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腔檢查2023詳細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鼻腔檢查

第一型是指分化良好到中度分化之上皮細胞癌﹑第二型是指非角質化之細胞。 除嗅區外,鼻腔各處均由呼吸區粘膜覆蓋,該區粘膜屬復層或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其纖毛的運動主要由前向後朝鼻咽部。 粘膜內含有豐富的漿液腺、粘液腺和杯狀細胞,能產生大量分泌物,使粘膜表面復有一層隨纖毛運動不斷向後移動的粘液毯(mucous blanket)。 粘膜內有豐富的靜脈叢,構成海綿狀組織,具有靈活的舒縮性,能迅速改變其充血狀態,為調節空氣溫度與濕度的主要部分。

鼻腔檢查

纖維導光鏡內鏡,管徑很細,可在表面麻醉下經前鼻孔送入鼻腔,術中可隨需要將內鏡的末端彎曲,進入各鼻道,如中鼻道、半月裂、鉤突、篩漏斗等處,觀察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的自然開口及其附近的病變。 病理分類依世界衛生組織之分類,可區分為第一型﹑第二型及第三型。 鼻腔檢查2023 在臺灣,第二型及第三型是最常見的細胞型態。

鼻腔檢查: 鼻腔內窺鏡檢查

ˉ可見鼻咽癌特別好發於中國人,尤其是東南沿海各省,故又稱「廣東瘤」。 中國人第二代移居美國鼻咽癌比例雖略降,但仍遠高於外國人。 在臺灣,鼻咽癌是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六位,女性第九位,每年約有1000位鼻咽癌新病例,每年約有800位死於鼻咽癌。 (1993年資料) ˉ鼻咽癌發病年齡平均為40歲,較其他癌症平均提早20年發病。 鼻腔檢查2023 然而現今,十到二十幾歲的病例越來越多了,事實上,從三個月的嬰兒到八十多歲老人都有過鼻咽癌的病例報告。

鼻腔檢查

(3)中鼻甲(middle turbinate):系篩骨的突出部,中鼻甲中常有篩竇氣房生長,使鼻腔上部顯著縮窄。 中鼻甲前端外上方的鼻腔側壁有小丘狀隆起稱為鼻丘,是三叉神經、嗅神經所形成的豐富的反射區。 ˉ在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或有空氣污染的環境下工作,「可能」易得鼻咽癌,但未證實。 如85年4月電信局3員工疑似因長期接觸「硫酸氣」而致鼻咽癌。 鼻鏡檢查,簡單的說就是用一個鏡子伸進鼻腔觀看檢查是否有病變及具體位置、性質等。 而這個鏡子的構造則非常巧妙,類似於呼吸科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鼻腔檢查: 鼻腔粘膜

一般認為「南蒙古人種」(長江以南)比「北蒙古人種」(長江以北、日、韓)易得鼻咽癌。

如果腫瘤往頭骨侵犯,則會有偏頭痛﹑複視﹑臉麻及視力減退等症狀。 鼻腔檢查2023 EB病毒血清 ˉEB病毒血清不可作為診斷依據,只可作診斷參考,因EB指數高者不一定有鼻咽癌,只是機率較高而已,正確診斷仍需鼻咽切片。 在鼻咽癌病人治癒後,EB指數會下降;復發時,EB指數又會上升。 因此EB病毒血清可當做鼻咽癌病人治療前後的反應指標。

鼻腔檢查: 她喉嚨刺痛唾液快篩3天陰性 鼻咽快篩一用「浮2條線」

而新一代放射線治療技術的發展,使得放射治療的角度及劑量的計算能夠更為精密準確,不但減少了對正常組織的損害,例如唾液腺的保留,將進一步提昇病人的生活品質。 1、上頜竇內鏡檢查法:經下鼻道前端行上頜竇鑽孔,將各種角度的內鏡依次經套管插入上頜竇內進行觀察。 2、蝶竇內鏡檢查法:以中鼻甲後端為標誌,在鼻中隔與上鼻甲之間尋找蝶篩隱窩。

鼻腔檢查

下鼻甲上的粘膜最厚,對鼻腔的生理功能甚為重要,故手術時不宜過多去除。 (1)上鼻甲(superior turbinate):位於鼻腔外壁的後上部,位置最高、最小,因前下方有中鼻甲遮擋,前鼻鏡檢查不易窺見。 鼻腔檢查2023 上鼻甲後上方為蝶篩隱窩(sphenoethmoid 鼻腔檢查2023 recess),蝶竇開口於此。

鼻腔檢查: 相關專科

一套完整的鼻內鏡檢查系統包括0°和側斜30°、70°及120°的4種視角鏡,鏡長20-23cm,外徑2.7mm和4.0mm,同時配有沖洗機吸引系統,視頻編輯系統,微型電動切割器等。 使用時先用1%丁卡因及麻黃鹼液收縮並麻醉鼻粘膜,按照順序逐一部位檢查。 即硬齶,與口腔相隔,前3/4由上頜骨齶突,後1/4由齶骨水平部構成,兩側部於中線相接,形成上頜骨鼻嵴,與犁骨下緣相接,底壁前方近鼻中隔處,兩機時各有一切牙管開口,齶大動、靜脈及齶前神經由此通過。

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開始接受鼻腔快篩或PCR篩檢,多數人擔心篩檢時的不舒服,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自製圖表,教大家小訣竅減緩篩檢時的不適。 ˉ從小時候就常食用醃製品、發酵品,則長大後得鼻咽癌比率大增,如常攝食發酵類食物(每週二餐)得鼻咽癌危險度為常人五倍,醬菜類食物(每週五餐)危險度為七倍。 (3)鼻咽癌家庭史:ˉ家族中有人得鼻咽癌,則自己得鼻咽癌是常人的6-10倍,若一等親有人得鼻咽癌,則自己得鼻咽癌是常人的60-100倍。 (2)HLA(組織配對抗原):ˉ位於人體第六對染色體上的一組基因群,像有A2-BW46組合者罹病率是3.4倍,AW19-B17是2.2倍。 (1)中國南方人好發:ˉ即使遷移海外罹病率亦比白人多20倍。

鼻腔檢查: 鼻腔篩檢小訣竅減緩不舒服 醫師製表教大家

上、中兩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腔隙稱嗅裂或嗅溝(olfactory 鼻腔檢查2023 sulcus)(圖1-5、1-6)。 軟骨膜及骨膜外復有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內血管豐富,由鼻齶、篩前、上唇及齶大動脈支密切吻合形成毛細血管網稱為利特爾區(Littlr』s area)。 此處粘膜較薄,血管表淺,粘膜與軟骨膜相接緊密,血管破裂後不易收縮,且位置又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發生的部位。

鼻腔(nasal cavity)為一頂窄底寬的狹長腔隙,前起前鼻孔,後止於後鼻孔,與鼻咽部相通。 同鼻中隔分隔為左右兩腔,每側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兩部分。 第四期如未發生遠處轉移治癒率可達60%以上,治療也是以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 第一期、第二期及部分第三期治癒率皆可達是90%以上;但第一期的治療以單獨放射治療,第二期以上則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II期:原發性腫瘤侵犯口咽部同時合併同側頸部有單一小於或等於六公分的單側淋巴結腫大,沒有對側淋巴結及鎖骨上淋巴轉移。

鼻腔檢查: 檢查

第三步:觀察鼻咽頂、嗅咧、上鼻甲、上鼻道,可使用70°鏡。 檢查鼻咽頂時,先進鏡至後鼻孔觀察鼻咽頂;於中鼻甲和鼻中隔之間進鏡觀察上鼻甲與上鼻道;也可從中鼻甲後端觀察上鼻甲及上鼻道。 鼻內鏡檢查可以發現鼻腔深部出血部位及早期腫瘤,確定顱底骨折及腦脊液鼻漏的瘺孔部位,還可以在直視下取活組織檢查,行電凝固止血等。 鼻咽癌的診斷及治療在過去20年已經有長足的進步﹐進步的原因包括1.影像醫學檢查的進步﹐使我們在界定腫瘤侵犯的範圍變得更精確。 2.現代化的放射治療﹐使得放射治療的角度及劑量的計算更精密及準確。

  • 中國人第二代移居美國鼻咽癌比例雖略降,但仍遠高於外國人。
  • 上鼻甲後上方為蝶篩隱窩(sphenoethmoid recess),蝶竇開口於此。
  • 第一型是指分化良好到中度分化之上皮細胞癌﹑第二型是指非角質化之細胞。
  • 嗅細胞為雙極神經細胞,其中央軸突彙集多數嗅細胞嗅絲,穿過篩板達嗅球,周圍軸突突出上皮表面,成為細長的嗅毛(圖1-8)。
  • 其固有層內含分泌漿液的嗅腺,以溶解有氣味物質微粒,產生嗅覺。

3、額竇內鏡檢查法:於眉弓內側相當於額竇底部作一個1.0cm橫行切口,用環鑽在額竇前下壁鑽通額竇,插入鼻內鏡進行檢查。 臨床上容易誤診的病人就是腫瘤往頭骨侵犯,臨床表現只有頭痛﹑眼睛酸痛、及視力減退等症狀。 病人常往返於眼科、神經內科之間,到頸部淋巴結腫大才得到確實的診斷。 因此,有上述症狀之病人,須考慮作鼻咽部之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鼻咽癌。 鼻咽癌的臨床表現與腫瘤的侵犯位置有關,頸部淋巴結腫大最為常見,其次是帶血絲的鼻分泌物及痰﹑鼻塞﹑耳鳴﹑聽力減退及吞嚥疼痛等症狀。

鼻腔檢查: 鼻腔

分布於上鼻甲及部分中鼻甲內側面及相對應的鼻中隔部分,為假復層無纖毛柱狀上皮,由嗅細胞、支持細胞、基底細胞組成。 其固有層內含分泌漿液的嗅腺,以溶解有氣味物質微粒,產生嗅覺。 嗅細胞為雙極神經細胞,其中央軸突彙集多數嗅細胞嗅絲,穿過篩板達嗅球,周圍軸突突出上皮表面,成為細長的嗅毛(圖1-8)。

鼻腔檢查

根據研究資料,頭頸部核磁共振比電腦斷層能更清楚瞭解鼻咽癌侵犯的範圍。 因此頭頸部核磁共振檢查應作為鼻咽癌檢查的首要項目。 耳鼻喉專科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鼻腔內窺鏡檢查,以診斷與鼻腔相關的疾病,如鼻竇炎、鼻塞、鼻出血、鼻瘜肉(於鼻腔或鼻竇內壁的非癌性組織),以及各種咽候創傷。 鼻腔外壁表現極不規則,有突出於鼻腔的三個骨質鼻甲(conchae turbinate),分別稱上、中、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 各鼻甲內側面和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為總鼻道(common meatus)。

鼻腔檢查: 鼻腔粘膜

ˉ鼻咽(Nasopharynx)又稱「後鼻部」,位於鼻腔正後方,咽喉的上方,腦部下方,本身像個洞穴。 鼻腔檢查 兩旁各有一個耳咽管開口,而中央接後鼻孔,是呼吸道必經之地。 鼻咽身處深處,既看不著也摸不著,因此鼻咽有問題時很難自我察覺。 III 期:腫瘤已經侵犯到頭顱骨底和鼻竇處或頸部有對側淋巴結轉移的情形(且淋巴大小小於或等於六公分),沒有鎖骨上淋巴轉移。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資料,鼻咽癌發生率全世界一年有65,000位病人、中國一年有27,000位病人、香港一年有1,500位病人、東南亞一年有17,000位病人、臺灣一年有1,200位病人。 鼻腔內窺鏡檢查是一種透過清晰和放大的影像、讓耳鼻喉專科醫生清楚檢查鼻腔、鼻竇、咽喉和周邊組織情況的技術。

鼻腔檢查

(6)下鼻道(imferior meatus):前上方有鼻淚管開口,其外段近下鼻甲附著處骨壁較薄,是上頜竇穿刺的最佳進針部位(圖1-7)。 咽鏡切片檢查:ˉ傳統是以一個圓形小鏡子從口腔裡檢查鼻咽;以纖維性鼻咽鏡由鼻孔內檢查會更清楚,懷疑時作病理切片,以做正確診斷。 有鼻竇炎病史者得鼻咽癌是常人的5.3倍,可能是細菌感染長期刺激鼻咽表皮所致。

鼻腔檢查: 鼻腔

在進行檢查時,醫生會將一條幼長的軟式或硬式內窺鏡置入鼻腔。 鼻腔,呼吸道最前部由骨和軟骨圍成的空腔,為呼吸系統的起始部。 以鼻中隔分為左右兩半,前端經鼻孔與外界相通,後端經鼻後孔與咽腔相連。 他歡迎有需要的採檢機構,下載列印並貼在採檢等候區、採檢亭等位置,讓民眾可以事先知道訣竅,使採檢更順暢;也歡迎分享給有篩檢需求朋友;採檢小訣竅包括下拉、張嘴、抬頭、忍耐四步驟。

鼻腔檢查

第一步:觀察下鼻甲前端、下鼻甲全表面、下鼻道和鼻中隔。 通常使用0°內鏡從鼻底和下鼻道進鏡,從前向後逐步觀察。 第二步:觀察中鼻甲、中鼻道、鼻咽側壁及咽鼓管口、咽隱窩、蝶篩隱窩,可使用0°、30°或70°鏡。 從鼻底直達後鼻孔,觀察鼻咽側壁及咽鼓管口、咽隱窩;然後退鏡,以下鼻甲上表面為依託觀察中鼻甲前端和下緣。 徐徐進鏡觀察中鼻道和額竇、前中組篩竇、上頜竇的開口。 繼續進鏡到中鼻甲後端、即可觀察蝶篩隱窩、蝶竇開口和後組鼻竇的開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