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2023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李家超說,政府會在區內規劃多項亮點設施,包括文化設施群、專上教育院校、大型體育設施等,並將落實新積極保育政策,逐步收回具生態價值的私人濕地和魚塘,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 相反,如果「明日大嶼」這個龐大的整體性規劃,工程中其中一環有什麼閃失滯後,達標就要延遲,可能嚴重影響預期的房屋供應。 一個龐大的規劃如果能及時完成,當然是提升治理水平的明証,但如果像過去一樣,政府工程延期又延期呢? 眾所周知,正如沈子高在一篇文章所說,前屆政府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本來就是一個把各項計劃統整而成的『組合計劃』,所以它的風險指數相對低」[註2]。 沈先生雖沒有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什麼是「風險指數相對低」,在筆者看來,「風險指數相對低」就是因為組合式規劃比大型整體式規劃更具靈活性和彈性,因為組合式規劃就帶有類似產品設計或軍事武器設計常用的模組化設計概念(Modular design)。 现在香港这样一个往北发展、深港的合作,我把它称之为从1.0版本2.0版本到3.0版本。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劉國勳議員認為,《策略》提出北部居住250萬人,但只有65萬個就業,對比現時新界北0.12的職住比率雖然有所提升,但北部新中心0.26的職住比率對比港島現有中心的0.97職住比率,是嚴壊偏低。 北部都會區應以「15分鐘便民生活圈」為規劃方向,市民在北部都會區內,滿足生活、工作、商業、醫療安老、教育、娛樂等需求,並從而解決職住不均的問題。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預計今次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不會影響明日大嶼計劃,以及其他新發展區的研究或工程進度,「如果政府要多啲人手同資源,我哋就去申請,睇唔到困難」。 今次施政報告亦提及《香港2030+》最新估算為香港由2019年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為3,000公頃,而政府目前已透過明日大嶼填海,北部都會區及填海發展等,覓得約4,100公頃土地;預計最終港人有望「住大啲」,及享受更多政府設施。 《發展策略》一旦落實,將可以有效解決香港住房痛點、增長趨緩、產業單一、階級固化等問題。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發展和城市規劃中心主任彭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部都會區的戰略規劃完全能夠與前海擴區方案的頂層設計形成緊密的呼應與聯動,將為香港新一輪發展帶來嶄新動能。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政府徵地屢屢碰壁

政府又會於2024年把紅花嶺一帶約500公頃指定為郊野公園,也會於同一年逐步開放中英街以外的沙頭角,推廣文化生態旅遊,明年初展開地區諮詢。 3月10日,作為美國在創科領域最重要的銀行,矽谷銀行在48小時內突然宣布破產,無疑是近年來震撼全球的金融事件。 雖然因為美國聯邦再保險公司快速介入和美國政府托底,避免了危機向其他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大規模蔓延,但已反映出聯邦儲備局(聯儲局)自2022年以來多輪加息對金融和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 除了前篇所述「北部都會區」具有較「快」及較「慳」的優點外,該規劃更具備一個「明日大嶼」沒有的優勢:更具靈活性和彈性。

  • 調整思維、加快步伐是建設「北部都會區」的重中之重,例如在交通方面,縮短「北部都會區」鐵路的規劃時間,加快興建現有鐵路項目及壓縮五條新鐵路的時間表,可考慮引入競爭和邀請深圳方面協助興建。
  • 一方面通过基建,再加上跨境的基建,允许在新界北的居民可以去深圳就业,同时它在本地也创造了大概15万个就业岗位。
  • 《发展策略》建议可借此契机提升洪水桥╱厦村为新界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并在与前海隔湾呼应的流浮山建设具规模、地标性的创科设施,为北部都会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 而漁護署的策略可行性研究會包括全盤考慮各擬議濕地保育公園範圍內,已滿足相關規劃要求或已獲規劃許可的不同私人發展項目,對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的整體功能及運作的影響,以制定整體策略。
  • 因此,極有必要建立跨決策局協調各項工作,以目前三司十三局的政府架構來看,北部都會區幾乎涉及各司及各決策局的方方面面,尤以運房局、發展局、環境局和創科局為主。
  • 香港多年來也在尋求一個可以轉型發展的機會,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香港經濟對口岸的依賴體現了出來,與深圳之間也有了明顯的對比。

WWF強調,擴展拉姆薩爾濕地可將所有濕地生態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規劃,制定全面的管理政策,根據不同生境特點善加利用。 這兩年,疫情將香港的弊端暴露地更為明顯,人民也逐漸看清了反對派的嘴臉,隨着“一國兩制”重回正軌,香港的經濟模式終於迎來轉折點,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香港發展上的瓶頸、民生的痛點,在回歸以來終於看到了解決的曙光。 香港多年來也在尋求一個可以轉型發展的機會,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香港經濟對口岸的依賴體現了出來,與深圳之間也有了明顯的對比。 為讓「北都」建設更暢順,他建議成立諮詢委員會,廣集不同持份者意見,出謀獻策,並進行諮詢,讓市民更清楚發展的每項細節。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施政報告|3鐵路3新幹道打通地脈 「北部都會區」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造書》就指出,整個計劃是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等多個子項計劃組合而成。 即使有其中一個子項計劃發展受到阻礙或延遲,對整個規劃的影響有限,甚至可以加速發展順利的子計劃,以彌補受阻礙的影響。 根據今年7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及『北部都會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8歲至40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均認為,目前的鐵路規劃仍難以應付未來港深兩地及「北部都會區」內人口流動所帶來的壓力,交通能否負擔成為一個未知數。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發展策略》提出了十個重點行動方向和45個行動專案,為北部都會區新開拓約600公頃房屋及經濟發展用地,其中150公頃土地將用於科創產業。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2023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2023 這些新增用地初步估計可增加約16.5萬~18.6萬套住宅,以及約8.4萬個工作職位,其中包括約6.6萬~6.8萬個科創產業職位。 新界東北選區候選人黃成智表示,「北部都會區」是一個好的構思,認為整個構思可以帶動包括由沙頭角以至流浮山一片由東至西的土地發展,當中有助香港創造超過65萬個就業機會,亦可以為超過250萬人提供居所,解決目前最迫切的住屋問題。 當中,他較為關心是年輕人的發展如何與內地包括深圳互相對接,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可多加解釋。 如圖4所示,香港社交媒體對於北部都會區重點發展的幾大區塊關注度分佈較為均勻,唯洪水橋/廈村地區受到港深西部鐵路的帶動,關注度最高。 港人普遍期待港深鐵路直通前海特區後帶來的發展動力,同時流浮山與深圳高科技企業雲集的南山區隔海相望,在此建設科創設施能夠充分連接內地科技發展前沿,帶動香港科創發展。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香港仔

林鄭對於項目發展表信心,形容「明日大嶼」每一分每一毫用錢興建基建,現金流上是花了一大筆錢,但當他日商業地、私人住宅地、出售居屋時便可賺回成本。 她說,金融市場一直倡議政府發債,政府亦加大發行債券壯大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債市,特別是綠債,因香港是地區綠色金融中心。 她又指,當局會在區內開拓更多土地作房屋、創科和商業發展,涉及額外600公頃土地和多達18萬個住宅單位。 此外,發展局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把古洞北新發展區內約三公頃的商貿及科技園用地改劃作房屋發展。 與此同時,工程項目招標的標書也有必要加入綠化、低碳、數碼化、智慧城市等綠色元素和創新科技等概念作為評分標準,以確保北部都會區能在發展和環境保護保育中取得平衡,並且把北部都會區打造成為智慧可持續發展城市的模範。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潘孝汶認為,地鐵車廂縮減車廂,令整個客運承載量減少,讓北區交通壓力及負擔相對增大,需要優先處理列車班次加密問題。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粉嶺是「北部都會區」規劃下的其中一區,當區居民若想南下去九龍等地區,除了依靠鐵路外,就只剩下一條由粉嶺公路連接吐露港公路的高速幹線。 新社聯北區地委會副主席潘孝汶表示,從大學站到沙田馬場的公路路段,通常會出現較長車龍,因為大多數當區居民需要依賴這一條路線往返市區。 因此,大量粉嶺居民在繁忙時間選擇搭乘「逼到爆」的地鐵,以確保不會因塞車,令通勤時間不穩定甚至頻繁遲到。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北部都會區面面觀經濟發展毋須犧牲自然

作為「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前景謀定的新方略」,北部都會區目標「構建香港第二個經濟引擎」,規劃涉及鐵路交通、住房建設、科創研發等多個領域。 如圖3所示,在《施政報告》重點提及的幾大領域中,鐵路建設關注度最高,其次為新田科技城等科創相關項目,餘下領域關注度相對平均,總體上港人對於北部都會區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的關注。 如圖2所示,《施政報告》發表兩周有餘,北部都會區熱度仍持續延燒,後續議題討論不斷,更加顯示出港人對於這一規劃的高度興趣,切實期待北部都會區的無窮潛力。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不少港人稱讚北部都會區的提出,代表着港府思維終於轉變,不再將北部地區視為隔絕內地與香港的「邊境」,而是將其視為深港共融的「紐帶」,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都會區裏,土地用途多元,居住和就業人口及企業高度聚集,可帶動鄰近地區經濟發展,豐富民生活動,擁有標誌性的自然、人文及建築景觀,整體上具備活力、吸引力和輻射能力。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擴大合作區範圍,提出一系列有利香港專業服務進入前海發展的深化改革政策。 初步估計,把流浮山及尖鼻咀一帶土地納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範圍,可新增約 47,000至52,500個住宅單位供應。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北部都會區|WWF倡擴后海灣濕地 覆蓋3擬建濕地公園作整體規劃

於2022年度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提到發展北部都會區的方案,當中包括建造中鐵線(北環線之延伸)及建設北都公路。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表示,如今,在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双重保障下,香港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 国家“十四五”中规划提出了,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而深港则是内外循环的衔接带,深圳可以直通国内市场循环,而香港是直通国际市场循环的桥梁,深港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互动的重要缓冲区,在国家双循环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与角色。 在产业结构上,香港金融、航运、贸易发达,但在制造业和科技方面是短板,缺乏大型科技企业,这恰好是深圳的强项,两地可以优势互补,还可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补齐各自短板。 一旦建成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哑铃式的双都会区的一个布局,哑铃的两头,那么中间也会建配套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电力来往,有一个西部走廊,有一个东部走廊,这些基础设施现在很多其实也已经建成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預計將達90.5萬至92.6萬個,一共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 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萬個,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至於「北部都會區」發展所需成本,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強調「一造出有地就賺錢」,但表示未計過開發所需資金,強調歷史上開拓土地必定賺錢,亦可提供更多就業和住房,指任何負責任政府都應該要發展。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如何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

李家超承諾繼續推動「北部都會區」其他鐵路建設,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 當局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並會加快推展多個規劃中的道路基建項目,包括十一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屯門繞道、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等。 政府2021年10月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發展策略》)(請按此瀏覽政府官方網頁),建議於北部都會區內推行多個土地發展、鐵路和自然保育項目,額外開拓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建設具規模的創科設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而是項調查卻顯示,在8個項目之中選擇最多3項最擔心的情況,在568人之中多達410人擔心「明日大嶼」得不償失,浪費公帑。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2023 伍美琴接著引用前規劃署署長、理工大學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教授的資料,指出北部都會區與在二〇一六年公佈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中的北部經濟帶相類似,不過北部經濟帶只有一個都會區──海港都會區。 去年《施政報告》所提出的北部都會區,則涵蓋現有的三個新巿鎮,分別是天水圍、元朗和北區,現時這些區域共約有一百萬人居住,工作機會卻只有十多萬個,故不少居民需要來往巿區工作;而新發展區就有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等。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將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間布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萬至18.6萬個。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發展區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月六日)發表《施政報告》,以「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為題,提出將香港北部建設為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2023 (三)在《發展策略》內提出建立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政府仍需進一步研究,以敲定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的具體位置和範圍。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指,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填海兩個計劃同樣投入巨大,質疑現時政府財政狀況,未能同時推展兩項龐大發展計劃。 林鄭月娥接受深圳衞視駐港記者訪問,她提到,港深兩地應該發揮好「港深所長、國家所需」作用,國家在哪些地方有需要,港深兩地應該聯手去發揮好各自的優勢,而不是以前說的「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往後的「香港所長」,可能要與深圳一起打造,尤其是在科技、創新等方面。 在2022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興建中鐵綫,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紓緩屯馬綫的載運壓力,大大縮減新界居民往返市區的交通時間。

在都會區裏,由於土地用途多元且佈局緊湊,居住和就業人口及企業高度聚集,可以帶動鄰近地區經濟發展 。 在完善規劃方面,政府將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由行政長官親自帶領作高層政策指導和監督,並會成立由財政司司長主持的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由專家和社會人士出謀獻策。 她又指,兩個計劃的財務評估仍未完成,而按照港府現時的財政情况,未知是否能夠同時推進兩項大型計劃。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跨境器官移植若恆常化 為病人帶來希望?失望?

「橫濱港未來21」的成功就是取決於橫濱市政府從直接參與興建改以以監管的方式督促承建商的進度,在過程中亦及時吸納不同的資金和項目,例如1989年的橫濱國際博覽、1992年的國際音樂節、橫濱雙年展雕塑展以及2002年的世界盃等。 這些項目不但為整個都會區帶來資金,更重要是為新的都會區引入都市化的氣息。 另外,建議可藉提升洪水橋╱厦村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並在與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創科設施。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施政報告

新界東北選區候選人李梓敬表示,在「雙城三圈」構想下,內地對接方面,主要有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活動圈,以及大鵬灣生態康樂旅遊圈,他認為這「三圈」的發展,可補足香港的不足,對香港未來融合對接十分有幫助。 林鄭月娥在提出北部都會區時,提出可以設立副司長統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亦建議設置一個「高層次政府專責機構,制訂及落實建設北部都會區所需的各項政策、措施及資源配置」,我們聽其言亦必然觀其行。 日本橫濱的不少經驗都可能適合參考,例如市政府清楚釐定了參與這項發展項目上政府、公私合營的公司和參與的私人企業角色。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梁君彥指23條立法 政府立會應快馬加鞭

她指出天水圍的發展是失敗,希望今次北區都會區可以適宜居住,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對於「雙城三圈」,林鄭冀跨越深港口岸經濟帶,指有利香港與深圳訂立有利發展策略。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好處 她提出行動亮點包括興建5個鐵路項目、4大規模房屋拓地項目、建設3個濕地保育公園、2個生態旅遊項目及新田科技城。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