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直腸腫瘤2023詳細懶人包!內含直腸腫瘤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在醫學上,一般民眾所說的大腸癌即泛指「結腸癌」。 很多人都認為大腸、結腸、直腸都是腸道,只要長了腫瘤,治療上應該都一樣。 其實,大腸與直腸因構造與生理功能不同,所以治療方式不完全相同。 有研究顯示,早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高於九成,而擴散至結腸或直腸的大腸癌會下降至六至七成,已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例如肝臟、肺部等的大腸癌更只有一至兩成 ,所以愈早發現大腸癌,治癒機會則愈高。

直腸腫瘤

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因素。 進食脂肪多,膽汁分泌也多,膽酸分解物也多,腸內厭氧菌酶活性也增高,致使腸內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易致大腸癌發生。 也有研究認為啤酒中某些成分本身是個弱的直腸癌始動或促進因子,因此啤酒與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另外,維生素攝入不足、油煎炸食品進食過多等因素也可能與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雖然癌症治療引起的疲勞,可能會導致活動力下降,但運動能幫助減輕疲勞。

直腸腫瘤: 大腸癌前兆與症狀

結果顯示,高纖維飲食能有效減低患上致命癌症的危險幾率達40%,特別是結腸癌及直腸癌。 而便血,是臨床一個複雜的疾病症狀,它源於多種疾病。 白領如果發現便血,應有以下常識:痔瘡的血一般鮮紅,直腸癌的血一般比痔瘡的血偏暗;痔瘡的血往往一滴一滴,直腸癌的血量有時偏多;雖然痔瘡與直腸癌的血都是先血後便(而胃出血大都先便後血),但直腸癌經常血便交融。 最好能做一下直腸指檢和鋇灌腸造影,以利進一步確診。

雖說小腸癌較為罕見,不過近年多發現一種稱為GIST(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的基質腫瘤。 有別於一般的腸道腫瘤,基質腫瘤並不是由黏膜層生長出來,而是由腸壁的中層組織變化出來的。 小腸癌並不常見,翻查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2008年只有71宗小腸癌新症,數字遠低於大腸癌 (4,031宗)。 CRT 後淋巴結大小用於重新分期更可靠,放療導致的正常淋巴結形態學變化使得轉移淋巴結與正常淋巴結很難採用形態學和 DWI 相區分,經常導致淋巴結過度分期(圖 24 和圖 25)。

直腸腫瘤: 健康網》木耳超強血管清道夫 醫列4大好處:降膽固醇兼減肥

如果腹瀉嚴重時,可以使用一些止瀉藥物來改善症狀,同時應注意體重的維持及水分電解質的補充。 除此之外,放射治療部位會有皮膚乾燥、發癢、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 除了急性的副作用外,於放射治療結束後,有些病人會產生慢性的副作用,如慢性直腸黏膜炎、慢性膀胱炎等,會有血便、血尿、頻尿、疼痛等症狀,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給予減緩症狀的藥物或支持性療法。 第一期病人:為早期局部的大腸癌病人,在醫師評估過身體狀態及心肺功能等情況許可的情況下,以手術切除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使用內視鏡或手術切除,對可疑的腫瘤檢體作病理組織切片和細胞型態的檢查,判斷是否為惡性細胞、癌細胞侵犯程度、癌細胞分化程度、是否有神經及淋巴血管侵犯等,用來確定診斷和作為復發高危險群與否的參考。 直腸腫瘤2023 如果腫瘤位於直腸(肛門口進去12-15公分處),因為腫瘤很接近肛門,會對肛門粘膜產生較大的刺激,而有「裡急後重」的現象,也就是常常想要排便但又排不乾淨,所以排便習慣改變、解血便是常見的症狀,有時還有嚴重的便秘的情形。

此外,蔬菜纖維食物增加,糞便量會增加,而肉食主義者糞便量較少;當排便次數增加時,相對的糞便也會較細,這些情況也都需要鑑別。 不過如果腫瘤擴散到周邊器官,為了要完整移除病灶,必須合併「多重器官切除及重建」,目前的醫界的共識是不適合用微創手術(包含傳統腹腔鏡及達文西手術),而建議接受傳統開腹手術。 直腸腫瘤 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手術方式有 3 種,包含傳統開腹手術、一般腹腔鏡手術,還有使用機器手臂的達文西手術。 MRI 重新分期的精確性通常低於初始分期,主要源於淋巴結過度分期,不能區分腫瘤浸潤、腫瘤殘留、治療反應與纖維化的差異。

直腸腫瘤: 癌症專區

(2)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後者對腸道粘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 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導致大腸癌。 腫瘤局部冷凍、雷射和燒灼治療:晚期直腸癌病人伴有不全腸梗阻徵象,可試用腫瘤局部冷凍或燒灼(包括電烙燒灼和化學燒灼)治療,使腫瘤組織縮小或脫落,暫時緩解梗阻症状。 近年來開展雷射治療,應用nd-yag雷射,功率65w,分點照射局部腫瘤組織,遇有出血、改用功率40w在出血點四周聚集照射止血,每隔2~3周重複照射,個別病例的腫瘤可見縮小,暫時緩解症状,可作為一種姑息治療方法。

不臭的屁以氮氣與二氧化碳為主,來自吞咽的空氣與胃消化食物產生的氣體;臭屁的臭味成分有糞臭素、吲哚、甲硫醇、甲硫醚、硫化氫(臭雞蛋味)等,是肉類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例如多吃了兩個雞蛋後放屁就會特別臭。 直腸腫瘤2023 張文茹稱,無論屁臭不臭,人聞到或者吸入這些氣體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威脅,而憋屁則會導致廢氣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代謝廢物轉而要經腎和肺排放,加重了這些臟器的負擔。 直腸腫瘤 盡量蒐集、了解病情相關知識,以掌握自己的療程進展。

直腸腫瘤: 結腸癌症狀、轉移與治療(圖)

無論病理報告判定為任一何期別,都必須再施以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 直腸腫瘤2023 這一大段腸道就是「結腸」(自盲腸至乙狀結腸),總長度約一百二十至一百四十公分,它以ㄇ字型占據了腹部的四周(見圖1),主要作用是吸收經人體利用後剩下的食物殘渣、水分、電解質等,然後慢慢形成糞便。 直腸腫瘤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指長在腸道的軟組織肉瘤,雖然比較少會出現在結腸中,但仍可能發生。 不只是痔瘡會有血便,大腸癌可能也會排出深紅或黑色糞便,這就是直腸出血的徵兆,民眾千萬別輕忽,請儘速就醫診治。

(5)結直腸癌晚期病人久瀉、便血、發熱,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丟失,身體消瘦,體重減輕,氣血兩虧,宜服富有營養的滋補流汁藥膳。 治療轉移癌:放射治療是目前為止治療骨轉移疼痛的最好方法。 直腸腫瘤2023 對腦轉移也可以起到抑制腫瘤生長,延緩生命的作用。 發源自結腸或直腸的結腸直腸癌稱為原發性癌症(Primary cancer);從其他地方轉移的是,轉移型癌症(Metastasis cancer)。 若有大腸直腸腫瘤家族史,肥胖,抽菸等危險因子者,則可提早於40~50歲時,就接受篩檢大腸直腸癌篩檢。

直腸腫瘤: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當結腸或直腸內壁長出瘜肉時,可能就會引發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全世界第3常見的癌症,每年影響將近140萬新病例。 風險等級更高的民眾,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FAP)或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HNPCC),這2種遺傳疾病均為顯性遺傳,發生癌症之年紀較輕且風險高,應尋求專家諮詢。 會不會有人得到早期大腸直腸癌,完全沒有腹痛、便祕、拉肚子等任何症狀? 事實上,很多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時,會很驚訝的說:「我有大腸直腸癌?真的嗎?我沒有不舒服,怎麼會有大腸直腸癌?」。

  • 使用Fluoropyrimidine(氟嘧啶氨基硝酸鹽)類的藥物,如靜脈注射的5-FU(氟尿嘧啶)、口服Capecitabine(截瘤達)等化學藥物治療為主。
  • 標準的直腸 MR 協議至少包括具有 1~3 毫米切片厚度的矢狀位、軸位和斜冠狀位的 2D T2 加權序列。
  • (3)X線鋇灌腸檢查鋇劑灌腸對直腸癌的診斷幫助不大,故不列爲常規檢查,僅爲排除直腸多發性腫瘤時應用。
  • 直腸癌病人接受同步放射線及化學藥物治療時,會接受約每天一次,每周五次總共約五周的放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通常在放射治療後二至三週開始出現,副作用嚴重的程度常因人而異。
  •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30年位居台灣人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尤其現代人飲食西化、纖維攝取不足、久坐少動更增加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