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生物製劑濕疹8大好處2023!內含生物製劑濕疹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生物製劑濕疹

研究已於權威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發表。 溫醫生續指,濕疹治療眾多,例如潤膚產品可滋潤皮膚,有助修復濕疹皮膚表面受損的天然屏障功能。 應選用無香味、無色素及低致敏成分的潤膚露,每日最少塗兩次,如有需要可多塗幾次。 在美國,類固醇藥膏分七個級別,第一級為最強,第七級為最弱。 歐洲則分四級,第四級為最強,而非類固醇藥膏則可較長時間使用。 根據香港過敏協會指出,每5個人就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

生物製劑濕疹

香港過敏協會的數字顯示,在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 截至2019年底,已 在衞生署皮膚科預約、正輪候首次診症的患者超過6萬人。 現時,各區皮膚科診所的新症輪候時間 由1.5 至3年不等。 生物製劑濕疹 事實上,不少在公立輪候或治療的濕疹患者,會同時在私人執業的皮膚科專科 醫生求診,以使用衞生署暫未普及使用之藥物或治療。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生物製劑|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治療 香港皮膚科專科醫生

陳厚毅續指,過往的治療濕疹方法,包括處方抗過敏藥、類固醇藥膏等,但有些藥物如環孢素,透過減低免疫力令皮膚敏感度下降,或同時可致血壓高,亦對腎功能有影響。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去年批核的皮下注射生物製劑Dupilumab,針對濕疹的免疫及發炎因子,控制病情,適用於中度至嚴重的成人患者。 研究指出每周注射,至16周後,有七成病人濕疹的嚴重程度有改善,病情減輕;五成病人痕癢程度得到改善。 常用藥物是環孢素,可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改善濕疹,有五至九成患者服用後有明顯改善。 生物製劑濕疹 有名20多歲男士,自幼已有濕疹,經常復發,服藥兩星期後,病情已有改善,持續服藥一年,停藥後病情仍受控制。 但林嘉雯補充,藥物同時抑制免疫力,副作用包括腎衰竭、血壓上升、易受感染、致癌風險及多毛症,治療由數星期至數月不等,但不可多於兩年。

病人會皮膚痕癢、乾燥、脫皮等,嚴重甚至會起水泡,皮膚破損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炎等。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因STAT6基因而導致過敏人士,雖然未至於致命,但病人「會不停於地獄中生活」,對患者身心均構成困擾。 他表示,嚴重的濕疹病人部分可能與STAT6有關,而基因亦有機會遺傳至下一代,相信有STAT6基因的人數不會太少,連同其他因基因免疫錯誤而導致過敏性疾病,全中國有1400萬人。 港大團隊連同全球90多名學者發表研究,從全球各地10個家庭中,識別出16個患有這種基因疾病的病人。 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醫科博士生梁子熙表示,一種目前存在的生物製劑的藥物(Dupilumab),可以用作抑製基因致病的受體(IL4R),並用作精準治療。

生物製劑濕疹: 嚴重濕疹治療|#1 甚麼是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情況會是怎樣?

口服類固醇藥物:針對濕疹嚴重患者,醫生或會處方口服類固醇,以減低炎症。 他建議,如果出生後一個月有嚴重過敏、濕疹及哮喘等多種問題,使用一線治療仍未有得到改善,就可以向過敏科專科醫生查詢,並轉介至團隊。 他亦相信,研究公布後陸續會有基因公司推出篩查的服務。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發炎與一種白細胞裏的發炎訊號JAK有重要關係,口服JAK抑制劑可以透過中斷JAK的訊號,抑制細胞激酶的活性去控制病情,有效及快速改善濕疹炎症及痕癢。 生物製劑濕疹2023 口服JAK抑制劑比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更為有效,但也要監控影響免疫系統等潛在副作用。 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病情會反覆發作,對不少病人來說都很困擾。 過往的藥物治療包括抗敏感藥物,外用類固醇藥,口服類固醇等,主要紓緩痕癢和發炎的症狀。

生物製劑濕疹: 口服免疫力抑制劑 不能長用

22歲的Joseph臉上和眼旁呈粉紅色,手腳和腹部亦有泛紅,不過他自評皮膚已較以前好轉,他訴說過往病況更惡劣:「之前係凸起,有啲一嚿嚿、一粒粒咁」,過往濕疹復發時,脫皮的情況亦會非常嚴重,在家中需不時用吸塵機清理皮屑。 濕疹生物製劑價錢較昂貴,病人都期望更多社福機構能提供濕疹生物製劑資助,以減輕病人濕疹生物製劑費用負擔。 曾使用類固醇的陳小姐指,雖然其效用快,但停用後復發頻率亦高,亦會使皮膚變薄,易紅及易發熱,至於服用抗敏藥亦使她容易疲倦。 雖然香港夏天濕度高,但陽光紫外線、冷氣、泳池氯氣、海水鹽分,均會加劇皮膚乾燥而痕癢、脫皮。 一年前,他完成英國的學業返港,兩地的氣候差異,加上面對求職的壓力,令濕疹復發得不可收拾。 生物製劑濕疹2023 日間會不自覺地抓癢,到夜晚則因太過痕癢難以入眠,致翌日無精神;他的媽媽更透露,即使他入眠後仍會無意中抓癢,聲音之大令她在隔壁的房間都聽得見。

生物製劑濕疹

他表示,接受療程一年之後皮膚開始薄及滑,原先因為抓痕而脫落的眉毛重新長回,由於可以吸收營養,身高亦由1米3長至1米5水平。 他表示,以前即使被蚊針,亦感覺不到,不過使用療程後,情況有改善,形容治療對他而言是遲來的驚訝。 他期望今次的計劃可減輕患者的負擔,透過生物製劑改善痕癢、睡眠以至情緒壓力,提升生活質素,達至「病者有其藥」。 生物製劑濕疹2023 生物製劑濕疹2023 「以前每日也是很掙扎很挫敗,手部、面部的濕疹也明顯,完全不想出街。但打針之後,這種麻煩就沒有了⋯⋯對我社交、生活、工作都有幫助,亦增加了自信!」陳小姐獲悉資助計劃後已即時決定參加,並已通過聖雅各福群會的入息審查。

生物製劑濕疹: 症狀話你「缺鈣」 唔係老人家先要注意

目前,全港已有大約 30 位私人執業的皮膚科、免疫及過敏病科、兒科、老人科等不同專科之醫生參與,其診所分佈在港、九及新界。 參加此計劃的人士,必須持有效香港居民身份證、家庭每月收入少於港幣7萬元及正在公立的專科診所就診或輪候,經醫生的臨床診斷,確認適合使用生物製劑。 為幫助經濟有困難的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使用生物製劑,聖雅各福群會今年 7 月推出首個濕疹藥物資助計劃,資助正在公立皮膚科輪候或就診的 12歲或 以上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在私家醫生之診所購買生物製劑 (Dupilumab)。 陳小姐患有嚴重濕疹,14歲開始發病,痕癢問題令她難以集中學習,脫皮亦讓她感到尷尬和自卑。 她試過中西醫治療,以及坊間的蛋黃油等療法,均告失敗。 她指口服藥類固醇療效快,但容易復發且不能頻密服用;塗藥膏又會使皮膚變薄;抗敏藥會帶來睡意影響工作。

港大兒科臨床助理教授陸俊文則指,見證Jesse使用生物製劑前後轉變,他由最初每兩周注射一次,減量至最近每四周一次,目前控制得宜,濕疹情況穩定。 生物製劑濕疹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在醫學上能給予濕疹病患的支援愈來愈進步,新式的針劑濕疹生物製劑或口服JAK濕疹生物製劑都能給予患者治療的希望。 醫治濕疹的路途無論快速或漫長,最重要時保持心境開朗,同時注意個人衞生及皮膚護理。 生物製劑濕疹2023 如對治療方法存疑或了解更多濕疹生物製劑資訊,亦應向專業醫生查詢。 濕疹的成因並非單一因素,而是多項原因共同交互影響的結果,其中包含了人體本身的免疫機能變化(如:過敏體質)、皮膚保護能力下降、反覆受損來不及修復、在皮膚受損的情形容易產生後續的發炎感染(黴菌、細菌感染)。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戒口食物#5:高糖食物

濕疹是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當身體內的T淋巴細胞特別活躍的時候,會產生發炎細胞因子,例如白細胞介素-4 (IL-4)及白細胞介素13 (IL-13)等,誘發濕疹炎症,令皮膚出現痕癢、紅腫、滲液等現象。 濕疹生物製劑適用於治療中度至嚴重的濕疹,例子包括白細胞介素4及13抑制劑,能抑制體內發炎因子,有效治療濕疹炎症,紓緩痕癢等病徵。 港大醫學院聯同逾九十名海外學者參與大型國際研究,發現嚴重過敏或與名為「STAT6功能增益疾病」的新型單基因過敏疾病相關。 該疾病由先天免疫錯誤引發,由於基因變異影響免疫系統,導致容易感染、過敏、自體免疫疾病、自身炎症性疾病、骨髓衰竭,甚或出現惡性腫瘤。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指出,近年引入本港的生物製劑對治療濕疹效果理想,惟每月藥費大約1.5萬至2萬元,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負擔。 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於今年7月推出全港首個資助濕疹患者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計劃,受惠患者的藥費可減少近三成。

因應患者需要,對於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濕疹個案,醫生或會建議進行光學治療。 生物製劑濕疹 生物製劑濕疹 透過UV-A或UV-B療程以達到穩定皮膚狀況及減少引起濕疹症狀等治療效果。 療程一般為期4個月,治療期間醫生會根據病情逐步增加紫外線的能量。 不過長期曝露在紫外線下亦有機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而孕婦、兒童及有紅斑狼瘡或皮肌炎等光敏性疾病的病人亦不宜使用光學治療。 生物製劑的常見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紅腫,一般在幾天至一星期內自行消失。 其他副作用包括頭痛、過敏反應、感染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口腔疱疹)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