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蕭烜醫生2023詳細懶人包!內含蕭烜醫生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蕭烜醫生

人生旅途上,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人,改變了你的生命軌跡。 蕭醫師本來想當腫瘤科醫生,卻因為一個寂寞的婆婆出現,改變了他的選擇。 「那位婆婆的病情已經進入末期,只能做一些舒緩治療。」婆婆告訴蕭醫師,一天有廿四小時,她就有廿二小時是在等待:等待醫師巡房、等待親人探訪……但婆婆的心願其實是回到家中,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親人環繞下,接受熟識醫師的照料。 蕭烜醫生2023 在職場上感到孤獨、不被關心幾乎是上班族的共同感受,各人都忙得不可開交,怎麼會有時間停下來感受自己的脈搏,問自己最近過得好嗎? 在醫療職場上,醫師為病人的事情奔波,同時經歷排山倒海的工作量,家庭醫師蕭烜(Albert Siu)卻因著這個呼召,拼命關心自己診所的病人,及公營醫院的醫師。

蕭烜醫生

在醫院內建立「村文化」,蕭烜感恩這些關係的建立,讓醫護人員感受到不再是孤單行醫、學會在忙碌中懂得照顧好自己、找時間放鬆,從而把握好當初踏上行醫路的原因,不帶著憂慮及恐懼在醫療職場上為主作見證。 蕭烜醫生 過不多久後,大學的醫學院及班內有主的復興臨到,「每一天都有禱告會、定期辦團契、佈道週」。 蕭烜說,基督徒同學當時紛紛立志「一日事奉神,一生事奉神」,基督徒同學不因課程繁重而拒絕事奉,透過這些校園服事的經驗,成為蕭烜的信心強心針,立志未來都要殷勤事主。 在台灣已走過半世紀歲月的基督教論壇報,1965年10月31日,普世教會協會為紀念台灣宣教百週年而創立。

蕭烜醫生: 蕭烜醫生

婆婆表示,自己的心願是想回到家中,在熟悉的環境裡,有親人在身邊,並得到家庭醫生的照料。 這次相遇令蕭醫生認清自己最想做的,是與病人的家庭同行,所以他改變初衷,打算成為一位家庭醫生。 蕭烜醫生 為了讓病人成為自己的朋友,蕭醫生嘗試用創新的方法來關懷病人,例如邀請病人和家屬一同參加旅行活動,從中他既能了解病人的習慣,也可以教導他們怎樣保持健康。 在他診所的所在地,區內有超過2,000多位獨居長者都乏人照顧,他便試著以一年時間訓練一些街坊、婦女,當中更包括了60至70歲的長者,讓他們去關心70至80歲的獨居長者。

蕭烜醫生

就這樣,蕭醫生學習關心社區與基層,明白神想在社區要做的工作,並學習與神一起動工,而他只做自己該做的部分。 他直言,雖然自己很想幫助每一個病人,但有時未必有適合的機會。 他凡事會彈性處理,若有從神而來的感動,就立即回應,否則會跟病人先保持聯繫,稍後再跟進。

蕭烜醫生: 蕭烜醫生的其他醫務所專頁

「華人天后」李玟突然過世的消息,外界都不敢相信,今(31)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辦告別式,下午6點開放公祭,讓喜愛她的朋友可以送最後一程,台媒《TVBS新聞網》特地到香港幫讀者直擊現場畫面,也看到有粉絲已經到現場,要送偶像最後一哩路。 植牙、牙冠(牙套)、補牙,甚至是常規的洗牙,均可能會引起牙齒敏感。 不同的牙科治療會帶來的情況不盡相同,提前了解有助做好心理建設,謹慎應對,克服害怕看牙的心理。 有一晚在學校的圖書館溫習,疲累休息時,翻開聖經的以賽亞書研讀,當下觸摸到他內心深處,「很多人都不認識主、也不願意認識主,他們像是一隻隻的迷羊,舊傷口還沒好就來個新傷口。」他說。 從疫病的陰霾走出後不久,蕭醫師要面對的,竟是母親患上胰臟癌的噩耗!

蕭烜醫生

就在此時,一位公立醫院的基督徒醫生打電話給他,表示受神感動要打電話給他,問他正在幹什麼。 他覺得很驚訝,卻不敢說出自己正要自殺,只說壓力很大且不開心。 蕭醫生發現,對方其實是很渴望得到醫治及恢復信心,於是鼓勵他讀聖經及祈禱,好像每天服藥一樣,並且有信心他會慢慢減少服藥的數量。 他照著去做,漸漸地能夠睡得好,腰痛也減少了,跟家人的關係也恢復了。

蕭烜醫生: 家庭

決定當家庭醫師之後,蕭醫師把這種關顧別人的心情,延伸到每一位病人身上。 習醫之路充滿恐懼焦慮 情況在蕭烜進入醫學院後有了重大的轉變。 「讀醫的競爭很大,學生只能埋頭苦幹,沒意識到自己的心靈原來也有枯竭的時候。其實我們心裏都有很多焦慮、恐懼與負面思想。」笑言自己是「考試奴隸」的蕭烜,幸運地遇上一群屬靈的基督徒學長學姊,他們與他一起祈禱,堅固他的屬靈生命。 蕭醫生團隊一直與教關及不同持份者分享異象,動員社區資源,鼓勵其他醫生加入關懷貧窮的行列。 蕭烜醫生 教關一直以來倡議教育「國度觀的資產為本社區發展」KABCD 理念,與蕭醫生團隊有相同的異象,以神國為本,認為只要人內心感受及經歷上帝的國,心中便會常存平安與喜樂,並把這些美好的生命轉化經歷,以行動擴展出去,讓其他人經歷同樣的祝福,為社區帶來醫治與釋放。

蕭烜醫生

這個時候,蕭烜心裏忽然湧出一句話:「豈不知我為你們所釘的十架不是徒然的?」這句話如一記棒喝,提醒了蕭醫師,耶穌的寶血並不是白流的,而是要拯救我們。 他因此認清生命中最重要的並非壽命的長短,而是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而這樣的行動逐漸受到歡迎:「考試前夕甚至有同學在宿舍外排隊,讓我替他們祈禱!」讀書的時間雖然因此減少,蕭烜卻覺得頭腦比從前清晰,可見上帝一直在保守與施恩。

蕭烜醫生: 醫生列表

聽見教關網絡顧問蕭烜醫生這番說話滿心感動,更是被他這顆「愛靈魂的心」激勵。 蕭醫生是一位看重人身心靈健康的家庭醫生,他與香港大學醫學生成立了Healthcare Backpackers團隊,希望能以自己的恩賜及專業服侍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透過教關的網絡,團隊於教關「社區大使服侍體驗計劃」與「油踐入心」及不同教會合作,一同服侍基層,為社關事工帶來創新動力。 當同學定期每個月一次進行義診,病人感受到此是愛心服侍,對義工亦多點信任,願意開放分享人生的破碎,與他們一起禱告。

醫生給不少人的印象是專業和謹慎,但與病人相處時,他們或許不會太熱情,彼此的關係不會太親近。 不過,「2019生命倫理對談:吾.工.道」首次請來的嘉賓蕭烜醫生,卻希望拉近與病人的距離,讓他們不只得到藥物的治療,還有心靈上的醫治,他本著愛心和信仰來服務病人和家屬。 在1月22日的晚上,他在本社分享他的行醫理念,以及為何他有這樣的想法。 婆婆的話觸動了蕭醫師,令他反思,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怎樣的醫師? 經過祈禱交託,蕭烜終於選擇去當一位家庭醫師,為病人提供身心靈的治療。 我們提供不同類型及性質的講座、工作坊、課程或營會,目的是協助服務使用者進入心靈健康的自由,讓心靈健康成為一種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的文化。

蕭烜醫生: 轉化攻略:跨代轉化型領袖 蕭烜醫生

這個也關乎與神的聯繫,順服神的感動與帶領怎樣去處理及關心病人,與神一起動工。 蕭烜醫生 在這方面,蕭醫生也得到神的供應,給他合適的醫生拍檔一起同行。 2003年沙士期間,蕭醫生仍在瑪麗醫院受訓,當時醫療界甚至整個城市也面對很大的衝擊。

一位家庭科醫生,又如何透過他的專業,為病人甚至及其家人帶來重新得健康的身體和人生,更與不同機構連結為社區帶來祝福轉化? 今期受訪者蕭烜醫生(Albert Siu)為大家訴說他的經驗。 某天,當他聽到醫院的主管們想要建立「開心病房」的文化,改變醫院內充滿感傷的氛圍,這正好是蕭烜與他的同伴心中長久的禱告,在醫院內人與人之間也有關係建立。 「把一部鋼琴放在醫院的中央位置」是蕭烜與同伴們的領受,旨在透過藝術、敬拜跟人講生命故事,讓聽到琴聲的人能好好放鬆,「曾有病患者聽到詩歌後,對耶穌大感興趣,想要更多認識。」蕭烜說。 眼看著自己的醫科同學,有的是「月球人」(即每月收入達100萬元),有的甚至是「星球人」(每星期收入達100萬元),蕭醫生笑言若以金錢論成敗,他算是失敗。

蕭烜醫生: 禱告:求神吸引並奪回所有猶太人的心歸向神,並再次接上基督信仰的根源,為榮耀的君王預備道路,阿們。

從那時開始,就慢慢醞釀一種新模式,將有神同在的家庭醫學帶進到社區。 家庭醫學提供了基層醫療服務,家庭醫生守護著市民健康的最前線。 但蕭醫生指,在香港的家庭醫生,很多時只會被視為是看傷風感冒的普通科醫生。

蕭烜醫生

現時在診所工作的,除了醫生和助護,還有社工、輔導員和義工,診所亦成立了輔導中心,讓來看病的街坊,得到更全面的醫治。 2005年10月,蕭醫生與一些教會合作,開設了北角醫務中心,後來更在葵涌區增加了一個服務點。 展開服務初期,蕭醫生得到自己教會的傳道牧者幫助,藉著醫療及教會連結社區。 他坦言,最初的幾年只是學習怎樣運作,例如怎樣去管理一間診所、管理藥房、怎樣聘請人、怎樣訓練同事、怎樣跟進病人,都是一些重要的基礎。 當時傳道牧者會跟他一起在診所禱告,分享領受怎樣去為病人看病,怎樣幫助跟進病人。

蕭烜醫生: 李玟告別式|台灣粉絲怕留遺憾搶機票赴港奔喪:2個禮拜不敢面對

當時他在醫院跟一班弟兄姊妹祈禱,也會跟重災區醫院的弟兄姊妹連繫。 他同時觀察到,私營普通科醫生的處境很孤單,受到任何衝擊或者危難都得不到足夠支援。 他們為這些事祈禱,神就感動他們要去到社區表達愛及全人關懷,並連結其他私營的基督徒醫生。

蕭烜醫生

作為一位僕人領袖,他帶領同學與上一代的醫生一同參與服侍,加強對團隊的支援,藉跨代同行,發揮更大的效能去創造價值及凝聚社會資本。 而醫學上的治療方法、藥物,基本上都是身體出了問題才做的「補救」措施。 作為家庭醫師,蕭醫師認為老生常談的「預防勝於治療」是最有效的,這種預防,不單是身體上的健康,更是在心靈上要操練的更強壯。 心靈良藥更勝補救措施

蕭烜醫生: 禱告:求神為藝術山頭中眾兒女們安排屬靈夥伴,緊密同行,更恢復他們的生命,在其創作中更能流露神的榮耀、能力、權柄與國度,轉化地上的屬靈氛圍,讓人遇見神。

承載過往百年宣教使命,基督教論壇報期許以文字「高舉基督、傳揚福音、造就信徒」,為當代基督徒發聲、向世人宣揚上帝的榮耀。 事奉人之前必先事奉神,與神有真實的關係,蕭烜回望過去,神真的沒有落單他這個少年人,差派他在醫療職場上服事醫護人員,及帶領未得之民認識主。 流感爆發期,公營醫院急診室的值班醫護人員常常忙到天昏地暗,因著政府的一些先導計畫,容許蕭烜在自己的診所下班後,就趕去急症室支援前線人員的工作,讓這些醫師也感受到有人關心自己,雪中送炭。

「同一條走廊,巡房時我是醫師;走到走廊盡頭,脫下白袍,我就是病人家屬。」這是很扎心、也很痛的一句話。 蕭俛(8世紀—842年3月16日[1]),字思謙,封徐國公,唐朝官員,唐穆宗年間任宰相。 在傳統史料中,他因正直而受到褒揚,也因做出錯誤決定導致朝廷對河北藩鎮失控而受到譴責。 職業上的危機、前路的不明朗,甚至讓一些準醫師思考是否要堅持下去。 但因著信仰緣故,使蕭烜對生活、前路都以較平安的眼光看待,繼續堅持走他的醫師路。 或許我們都曾經歷這個過程,從一片渾沌中掙扎成長,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明白生存的目的;而作為學生唯一的目標和方向,就是把書讀好。

蕭烜醫生: 【Kingdom LIFE】非一般家庭醫生 連繫神國身體 醫治病人心靈

蕭醫生會診的時間有時會用上一個小時,正正因為他著重關係,所以希望深入了解病人的身心靈狀況,不單止醫治他的身體,更是希望將轉化人心的主,帶到病人的生命中。 診所逢星期三下午開放給基層病人作相交及敬拜聚會,希望藉此與病人建立關係、信任及歸屬感。 「很多時身體上的毛病是關乎當事人情緒心理以及人際關係的問題。」蕭醫生說,不少病人初時是因身體毛病來求醫,而他會從這切入點去關心病人,明白他們的心,後來對方願意打開心窗,關係就慢慢建立起來。 他分享了一個個案,有一位在地盤工作的男士腰痛前來求醫,過程中發現他同時患有抑鬱症,每天要服最少十款藥物,卻仍不能為他減輕痛楚。 該名男士漸漸覺得生活上受到限制,失去自信、失眠,與家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差。

蕭烜醫生

但對他來說,病人受到鼓勵,生活上有所突破,這些都來得比金錢重要。 他指自己曾經遇過一位身體遭嚴重燒傷的病人,這位病人有次獲邀出外旅遊,但卻擔心同行的人會以奇異的目光來看他。 診所的醫護人員都鼓勵他參加,並表示神會與他同在的,結果這位病人真的參加了那次旅遊,並有勇氣日後更多外出走走,人也變得開朗起來。 蕭醫生欣喜地表示,後來這位病人甚至用他已經全部燒傷、結焦的手指,製作了一盆花,祝賀去年成立的輔導中心。 蕭烜醫生2023 蕭醫生於2005年開辦仁愛家庭醫務所,不過,他原初並不是想當一位家庭醫生,而是想當一位腫瘤科醫生,但一個罹患末期癌症的婆婆改變了他。 這位婆婆曾對他說,覺得很孤獨,她在一天24小時之中,有22小時都在等候,因為醫生巡房只會用兩分鐘看她,而親人來訪也只是兩個小時而已。

蕭烜醫生: 服務

Faly坦言李玟過世第三天,就不敢聽她的歌,長達2個禮拜,但想到李玟一定不希望粉絲這樣難過,還是鼓起勇氣用她的歌,去想念這位天使,另外她也帶著粉絲自發性的禮物,包含卡片、花束、紙鶴,將台灣粉絲的思念一起送達到現場。 除了台灣粉絲外,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也陸陸續續飛到香港,更在香港各地共24個巴士站,買下廣告站牌的LED燈箱,擺上李玟的照片來追思。 基於這樣文字宣教使命,不論時代洪流如何,基督教論壇報始終堅持清新、客觀、深度、平衡、精簡、溫暖等七大報導原則,持守信、望、愛的三大生命價值,傳播基督救世的福音。 論壇報有最完整的教會消息、靈糧供應、針對社會重要議題的信仰洞見;論壇報彰顯跟隨基督的佳美腳蹤、發崛深刻感人的雲彩見證。 「之後我與母親一起祈禱、散步,有過一些美好的心連心時光。」因著蕭醫師的帶領,他的母親最後也成為了基督徒,確信耶穌已拯救她,深信將來在天國會再重聚。 一次,有位醫學院學生不堪壓力以至精神崩潰,看著同學被送上救護車,蕭烜感受到:「要不是認識神,我也許會像同學一樣精神崩潰。」自此蕭烜會撥出時間,與一些基督徒先去關心同學,為他們禱告後,才回到宿舍溫書。

  • 他表示,家庭治療是有時更是指跨代的服侍,例如小朋友的情緒問題可能來自父母的問題,最終會發現父母也是受到上一輩祖父母的影響。
  • 婆婆的話觸動了蕭醫師,令他反思,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怎樣的醫師?
  • 透過教關的網絡,團隊於教關「社區大使服侍體驗計劃」與「油踐入心」及不同教會合作,一同服侍基層,為社關事工帶來創新動力。
  • 早從讀書時期,蕭烜就已經展開了關懷同學的行動,後來更與志同道合的醫師成立了「香港基督徒醫生網絡」,關顧一群學醫行醫之人。
  • 家庭醫學提供了基層醫療服務,家庭醫生守護著市民健康的最前線。

後來,他的妻子及兒子到蕭醫生處看病,結果最後一家人都信主了。 醫務所的名字Agape Clinic,標誌是一個心形像聽筒內有十字架,意思就像用聽筒細心聆聽神的聲音和感動,從而去服侍病人。 由於醫務所的基督信仰形像在社區裡很明顯,於是逐漸可以連結到不同的教會,開始展開不同的服事,例如舉辦健康講座,為街坊的健康檢查,甚至乎舉行健康嘉年華等等。

如此服侍三年,商區福音使團亦邀請蕭醫生去分享三次聚會,都是跟情緒健康的主題有關。 他表示,家庭治療是有時更是指跨代的服侍,例如小朋友的情緒問題可能來自父母的問題,最終會發現父母也是受到上一輩祖父母的影響。 蕭醫生指,這種主動關心病人,和病人拉近距離的做法,其實不是所有診所職員都受落的。 因為在醫療界裡,早已認定了診所的職員,只是負責跟症、執藥,要他們走進社區並不容易。 此外,蕭醫生又會在診所裡跟同事一起敬拜和祈禱,此舉也會受到同事質疑。 他說:「當我關心我們的同事,關心他的處境,關心他的家庭,我就發現到原來他的家庭也面對很多困境。」因此,蕭醫生便很想與同事建立如同家人的文化,彼此關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