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咽癌自我檢查7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鼻咽癌自我檢查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在2018年確診的鼻咽癌患者之中,只有6.5%的患者確診時屬於第一期,有超過七成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影響治療成效。 鼻咽癌自我檢查 透過放置有燈光及鏡頭功能的內窺鏡,以檢查鼻腔、鼻竇、咽喉和周邊組織的健康狀況。 於檢查期間,醫生有機會抽取病人的活組織,進一步診斷鼻咽癌病變的情況。

鼻咽癌自我檢查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身體內器官的狀況。 若有直系親屬曾經患上鼻咽癌,其他家庭成員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不過,這種風險未必源於家族遺傳,亦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例如居住在相同地區,擁有類近的飲食習慣所致。

鼻咽癌自我檢查: 鼻咽癌期數及鼻咽癌存活率

透過進行全身或局部檢查,有助醫生了解病人的鼻咽癌細胞病變情況,有需要時可以抽取組織作進一步化驗。 若病人的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每年需要檢查一至兩次甲狀腺功能。 完成治療後也可考慮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聽力、言語和吞咽情况等可能受治療影響的部份,情況也需密切注視,若發現治療副作用持續未有改善,甚至有新的症狀出現,病人應盡快告知醫生,並作進一步檢查。 鼻咽癌的分類依病理組織學、臨床表現、腫瘤形態而不同,臨床治療以國際間普遍接受的TNM系統分期。 T代表原發腫瘤在鼻咽部位向四面八方侵犯的程度,N代表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M代表有無遠端轉移,共分四期,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鼻咽癌自我檢查

在完成治療後的首兩年內,醫生大約每隔數個月會替病人診症,其間會為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造影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正電子電腦掃描,以了解鼻咽和頸部的情況,並監察癌症是否有復發迹象。 惟鼻咽內的腫瘤靠近顱神經和血管,較難到達,所以手術並不是治療鼻咽癌的常用方案。 若癌細胞已擴散到頸部淋巴結,醫生或會建議患者先接受同步放化療,再透過手術切除淋巴結,惟手術有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導致患者出現耳朵麻木、手臂無力(無法舉高過頭)、下唇無力等後遺症。 視乎神經損傷的程度,這些手術後遺症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消失,但亦有可能屬永久性。 鼻咽癌自我檢查 鼻咽癌是發生在鼻咽部位的癌症,由於鼻咽位於鼻腔後方和喉嚨後面的上方,一般需要透過內窺鏡才能檢查清楚,加上鼻咽癌的部份病徵與呼吸道疾病如鼻炎、鼻竇炎等相似,容易令人混淆,以致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

鼻咽癌自我檢查: 鼻咽癌自我檢查怎麼做?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部位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以男性居多。 鼻咽癌自我檢查2023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下通口腔的部位。 鼻咽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即使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患者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不適。 不過,鼻咽癌最典型、最早,也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就屬「頸部淋巴病變」,估計有30%至40%的患者,是以此為初發症狀,此時頸部會出現腫塊。

  •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 鼻咽腔並不大,最寬處約略3.5公分,在此處黏膜表層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為鼻咽癌。
  •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於 2019 年鼻咽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的第 7 位及第 17 位,791 宗鼻咽癌新症中,男女比例為 2.9 比 1,50 至 60 歲為發病高峰年齡。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造成鼻咽癌的成因仍不清楚,多與種族、基因有關,因此罹患族群從 10 鼻咽癌自我檢查 歲到 90 歲都有可能。 若是一等親的家屬中,曾有人罹患鼻咽癌,那麼得病機會恐為一般人的 19.2 倍。 於2020年,鼻咽癌的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 11 位。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於 2019 年鼻咽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的第 7 位及第 17 位,791 宗鼻咽癌新症中,男女比例為 2.9 比 1,50 至 60 歲為發病高峰年齡。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核子醫學掃描檢查方法之一,檢查時會以正電子掃描儀器進行全身或局部檢查,是現時最有效的評估腫瘤檢查方法。

鼻咽癌自我檢查: 產品與服務

約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病人會有遠隔轉移,其中四分之三也發生於二年內。 若發生遠隔轉移,依位置的不同,存活期平均為六個月到一年不等。 鼻咽癌後遺症與放射治療有關,放射線治療雖然消滅了叛軍,但難免誤傷忠良,因為治療的重點在鼻咽腫瘤與脖子的淋巴,所以易造成其周邊耳、鼻、喉、頭、頸部組織的傷害。 透過發出 X 光射線,儀器會從不同角度拍攝病人身體内部的影像,並合成多張橫切面影像或立體影像,顯示鼻咽的狀況,幫助醫生了解病情。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唯一的辦法是提高警覺,多注意自己五官功能的變化,一旦上述的症狀兩三週未消失或反覆發作就應盡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診查。 呂宜興表示,確定是鼻咽癌後,患者後續必須再接受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和電腦斷層,除了呈現鼻咽癌在鼻咽處腫瘤的大小,CT及 MRI可幫助確認腫瘤擴散情況,視腫瘤侵犯程度進行分期,決定治療方式。 鼻咽位於鼻子後方,跟喉嚨交接,一般理學檢查不容易看到。 鼻咽內視鏡有點像胃鏡、大腸鏡,將管狀的鏡頭伸入鼻腔,醫師透過鏡頭檢查兩側鼻咽部的狀況,也可以同步進行鼻咽切片。 呂宜興說,透過切片將疑似病灶的組織送病理檢查,才能確定鼻咽癌的診斷。

鼻咽癌自我檢查: 重點一句:單邊耳朵自覺悶塞或耳鳴超過兩週,別自以為是耳屎而已,一定要檢查!

六、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雖然前面已說過遺傳因素,食物中致癌物質與EB病毒可能與鼻咽 鼻咽癌自我檢查 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實際可行的 方法找出高危險群的人。 不抽菸可能也有幫助防止它的發生,最重要的,應是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早期鼻咽癌痊癒的機會十分高。 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雖然前面已說過遺傳、EB病毒感染以及環境因素等可能與鼻咽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找出高危險的人,但若近親有鼻咽癌患者,則建議40歲後可考慮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

鼻咽癌自我檢查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五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較優勝,可應用於鼻咽腫瘤有可能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例如扁桃腺、舌底或附近的淋巴結。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鼻咽癌自我檢查: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頸部淋巴腺腫大:這是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不痛,有時會變大或縮小。 鼻黏膜的微血管很豐富,所以用力擤鼻涕或常常挖鼻孔都容易引起流鼻血,就醫檢查時若發現出血點位於鼻中隔或鼻前部就沒大問題,反之,常無緣故地流鼻血,檢查時鼻前部不見出血點,這時就需要檢查鼻咽。 鼻咽癌自我檢查2023 鼻咽癌自我檢查 但呂宜興請鼻咽癌患者別緊張,兩年前鼻咽癌分期將骨骼和肺臟轉移列為四C,但經評估患者預後等因素,現在列為四B。 一般來說,鼻咽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為七成,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 抽血可以檢驗病人體內是否帶有鼻咽癌特徵的EB病毒DNA,亦可作無創早期篩查手段,適合早期鼻咽癌病人。

鼻咽癌自我檢查

部分研究顯示,鼻咽癌的區域性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華南地區較常進食含鹽量高的醃鹹魚和鹹肉,而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鼻咽癌風險,但當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鼻咽癌的發病率便有所下降。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上述產品資料不包括保單的完整條款及受相關計劃之條款及細則約束,有關上述產品特點、保障權益及完整之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產品風險詳情,請參閱富衛網站、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如癌細胞侵入顱骨底時,形成頭痛;腫瘤壓迫神經時,會造成眼皮下垂、臉麻、嘴角歪一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鼻塞、流鼻涕則是癌細胞已侵入鼻腔併發鼻竇炎,常為晚期症狀。 因此若無感冒或鼻竇炎時,突有耳塞、耳鳴或重聽,甚至單耳內聽到流水聲時,應就醫檢查鼻咽部位。

鼻咽癌自我檢查: 相關產品

顱底骨有很多孔洞,有些腦神經穿過其中,若腫瘤侵犯到這些神經就會引起症狀,如影響到第三、四或六對腦神經,就會影響眼球運動,造成複視,看東西一個變兩個;如影響到第五對的三叉神經,就會出現異常臉麻的感覺。 Bowtie & JP 鼻咽癌自我檢查 Health 健康中心深信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將深入了解客戶的整體健康狀況,提供個人化服務。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男性患上鼻咽癌的機率較女性高出3倍,而鼻咽癌發病的高峰年齡介乎 40 至 50 歲。 尤其當鼻咽癌表面潰瘍時,病患常會發現早晨第一口痰中帶血絲,偶而輕度鼻出血或鼻涕帶血絲,但不太會以大量流鼻血的方式表現。 咽喉逆流與常聽到的胃食道逆流不同,不常有胸口灼熱感(火燒心)、或胃酸逆流感,研究發現逆流到的喉嚨的不一是液體,也可以是氣體;不一定是酸性的胃酸,也可以是非酸性的膽汁或消化蛋白酶。

  • 鼻咽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即使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患者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不適。
  • 不過,不論是抽血發現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A抗體數值偏高,或是出現流鼻血等疑似鼻咽癌症狀,鼻咽癌的診斷仍要靠鼻咽內視鏡及切片,是必要的檢查。
  •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下通口腔的部位。
  • 鼻咽癌症狀中,以頸部摸到腫塊最為常見,因為鼻咽癌細胞很容易擴散至頸部的淋巴,因此,脖子若是出現大於一點五公分不會痛的、硬的、不會動來動去的、或是超過兩週沒有變小的頸部腫塊,都需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
  • 由於鼻咽與頸部兩邊的淋巴腺相連4,故鼻咽癌形成後,可透過淋巴網絡擴散至頸部的淋巴結,甚至其他器官5。
  •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 要選離鼻咽癌,首先要避免攝入過多煙燻及醃漬食物,因內含亞硝酸胺,吃多了會增加罹癌風險。

一般民眾宜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及提醒家人朋友留心相關症狀。 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及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鼻咽癌的診斷主要靠鼻咽病理切片,但醫界發現,鼻咽癌患者血液中含高量的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A抗體(IgA)。 嚴正聲明

鼻咽癌自我檢查: 鼻咽癌原因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鼻咽癌細胞都帶有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多數患者血液中也有感染EB病毒。 雖該病毒本身無法導致鼻咽癌,但基因因素可影響人體對EB病毒的反應。 鼻咽癌自我檢查2023 鼻咽(Nasopharynx)又稱「後鼻部」,位於鼻腔後方,以鼻孔與鼻腔相通;上方為顱底,以頭顱骨與腦部相隔;兩側為耳咽管開口區;後方就是頭顱枕部與脊椎骨區;下方則以軟顎為界,與口咽相通。

鼻咽癌自我檢查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透過磁場和無線電波創造身體部位的薄層影像,亦可按需要進行特定部位的額外磁力檢查。 如果病人出現以下徵狀,例如復發性流鼻血、鼻瘜肉、慢性鼻竇炎、感覺鼻腔或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和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時,建議進行鼻咽喉內鏡檢查。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