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檢查肝癌8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因應年齡、家族史、是否出現肝硬化等臨牀準則,可考慮定期(例如每6至12個月)接受甲胎蛋白和超聲波作監測。 血液甲胎蛋白檢查及腹部超聲波檢查是兩種較為常用的肝癌篩查。 然而,血液甲胎蛋白檢查及腹部超聲波檢查都有其局限,並非百分之百準確。 檢查肝癌 因為早期肝癌病人的甲胎蛋白往往處於正常水平,而其他身體狀況亦可能引致甲胎蛋白數值上升;而腹部超聲波檢查的準確度則較受檢測人員、腹部脂肪等因素影響,或未能檢測出細小的腫瘤。 肝癌早期病徵難以察覺,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大家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而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更應定期跟進,及早察覺是否患上肝臟腫瘤。

檢查肝癌

完成初步檢查後,如確定為原發肝癌,醫生便會為患者設計治療方案;如發現癌細胞由其他部位轉移過來,患者便須接受進一步檢驗,確定癌細胞的原發部位,才能設計適當的治療方案。 肝血管造影技術透過X光觀察肝臟的血液流動,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後,醫生會將中空軟管插入大腿內側的動脈,向上伸入肝動脈後,再注入顯影劑顯示血管。 肝血管造影可找出為腫瘤供應養分的血管,從而了解腫瘤的確實位置。

檢查肝癌: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由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新型而有效的免疫治療,能針對治療包括肝癌在內的癌症,因此找出免疫檢查點尤其重要。 然而,現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雖然在治療肝癌方面稍有成效,但其效果遠未能令人滿意。 要提升治療成效,有必要了解整個癌症的發展過程中,腫瘤微環境裡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檢查肝癌

當釔-90 的輻射消失後,微粒會永久停留在組織中。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治療肝臟腫瘤的手術,適應症包括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 治療借助電子技術進行局部加熱,當溫度加熱至超過攝氏60度便可使腫瘤組織壊死。 根據腫瘤大小及位置,可經皮穿刺或開腹進行手術,並同時使用超聲波引導電極及監視腫瘤的消融程度。

檢查肝癌: 肝癌檢查費用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本人已閱讀及同意信諾之個人資料收集聲明及私隱聲明。 肝癌是香港第三號癌症殺手,患者以男性為主,新症當中有7成半是男性,尤其普遍於63-69歲人士。 肝癌於2018年導致1487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約10%。 另外,肝癌於亞洲尤其普遍,全球的肝癌病例中,有超過80%來自亞洲。

醫療團隊會在術後觀察患者有否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跡象。 檢查肝癌2023 在肝臟動脈血管鏡造影檢查步驟中,罕有的併發症包括流血、血管受損和栓塞以致器官受損,嚴重者可引致中風、心肌梗塞等。 在SIRT-Y90治療前,所有病人需先進行一項肝臟血管鏡造影檢查,並同時接受模擬內放射治療的Tc-MAA掃描分析。 標靶治療的原理是集中攻擊癌細胞的某一種靶點,從而減低對其他器官的傷害。

檢查肝癌: 肝癌常見檢驗方法-肝癌懶人包4

香港政府自1984年起已落實了關鍵的本地預防措施,為所有初生嬰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演變成肝癌約需50至60年的時間。 乙型肝炎感染者或會在10年後出現慢性肝炎,並有機會於再過21年後演變成肝硬化,而肝硬化後約29年或會變成肝癌。 研究發現當病毒的活躍性越高時,肝細胞被破壞的速度就會越快,加速演變成肝硬化或慢性肝炎。

如病人服用某些影響凝血的藥物,醫生會提醒病人暫時停服或更改服用份量。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攜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大約高150倍。 不過,因丙型肝炎而患肝癌者於西方國家較常見。

檢查肝癌: 肝癌如何演變?

而濫用酒精的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比一般的帶病毒者更高出2倍。 在2019年,肝癌新症共有1 876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5.3%。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25宗新增個案。 同時,肝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三位,在2019年導致1 530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10.3%。 患肝癌的病人以男性為主,男性比女性患癌的比例於2019年約為3.4比1。

檢查肝癌

肝臟本身缺乏痛覺神經,發生病變的時候身體通常感覺不到,因此肝癌的前期症狀很難被發現,但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很可能是肝臟正在向身體發出警告,建議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以免病情惡化。 根據WHO最新統計,肝癌為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症,死亡位居全球第三位,每年約有75萬筆新診斷病例。 台灣每年約有八千人被診斷罹患肝癌,有近8成的人因肝癌死亡,肝癌死亡率高居癌症死因第2名。 其實肝癌並非難以治療,只是肝癌的症狀不明顯,病患往往在肝癌末期才確診,早已錯過關鍵治療期,究竟肝癌會有哪些症狀? 檢查肝癌 接下來,本文將為您整理4大肝癌症狀、肝癌高危險族群、最新肝癌檢測方法及肝癌檢查流程,幫助您預防肝癌潛在風險。 肝癌的治療方式視乎癌症分期(即腫瘤大小及是否已由原發部位擴散)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檢查肝癌: 健康小工具

驗血能評估肝功能,檢查肝臟是否能夠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從而判斷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釔90體內放射治療可精準對付肝癌,覆蓋面積也較傳統體外放療為大。 根據一項名為ENRY的研究,325名不能接受手術的中或晚期肝癌病人接受選擇性體內放療後,存活率平均延長超過一年。 英國NICE指引亦建議以Y-90治療作為原發性肝癌的經動脈化療栓塞或標靶藥物等標準療法之替代療法。 移植後,醫療團隊將密切觀察患者身體是否有排斥新肝臟或腫瘤復發的跡象。

  • 這意味著若能抑制TIGIT-NECTIN2免疫檢查點軸,便能恢復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攻擊,有望為肝癌病人提供更有效的精準治療。
  • 所以,胎兒蛋白數值正常也不能判斷一定沒有肝癌。
  • 這技術可用於有幾個小腫瘤的患者,及不適合接受切除手術者。
  • 對於一些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腫瘤患者,栓塞療法可以是其中一種治療選擇。
  • 阻斷為腫瘤供血的部分肝動脈有助於清除癌細胞,但它不會對大多數健康肝細胞造成傷害,因為它們的血液供應來自肝門靜脈。

需要注意的是,可用的供體肝臟數量非常有限,因此移植並不普遍。 檢查肝癌2023 在SIRT-Y90治療後,病人必須依指示入住輻射隔離病房,時間由幾小時到幾天不等,直至體內的輻射劑量達到安全水平。 遞交此表格表示本人確認及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我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 否則,本人必須於以下空格加上「✓」號以表示反對。 檢查肝癌2023 然而,醫學界對脂肪肝的成因暫未有確切共識,因為當中不少病例的致病因素,非限於單一成因,估計與多種風險因素有關。

檢查肝癌: 肝癌風險評估、酒精性肝炎

癌腫瘤可穿破肝臟,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在該處生長和形成繼發性腫瘤。 我們體內的淋巴系統由多種組織及器官組成,包括骨髓、脾臟、胸腺和淋巴結,負責製造及儲存專門抵抗感染和疾病的細胞。 若是病人有腹水,或凝血功能太差、意識不清無法配合,就不能做切片檢查。 MRNA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是較新的癌症早期偵測技術,只需少量血液即可檢測。 惡性的肝臟腫瘤每日會釋放瘤細胞到血液中,此項檢測可測出體內循環腫瘤細胞的狀態及數量,從而評估患上肝癌的可能性。 如果出現異常,建議驗身者作進一步檢查,並於兩個月後再次進行mRNA循環腫瘤細胞檢測。

甲胎蛋白又稱甲種胎兒蛋白,是母親懷孕時胎兒製造的一種蛋白質,但出生後就會消失。 透過檢查血液中的甲種胎兒蛋白含量,有助檢查是否患上肝癌,因為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肝臓就會恢複產生這種蛋白質。 對於肝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是最常見的標靶治療類型。

檢查肝癌: 肝癌的成因

如發現身體有任何異常狀況,請立刻求醫,尋求專業意見。 但是只要牢記及遵守一些原則,也可「明智」飲酒。 而患肝病人士、癌症病人及任何正接受癌症治療的病友,絕對不適宜飲酒。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檢查肝癌

當病人接受局部麻醉後,醫生會用一支幼細的針經右腹皮膚抽取肝瘤少許組織作化驗,來確定腫瘤細胞的類型,判別良性或惡性。 此檢查通常與超聲波檢查同時進行,以確保針刺位置準確。 甲胎蛋白能作為診斷肝癌的癌指標,亦可為高風險群組作肝癌篩查,如肝硬化、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 它也有助於監察病情發展、治療的反應和檢測癌症復發。 肝癌已知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飲酒,以及進食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如發霉的花生和穀物)。 其他風險因素還包括糖尿病、肥胖、吸煙和患有某些遺傳性的肝病,例如「血色素沉著症」、「肝醣儲積症」和「威爾森氏症」。

檢查肝癌: 肝癌期數及存活率

肝癌的治療相對困難,主要因為當病人發現患上此病時已屆癌症的中晚期,影響治癒率。 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市民應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而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更應定期跟進,及早察覺是否患上肝臟腫瘤。 肝臟的神經主要分佈在肝表面,內部沒有神經,因此早期的肝癌症狀不明顯,到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増加治療的難度。 另外,肝臟也是人體唯一能自行修復損傷的器官,即使大部分細胞受損,其餘部分仍能負擔身體需要並維持正常運作,但正因如此,令早期肝癌更難察覺。

檢查肝癌: 治療方法

肝臟有排毒的功能,容易被其他部位的癌細胞透過血液入侵,形成轉移性癌症。 肝癌症狀大多伴隨體重無故下降及右上腹疼痛,當出現這些病徵,建議盡快求醫並進行檢查,以診斷是否患上肝癌。 正子掃描(PET / PET-CT):目前並不做為常規的肝癌診斷工具,必要時可用於協助診斷有無轉移及作為藥物治療療效的評估之用。 因為肝癌大約只有50%可由FDG正子掃描顯影,通常為惡性度較高的肝癌類型,如果是分化程度較好的肝癌反而無法顯影,且對於肝癌的正子掃描,健保仍未通過給付,須自費負擔。

檢查肝癌: 肝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B肝不活動帶原者(血液中沒有病毒):若腹部超音波檢查正常、肝功能也正常,40 歲以下一年檢查一次,40 歲以上則是半年檢查一次。 肝臟是任勞任怨的器官,因為它只有表面有神經分佈,內部沒有,所以出問題時常常沒有症狀。 如果腫瘤沒有長到一定大小,病人不見得會感覺到它的存在;等到腫瘤太多顆,或是惡化長大造成壓迫,引起腹痛或影響肝功能出現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 肝細胞癌:最為常見,佔成人肝癌約 85%,通常發生在慢性B型、C型肝炎感染患者,和酒精性肝炎,如果這些肝炎沒有妥善控制,就會逐步從肝硬化轉為肝癌。

肝癌放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接受治療位置的皮膚發紅、起水泡和脫皮、噁心和嘔吐、疲勞、腹瀉、食慾不振等,通常會在治療結束後數週內消失。 放射治療對肝臟一個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是放射誘發的肝病,這通常會發生在治療後 3 到 4 個月,大多只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致命。 對於一些肝臟因肝炎或肝硬化等疾病而嚴重受損的患者來說,未必是理想的治療方案。 治療一般只需 1-2 小時,其後病人需依指示入住輻射隔離病房,時間由幾小時到幾天不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