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過渡性房屋好處9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過渡性房屋好處

我在〈邊個話賺錢唔可以做好事〉一文中(《明報》,2021年10月5日)講到私人機構及第三界別比起政府更有效率,如果由政府供應,等到天荒地老都沒有,所以由前者去做是好事美事,但這只是因為這樣比起什麼都不做好,是次優選項。 俞家新居的空間足以讓各人平排站在一起合照,大女兒終於可由上格床重返地面,與我們坐着見面。 街市的喧鬧聲不再,附近治安亦良好,居住環境的改善為三姐弟的成長帶來希望。 葉先生住的劏房環境亦同樣淺窄,但父母對兩個兒子的愛卻沒有受到空間限制,小小地方放滿小朋友的書本和玩具。 同樣對着天井的窗戶,在房內亦不能得見陽光,而可走動的空間也只有方寸之地。

  • 適切居所應需保障入住者享有不受任何災害影響的安全及健康,受訪者除因居住環境改善和減少了逼遷和加租的壓力而改善精神健康外,現有的過渡性房屋亦較劏房安全得多。
  • 項目旨在提供可負擔租金及解決基層家庭的住屋需要,協助居於惡劣環境並輪候公屋之基層家庭,以及改善生活環境。
  • 經過我們多年努力,現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足以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可滿足未來十年30.1萬個公營房屋的需求。
  • 根據本年度《長遠房屋策略》(下簡稱為長策)周年報告數字,政府推算未來十年公屋及綠置居供應目標佔21萬伙,然而房委會和房協暫時公布未來五年公屋或綠置居單位預計總建屋量只有不足7.5萬個,相比長策目標仍欠3萬個單位,公屋輪候時間定必延長;與此同時,居住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每年遞增至2018年,全港共有高達九萬六千個分間單位住戶。
  • 坊間可能會有官商勾結等批評,但現在的政府聲稱自己一往無前,不會懼怕坊間小小的批評聲音,所以這個辯解不成立。

而且在現有過渡性房屋計劃下,非長者單身人士、雙親家庭及人數較多的大家庭可以申請的單位更是少之又少,而長者的申請條件亦與一般申請者劃一,或令最有需要的基層反未能優先得到援助。 過渡性房屋好處2023 除上述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外,委員亦通過由基金推行房屋局負責的「過渡性房屋住戶特別津貼試驗計劃」。 該試驗計劃的總撥款額約為8,520萬元,預計惠及約35,000人。 按政府2016年發布關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的報告,租住分間樓宇單位的基層人士較多於居住地的同區工作(42.2%),遠比全港19.1 %高出一倍。 有工作的基層人士,因劏房開支已經非常昂貴,如個案二波叔這種上班地點彈性的居民,一般期望居於交通較便利的地方,或同區工作,以節省交通開支及來回時間,在長工時之下爭取時間休息;但按現時趨勢,未來發展的地點或有機會較欠缺社區配套及周邊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

過渡性房屋好處: 過渡性房屋項目概要 (截至2023年4月25日)

興建傳統標準住宅樓宇,從申請、規劃以至批地及賣地,過程極之耗時,一般需最少幾年時間,反觀香港有不少可供短期使用的閒置土地,而組裝合成項目最快只需約 1 年時間興建,能夠加快過渡性房屋供應,讓基層人士更快有屋住。 此外,酒店及賓館業界對於將合適的酒店及賓館用作過渡性房屋的先導計劃反應踴躍。 現時已向兩間營運機構批出撥款,分別營運一間酒店和十多間賓館作過渡性房屋,合共可提供約240個單位。

過渡性房屋好處

在支援弱勢社群家庭,特別是單親家庭方面,政府計劃在新學年推出為期一年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由學校提供場地,並由非政府機構負責營辦,讓有需要的小學生課後留校接受託管和學習支援,以便家長可選擇外出工作,改善生活。 委員通過由關愛基金推行該試行計劃,總撥款額約為9,902萬元,預計約3,000名學童受惠。 政府將敲定計劃細節,委聘非政府機構營辦託管服務,並物色有較多目標學童的小學,邀請有關學校物色就讀小一至小六的目標學童參與計劃。 不少正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居住情況不理想,為了讓有需要家庭能盡快改善居住環境,興建過渡性房屋的速度是我們極為重視的一環。

過渡性房屋好處: 以長遠方法解決房屋問題 政府責無旁貸

為加快興建過渡性房屋流程,政府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組合屋」(亦稱「積木屋」)。 千居將會在下文詳細講解組合屋背景,過渡性房屋的申請資格及程序,還有其他組合屋種類介紹。 過渡性房屋好處 我們會持續審視紓緩基層家庭生活困難措施的成效,盡力減輕他們肩上的擔子,讓他們在這片土地安身立命,以港為家。 過渡性房屋好處2023 隨着位於元朗錦田可提供約1,000個單位的用地已計劃向城規會提交規劃許可申請,提供15,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既定目標雖然已達,但我們不會停步。

過渡性房屋好處

感謝公益金及社創基金在2017年的支持,合共撥出5,000多萬元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讓我們能結合業主、非政府機構等有心人的力量,將合適的舊單位翻新,讓非政府機構租予有需要的基層家庭,鋪墊日後民商官攜手踏上征途,推動過渡性房屋。 大型過渡性房屋「同心村」的1,800個單位現入住率已達五六成,入住者普遍反應良好。 過渡性房屋讓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多一個選擇,有助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增加他們對生活的憧憬。

過渡性房屋好處: 香港文匯網

為善用閒置土地,以及建立一個校舍改建作住屋之模式作業界參考,校舍已改建及翻新作「過渡性社會房屋」。 為加快興建社區防疫設施,政府採用預製組合屋技術,分別於青衣、新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粉嶺馬適路、洪水橋、元朗潭尾極速建設 6 個隔離設施,其中位於青衣的項目,僅用了 7 天竣工。 組合屋配有基本設備,以過渡組合屋為例,一般樓高 4 層,單位可供 1 至 3 人居住,每戶附設獨立洗手間及浴室、電熱水爐,另設有使用電爐的煮食空間。 「組裝合成」建築技術並不是新鮮事,荷蘭、英國、新加坡及澳洲等地均有用貨櫃作臨時房屋,而香港本身都有用預製件,不過規模不大,通常用預先製成的牆身、天花等結構,較少裝嵌一個完整房間,甚至單位。

  • 組合屋屬於過渡性質,公屋亦需要頗長的輪候時間,租買平價二手盤,不失為解決急切住屋需求的方法,即上千居搜尋全港各區筍盤。
  • 興建傳統標準住宅樓宇,從申請、規劃以至批地及賣地,過程極之耗時,一般需最少幾年時間,反觀香港有不少可供短期使用的閒置土地,而組裝合成項目最快只需約 1 年時間興建,能夠加快過渡性房屋供應,讓基層人士更快有屋住。
  • 而居於劏房人士就更加不受保障,因著租務不受保障,若業主不續租或大幅加租致需搬遷,他們常常需要按租約上列明的一個月搬遷通知期內離開單位,令他們不但徬徨,更要在短時間內急忙請假安排物色單位及應付突如其來的一筆過租金、上期、佣金、按金及搬遷費用,而該費用往往達萬元以上,令基層市民百上加斤。
  • 政府將為成功完成計劃的學員創立「校友會」,讓他們與友師及其他畢業學員保持聯繫,並向他們提供活動和實習機會,並會因應計劃第一期的推行經驗,優化第二期的細節。
  • 同樣對着天井的窗戶,在房內亦不能得見陽光,而可走動的空間也只有方寸之地。
  • 為進一步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立法會亦於今年6月通過優化資助計劃,擴大資助計劃的範圍以涵蓋改建或使用私人處所用作過渡性房屋的租金,以及為須提供大規模排水設施的項目提供額外財政資助,以促成更多過渡性房屋項目。
  • 其後有發展商在2018年以象徵式一元租金租出深水埗南昌街的土地,發展成為首個標誌性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

礙於現時供應量少,一般營運機構難以預留名額應付有突發房屋需要的基層人士,一般計劃推出後短時間內所有單位便能完成配對,故被逼遷人士往往亦只有「好彩」能碰上招募時間才能配對單位,營運機構亦很難預測下一個計劃的推展時段,難以支援急切需要人士。 第二,不少基層人士教育水平不高,在缺乏社工主動接觸及介紹的情況下,其實難以掌握計劃推行的內容,甚至對過渡性房屋推行的資格、地點、時間及營運機構亦不甚了解,影響其未能主動就自己情況去作出申請。 第三,受限於營運機構自身的服務定位、現有單位發展類型及供應,不同有需要組群可獲安排入住過渡性住屋的機會參差。 過渡性房屋好處 過渡性房屋好處2023 香港文匯報訊 第五屆扶貧委員會昨日下午舉行第二次會議,委員通過由關愛基金推行房屋局負責的「過渡性房屋住戶特別津貼試驗計劃」。

過渡性房屋好處: 組合屋背景

其中一個最早合作的機構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他們的第一個組合屋,要到2020年才入伙,足足用了3年時間。 起得組合屋,土地都平整了,3年時間連傳統住宅都起好了,為什麼要人住「貨櫃屋」? 如果由2017年開始搵地收地,我當5年起好公屋,2022年就可以有公屋入伙了。 現在將過渡性房屋使用的閒置土地用來起樓,要將裏面的居民趕走,將可重複使用的物料搬走並安置,然後再花多幾年起樓,倒不如一開始就起樓。 過渡性房屋的目標,是為正長期輪候公屋或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提供有租約年期限制的可負擔及過渡性社會房屋,以改善生活質素。 這個政策的問題是,世界上有更高效率的解決方法,但偏偏政府選擇了效率較差的方法,是經濟學入面「次優理論」的例子。

過渡性房屋好處

因此,新興建項目大都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好處是興建時間較短,可以盡快讓有需要的家庭入住。 以土瓜灣宋皇臺項目為例,由動工到落成,只用了八個半月的時間。 政府應統一過渡性房屋最低的提供標準,包括限制最低人均面積及確立必須提供的相應配套,同時亦應限制最高可收取租金佔收入比率,保障可負擔性,以免令過渡性房屋淪為「高級劏房」;另一方面,政府亦應容許營運機構可進一步延長過渡性房屋租期,或以其他項目銜接,以免在配屋前仍需再次花費時間及金錢再次搬遷。 同時,慮及居民接收訊息途徑不足,政府亦應加強中央資訊發放,令有興趣的市民更能從單一平台集中獲取訊息,容讓其可以掌握開放申請時間,就自身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房屋項目,同時減輕各機構的行政時間。 過渡性房屋好處2023 過渡性房屋好處2023 縱目標提升及公布單位增加,政府仍只定性自己角色為協助及促成者,在欠缺有建築經驗的公營機構及部門的參與,以致單位供應時間極不穩定及被動,現時不同項目落成時間的延後就足以反映計劃因資源錯配而致的欠缺效率。

過渡性房屋好處: 社區新世界:

為紓緩基層家庭在輪候公屋期間面對的生活壓力,我們獲撥款80多億元,推出為期三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支援非居於公屋、沒有領取綜援、輪候公屋超過三年,及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一般申請住戶(即二人或以上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預計有約90,000個住戶受惠。 房屋署正積極籌備,將手續盡量簡化,並於下月開始發放現金津貼。 現時政府在促成過渡性房屋項目落成時,角色側重於關注推展項目的技術要求及成本,偏向以效益為大原則去促成過渡性房屋[1]。 政府建屋花費公共開支,成本開支的考慮固然必要,但在居住質素上著墨更為必要。 但政府現時不但未有就住戶最高租金佔入息比率及最低人均居住面積等設立統一標準,而且部份項目更不設租金上限,忽略居民可承擔能力;現階段亦未有就提供社會服務方面提供財務上支援,只依靠非牟利機構運用原有人手或其他基金的資助,未見對社會服務的重視。

過渡性房屋好處

同時,政府正構思「社區客廳計劃」,以跨界別合作模式為劏房住戶在區內提供額外的生活空間,從而擴闊他們的人際網絡、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加強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亦正構思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提供一筆過非現金資助津貼以改善居住環境,從而紓緩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及居住於惡劣環境人士的困難。 在努力覓地建屋的同時,我們亦着力改善基層家庭當下的居住情況,未敢一刻鬆懈。 過渡性房屋好處 我們積極致力增加過渡性房屋單位的供應;下月亦將開始向輪候公屋逾三年的合資格人士發放現金津貼;同時正全力推展劏房租務管制的立法工作,為居住在劏房的基層市民提供合理保障。 除著愈來愈多發展商表示願意捐出或借出新界農地建屋,預期新界會成為未來過渡性房屋的主要地區。 過渡性房屋好處2023 不過按政府2016年發布關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的報告,當中居於九龍區的住戶佔最多(56.9%),居於新界佔二成(23.6%)[2],能預計未來或將會有較多居民因應計劃落成地點而跨區搬遷,特別基層人士為節省交通開支及時間,偏好於同區工作,同時學童同時亦或需要轉校。

過渡性房屋好處: 過渡性房屋推行及紓困成效質性研究報告 發布會新聞稿

項目由不同非牟利機構營運,並負責甄選租戶及處理租務事宜,或設其他的入住要求。 單位或優先編配給未曾受惠於其他形式的社會房屋計劃之申請者。 過渡性房屋好處 過渡性房屋發展至今,一步一腳印,沿途得到社會人士及非政府機構支持,展現出民、商、官三方合作。 近月有大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陸續動工,例如可提供約2,000個單位的元朗江夏圍項目,以及將在下周三舉行動土儀式的元朗東頭同心村,落成後將提供約1,800個單位。 而居於劏房人士就更加不受保障,因著租務不受保障,若業主不續租或大幅加租致需搬遷,他們常常需要按租約上列明的一個月搬遷通知期內離開單位,令他們不但徬徨,更要在短時間內急忙請假安排物色單位及應付突如其來的一筆過租金、上期、佣金、按金及搬遷費用,而該費用往往達萬元以上,令基層市民百上加斤。

過渡性房屋好處

在政府「地理資訊地圖」網頁上,861個公布的空置政府用地及空置校舍地方 (截至2020年1月),當中極大部份均是不適合或沒有可能發展為住用用途的用地,當中原因包括面積太小、地勢傾斜、可租用年期少於3年、不能確定鄰近斜坡的穩定性、行車甚至行人通道受限等等。 然而政府卻沒有再進一步公開該些適合發展用地,導致不同的營運機構難以取得資訊,公眾亦難以監察土地發展。 過渡性房屋理論上幾年後就要拆,入住戶數少,因為過渡性房屋通常只能起3層,有4層就要有升降機,使成本大增,比起幾十層住宅,住不了多少人。 而且顧名思義,過渡性房屋,一般住戶不會長住,到有其他解決方法,例如申請到公屋,就要遷出。

過渡性房屋好處: 申請資格

續租的租金加幅亦受到規範,希望能令基層家庭在獲編配公屋前,居有定所,心有所安。 總括而言,入住過渡性房屋的居民認同計劃有效(Doing the right thing),大致能體現其推行目標,與居於劏房的市民的情況猶於天堂與地獄之別;然而計劃現時仍有局限,故本會就「促進更佳權利保障」及「提升推行效率」兩方面有以下政策建議。 入住過渡性房屋後,單位不論客廳、房間及廚廁等均設有自然通風及照明,亦有足夠空間可讓兒童在室內活動。 2017 年,政府提出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興建過渡性房屋。 關愛基金於翌年通過撥款 $3,570 萬元,資助社聯在深水埗展開本港首個預製合成過渡房屋計劃「南昌220」,已於 2020年 7 月入伙。 政府近日亦表示已覓得多幅「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可作發展,然而該些用地現時卻暫只作有限度公布。

另外亦有超過200間酒店及賓館已登記,有意開辦的非政府機構正與登記名冊上的酒店及賓館營運者洽商,部分正進行深入探討。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令旅客數量大幅滑落,不少酒店、賓館面臨倒閉危機,先導計劃可說是一舉兩得,既能協助有需要家庭,亦可以為酒店及賓館業界暫解燃眉之急,在現今惡劣經營環境下共渡時艱。 計劃推出以來,已有30個非政府機構參與,反映社會對過渡性房屋的需求殷切,我們的目標由原本提供一萬個單位,兩度加碼至現時的二萬個,而資助計劃的撥款亦兩度增加至116億元。 除此之外,我們積極推動過渡性房屋,既為基層家庭提供安全衞生的居所,亦減輕他們的租金負擔,讓他們可以累積社會資本。

過渡性房屋好處: 甚麼是「組裝合成」建築法?

委員備悉政府從多面向分析不同社會經濟特徵的住戶群組後,初步識別出數個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分別是居於稱劏房住戶、單親住戶和長者住戶。 政府正因應各目標群組的需要,籌備適切的精準扶貧項目,並會按「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原則推展各項目。 組合屋租金並非劃一,參考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介乎綜援租金津貼最高金額及公屋租金;若參考房委會租金援助計劃,租金水平不超過住戶入息 25%。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