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啟德輕軌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啟德輕軌

經過三個階段公眾諮詢,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07年11月6日通過新修訂《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啟德發展計劃》歷時十五年方能敲定最終發展方案。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安坑輕軌自通車以來,不但為在地通勤跟通學的交通新增選項,更間接活絡地方經濟,為持續精進安坑輕軌週邊發展,新北捷運公司將辦理「好鄰好里」參與式預算徵件,希望募集更多在地的聲音及想法,透過安坑輕軌與在地的連結,提出整體發展的共好模式。

為灣仔填海計劃第2期及《啟德發展計劃》進行諮詢,香港政府於2004年4月成立共建維港委員會,由李焯芬擔任主席,委員會由6名官方成員及23名來自不同專業團體、環境保護組織、保護海港組織、商界等領域的非官方成員[6],委員會成立東南九龍發展計劃檢討小組就有關計劃提供意見。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九龍城區議會區議員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表示電車走綫能夠伸延至土瓜灣一帶,為居民多帶來一個選擇,亦可以帶動該區域的發展,惟表示馬頭圍道的路面狹窄,而且交通繁忙,可以容納電車行駛的空間有限制,故此她估計走綫最多可以伸延至九龍城碼頭一帶。 對於此方案建議利用舊啟德機場滑行道,而毋須興建跨海大橋;觀塘區議會交通及運事委員會主席洪錦鉉表示反對,他指出該條跨海大橋除了供予列車使用外,亦附有行人道,而當區居民亦希望可以由觀塘海濱花園步行直達啟德[28]。 日後如果落實建造系統,將會需要興建一座淨高21米、長500米的觀塘連接橋(造價約20億港元)以供列車、行人及單車徑跨灣而過,用以連繫啟德跑道末端與觀塘區;預料會導致約百艘駁船從此無法再進入觀塘避風塘[21][22]。

啟德輕軌: 香港文匯網

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表示,單軌列車是啟德發展區、九龍灣及觀塘商貿區的重要連接,讓乘客輕易換乘港鐵前往九龍東以外的地區。 鄧認為單軌列車主要應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例如日本神奈川湘南單軌電車、上野懸垂線以及重慶的單軌電車,故本港亦能參考。 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除了提供運轉過程中的小維修外,亦提供機體、引擎定期檢修,以及機身內部改裝等服務。 維修設施位於機場北面近新蒲崗,即今工業貿易大樓及在建新稅務大樓的位置。 除客運外,貨運亦是啟德機場的另一主要用途,對香港的貿易及製造業帶來不少貢獻。

  • 根據《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發展九龍東成為香港的第二個核心商業區,連接觀塘、啟德新發展區及九龍灣三地,並且建議改善行人連接系統,同時提出建造一條環境保護連接系統貫通全座啟德發展區,又與港鐵網絡接駁,以加強區內與區外的連繫[7]。
  • 是項研究分兩階段進行,已完成的首階段研究在評估各種環保交通模式後,建議了最適合加強九龍東連繫的兩種高架交通模式(即旅客捷運系統和單軌鐵路)。
  • 另一方面,因應香港於車站啟用前的數個月前有多宗不滿港鐵而到站抗議事件,警方在同月13日晚上派出約10輛警車,有近100名警員在站外內戒備,包括防暴警員及鐵路應變部隊。
  • 對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龍城居民而言,曾經流行過一句誇張的說話,說是只要在大廈天台拿着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捅下來。
  • 根據民政事務局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表示,民政事務局已經完成初步技術的可行性研究,正在處於考慮採購及融資安排的階段。
  • 啟德(Kai Tak)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指前啟德機場整個範圍重新發展後所形成的新發展區,政府現時稱之為「啟德發展區」(Kai Tak Development Area),即啟晴邨、德朗邨、與啟德郵輪碼頭之所在。
  • 2018年3月9日,會德豐地產以約63.592億港元向海航集团旗下香港國際建投購入啟德第1L區1號地皮,以最高的樓面面積425,361平方呎計,平均樓面呎價14950元,獲批興建2幢樓高33層及34層的住宅大廈,以及5幢4層至5層高的住宅大廈,合共涉及樓面約425,369方呎。

早於2007年,《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已載有高架鐵路環保連接系統,並就此預留用地,之後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09年作初步研究。 啟德輕軌 她於2011年時曾表示,單軌鐵路會由港鐵觀塘站,連接整個啟德發展區,經過沙中線啟德站,再達九龍灣站,將啟德、觀塘及九龍灣連成一線。 鄧家彪認為,即使單軌列車難以在本港局部地方設立,也不應放棄整個項目,否則是「浪費時間,亦浪費錢」。 他提出可選擇以「多元組合」輔助模式,例如只發展直線行走模式,或只連接啟德站至郵輪碼頭。 鄧家彪表示,過往在啟德進行大型活動,惟參加者都曾表達交通不便的問題,故希望政府能繼續研究,未來或會有新方法或科技解決現時面對的問題。 而車廠將設於啟德行動區內一幅6公頃的政府土地,初步計劃上蓋物業可作為娛樂、商業、酒店或服務式住宅用途,合共提供5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

啟德輕軌: 計劃

可以感覺到飛機與地面距離越來越近,地面位於深水埗及旺角的擠迫街道、多層樓房及行人已一一清楚可見,但前方卻未見跑道蹤影。 後來兩旁的建築物似乎快要撞到機翼,有時更可以清楚看見民居內的電視畫面、或天台上晾曬衣物的顏色。 啟德輕軌 飛機升降方向分別為136°及316°,所以名為「13跑道」及「31跑道」。

政府於2009年起研究於九龍東興建單軌鐵路,惟研究逾11年,但今日(26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政府最終認為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不可行。 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聯促政府在今屆首份施政報告中重啟項目,強調啟德輕軌可連接整個九龍東,紓緩區內交通需求,更可成為「打卡」景點。 他獻計提出「工聯會啟德單軌鐵路線建議」,建議單軌長度可由原計劃9公里縮至6公里,路線由九龍灣站到郵輪碼頭站,沿路共十站,以避開觀塘一帶技術難點,減低建造成本。 啟德輕軌 政府沒有特別為啟德機場興建高速公路或鐵路,通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包括太子道、觀塘道、東九龍走廊及後期興建的觀塘繞道;太子道建有行人天橋及隧道連接機場。 現在已經改稱為啟德隧道的機場隧道則穿過機場跑道之下而走,連接九龍灣與土瓜灣的交通。

啟德輕軌: 工程師多次傳訊、寄回餅乾給女網友 判拘役15天

系統定位為非單純公共交通工具,亦是地標之一,乘客可以從高架列車車廂飽覽維多利亞港的景致,提升觀光體驗。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於2012年2月至10進行,發展局於同年5至6月舉辦了兩次公眾參與工作坊;第二階段諮詢則於同年第4季展開,於2014年2月4日完結。 政府提出「啟德發展計劃」,《啟德分區計劃大綱批准圖》亦將鐵路為本的環保運輸系統,包括定軌列車,列為可能會興建的設施,目的是減少新發展區內的車輛流量。 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09年12月展開有關擬議環保連接系統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經公眾諮詢蒐集見後,該項研究建議採用高架單軌鐵路系統作為環保連接系統,以港鐵九龍灣站為起點,穿越啟德發展區後,取道橫跨觀塘避風塘的新建觀塘連接橋,然後與港鐵觀塘站連接。 此系統是《啟德發展計劃》及由發展局策劃的《起動九龍東》計劃內容之一,[4]諮詢工作於2011年開始[5],坊間反應一般,2015年7月立法會財委會通過了涉及約9,230萬港元的可行性研究撥款申請,但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指出計劃已被擱置,並由「多元組合」模式的連接系統所取代[6]。

啟德輕軌

2020年4月,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回應立法會議員的書面質詢時表示,由於興建難度比預其中高及複雜,不論以高架或地下模式建造,區內已發展的地區為興建有關系統帶來極大的技術困難,因此需要較長時間審視,而環接系統進行的第二階段詳細可行性研究預計2020年內完成[8][9]。 啟德輕軌2023 最終政府在同年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展「多元組合」模式的連接系統,比單一的基建更為有效和可取[6],報告未有再提及單軌鐵路系統,意味此計劃正式告吹[10]。 啟德輕軌 啟德輕軌2023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啟德輕軌2023 李斯哲:政府於2009年起研究於九龍東興建單軌鐵路,惟研究逾11年,今日(26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認為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不可行。 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表示,單軌列車是啟德發展區、九龍灣及觀塘商貿區的重要連接,可讓乘客輕易換乘港鐵前往九龍東以外的地區,他促請政府堅持啟德輕軌項目。

啟德輕軌: 路線

第4期工程主要提供接駁體育園區及土瓜灣的基建設施,第5期工程範圍位於九龍城太子道東對面的前北面停機坪,為未來「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綜合發展區,以及住宅、商業等發展提供道路、渠務及水務等基建。 在道路基建方面,工程會為前北面停機坪位置提供汽車通道,包括經世運道及擬建D1路接駁九龍城區,而於富豪東方酒店外的兩條現有行車天橋亦會連接D1路,車輛可於太子道東使用該兩條行車天橋進出前北面停機坪位置。 在陸路交通方面,政府經已為啟德發展區完成詳細交通基建規劃,四條地區幹路貫穿發展區,包括D1路(世運道及協調道)、D2路(承啟道)、D3路(承豐道)及D4路(承昌道),並按需求陸續推展各項道路工程。 第1期基建工程主要為啟晴邨及德朗邨提供基建設施,所有工程已經完成;第2期基建工程提供第1期工程所在位置以南的設施。

2020年2月13日晚上11時許,有10多名市民已經冒雨在啟德站出入口外等候通車。 而港鐵於翌日早上5時20分左右開放其中D出口供乘客進入車站,守候多時的鐵路迷衝進車站大堂,有人甚至在閘機外開香檳慶祝。 啟德輕軌 時任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總經理鄭群興及常務總監劉天成亦在車站向乘客派發紀念品,包括免費車票一張、港鐵吉祥物「鐵仔」造型的零錢包及巧克力各一個。 不過時值九龍城區議員李軒朗亦在車站舉牌展示「太子站交片」標語,要求港鐵就831太子站事件交出片段釐清真相[14]。 運輸署於2018年2月就上述三條巴士路線進行招標,並於4月公佈結果,三條路線均由城巴中標[6],路線編號分別為20、22及608[7]。 《啟德規劃檢討》(Kai Tak Planning Review)在2004年展開,為東南九龍發展計劃制訂全新發展方案,以「不填海」原則重新規劃[3]。

啟德輕軌: 飛機維修

其中以鄰近協調道的「綜合發展區」商業地皮面積達19.1萬平方呎,地積比率為10倍,提供逾190.5萬平方呎樓面,劃分為東西兩面地盤,將會興建1幢包括寫字樓、酒店及零售的綜合商業項目,將會成為地標式的建築。 2009年12月,土木工程拓展署聘請了顧問公司進行環保連接系統的可行性研究。 為了配合九龍東核心商業區的發展需求和加強九龍東與內及外的聯繫,土木工程拓展署重新審視了原有環保連接系統的走線及功能,並且比較了不同走線的工程可行性、交通影響、土地需求、環境影響、營運表現、財務表現及經濟回報。

啟德輕軌

早期的啟德機場和住宅區相距還比較遠,但隨着住宅區和機場不斷擴展,機場的位置和住宅區變成只被太子道一街之隔。 啟德用盡各種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擴展至65個停機位,當中只有8個直接靠在客運大樓旁。 機場無論是起降時間、停機位等都到使用的極限,航空公司要開設從香港到新目的地的航班也比較難。 啟德輕軌2023 由於發展計劃過於倚賴鐵路,途經的巴士綫不多,而在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影響下,原定區內地鐵站(今港鐵站)於2019年啟用,最後啟德站隨屯馬綫一期通車而於2020年2月14日啟用,而宋皇臺站更延至2021年6月27日才能啟用。

啟德輕軌: 交通資訊

到同年12月,集團向城規會申請在第1F區2號擬建兩幢商業大樓,其中主大樓樓高約48層,包括4層地庫,佔樓面面積117.2萬方呎;而另一幢約2層高的零售大樓,佔樓面面積70萬方呎,另提供約4萬方呎面積作為公共運輸交匯處。 九大發展商聯合向政府爭取重啟興建啟德單軌鐵路,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歡迎,認為有必要以列車連接啟德跑道、觀塘及九龍灣,提升東九龍作為旅遊盛事中心及核心商業區的吸引力,因此敦促政府接納民間訴求,並在首份《施政報告》作出回應。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25日)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除了公布連串新措施,亦有研究多年的舊計劃「壽終正寢」,包括由林鄭早年出任發展局局長時提出,研究至今約10年的九龍東單軌鐵路。 政府消息人士稱,啟德發展區原希望保留鐵路計劃,但深入研究後,發現消防安全等問題,引致計劃失敗,需改用其他交通方案。

啟德輕軌

其後,香港政府顧問最近完成《啟德發展計劃》的研究,提出改以樹作為街道命名設計主題,建議將圍繞啟德城中心的環形道路命名為承啟道,取其「承先啟後、承接啟德」之意;臨近前跑道的新路命名為承豐道,取承字與乘字同音,有乘風而去之意,可以從中反映啟德從過去的機場承繼豐碩的遺產;前南停機坪主要道路則命名為承昌道,取其昌盛之意。 啟德發展區區內街命名則因為啟德河為啟德城中心的主要特色,加上樹為靈感,以沐字作主題,並且配以與彩虹邨有關係的顏色用字如丹及虹,以及反映人民美德的用字如恩、禮及仁等[70]。 此為雙子塔地標項目,用作開設崇光百貨(SOGO),並有其他商業、娛樂、餐飲等設施,預計2022年落成。 2013年3月8日,土拓署公布為「啟德發展計劃──前北面停機坪第4期基礎設施」工程合約招標,工程主要包括建造新道路、兩座污水泵站及相關的加壓管道、冷卻水管及箱形暗渠,以及行人路、排水渠、污水渠、水管、環境美化和緩解措施等附屬工程;以配合前啟德機場北面停機坪未來的住宅發展項目。 合約於同年4月19日中午12時截標,工程預計於同年7月展開,於2016年6月竣事[14]。 因應司法覆核結果,規劃署於2004年7月展開以「不填海」為原則的《啟德規劃檢討》,重新規劃。

啟德輕軌: 香港巴士大典

膠輪捷運與載客量相若的單軌鐵路系統比較,行走急彎所需要的迴轉半徑較小,較容易在擠迫的腹地區域行駛,共用路軌時亦比較單軌鐵路系統靈活。 不過,單軌鐵路系統所採用的主樑式高架導軌比較膠輪捷運所需要的板式高架橋輕巧,對景觀所造成的影響較低,並且對日光及通風的阻擋較少。 鑑於該研究建議採用一條非常簡單的走線,無須共用路軌和克服急彎,採用外形設計輕便和輕型的單軌鐵路比較適合,加上單軌鐵路在香港具有獨特性,能夠為旅遊業帶來吸引力;因此,該研究建議環保連接系統採用單軌鐵路。 發展局回覆查詢指,在九龍東建造擬議單元高架模式的環保連接系統,將面對多項複雜的技術挑戰,建造和運作成本高昂,財務上並不可行,並非可取選項。 就鄧家彪提出的單元高架模式環保連接系統的方案而言,就算該方案縮減規模,餘下走線同樣涉及多項的技術挑戰,建造成本仍然昂貴。 發展局今(25日)回覆《香港01》查詢,為「縮水版」輕軌落閘,指鄧方案就算縮減規模,餘下走線同樣涉及多項技術挑戰,建造成本仍然昂貴。

啟德輕軌

梁振英認為對於香港社會急於覓地興建居屋及香港土地供應短缺下,啟德發展區的設計太奢侈;認為啟德發展區的320萬平方米土地只是用以容納9萬人口實在是太奢侈,只相當於3座公共屋邨的人口。 梁振英上任後,就指示發展局重新檢討啟德發展區土地用途的規劃,發展局於2012年9月完成報告,由其審核。 根據《蘋果日報》報道,發展局在報告中剔走了佔地特別多、逾20萬平方米的體育場管區更改為住宅用地,令到住戶人口最少增加3萬。

啟德輕軌: 填海司法覆核

惟2012年發展局提交的立法會文件中提到,單軌列車涉及龐大成本,基本建設費用約為120億元,經濟回報亦不大,但其「策略性地位舉足輕重」,當中非量化經濟效益不容忽視,對九龍東轉化為另一個核心商業可產生催化作用,而且「締造充滿旅遊魅力的獨特地標」。 啟德輕軌2023 鄧續指,相信單軌鐵路會成為港人「打卡」、「為搭而搭」的景點,若欠缺啟德單軌作爲主動脈,啟德新區將似「死城」一樣難以前往,不利啟德一帶居民及旅遊業工作者。 他又指,東九龍交通問題嚴重,疫情前觀塘線載客率97%,已達飽和狀態,而啟德未來人口將大增,2026/27年度料有1.21萬伙公營房屋落成,九龍灣宏照道未來亦將有公屋落成,觀塘及啟德未來交通需求將繼續增長。 經過多番擴充後的啟德機場,關閉前共有32個登機門;當中只有8個連接登機橋,主要供大型客機如波音747使用。 使用其他登機門的乘客需要步行至地面轉乘連接巴士,到戶外之停機坪,再使用樓梯登機。

  • 由於要遷就飛機起降航道,除法例指明之荔枝角焚化爐煙囪外[25],九龍大部分區域及部分港島東區的建築物高度受嚴格限制。
  • 啟德設立雲巴面臨的困難包括地理限制、轉彎及爬坡能力、東九龍交通構成的施工難度以及與現行大型運輸系統接駁的問題。
  • 啟德機場內的多條道路名稱都和航空業相關,部份街道的英文名字來自飛機型號。
  • 啟德發展區興建了啟德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總供冷範圍約173萬平方米,足以滿足40座30層高的商業大廈。

2006年年底,規劃署完成3輪公眾諮詢,擬備了初步發展大綱草圖,並且根據初步發展大綱草圖的建議,修訂了《啟德分區大綱草圖》,將計劃重新定位為「香港的歷史文化、綠茵、體育及旅遊中心」,規劃範圍由457公頃縮減至328公頃,發展區總人口修訂至86,500,總住宅單位為30,500個。 提供800,000萬平方米辦公室樓面面積及85,400個就業機會。 [7]早前的《啟德(北部)分區計劃大綱圖》和《啟德(南部)分區計劃大綱圖》則合併為一份圖則。 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發表的《海港填海及市區發展研究》,為香港市區規劃了粗略的都會概念,以應付踏入21世紀的香港市區發展需要。

啟德輕軌: 香港九龍東環保鐵路發展一再拖延

1998年7月5日晚上,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終於結束73年的歷史任務。 2017年,發展局公佈,將於啟德發展區規劃兩條地下街,連接宋皇臺站、啟德站、九龍城、新蒲崗等地,兩條地下街分別長約1100米和400米,並將24小時開放[57]。 啟德機場年代,區內原有不少以各種飛機型號命名的街道,惟大部分街道已消失,剩下的啟東道成為承啟道的一部分,現時只剩下協調道(以和諧式客機為名)及世運道。 興建中的的6號幹線連接將軍澳、藍田、茶果嶺及西九龍填海區,其中中九龍幹線將在承啟道及啟福道設置出入口。 2020年12月2日,地政總署公布中國海外發展與同系的中國建築分別持有80%及20%權益的以42.728億港元投得啟德第4E區1號住宅地盤,以總樓面約328459方呎計算,每方呎樓面地價13,009元,較市場上限估值高約4.1%。

啟德輕軌

啟德發展區提供約200萬平方米住宅樓面,合共30,000個住宅單位,包括13,368個公共房屋及居屋單位,可以居住86,500人。 車站廣場下會設兩條地下購物街,全長約1500米,分別連接九龍城、新蒲崗、沙中綫宋皇臺站及啟德站,並透過賣地條款要求發展商興建、管理及營運與其發展用地相連的地下街,須全日24小時開放供市民使用。 2012年4月,臨時水上活動委員會建議在啟德跑道與市區之間的水域及岸邊的一幅土地興建一座綜合水上活動中心,提供獨木舟存倉及船庫等,用以舉辦划艇(賽艇)(英語:Rowing)、激流獨木舟及龍舟競渡等活動,獲得海濱事務委員會同意,並且提交予地政總署審批[37]。 他指即使「雲巴」能解決啟德輕軌的轉彎及爬坡難題,後兩個因素仍然值得留意,「如果轉彎唔使好多位、唔笨拙,仲要睇吓個站同月台, 佔嘅位置多少!」因為啟德區內原有規劃已預留位置予輕軌設置車站及月台,不過要考慮與東九龍其他鐵路站做到無縫連接,如牛頭角或九龍灣。

啟德輕軌: 最高瀏覽

機場北面及東北面約10公里外的山高度達2,000呎(600米);東面的山距離跑道更只有5公里。 機場南面是維多利亞港,而海港外不足10公里之處,則又是香港島上1,700呎(520米)左右的高山。 1950年代初韓戰期間,香港成為聯合國軍的後勤基地之一,大批英美軍事人員和軍機軍艦等進出香港,例如曾有美軍飛艇在維多利亞港上降落。 當時啟德機場亦設有碼頭供乘坐飛艇或水上飛機的抵港旅客上岸[14]。 當時啟德機場候機室及導航等設備簡陋,新型噴射客機無法起降,除緊急情形外機場也未具備夜間升降功能[14]。

是項研究分兩階段進行,已完成的首階段研究在評估各種環保交通模式後,建議了最適合加強九龍東連繫的兩種高架交通模式(即旅客捷運系統和單軌鐵路)。 規劃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早前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上,擬議「環保連接系統」的走線及車站在大綱圖的《説明書》,清楚表明須作進一步研究和可行性研究。 有關走線及車站在分區計劃大綱圖上主要涵蓋「休憩用地」地帶及「其他指定用途」註明「與旅遊業有關的用途包括商業、酒店及娛樂」地帶。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