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黎慧怡記者2023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黎慧怡記者

當突發事件、記者會、特別活動或儀式發生和進行時,新聞台會暫停播映以上新聞環節,並由主播和記者即時透過直播畫面,作即時的旁述和報道。 香港有線電視於1993年10月31日啟播,當時只有有線新聞台一條新聞頻道,播放各類型新聞資訊節目;後來逐漸增設多條自製新聞資訊頻道。 有線新聞現時是香港第二大的電視新聞網絡,提供三條收費新聞資訊頻道給予有線電視播映。 此外,部份節目亦會於HOY TV、HOY資訊台播映。 特區立法會內唯一一位自稱屬非建制派的議員狄志遠對港府提請釋法表示遺憾,他稱李家超政府的做法讓公眾感覺「輸打贏要」,不利加強市民對《香港國安法》信心。

  • 3月13日,原職位會由有線新聞的創始團隊馮德雄繼任,原新聞總監黃餘發升任高級副總裁[13]。
  • [6]劉佩玥及蔣家旻分別憑此劇於《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2》奪得「馬來西亞最喜愛TVB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
  • 2022年10月19日,特區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根據《法律執業者條例》下的「專案認許」方式僱用歐文御用大律師為其出庭辯護,法庭裁決認定,歐文參與此案將能帶來正面、積極的貢獻。
  • 而後,李怡因寫下「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一書,讓「七十年代」差點經營不下去,「七十年代」於1984年更名為「九十年代」,李怡也改變論述方向,開始反共。
  • [11]事後,她被網民批評沒禮貌,舉止失態且不尊重前輩,隨即透過社交網站表示當時其實已完成訪問,並有向白彪點頭致謝;亦可能直播期間聲線比較輕,所以引起公眾誤會,自己會汲取經驗,繼續學習和改進不足之處[12]。

但一些身處海外的法學專家——包括BBC中文所接觸到的——都對是次釋法將如何影響香港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辯護權益表達憂慮。 「你發表江南的7封信,是不是被國民黨利用」、「有人因為訪問你,還在坐牢,你會替他們說話嗎?」李怡笑稱媒體犀利提問是找他算老帳,但李怡卻從這些問題中,感受到台灣人的思想活躍度。 黎慧怡記者2023 2022年1月3日,關慧玲出任為集團新聞及資訊總監,並出任香港有線新聞有限公司及有線財經媒體有限公司總經理。

黎慧怡記者: 黎智英案緣何觸發「人大釋法」?

不過,瀏覽及留言人數不高,加上社交平台和討論區興起,該網站於2016年11月關閉。

李怡認為,今次事件政府採用同樣手法,以「欲加之罪」清算黎智英,亦認為清算陸續有來。 李怡說:他們(政府)都是找個理由,想動他(黎智英)很久了,在雨傘運動時候都動過他,但就沒有起訴,今次是用那次的做法,簡單而言他(政府)不再介意西方國家如何反應。 (清算是否陸續有來?)會呀,陸續來,問題在於香港人的意志有多堅定,和國際社會有多大支持力,強權與自由的鬥爭,百多年都是如此。 你動得了黎智英,國際上有很強反應,你動得了我,香港社會也會有很強反應。 李怡又嘆言,香港早已進入「以言入罪」時代,港人的言論和人權自由屢遭踐踏。 對於他過去一直被前特首梁振英、中共媒體和「藍絲」視為狙擊對象,他強調毫無恐懼,亦不怕被捕,更不會作「半點妥協」。

黎慧怡記者: 中國組記者採訪屢遇襲

1996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國《國籍法》釋法,界定擁有中國血統的香港居民,不論是否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自1997年7月1日起均為中國公民;經「居英權計劃」取得的英國公民身份不予承認。 據魏常昊統計,自現行中國《憲法》於1982年12月通過施行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作出17件釋法,而這並未包括這六次涉港釋法。 在英格蘭式普通法制度下,刑事案件被告人程序上先要聘用事務律師(solicitor)——即俗稱律師——再經他們聘用大律師(barrister)出庭辯護。 在此之前,12港人偷渡案涉案青年李宇軒被控《香港國安法》下「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罪案件中,家屬曾質疑李宇軒的代表律師並非由家屬委任,而是「官派律師」,不過這些代表律師否認相關指控。

黎慧怡記者

TVB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大受歡迎,昨晚(3月28日)播出《開心速遞》內,飾演「Terry女郎」的黎寬怡(貓仔)原來已是第7次參與《開心速遞》。 大家或者覺得黎寬怡面善,因為「Milky」是《東張西望》主持,曾訪問「大帥哥」張衛健時緊張到眼濕濕一度引觀眾討論。 2005年4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提請對《基本法》釋法,決議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應為前任餘下的任期。 曾蔭權後來以唯一候選人姿態自動當選,接替辭職的董建華出任特首。

黎慧怡記者: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特區高等法院11月15日據此裁定「港獨派」新科立法會議員游蕙禎、梁頌恆被撤銷資格。 黎慧怡記者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則說:「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解釋權時,無可避免會引起對香港法制的討論與批評。《國安法》是相對較新訂立的法例,公會希望《國安法》條文尚有不明確之處,將來可由香港法庭釐清。 黎恩灝指出,過去數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問題作出的直接決定,無論是釋法還是其他決定,都不會只處理單一議題。 黎慧怡記者2023 2021年北京所謂的「完善選舉制度」決定便是一例。

  • 此劇亦於《AEG 娛樂人氣王2022》及《Yahoo! 搜尋人氣大獎2022》分別奪得6獎及3獎,成為兩大頒獎典禮的電視界別大贏家。
  • 該台在港股交易日重點直播股市實況,亦設有報道美國股市的節目,並於香港交易所設有直播室,假日則播放資訊節目。
  • 這是否代表最終要完全阻止外國律師在香港案件中出庭?
  • 曾蔭權後來以唯一候選人姿態自動當選,接替辭職的董建華出任特首。
  • 學者們認為,這次釋法預期將帶來的首要影響的是被告人選擇辯護律師的權利,繼而影響到被告人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
  •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29日電)香港資深時評家李怡一生追求言論自由,1年多前香港國安法施行後,他選擇遠走台灣,「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

他還稱,釋法雖然不是為了推翻終院判決,但觀感上或會讓人覺得釋法影響了香港的普通法制度。 特區政府提請「人大釋法」,親北京陣營早在終審法院頒布判決前已在公開聲張,李家超正式提出後更是獲得不少支持——包括與律政司立場一致,反對歐文御用大律師參與黎智英案的香港大律師公會。 2020年12月1日,有線新聞部裁員約40人,其中「新聞刺針」小組全被解僱。 [62]消息一出,新聞部員工隨即要求新聞部主管謝燕娜、許方輝、李臻和陳興昌要交代理據,新聞總監陳興昌斥同事「講爛仔數」,副總經理謝燕娜反罵員工「公審」,拒絕公開對質。

黎慧怡記者: 有線財經資訊台

香港現在所面對的巨獸,是有錢有勢、財大氣粗的共產黨,它不僅是向香港伸手,也向世界伸手,「中國的特色是一闊臉就變 ,還有不見棺材不流淚」。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故事很多,李怡以「雞蛋扔在高牆上,每一顆都有自己的靈魂」,勉勵香港年輕人不要小看自己。 李怡一開始沒有方向,「年紀大了,需要朋友,台灣有很多老朋友可以聯絡。」在李怡眼中,台灣已經建立非常穩定的民主制度,「這是靠好幾代人付出生命所換來的」。 黎慧怡記者2023 李怡提醒台灣年輕人,不要忘記前人的犧牲,且須保持對自由的永恆警覺。

黎慧怡記者

中國組記者輪流派駐北京及廣州記者站;有線中國組從2007年開始,新聞播出時省略駐站(地方名)記者,統稱為中國組記者在(地方名)報道;而記者站的工作人員也會被派到其他省份採訪。 而大灣區財經組記者則會輪流長駐廣州記者站和前往廣東省內的城市及澳門採訪,但會在有需要時回港採訪。 除了高清報道本地及國際新聞外,各節新聞內容一般還包括財經、體育及天氣消息等。 該台成立後,香港各電視台紛紛效法,成立自己的新聞台,包括now寬頻電視的now新聞台及無綫電視的無綫新聞台。 香港有線新聞有限公司(英語:i-CABLE News Limited)是香港一家電視新聞機構,2006年在香港有線電視重組集團架構時成立[1],播映和製作新聞報道、財經及其他資訊節目。 她接獲傳媒詢問則就事件回應「唔得閒,唔好意思(沒空,不好意思)」,並立刻封鎖社交網站留言功能。

黎慧怡記者: 香港國際財經台員工

直到施行國安法,李怡才不得不離開他生長的故鄉,「一旦人身安全有問題,就只能夠連根拔起」。 黎寬怡(Kitty Lai Kuan I,1994年11月1號—)係香港女藝人,第29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學員,畢業後加入無綫電視,外號「貓仔」。 佢喺2018年開始做《東張西望》其中一位外景主持,當中喺2019年1月訪問張衛健嗰陣忽然眼濕濕而俾觀眾談論[1]。 2009年7月,莊安宜、王巧、關善茹、王靜茵、王春媚、王沛然、曾美華、張曉雯、游安怡及劉紫鳳十位主播為其著作《有線主播點線面》於香港書展舉行簽名會。 2020年8月10日,馮德雄轉任顧問,其職位由主播謝燕娜接任,陳興昌及李臻擔任新聞總監[14]。 黎慧怡記者2023 同年9月21日,前無綫新聞副經理許方輝加入有線新聞和體育[15],與謝燕娜共同出任新聞及公共事務副總經理[15]。

這「第一次人大釋法」推翻了特區終審法院對「吳嘉玲案」的裁決。 入夜後,港聞組5名採主級人員林穎茵、兩名助理總採主曾楚群及林妙茵、採主雷子樂、助理採主陳婉婷和11名記者辭職,並發布共同聲明,指出被解僱的大部分都是服務新聞部多年的資深員工,過往表現突出,名單包括專題組新聞刺針全組記者。 [66]該事件成為1994年亞視「六君子事件」後香港新聞界最大型的總辭行動。

黎慧怡記者: 員工

廖慧儀回答:「因為呢篇嘢,佢一早打好咗,11 月嘅時候,佢正(剩)係比(畀)咗我一位好朋友,我好朋友11月收到,佢無提起無比(畀)我睇過,呢幾個月辛苦你,好好照顧自己同屋企。」[30]。 而 Sam 胞妹就向傳媒直指其態度冷淡,家人對此覺得心淡[31]。 事件令廖慧儀形象再次下滑,也令無綫電視暫時擱置讓她加入TVB娛樂新聞台擔任主播[32];其《歡樂滿東華》中的武術表演只是早一日錄影片段,並非現場直播[33][34]。

黎慧怡記者

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家關聯公司在「勾結」案與「煽動刊物」案中不認罪,原定於12月1日在高等法院原訟法庭開審。 就在開庭前三天,終審法院在11月28日駁回律政司的上訴許可申請,即維持批准黎智英聘用歐文。 特首李家超當晚宣佈向北京提交報告,提請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釋法。 2022年10月19日,特區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根據《法律執業者條例》下的「專案認許」方式僱用歐文御用大律師為其出庭辯護,法庭裁決認定,歐文參與此案將能帶來正面、積極的貢獻。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29日電)香港資深時評家李怡一生追求言論自由,1年多前香港國安法施行後,他選擇遠走台灣,「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

黎慧怡記者: NONO「沒有印象」撇性騷! 爆料女模再發聲:句句屬實,歡迎提告

李宇軒於2021年8月認罪,因其案件與黎智英案有關,迄今仍處於收押等待判刑的狀態。 學者們認為,這次釋法預期將帶來的首要影響的是被告人選擇辯護律師的權利,繼而影響到被告人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 因應這次釋法提請,特區高等法院已同意推遲開審黎智英案,但釋法何時有結果可謂未知之數。 全國人大常委會下一次常規會議預計將在12月底舉行。 「明知道是國民黨情治機關給的,做為新聞工作者,收到可以怎麼辦?」李怡掙扎一番,還是決定將信件曝光,「江南(劉宜良)是我的好朋友,我真的不想等到這樣的信」。 「我辦的雜誌都是以報導事實為主。」但中國與香港的政治現實,卻不允許李怡這樣做,「左派的報刊有3條規矩,第一是站在黨的立場,第二是在這立場上寫觀點,第三是寫作的方法」。

不過,1年過後,李怡卻迎來第一個大考驗,他收到從台灣寄來的「江南7封信」。 徐復觀臨終前,從台北台大醫院打電話給人在香港的李怡,重複問他:「『七十年代』怎麼樣了啊?」這句話對剛脫離左派的李怡而言,是鞭策的力量,「輿論要獨立而非中立,也不是各打50大板,媒體本來就是被利用的公器」。 前無綫電視藝員列表,即由在依目前的其他所屬公司機構,本列出列表過去現時曾為屬於的前香港無綫電視(TVB)合約藝員。

黎慧怡記者: 電視劇(無綫電視)

受限的程度越來越大,讓李怡覺得,若希望忠於自己,做獨立媒體,就只能改變。 「七十年代」在1979年因報導「魏京生案」和「鄧小平反民主」,被禁止銷往中國,李怡遂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觀念上漸行漸遠。 2年後,他因刊登教授徐復觀(新儒學代表人物之一)和教授勞思光(哲學家,被譽為香港人文三老)的專訪,惹怒當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廖承志,導致他出手欲徹底搞垮「七十年代」。 李怡於是脫離左派,也將他所創辦的「天地圖書」出版社的管理權交出。

黎慧怡記者

香港女星廖慧儀曾參加過2020年港姐選拔,最後卻落選,但因為被起底許多黑歷史,被封為「狂野空姐」。 她不久前傳出出軌男星孔德賢,和27歲男友Sam分手,讓男友傷心欲絕,2日驚傳男方上午從大廈頂樓跳下,送醫不治身亡,男方妹妹也證實噩耗。 《美麗戰場》是《Google 2022年度搜尋排行榜》香港熱爆關鍵字組的第八位。

黎慧怡記者: 採訪經歷

自1956年開啟寫作與編輯生涯的李怡,從事新聞工作至今超過一甲子,在1970年創辦雜誌「七十年代」,初始他的思想雖然向左傾,卻在1972年便關注台灣反威權爭民主等相關運動,刊登一系列黨外抗爭事件。 換言之,自1982年版《憲法》實施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合共釋法23次,當中近30%釋法案與香港有關。 黎慧怡記者 2020年6月30日深夜,中國《香港國安法》正式頒布生效,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成立。 此後,國安警察8月10日第一次搜查壹傳媒集團總部暨香港《蘋果日報》社,並拘捕黎智英。 2個女兒各自旅居美國與加拿大,在香港發生反送中運動後,她們十分擔心李怡的安全,催促父親離開香港,「只要不坐牢,我覺得自己都可以寫」。

黎慧怡記者

香港高院12月4日開庭處理黎智英案時,辯護律師團隊提到,歐文御用大律師因參與另案在香港逗留的工作簽證延期申請遭扣起。 黎恩灝對BBC中文評論說,譚耀宗提出的假設「明顯不符」這三項條件,「且不相稱」。 他相信這是建制派的「期望管理」操作,讓公眾和法律界覺得人大釋法「總比『送中審理』來得溫和」。

黎慧怡記者: 有線電視主播及記者列表

李怡錄製中央社Podcast「空中小客廳」,提及身為媒體人曾面對的抉擇與始終不變的堅持。 李怡慧(1981年10月4日—),台灣體育主播,現任FOX體育台記者及製作人,2005年進入緯來體育台,曾擔任SBL超級籃球聯賽場邊記者,也和徐裴翊一起主持過中華職棒第十九年度頒獎典禮。 黎慧怡記者2023 括號中的內容為所有現任藝員狀況、每次按年份是現在無綫電視及附屬公司該藝員最後參與司儀、劇集和電視節目綜藝主持,或者是無綫電視結束合約之賓主關係。

2019年2月28日,原執行董事趙應春榮休,出任有線寬頻董事會主席特別顧問。 黎慧怡記者2023 3月13日,原職位會由有線新聞的創始團隊馮德雄繼任,原新聞總監黃餘發升任高級副總裁[13]。 2009年12月,有線寬頻網站為主播設立官方網誌,取代以往舊網頁的「精英檔案」,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李怡選稿的標準很簡單,就是文章好不好看,「徐鑄成(大公報記者、文匯報總主筆)告訴我,以前張季鸞(大公報主編)要求他們寫文章別重複人家講過的話,不是標奇立異,而是要有新意」。 關注台灣近20年,直到解嚴後的1988年,李怡才有機會踏上這塊滋養民主自由的土壤。 往年藉由黨外人士文章所認識的台灣政府,在李怡印象中是極權且違反人權的,直到解除報禁,「整個社會有一種自由的氛圍,是台灣很重要的轉折點」。 而後,李怡因寫下「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一書,讓「七十年代」差點經營不下去,「七十年代」於1984年更名為「九十年代」,李怡也改變論述方向,開始反共。

因此,這次釋法結果會否擴及於所有外籍律師都不能參與,也是「很不確定」的事情。 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大陸,在一些維權人士案件中被提及,例如2015年「709事件」後失蹤的人權律師王全璋,於失蹤多時後證實被起訴「顛覆國家政權罪」,官方稱王全璋已自行委任代表律師,家屬方質疑該人為「官派律師」,而這位律師最終在2018年12月開審時聲稱遭王全璋當庭解聘。 這一裁決遭特區律政司與香港大律師公會反對,律政司提出上訴,在向高等法院申請終審上訴許可不果後,律政司直接向終審法院申請上訴許可。

黎慧怡記者: 香港有線新聞

不過,湯家驊同時提出長遠應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處理海外尤其是英國律師赴港執業的「歷史問題」。 這是否代表最終要完全阻止外國律師在香港案件中出庭? 黎慧怡記者 李家超在宣佈釋法當天被媒體記者追問此點時,並未怪罪於律政司,稱「已作出最大努力」。 12月4日,香港舉行多項中國「國家憲法日」活動,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致辭時並未提及釋法案,香港媒體繼而指出,自終院判決至今,司長未發一言。 不過,親北京政治人物尤其是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均向香港媒體記者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預計將只會在下次常規會議上處理釋法提請,預計在12月下旬。 有線新聞在每年年終,均會與商業電台和星島日報合辦「十大新聞選舉」[31],另外亦會與香港各大媒體合辦「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活動」[32],讓市民選出自己心水新聞。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