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青衣邨6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青衣邨

基於歷史及地理原因,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區域,分散在青衣市中心、門仔塘與牙鷹洲、三支香、寮肚山。 青衣島在新市鎮發展以前,已經有墟市和多個農村和漁村聚落,青衣墟(又稱青衣大街)就是當時青衣島上的墟市,島上現在還有聖多默宗徒堂天主教堂、真君廟、天后古廟和達摩祖師廟及青衣大王伯公廟等宗教建築。 1974年後,隨着青衣大橋(青衣南橋)及青荃橋(青衣北橋)先後通車,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亦隨即展開。

青衣邨

葵青區的青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7,815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78,733人。 青衣邨 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盈翠半島,翠怡花園,灝景灣,長安邨,藍澄灣。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6,000,年齡中位數為 43.8歲。 自1961年港府刊憲宣佈發展荃灣衛星城市後,本來停泊荃灣和葵涌的漁民艇戶,都遷移至青衣灣及門仔塘,令青衣的艇戶急劇增加,環境擠逼惡劣,美國經援會和香港明愛,先後建成漁民村和聖保祿村,協助漁民上岸居住和改善生活質素。

青衣邨: 青衣島

另外,部分大廈本來是規劃採用Y1型,以便安置來自舊屋邨的一至二人住戶,但適逢Y3型大廈建築設計發表,最終悉數改用新設計。 從前青衣的交通依賴單線雙程行車的青衣大橋,該橋原由當地重工業企業投資興建,以便方便工人往來及運送物料,另有青衣碼頭的渡海小輪,後來大橋移交政府,及後因應交通需求量大橋被擴建。 每當青衣大橋發生事故,或颱風後大量貨櫃車同時駛到葵涌貨櫃碼頭交收,青衣的交通便告癱瘓。

從前青衣的運輸依賴單線雙程行車的青衣大橋,該橋原由當地重工業企業投資興建,以便方便工人往來及運送物料,另有青衣碼頭的渡海小輪,後來大橋移交政府,及後因應運輸需求量大橋被擴建。 每當青衣大橋發生事故,或颱風後大量貨櫃車同時駛到葵涌貨櫃碼頭交收,青衣的運輸便告癱瘓。 隨著機場核心計劃的開展,加上政府決定改善青衣的橋樑交通,青衣在10年內從只有2條跨海橋增加至7條行車橋(增建了葵青橋、長青橋、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青馬大橋)及供港鐵使用的青荔橋。 從前交通大癱瘓的情況在青衣已經不復出現,即使現時所有來往青衣的渡海小輪已經停航,也沒有對交通造成影響。

青衣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今日(27日)上午8時43分,青衣北岸公路往機場方向一架垃圾車翻側,垃圾散落一地,有待清理。 據了解,原業主於2016年1月購入上址,當時未補地價作價僅36萬元,持貨7年至今沽售,帳面賺114萬元,單位期內大幅升值逾3.1倍。 青衣邨2023 港鐵又稱,管理處之前並無收到其他人士對金銀花有意見,不過管理處依然會跟進。 為確保花園平台及天台的植物狀態良好,管理處會將園藝保養工作,交予承辦商負責,並適時檢視植物品種。

港鐵又提醒,種植在花園平台及天台的植物只供觀賞,巿民應避免接觸,以免受到影響。 該網民在Facebook「青衣街坊吹水會」群組發帖,指「住喺酒店嘅香港衣食父母大地任我行」。 從照片顯示,地點相信是青衣路的迴旋處,左轉近美景花園位置,有數名拖着行李篋疑似是旅客的人士,不理道路安全走出迴旋處馬路「打橫行」,貌似無懼有車輛駛至,但如有車輛收制不及,恐怕相當危險。

青衣邨: 青衣盈翠半島本月錄約12宗租賃成交 東南高層中環維港景3房套單位2.7萬元市價租出

新合約每戶每月管理費、保安及清潔費將分別加價約3%及6%。 有業主不滿法團未有公開投標便與管理公司續約;更有在場業主踢爆4年前已過身的母親竟然「被簽署」授權書,授權他人在業主大會投票。 會上有業主情緒激動,試圖衝上台抗議,郤被保安員推倒在地上受傷,法團主席李錦麟隨即報警,傷者需由救護員送院治療。 當日不足200人出席業主大會,法團卻有1,813位業主簽署授權書;有業主指保安員上門收集授權書,斥即使出席的業主全數反對提早續約,票數也不及授權票,阻止不到議程通過。 管理公司被業主追問下,承認授權書無需填上身份證號碼,只需要填上業主姓名及簽名,交回後再由管理公司經核對田土廳紀錄便可。

青衣邨

其他的住宅還有青華苑、藍澄灣、涌美村及上高灘村等。 區內設有三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包括長青巴士總站、長康巴士總站及美景花園巴士總站等。 區內設有三所中學、四所小學、一所特殊學校,分別有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保良局陳溢小學、青衣商會小學、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及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 除此之外,還有兩所職訓局院校—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分校及工商資訊學院。 青衣大橋通車前,舊青衣碼頭的渡輪服務是青衣島唯一的對外運輸,故當時墟市—青衣大街設置於碼頭附近一帶,加上島內大多數的漁民都聚居在青衣灣內,所以該區在發展成為新市鎮青衣市前後,皆為青衣島的中心地帶。

青衣邨: 新市鎮發展

到後來陳笑文始終取得2,419票,再次成功當選連任[6]。 1994年區議會選舉,青衣邨選區由青衣東選區分拆成,當時為民協及青衣關注組成員陳笑文由青衣東選區轉到此區參選,取得2,376票成功當選連任。 此後陳於1999年、2003年、2007年及2011年區議會選舉,以無黨派身份多次大比數當選連任。 2011年工聯會派出文匯報記者潘志南參選,亦由陳笑文勝出。 陳氏在退出民協後立場與其姐夫周奕希相近,2011年後立場亦漸漸變為中間派,未有跟隨區內其他民主派的投票取向。 1906年,港府於新界設理民府,青衣島被劃入南約。

青衣邨

每年中秋節,附近住戶一家大小都會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賞月、野餐和玩瑩光棒,此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來自發創造的傳統。 青衣市中心(英語:Tsing Yi Town Centre)大致上位於舊青衣墟、舊青衣灣及部份舊門仔塘一帶的位置,青敬路、青衣鄉事會路及楓樹窩路為幹道。 長安邨前身是青衣担杆山山崗(一期)、門仔塘避風塘和船廠(二期),它的興建與青衣北橋的興建是息息相關的。 長安邨亦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另兩個是大圍顯徑邨,已於2000年起拆售,以及長康邨)。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青衣邨: 管理爭議

區內設有三個公共交通交匯處,包括長青巴士總站、長康巴士總站及美景花園巴士總站等。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 1972年港督麥理浩勲爵公佈十年建屋計劃,1973年新界拓展署成立,港府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新市鎮有相對充足的土地,興建大量公營房屋,當中包括荃灣新市鎮範圍內的青衣島。 青衣邨 港府於1970年代中期,着力改善青衣島的對外運輸及島內的道路網絡,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分別於三支香、青衣灣、門仔塘和寮肚山展開,為島上多項公營房屋計劃提供大量土地。 先於1974年建成青衣大橋,而靠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落成,為青衣首座公共屋邨。 隨後長康邨、青衣邨、長安邨、長發邨和長亨邨等公共屋邨,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陸逐落成。

  • 隨著港珠澳大橋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興建、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擴建以及擬建於青衣島西南面的十號貨櫃碼頭,使青嶼幹線可能因此而出現飽和,政府於2007年開始研究興建第二條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可行性。
  • 1997年通車的3號幹線(青衣段)包長青橋、長青隧道、長青公路及青衣西北交匯處。
  • 區內設有兩所小學,分別有聖公會何澤芸小學及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 新合約每戶每月管理費、保安及清潔費將分別加價約3%及6%。
  • 上蓋興建了盈翠半島及青衣城,沿海邊位置興建了青衣海濱公園。
  • 區內設有一個公共交通交匯處,為青衣區最大的公共交通交匯處—長安巴士總站。

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錦麟解釋「死人授權書」一事,表示「點解死人都有授權書我真係唔知」(「為何已去世的人也有授權書,我真的不知道」)並指若核實清楚會取消該授權書。 最終大會在出席業主的反對聲下提出擱置與港深提早續約,舉手投票以73票贊成,13票反對通過,清潔公司則獲暫續約半年[4]。 青衣邨 長安邨設有三個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及一個手球場及多個遊樂場,並設有兩個多層停車場。 此外,邨內多處亦設有多台飲品售賣機,方便市民所需。 港鐵今午回覆表示,青衣城管理處早前收到一位市民反映,稱青衣城二期二樓平台花園及天台所種植金銀花,有可能對其有特殊狀況的家人帶來影響,要求管理處跟進。

青衣邨: 區議會議席分佈

青衣城二期為港鐵商場,二樓設平台花園,一名患蠶豆症兒童的家長,數月前帶兒子閒逛時於該平台花園發現金銀花,其後他稱多次致電商場管理處反映,金銀花或會導致蠶豆症患者出現溶血,惟金銀花仍一直存在。 2015年區議會選舉,選區估算約17,201人[4],其中9,378位選民。 青衣邨2023 [5]此屆陳笑文主要對手是在區內服務一段時間的鄭曉玲,雖然她報稱獨立,但與工聯會有聯繫;另一方面選前在鄰區偉盈服務的前新民黨成員趙哲妤居然跨區來到青衣邨角逐,再加上獨立的余立安,形成四人混戰。 選舉期間陳笑文被懷疑轉向建制派,陳就表示這是對手故意陷害,並表示自己一直都是泛民主派,他又反指報料者是為鄭曉玲的助選團隊成員,但被問及為何有親中社團(福建社團聯會)的推薦和派發《文匯報》等建制派議員行動時,陳就拒絕回應。

青衣邨

1970年代中後期時,該處尚有不少艇戶和棚戶[8]。 到了1980年代中期,政府在門仔塘及龍洲一帶移山填海,將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平整土地來興建青荃橋,以舒緩青衣大橋的擠塞問題,及興建大量公營房屋並進一步擴大荃灣新市鎮。 1987年,青衣島首個租者置其屋計劃公共屋邨—長安邨入伙,其後青泰苑、長發邨陸續入伙。

青衣邨: 青衣北岸公路往機場垃圾車翻側 全線封閉交通擠塞

2013年2月27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透過《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宣佈,為了進一步發展物流及旅遊兩大支柱產業,將會於同年上半年推出位於青衣、佔地兩公頃的土地,發展物流基礎建設[4][5][6]。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超過二十萬人[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 這三個島分別是青衣主島,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青衣位於維多利亞港西北部,其北面及東/南面水域(藍巴勒海峽)皆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管。 長安邨本來設有15座,但為了方便管理,房署於1986年便將尚在進行地基工程的第11至15座樓宇及「長安商場」從長安邨分拆出來,並且定名為長發邨,於1989年開始入伙。 在公共設施方面,青衣商場佔地約7,300平方米[7]。

屋邨於1983年規劃,1985年開始興建,於1987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於1998年1月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2]。 現時管理長安邨的公司是宜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保安公司是忠信警衛有限公司。 青衣島是香港重工業的集中地,設有造船廠、船塢、油庫及發電廠等,分佈於北部的樟樹頭、西部的茜草灣以及南部的南環。 1969年,中華電力公司位於青衣南環的青衣發電廠正式開始投產,於1998年停產及拆除,原址只剩下中華電力青衣中心。 1970年代,太古船塢及黃埔船塢原址被改建為住宅項目,原有的船廠分別從鰂魚涌及紅磡遷入青衣島西部的茜草灣,其後在青衣合作開設香港聯合船塢,船廠則位於北部的樟樹頭,設有兩個浮塢。 港府於1970年代中期,著力改善青衣島的對外交通及島內的道路網絡,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分別於三支香、青衣灣、門仔塘和寮肚山展開,為島上多項公營房屋計劃提供大量土地。

青衣邨: 青衣邨 近期成交

另外青衣路、青鴻路及青衣航運路一帶,亦建有物流中心或倉庫,為9號貨櫃碼頭提供後勤物流服務。 青衣邨 目前是全世界第六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葵青貨櫃碼頭九號碼頭,位於青衣島東南部,自2003年啟用至今。 香港政府於2008年決定在青衣西南海濱填海180公頃,興建佔地310公頃的葵青貨櫃碼頭十號碼頭,並且將該處的油庫重置在新填海的土地上。

青衣邨

區內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包括有長亨巴士總站及長宏巴士總站。 區內設有兩所小學,分別有聖公會何澤芸小學及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發展區位於三支香北面的半山,青康路及涌美路為幹道,是青衣新市鎮最早發展的區域。 為了配合荃灣新市鎮青衣部份的發展,1970年代起,青衣開始發展,政府耗資1700萬港元興建青衣大橋,於1974年落成啟用,同年興建青衣島首個公共屋邨—長青邨,並於1977年入伙。 青衣邨 區內有青衣島最大型的公共屋邨—長康邨、青衣島首個居屋屋苑—青盛苑以及青衣島首個私人屋苑—美景花園。

青衣邨: 房屋設施

港府先後在三支香半山、青衣灣、門仔塘、寮肚山等地,進行了土地平整工程,並興建各項運輸基建、公營房屋及社區設施等。 直至到1990年代後期,機場核心計劃及多個大型屋苑完工,青衣公園、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青衣市政大廈、大型購物商場青衣城以及青衣站等主要社區設施也都相繼落成啟用,青衣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新市鎮。 發展區位於門仔塘及牙鷹洲,擔桿山路及青敬路為幹道。 門仔塘是青衣島與牙鷹洲之間的海峽,本來是避風塘;牙鷹洲則建有油庫。

青衣邨

從前運輸大癱瘓的情況在青衣已經不復出現,即使現時所有來往青衣的渡海小輪已經停航,也沒有對運輸造成影響。 隨著港珠澳大橋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興建、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擴建以及擬建於青衣島西南面的十號貨櫃碼頭,使青嶼幹線可能因此而出現飽和,政府於2007年開始研究興建第二條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可行性。 1997年通車的3號幹線(青衣段)包長青橋、長青隧道、長青公路及青衣西北交匯處。 同年落成的青嶼幹線,是香港英治時期最後一項完工的大型基建工程,通車儀式由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主禮。

青衣邨: 私人屋苑

該碼頭將會24小時運作,提供8個可以供予不少於400米的船隻停泊處。 2005年位於青衣東南填海區的九號貨櫃碼頭的6個泊位全面啟用。 九號貨櫃碼頭的填海工程,大幅增加了青衣島的陸地面積,大部分填海地均作港口後勤設施。 部分土地用作商住綜合發展,例如2004年落成的藍澄灣及酒店項目。 青衣島首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青富苑,亦在該填海土地上興建。

港鐵指,管理處隨後安排園藝承辦商更換金銀花,但安排需時,已相關工作已於本星期展開,金銀花現已全數移除,並會盡快補種回其他品種的植物。 不少商場均有綠化空間,《香港01》報道,港鐵商場之一的青衣城二期種植了茂盛的金銀花,而金銀花是蠶豆症患者禁忌,惹起蠶豆症患者家長的憂慮。 港鐵今日(29日)中午回覆稱,相關植物現已全數移除,會盡快補種其他品種的植物。 不過中心所排放的氣體、廢水及經處理的化學廢物的渣滓,都會令附近一帶的環境,帶來負面影響,而特別令到附近青衣新市鎮的居民所關注的,就是中心所排放出來的致癌物質—二噁英,會影響到青衣島居民的身體健康。 約19世紀末,當時青衣為屬「荃灣四約」之一,青衣與海壩、葵涌及石圍角,四約首領組成「荃灣全安局」(荃灣鄉事委員會前身),維持荃灣、葵涌及青衣地區的治安。

青衣邨: 入伙日期

青衣邨商場(Tsing Yi Estate Commercial Complex)巴士站,位於新界葵青區青衣青綠街5號天主教聖多默宗徒堂旁、青綠街花園(休憩處)外、青衣邨巴士總站對面,近青衣邨行人天橋,屬單向東行[註 1]路邊中途站。 青衣戲棚,以慶祝真君寶誕及天后寶誕,自1961年開始舉行「一棚兩誕」,每年農曆三月十二至十六及農曆四月初一至初五舉行,在青衣市政大廈附近的球場及空地搭建臨時戲棚,真君及天后兩誕會共用戲棚,以作粵劇表演,青衣原居民會為兩誕節慶申請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 青衣邨 戲棚附近有大量熟食攤檔擺賣,初期主要為島上居民光顧,並逐漸演變成夜市,而近年因受傳媒廣泛報導[9],令青衣戲棚夜市開始受到島外的市民關注。

及至1980年代時,當時青衣大橋是唯一的陸路通道連接青衣,而青衣南是工業區,所以有很多重型車輛使用,導致青衣大橋損耗較嚴重,加上青衣不斷興建公共屋邨,所以當局在1983年於青衣北面進行填海工程,用以興建青衣北橋,來減輕青衣大橋的負荷。 青衣北填海工程把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填海區後便建成了長安邨。 其後青發臨屋區重建成青宏苑,青安臨時房屋區清拆後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寶灝有限公司聯合重建成青逸軒,青逸軒原屬私人參建居屋,但因香港政府暫停出售居屋,青逸軒便改為公共屋邨出租。 長安邨(英語:Cheung O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近青衣站,共有10座樓宇,分兩期發展,屬青衣島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青衣邨: 青衣邨 (選區)

在新機場啟用初期,由青衣前往新機場必須經青衣西路進入青嶼幹線前往,由於該路段也有不少青衣區巴士線行走,在繁忙時間就十分擠迫。 但青衣北岸公路於2002年通車後,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 1989年時任港督衛奕信勳爵於施政報告上,宣佈興建玫瑰園計劃,後來正名為機場核心計劃,當中的機場鐵路、3號幹線(青衣段)和青嶼幹線都建在青衣島上,是青衣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發展荃灣衛星城市後,本來停泊荃灣和葵涌的漁民艇户,都遷移至青衣灣及門仔塘,令青衣的艇户急劇增加,環境擠逼惡劣,美國經援會和香港明愛,先後建成漁民村和聖保祿村,協助漁民上岸居住和改善生活質素。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