩側各有個村子:一個名叫東澳、一個名叫榕樹下。

南丫島行山: 菱角山

1964年,南丫北段鄉事委員會曾向南約理民府建議將南丫改名為南雅,但不獲接納[1]。 南丫島(英語:Lamma Island)是香港第四大島嶼,屬於離島區,以優美的景色聞名,島上曾出土新石器至明清時代文物。

從索罟灣碼頭沿大街後往右走,經過海鮮酒家及商店後來到天后廟,依路牌踏上左方的梯級上山﹝東澳灣及石排灣方向﹞。 沿水泥小徑走過初段樹蔭路後,緩緩上走至山坳的十字路口。 自19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很多年輕居民搬出香港謀生,南丫島一如其他鄉村發展般,剩下年長的一輩在島內。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南丫島內有部份外籍人士遷離,但仍然不減島內的洋化氣息[4]。

完成行程後,可從榕樹灣碼頭搭乘渡輪前往中環或搭乘街渡前往香港仔。 你亦可從北角碼頭搭乘渡輪前往香港仔碼頭,船程約20分鐘。 提起南丫島,當然不得不提位於南丫島大嶺的港燈南丫風采發電站啦! 此為全港首台具商業規模的風力發電機組,在榕樹灣與洪聖爺灣之間南丫警崗十字路口左轉沿車路上山,再走大概十多分鐘即能到達。

先往碼頭左邊行往模達,沿途石屎路可觀看魚排及港島南美景,部分魚排成一個巨大圓形。 行不久便可遠眺模達灣,雖然是公眾假期,但沙灘幾近無人,大多數遊客落船後都是直接往榕樹灣方向行,只有很少很少的遊客往這邊走,令得這片地方特別寧靜。 來到了第一個分叉口轉左行,沿樓梯往下走便是模達灣,這裡有一間酒家像酒吧似的,全部都是外國人光顧。 沿石屎路繼續行,間中路旁會有椅子可作休息。 來到了深灣,有一個警告牌,說明深灣是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六月至十月皆不准進入。 南丫島行山2023 這是綠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但近年污染嚴重,尤其是兩艘貨船在珠江口相撞後,導致千頓棕櫚硬脂墮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