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廣華醫院平面圖11大優點2023!內含廣華醫院平面圖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芷若園東華三院伙拍社會福利署由獎券基金撥款2,000萬元資助推出的24小時危機支援熱線-18281,為性暴力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受虐長者,提供一站式支援,計劃為期3年。 中心於2008年初提供80個宿位,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臨時居所。 除了慈善目的外,在東華醫院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紀初一段長時間內,亦曾一度是華人社會的權力中心。 按照華人社會傳統,屬於士紳階層的東院董事,經常負起排解紛爭、維持地方秩序的責任。

  • 設於荔景大樓,距瑪嘉烈醫院約五分鐘車程,惟只有專線小巴能到達。
  • 從一個在廟宇內小小的中醫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及社區服務。
  • 據知,團隊會一同候召(on call),在非辦公時間接獲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病)個案,會集中送往伊院施手術,預計每年額外增加逾100宗通波仔手術。
  • 慶祝活動包括廣華醫院黃昏講座系列、廣華醫院攝影比賽及相片展、火炬傳遞儀式、廣華醫院及油麻地區導賞團、兩岸四地中西醫學研討會、歷史音樂劇《百載一心》,以及「廣華『牆』青Goal Go 高」慈善步行籌款等。
  • 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 為減少工程帶來的噪音和塵埃,地盤除設有隔音屏障,附近學校考試季節時,亦會暫停高噪音工作;施工期間也會經常灑水,並購入離子霧化機等特別儀器,供塵埃達至某水平時使用;接近醫院及東華三院文物館的工程會用手動機械鑿石,減低噪音及震盪,免對醫院服務及文物造成影響。
  • 越峰成長中心位於上環禧利街東寧大廈及筲箕灣寶文街東華三院方樹泉社會服務大樓,於2002年10月投入服務,經費由社會福利署資助,專責於香港島及離島區,提供由禁毒預防工作至戒毒輔導及治療一站式服務。

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涵蓋各層面的服務。 廣華醫院於1911年成立,位於人口稠密的旺角,為旺角及黃大仙區提供全面的急症醫療服務。 廣華醫院的多座大樓分別建於1960及1980年代,以配合日增的服務需求,但其使用率極高,令醫院設施的損耗加快。

廣華醫院平面圖: 廣 華 醫院骨科 醫生

東華三院共有41個醫療衞生服務單位,提供中西醫藥服務、健康普查服務及長者健康服務,當中包括本院董事局透過醫院管治委員會積極參與管理的5家醫院,即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 新廣華醫院總建設於1965年3月23日全部完成,重建後的廣華醫院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揭幕。 越峰成長中心位於上環禧利街東寧大廈及筲箕灣寶文街東華三院方樹泉社會服務大樓,於2002年10月投入服務,經費由社會福利署資助,專責於香港島及離島區,提供由禁毒預防工作至戒毒輔導及治療一站式服務。 除了一般醫療服務外,東華東院更附設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資源中心、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診所及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起源於187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 從一個在廟宇內小小的中醫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及社區服務。

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香港之冠,並曾耗資一億六千萬建新門診大樓,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

廣華醫院平面圖: 紀念建築

1957年東華三院建議一項2,000萬元建築加500萬元器材費用的重建計劃。 其間董事局於1958年增建可容120張病床的「丁酉病房」應付新增的病人。 20世紀初維多利亞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香港島就醫。 1907年一群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醫院最終耗資139,34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吉爵士主持開幕。

廣華醫院平面圖

為了加強醫院和社區的聯繫,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本院邀得東華三院董事局第三副主席譚鎮國先生到... 廣華醫院早前發現有病人帶有耳念珠菌,經接觸追蹤調查,在醫院的內科病房,再發現一名95歲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但並無感染徵狀,該名病人早前已經出院。 瑪嘉烈醫院採用新一代模擬情境訓練中心的設計,當有大事發生(例如疫症爆發)時,可以更快的轉回病房用途。 為免出入醫院者日曬雨淋,日後由碧街油麻地港鐵站往廣華醫院途中,即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附近會設有蓋行人通道,一直延伸至醫院大堂。 如果對東華三院的服務有任何查詢,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要配合服務發展的急速步伐,東華三院講求一個穩健而開放的管治架構,期望達至善用政府和社會資源的理想。

廣華醫院平面圖: 九龍眼科醫院中心(1989-

雖然多年來因面積不足及設施殘舊不時進行維修及改善工程,但現有空間和設施已不敷應用及不合時宜。 瑪嘉烈醫院轄下共有五間社康護理服務中心,為荃灣及葵青區居民提供家居護理服務。 為了應付不斷增長的需求,瑪嘉烈醫院的社康護士在不斷在各方面作出改善,使服務更有效率和更具彈性,例如建立資訊系統,增加培訓,訂定服務標準和工作改善計劃等。

廣華醫院平面圖

時至今日,本院已成為全港最具規模的慈善機構,轄下共有357個服務單位,計有5間醫院、3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60個教育服務單位、229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社會服務單位,以及24個提供殯儀、廟祀及義莊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服務範圍廣泛全面。 此外,本院亦設有東華三院文物館及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負責保存機構檔案,並向公眾介紹本院歷史及修復工作,肩負文化傳承與保育責任。 由於醫院的化驗室服務日增,於1981年加建「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

廣華醫院平面圖: 東華三院賣旗籌款日

為慶祝成立一百周年,廣華醫院於2011年7月至翌年3月期間舉行連串慶祝活動,並於2011年6月29日假尖沙咀海港城海運大廈舉行啟動禮,特別邀請汪明荃擔任「廣華醫院百年慶典」榮譽大使,而由廣華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樂隊「BandOne」於典禮上獻唱百周年主題曲《一起》。 慶祝活動包括廣華醫院黃昏講座系列、廣華醫院攝影比賽及相片展、火炬傳遞儀式、廣華醫院及油麻地區導賞團、兩岸四地中西醫學研討會、歷史音樂劇《百載一心》,以及「廣華『牆』青Goal Go 高」慈善步行籌款等。 東華三院慈善獎券東華三院慈善獎券用於籌募免費醫療服務經費,每張20港元,是由董事局成員夫人、女總理及香港小姐負責抽獎。 東華三院挑戰盃東華三院董事局於1993年為慶祝成立123週年及新行政總部落成啟用,將一座挑戰盃贈給香港賽馬會。 第一屆東華三院百週年紀念挑戰盃於1994年1月19日於跑馬地馬場舉行,此後成為每年一度的賽馬錦標賽事。

  • 由於醫院的化驗室服務日增,於1981年加建「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
  • 所有籌募活動及行政支援費用分別由董事局/冠明贊助人及營運收入全數支付。
  • 近年來在醫管局的帶動下,廣華積極在醫院內推廣為香港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的傳譯服務。
  • 2010年: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文武廟及東華三院文物館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 廣華醫院早前發現有病人帶有耳念珠菌,經接觸追蹤調查,在醫院的內科病房,再發現一名95歲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但並無感染徵狀,該名病人早前已經出院。
  • 覆診病人只要將病人卡插入智能派籌機內,瞬息間便會收到電腦籌,印備了病人姓名、診症室號碼、輪候號碼及預約時間等資料。
  • 目前,本院營辦18間中學、14間小學、18間幼稚園及2間特殊學校,以「勤、儉、忠、信」為校訓,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晚間集中伊院做手術 料一晚有1至3宗通波仔醫管局表示,九龍中醫院聯網有25名心臟科醫生。 據悉,伊院心臟科團隊現有18名醫生,有8人可獨立做通波仔,至於廣華亦有2至3名醫生可獨立做通波仔。 廣華醫院平面圖 為應付24小時服務,心臟科團隊會增加多1名醫生和4至5名護士;至於深切治療部亦增加2張病床及增加護士人手。 目前伊院提供朝八晚八共12小時通波仔服務,廣華則是朝九晚五共8小時,且是只做星期一至五,將來會提供星期一至日24小時服務。 據知兩間醫院通波仔服務過了現時辦公時間後,集中由伊院接收急性心肌梗塞而須通波仔的病人,廣華醫生亦會加入候召到伊院施手術。

廣華醫院平面圖: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宿舍第一期(2000-

一般華人大眾较少與西籍人士接触,而是透過東院董事向政府反映意見;政府亦樂意透過東華醫院來保持華人社會的秩序。 東華醫院故此一直有特殊的社會地位,並且一直維持至二次大戰之後,方才日漸減退。 東華三院顧問局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051章《東華三院條例 廣華醫院平面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立,就影響東華三院及其管理的事宜向董事局提供意見。 顧問局由不多於14名成員組成,亦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出任主席,立法會議員須透過互選,提名一位議員出任顧問局的當然成員。 近年來在醫管局的帶動下,廣華積極在醫院內推廣為香港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的傳譯服務。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 東華醫院名稱取自「廣東華人醫院」之意,位於香港上環普仁街,是一所公營醫院,創立於1870年,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亦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初期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 醫院源於19世紀時,旅港華人生活於上環一帶,有垂危病者到太平山街百姓廟(廣福義祠)等待死亡,令義祠環境惡劣,其後被政府總登記官發現,經英文報章大肆報道而成醜聞,結果下令封閉廣福義祠,華人領袖於是倡議在附近興建華人醫院,獲港督麥當奴批准。 廣華醫院平面圖 初期醫院以中醫中藥療法,贈醫施藥,並且設有大廚房,為留醫者煎中藥,受華人歡迎。 在19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廣華醫院平面圖: 沙田水泉澳邨(2011-

東華三院以待長為尊的精神營運安老院舍,因此轄下所有院舍已經在2010年起禁止使用約束器具,東華三院職員亦不得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物品限制旗下院舍長者的活動能力,創全港安老院舍先河。 東華三院的禁用約束物品政策得到勞工及福利局嘉許並推廣至不同安老服務機構。 廣華醫院平面圖 第一期的拆卸及下層結構工程在2016年6月展開並於2019年5月完成。

廣華醫院平面圖

重建後的廣華醫院將採用中庭廣場的概念,配合透明玻璃外牆,為病人和訪客締造一個寬闊及舒適的空間及環境。 廣華醫院於1911年由東華醫院董事局成立,是九龍半島第一所醫院。 倡建廣華醫院董事局主席是由政府委任的著名律師及政治家何啟爵士。

廣華醫院平面圖: 廣 華 醫院 普查部

工程於1997年全部完成,由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主持揭幕。 由於部分慢性病患者長期佔用病床,致使床位不足,三院決定另置初時稱為「殘廢院」的護養院收容該等病人,1952年議決建於廣華醫院內,於1954年3月落成,設有130張床位。 兩年後廣華醫院計劃重建,規劃內並不包括護養院,需要另覓新址遷建,最終敲定黃大仙,即今日的黃大仙醫院。

所有籌募活動及行政支援費用分別由董事局/冠明贊助人及營運收入全數支付。 本院從不在公眾善款中扣除活動及行政費用,大眾捐款均悉數撥用於本院的服務,惠澤社群。 展望未來,東華三院將繼續緊隨時代步伐,為大家提供各類所需的服務。 東華三院自1880年於文武廟創立平民義學以來,一直與時並進,是本港具規模的辦學團體。 目前,本院營辦18間中學、14間小學、18間幼稚園及2間特殊學校,以「勤、儉、忠、信」為校訓,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此外,本院還設立了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以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廣華醫院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傳染病醫療中心(S座)位於瑪嘉烈醫院EF座大樓對開斜坡,樓高17層,樓面總面積達21,600平方米,其中8層是負氣壓隔離病房,提供108張隔離病床,其中14張為深切治療病床。 各病房以獨立隔離病室組成,每個病室設一或兩張病床,病房安裝雙重負壓電動互鎖門,並配以負壓空調及高效能空氣過濾系統。 病房設獨立更衣區(潔淨與污染區),同時亦設有獨立淋浴室與厠所,醫療中心的空氣先經過高效能空氣粒子過濾系統消毒才排放,而排污系統加設自動消毒系統,經消毒的污水才排放往公共污水渠。 自2003年流行SARS後,香港特區政府與醫管局全面檢討疫情,決定興建傳染病專科醫療中心,為傳染病病人提供一站式的臨床治療,選址瑪嘉烈醫院,於2004年4月14日撥款5億3,800萬港元展開興建工程,於2006年第4季度竣工。 2007年6月22日由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及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主持揭幕儀式。

廣華醫院平面圖: 大廈資料:仁安大廈 A座

荔景大樓距離瑪嘉烈醫院約五分鐘車程,共設有二百六十八張病床,其中九十三張為療養病床,為急症病人提供療養及復康支援,亦設有老人科日間醫院。 東華三院共有229個社會服務單位,包括66個安老服務單位、81個青少年及家庭服務單位、53個復康服務單位、29個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服務單位,為家庭、兒童及青少年、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多元化的福利服務,以求達至「優質照顧,全人發展」的服務目標。 1995年香港政府撥出5億8,400萬元供廣華醫院主座大樓作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工程分三期進期,大樓各翼因應工程推進而作暫時性封閉,整個工程為期三年。

廣華醫院平面圖: 九龍城政府合署及社區會堂(2010-

整套系統包括10萬張病人卡耗資110萬元,全數由東華三院董事局捐贈。 有感於未來的需求而持續擴展,耗資1億6,000萬元樓高7層的「徐展堂門診大樓」於2000年1月落成投入服務。 廣華醫院平面圖 門診大樓除提供全科及專科門診服務外,並有藥房、產科門診、婦女健康普查、日間手術中心及專職醫療服務復康中心(物理治療、言語治療、醫務社會工作、足病診療及東華三院長者家居復康外展服務)等,主要提供高素質的非住院服務。

廣華醫院平面圖: 九龍醫院重建一期(1999-

廣華醫院重建項目及行政高級經理陳金海醫生指,早期已有人提倡港鐵接駁入廣華,據知現時正有顧問公司為港鐵是否可接駁醫院作可行性研究;但他指技術有複雜性,附近有不少民居大廈,要研究掘地對地面是否有影響等因素,加上涉及醫院以外的土地,主導權仍在政府及港鐵。 位於油麻地鬧市的廣華醫院,多座大樓建於60及80年代,正原址重建。 是次重建會用盡地積比率,現時11層的廣華醫院,重建後會有17層再加兩層地庫,兩期工程預計2025年完成。 院方並已在地庫預留空間,如港鐵有意接駁可即時駁通,出口並可接上地面大堂。 據公院醫生表示,九龍中聯網醫護團隊「排除萬難」及熱誠去做,未見離職潮,也見到醫院管理局增加資源配合,未來或有跨聯網合作的可能。

廣華醫院平面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19-工程進行中)

每晚2名醫生候召,按過往經驗,預計平均每晚有1至3宗手術,較日間時段而言,會較少急性心肌梗塞個案。 廣華醫院平面圖 九龍中醫院聯網預計明年首季推行24小時心臟科緊急「通波仔」手術,是繼瑪麗醫院後,相隔約8年再有醫院提供24小時相關服務,將由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的心臟科團隊合作提供服務。 據知,團隊會一同候召(on call),在非辦公時間接獲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病)個案,會集中送往伊院施手術,預計每年額外增加逾100宗通波仔手術。 瑪嘉烈醫院屬九龍西醫院聯網轄下大型急症醫院,一直致力為葵青及九龍西聯網居民提供二十四小時急症及全面的中層醫療服務,它亦是聯網的第三層醫療中心,並提供一些全港性的第四層專門醫療服務。

廣華醫院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1926年芒角水月宮因原址道路發展而被迫拆卸,政府撥出山東街現址及補助6,000元給水月宮重建,並撥交廣華醫院管理,補助日常開支。 )是香港九龍的一所慈善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區最重要的公立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中聯網。 東華三院平和坊東華三院平和坊位於灣仔駱克道,是由東華三院主辦的問題賭博輔導服務,為沈迷賭博的問題賭徒及其家人提供輔導及支援,幫助戒除賭癮,重建健康平衡的生活。 東華三院平和坊乃於2003年9月創立,由政府主辦、香港賽馬會撥款的「平和基金」資助。 東華三院平和坊分別提供親身到臨、電話及網上三種途徑的輔導服務。 東華醫院成立後一直為市民提供中醫服務,直至1896年首位華人西醫鍾本初醫生出任「掌院」,醫院遂成為中西醫兼備的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均是中西藥並用,由病人自由選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