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2023全攻略!內含三無大廈聯廈聯管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馮仁樂報道:近日鼠患猖獗,本港至今錄得多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社區人心惶惶。 油尖旺大南區內「三無大廈」由於缺乏妥善管理,出現鼠蹤見慣不怪,更令鼠疫有社區傳播之虞。 「三無大廈」問題多、無王管,三成七受訪者批評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處理「三無大廈」問題效率低及馬虎;三成五斥當局闊佬懶理,令危機處處;兩成三直指舊區重建進度緩慢,令問題無法解決。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他又指,部分舊樓業主在改裝喉管時,並無依循原有設計,更將廢水管及污水管接駁,可能有傳播病毒的風險。

  • 鼎珮集團持有的長沙灣睿峰,VMS鼎珮合夥人馬宣義表示,項目以招標形式沽出5伙,包括3伙1房戶、1伙開放式及1伙3房戶,平均呎價約2.3萬,單日套現約4500萬。
  • 雖然現時政府推出「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但成效不大,她建議改為「聯廈聯管」,由政府當局委聘管理公司,直接為「三無大廈」做好管理。
  •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北角東發大廈C座早前錄得多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疑與大廈單位共用天井,容易造成垂直傳播有關。
  • 李思敏又質疑,民政總署自2011年起推行的「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顧問服務計劃),認為雖然該計劃委聘專業物管公司,協助業主成立法團和申請資助等,但只屬一次性的服務。
  • 另有內地網紅近日發布「挑戰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的影片,稱遭歧視。
  •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過去10年「三無大廈」已減少四分一,又指「三無大廈」存在很多共同問題,政府已推出其他配套計劃,協助「三無大廈」改善喉管、消防系統等樓宇安全。

不過,李思敏質疑該計劃的成效不大,原因是有關計劃只屬一次性的服務,同時未能統一管理多幢 「三無大廈」,並不能徹底解決 「三無大廈」的問題。 她呼籲當局考慮經民聯的建議,即優化這項顧問服務計劃,改為 「聯廈聯管」,由政府當局委聘管理公司,直接為 「三無大廈」做好管理服務。 李慧琼又期望,在政府、社會團體、物業管理公司等各單位衷誠合作下,盡快將服務包送到市民手上,而民建聯會持續響應和支援政府抗疫工作,並呼籲社會在第五波疫情完全穩控前切勿鬆懈。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會於2022年6月中旬以「PMSA」發出電話短訊提示申請人。 徐英偉表示,部分服務要求業主必須成立法團才可以申請,政府部門亦會透過不同的支援或資助,鼓勵業主成立法團。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議員批管理「三無大廈」計劃成效低 徐英偉解畫遭石禮謙籲勿「遊花園」

她說,大南區內有200幢「三無大廈」,大部分已改建為劏房,而業主並非住客,他們不知道大廈情况,導致無人承擔大廈管理問題。 她補充,有些業主雖然自住物業,但因不熟悉法團管理規條,又怕承擔法律責任,故往往無法組成業主立案法團。 經民聯建議政府設立「聯廈聯管」先導計劃,由民政事務處招標聘請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一些無業主立案法團、無居民組織、無物業管理公司的「三無大廈」。 該黨建議在油尖旺大南區實行為期一年的先導計劃,令居民感受治安及衛生問題得到改善,其後有動力自行組織業主立案法團,繼續承擔物業管理責任。 李思敏又質疑,民政總署自2011年起推行的「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顧問服務計劃),認為雖然該計劃委聘專業物管公司,協助業主成立法團和申請資助等,但只屬一次性的服務。

計劃由民政事務處統籌,招標聘請具規模的物業管理公司,協助優化大廈管理,為期1年,居民接觸到大廈管理的好處後,繼而自行成立法團,延續管理。 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黃舒明表示,政府現時的「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未能優化大廈管理,「三無大廈」居民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情況。 「聯廈聯管」先導計劃是對「三無大廈」作統一管理,讓居民接觸到大廈管理的好處,主動組成業主立案法團,自行管理大廈事務。 舒明表示,現時油尖旺民政處和區議會已共同進行數年的「地區行政主導計劃」,改善「三無大廈」公用地方衞生及消防問題,「聯廈聯管」先導計劃可以說是優化版,一併解決清理垃圾、加強治安及更新消防系統等多個問題,「只要政府肯做,先導計劃可以立即推行」。 從2011年至今,政府分別推行3次有關計劃,委聘物業管理公司免費為業主成立法團、協助申請樓宇維修資助與進行維修工程。 根據民政署數字,首兩期的計劃成立295個法團、協助229個法團申請維修資助、198個法團進行大廈維修,但全港無業主立案法團、無任何居民組織及無管理公司的「三無大廈」,過去5年約有5000多幢。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政府措施

申請人須配合有關要求並於指定期間內遞交有關資料,以供民政事務總署及/或物業管理業監管局作審批、評估、覆核和監察之用。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會隨機揀選申請人作出審查,有關申請人在收到由物業管理業監管局以「PMSA」發出的電話短訊通知後,須提供文件證明其符合「計劃」的申請資格。 就其在個別指定階段是否符合計劃下「在指定階段內曾為「三無大廈」提供清潔或保安服務」的要求分別作出聲明。 第二輪發放的津貼會涵蓋在2022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第2個指定階段)曾為「三無大廈」提供清潔或保安服務的合資格申請人,而每位合資格申請人在該指定階段內最多可獲發放2個月 , 每月2,000元的津貼。 首輪發放的津貼會涵蓋在2022年2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第1個指定階段)曾為「三無大廈」提供清潔或保安服務的合資格申請人,而每位合資格申請人在該指定階段內最多可獲發放3個月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 每月2,000元的津貼。

身兼經民聯成員的大南區區議員李思敏表示,希望當局能夠開放思路,為社區居民做更多實事。 【本報訊】油麻地及佐敦一帶持續爆疫,政府擴大強制檢測範圍,惟區內有部分疫廈為「三無」大廈,即無業主立案法團、無居民組織及無聘用物業管理,令防控疫情更加困難。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舊區的三無大廈因喉管失修,加上平日「無王管」,認為應該收緊三無大廈強檢條件,只要出現一宗確診個案,全幢大廈住戶便需強制檢測。 雖然現時已有政策協助「三無大廈」,惟港府統籌力度不足,導致部門間各自為政,變相問題依舊。 他建議港府成立專責委員會,擔當統籌角色,以處理「三無大廈」缺乏管理及衞生堪憂的情況。 她建議屋宇署設專責小組巡查全港「三無大廈」,倘有污水渠亂接駁問題,便應立即執法。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香港機電工程商聯會一班義務技工協助居民安裝天眼。

民政事務處取得目標街道大部份居民同意後,便展開招標工作聘請管理公司,對整條街道的大廈進行管理,並重點推動業主成立法團,定期留意法團發展和管理進度。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2023 她補充,計劃可分兩期進行,第一期的對象為「三無大廈」,第二期則針對無人管理及參與業主立案法團會議的大廈。 民政署一一年推行「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協助成立法團及申請維修資助。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此類公契,部分沒有明文規定業主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所有業主皆具約束力;故此,為免日後就有關的決議出現意見分歧、籌集費用困難,甚至有可能受到法律挑戰,以致已經開展的工程不能完成等問題,有關樓宇公用地方的維修工程決議須經全體業主一致通過或書面同意。 基於獲得全體業主一致通過決議難度甚高,因此市建局建議成立法團,來籌組維修工程。 這些服務包括協助成立法團或協助法團恢復運作、協助招募居民聯絡大使、出席法團會議,提供專業意見和文書支援服務、協助法團申請各類維修資助和貸款計劃、協助法團投購第三者風險保險,以及提供大廈管理培訓等。 透過上述服務,物管公司協助業主克服起步和統籌方面的困難,並循序漸進地培訓業主以承擔管理責任。 油尖旺區議員、「聯廈聯管」先導計劃倡議人李思敏表示,政府自2011年推出「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協助合資格的舊樓業主聘請物業管理公司,並提供法律意見及跟進,協助組成業主立案法團,但計劃無法提高業主的積極性,成效不彰。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尖沙嘴火鍋店傳異味4職員不適送院 消防戴防毒面罩檢測

以開蓬巴士於上述地點巡迴播放防止山火宣傳聲帶,向市民傳遞防火安全的訊息。 在推廣策略上,市建局早在2017年開展了樓宇復修新策略研究,因應全港樓宇業主在維修方面的狀况,建議一套適用於私人樓宇的維修及保養策略,希望從根本做起,加強業主對樓宇維修保養的意識。 不少「三無大廈」有僭建物、走火通道阻塞等問題,港府遲遲未取締,三成六受訪者指,環境惡劣會令居民逃生無門;三成一擔心會阻礙救援工作;兩成七斥當局取締不力釀成危機。 此外,大廈公契除了訂明大廈的公用部分、個別業主的專用部分和各個單位的不可分割業權份數之外,也會就很多大廈管理事宜作出詳細的規定及指引。 大廈公契是因應大廈本身的情況而訂立的私人合約,由於大廈有其各自的公契,不同大廈的公契所訂明的業主責任及權利亦有所不同。 居住基隆街一幢六層高唐樓的張先生支持計劃,又稱過去居住30多年,大廈「無皇管」,環境變得溶溶爛爛,走廊的天花石屎剝落,單位廁所更出現5元硬幣大的裂痕,「當垃圾費由每月100元加至200元,垃圾就無人處理,到處都是老鼠」,故冀計劃可助居民改善居住環境。

民政事務署針對「三無大廈」推出的「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批評計劃成效欠佳。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過去10年「三無大廈」已減少四分一,又指「三無大廈」存在很多共同問題,政府已推出其他配套計劃,協助「三無大廈」改善喉管、消防系統等樓宇安全。 筆者將在這篇文章內集中探討舊樓,尤其是「三無大廈」的業主應籌組法團的迫切性,建議政府應結合市建局、樓宇維修業界,以至民間組織的力量,協助住戶成立業主組織或法團,申請市建局的資助,進行與樓宇維修相關的工程,改善樓宇公用部分的管理。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謝偉銓:多管齊下 協助「三無大廈」籌組樓宇復修

市建局非執行董事湯棋淯大律師在6月4日《明報》觀點版的文章指出,大廈所有業主均有責任維持公用地方妥善修葺及保持狀况良好;而在籌組樓宇維修工程上,最理想的處理手法以及先決條件,便是業主為樓宇組織法團。 綜觀整體情況,大部分受訪者不滿港府對「三無大廈」問題視而不見,沒有在去年土瓜灣冧樓事件中吸取教訓,受訪者又疑質當局巡查及驗樓成效,擔心舊樓嚴重事故隨時再發生。 李思敏指,託管服務目的是希望居民接觸到大廈管理的好處會延續管理,繼而成立法團自行管理,即使成效不彰,但起碼已聘請清潔工清潔大廈、維修鐵閘等,解決實際需要。 至於「居民聯絡大使計劃」方面,自推出以來,已招募逾4 000名居民聯絡大使。 截至二○一九年十月,透過居民聯絡大使參與協助成立的法團共有474個。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政府在1970年制定《多層建築物(業主法團)條例》,為業主提供一套法律規定,使業主得以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管理自己的樓宇。 該條例在1993 年作出重大修訂,改稱為《建築物管理條例》,為業主成立法團提供更清晰和簡便的程序,同時賦予業主具體的權力和責任,管理大廈的公用部分,包括大廈外牆、走廊、天花、電梯大堂、窗台和渠管等,以及籌組維修工程。 農曆新年將至,民政總署及各區民政處在新一年會繼續透過加強為舊樓及「三無大廈」提供的清潔支援服務,提高相關業主及居民對良好大廈管理及保持環境衞生的意識,以期減低2019冠狀病毒病的感染和傳播風險,令市民生活盡快回復正常。 同場出席記者會的街坊張先生表示,現時居住在基隆街的「三無大廈」,樓齡高達四十多年,石屎剝落情況嚴重,廁所的石屎空隙「可以放五蚊銀入去」。 他又指大廈業主不願承擔清潔費用及法律責任,無法成立法團,難以改善大廈公用地方的差劣衞生情況。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議員批管理「三無大廈」計劃成效低 徐英偉解話遭石禮謙籲勿「遊花園」

報告指出,有關成立或恢復法團運作的服務量目標,提供顧問服務的承辦商整體數字都超過目標,但計劃只能為3820幢大廈當中14%的大廈,成立或恢復法團。 這場四屍五命大火疑因劏房衍生的問題阻礙逃生,三成四受訪市民直指劏房增加潛在危機;三成二批評港府懶理劏房問題;三成一批評當局無決心打擊。 對於存在已久的「三無大廈」問題,四成受訪者指港府監管不力,導致不少問題產生;三成一直指當局協助組織法團不力。 康文署於去年推出一站式網上資源中心康文署寓樂頻道,在疫情中更見其成效,作爲大眾隨時隨地接觸體育文化資源的橋樑,更有效地推廣康體與文化藝術,寓教於樂。 寓樂頻道推出後大受市民大眾歡迎,截至2021年8月,已有超過1,400萬人次觀看。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因此,李思敏建議政府推行「聯廈聯管」先導計劃,由民政事務處招標聘請物業管理公司,統一管理一整條街的「三無大廈」。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她期望,計劃推行的一年內,居民能感受物業管理的好處,看到治安及衛生改善後,往後有動力自行組織業主立案法團。 油尖旺區議員黃舒明亦補充,「顧問服務計劃」推行多年,政府一直委聘兩間物管公司處三無大廈,相信政府對招標公司管理有「相當經驗」,「聯廈聯管」亦可參考現時「消防資助計劃」及「樓宇更新大行動2.0」,提供基金協助計劃推行。 油尖旺區議員孔昭華認為政府應主動介入,例如可以「大廈聯檢」方案,政府牽頭負責聯絡業主,「唔少業主年紀大,唔識搞」,先改善結構安全、防火等問題,再向業主收回成本價。 他續指,「三無大廈」多為50至60年前落成,要加裝水箱或消防設備並不容易,須考慮大廈樓層及天台的承托力是否足夠,屋宇署等部門可提供協助。 因應研究結果,市建局特別在公眾及持份者兩個層面,制定一套宣傳計劃。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地區防火委員會活動

因此,在加強配套措施方面,筆者認為政府可以在現行的各項支援服務上,探討如何進一步實踐以「業主為本」的策略,協助業主提升組織能力,例如結合非政府組織的力量,為他們安排「個案主任」,詳細了解業主在組織法團上的困難,按其需要提供支援。 儘管情况已有改善,但新冠疫情揭示了現時「三無大廈」老化失修的問題甚為嚴重,不單威脅住戶健康和安全,甚至影響大廈所在社區的環境及衛生狀况。 筆者認為有必要考慮從加強配套措施、深化推廣策略及優化「三無大廈」管理模式三方面着手,進一步提升對「三無大廈」業主的支援,協助他們克服在成立法團上遇到的障礙。

經民聯昨日舉行記者會,聯盟油尖旺區議員李思敏、黃舒明、陳少棠及黃建新建議在「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基礎上,增設為期1年的「聯廈聯管」先導計劃,由民政事務處協助優化大廈管理,推動居民自組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大廈事務,改善大廈衛生治安情況。 「三無大廈」除了有石屎剝落危機,同時潛在衞生及治安問題,政府推出「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協助其業主成立法團加強管理。 有區議員批評計劃未能為市民帶來信心,建議政府要設立先導計劃來鼓勵市民成立法團。 為了提高業主組成立案法團的積極度,思敏提出多項切實可行的建議,計劃先由民政事務處對目標街道大廈進行家訪,並放寬申請門檻,讓業主授權租客為法團會員,參與和處理大廈事務。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口岸車場有預約無位泊 議員倡對超時車輛採遞增式收費

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認為,部分舊樓業主改裝喉管,增加了播疫病毒風險。 經民聯主席、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則建議,政府在「三無大廈」推行「聯廈聯管」,委聘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改善環境衞生。 事實上,本澳存在不少超過四十年樓齡的舊式樓宇,當中大部份更是屬於無業主會、無管理公司、無住戶理會的“三無大廈”,經常出現石屎剝落、電線老化、滲漏水等問題,衛生環境更較為惡劣,嚴重困擾舊區居民的生活,再加上,現時處於疫情常態化下,更增加散播病毒風險。 據了解,本澳現時“三無大廈”已達4千多棟,當中大部份均欠缺管理機關,政府雖然推出“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但由於住戶多為長者或外僱人員居住,加上相關計劃需要整幢樓宇逾半數業權人簽名方能申請,所以在實際操作時比較困難。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全港逾5,000幢三無大廈 學會建議推小區管理 集數幢大廈聘物管

油尖旺區內仍有大量「三無大廈」未成立法團,當區區議員黃建新批評計劃期望一步到位,但未有考慮市民對自我管理大廈仍缺乏信心,他建議政府先設立為期1年的「聯廈聯管」先導計劃,招聘物管公司協助「三無大廈」先解決基本管理問題,其後才逐步推動成立法團。 委員歐陽廣球表示,本澳樓宇狀況及管理複雜,防火設備及大廈環境各異,建議釐清法案對樓宇管理企業主、管理機關以及業主之間的權責。 (星島日報報道)北角東發大廈C座早前錄得多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疑與大廈單位共用天井,容易造成垂直傳播有關。 至於協助業主成立或重新啟動法團方面,正如前文所述,顧問服務計劃下的物管公司已透過家訪和招募居民聯絡大使等提供協助。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2023 我們會繼續透過顧問服務計劃和「居民聯絡大使計劃」協助「三無大廈」的業主成立法團。 經民聯今年五月提出 「聯廈聯管」 方案,建議由民政事務處統籌,招聘物管公司協助 「三無大廈」 解決基本管理問題,並先由 「三無大廈」 較為集中的大南區作為試點。

三無大廈聯廈聯管: 支援業主維修 「三無大樓」恭誠樓大變身

故她提出為期1年的「聯廈聯管」先導計劃,設立如同樓宇管理體驗版的「三無大廈託管服務」,由民政事務處統籌,招聘物管公司統一管理,,協助「三無大廈」先解決基本管理問題,包括清理垃圾、加強保安及更新消防系統等,繼而推動他們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大公報訊】油尖旺大南選區候選人、經民聯李思敏,今年三月在大南補選勝出。 自從當選之後,李思敏馬不停蹄跟進區內問題,其中一項就是「三無大廈」(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居民組織、沒有管理公司)的管理問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