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川龍家樂徑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川龍家樂徑

由荃錦公路川龍小巴站出發,到達彩龍茶樓後經車路往川龍管理站,沿龍門郊遊徑出城門林道(水塘段),右轉往菠蘿壩,可順訪賞蝶園,終點為城門道。 川龍家樂徑 前段為不太斜的上坡路,其後一直為下坡路,沿途山徑頗崎嶇,路程亦較長。 進入這條條石橋前,左手邊有路可前往大潭中水塘水壩。 我沿着這條路往大潭中水塘壩壩頂,然後經過紫崗橋到達淺水灣,需時大約1小時。 如果係新手,較簡單的係走過呢條石橋,繼續向前行,回到起點的大潭水塘,在黃泥涌水塘離開;或者可以折返回到大潭郊野公園南門離開。

川龍家樂徑

記得有一次坐上電單車經過大潭道的這條單線路,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水塘,波光粼粼,感覺是在水塘中間穿越,美得恍如置身於瑞士的湖區。 聽說在附近有一條小路可以去到潭崗飛瀑下游看瀑布。 早前很多人前往潭崗飛瀑下游泳和嬉水,但其實潭崗飛瀑是大潭水塘的水源,屬於集水區內,所以目前己封閉。 ⚠️ 川龍家樂徑2023 川龍家樂徑 切勿在水塘及集水區內游泳和污染水源。 川龍家樂徑 川龍家樂徑 這裡可以看到荃灣、青衣、汀九橋、青馬橋等近景,而天清氣朗時,便可遠眺香港島的扯旗山、南丫島、大交椅等。

川龍家樂徑: 香港加爾文旅舍

此徑的起點有一木門牌,穿過後便被大片的植林區所包圍,這裡種植的以紅膠木為主,高大的樹木為遊人提供蔭涼的環境。 沿途有一些樹木名牌,為大家介紹除了植林以外的樹種。 緩步走上梯級,很快便到達一個觀景台,欣賞優美景色。 過了觀景台,便是往下走的石級路,這裡的植被以竹叢為主;看到健身設施,亦即是此徑的終點。

  • 過了觀景台,便是往下走的石級路,這裡的植被以竹叢為主;看到健身設施,亦即是此徑的終點。
  • 待人齊在村公所門外拍大合照後,小巴站過對面馬塘,經牛寮上荃錦坳自然徑觀景亭,在觀景亭例牌拍張大合照後,沿路再上直升機坪。
  • 沿 山 徑 步 行 , 可 遠 眺 荃 灣 、 青 衣 、 港 島 區 等 景 色 , 獅 子 山 及 筆 架 山 的 外 貌 亦 盡 入 眼 簾 ; 近 尾 段 又 可 欣 賞 城 門 植 林 區 綠 意 盎 然 的 風 貌 。
  • 先看到的是大潭上水塘,不錯的風景但不算太特別。
  • 除了在大潭篤水塘石橋上拍照,我覺得在離開石橋上後,回頭看石橋的角度也非常好看。

市民對食水的需求日漸增加,為了應付食水需求,政府決定興建第二個水塘 – 大潭水塘。 其後,政府興建了多個水塘儲水,增加食水供應。 大潭水塘群包括最早於1888年落成的大潭上水塘, 1904年落成的大潭富水塘,然後於1907年落成的大潭中水塘,到最後於1917年落成的大潭篤水塘。 隨着食水供應系統改善,香港市區範圍也慢慢開始延伸至港島東部,水塘的出現大大推動城市發展。

川龍家樂徑: 旭逸雅捷酒店 · 荃灣

當地有不少珍貴蝴蝶品種出沒,更是罕見的苧麻珍蝶棲息處。 附近有川龍家樂徑和響石墳場,三生酒廠亦位於川龍村內。 下了車,往下走一分鐘左右,右手邊就是行山徑入口,其中一條行山徑,也是最右手邊的行山徑是“荃錦自然教育徑”,沿此徑而行,一路都是在林中的平路行走。 走過,繼續沿“荃錦自然教育徑”的指示前行即可。 走了一個小時後,會來到一個路口,可選擇左行往“荃錦自然教育徑”,或右行向川龍進發。

在最尾亦會有我自己製作的風景位打卡點地圖。 城門水塘菠蘿壩(KK058782)- 可乘搭綠色專線小巴路線82號前往荃灣兆和街,然後步行往港鐵荃灣站。 川龍家樂徑 再次經過大潭道,須過車路到對面,便是大潭郊野公園南門。

川龍家樂徑: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首先在荃灣西總站乘搭51號巴士(星期六日早上每隔15分鐘有一班車)上大帽山,約45分鐘車程可到達大帽山郊野公園站。 因爲這附近有越野單車徑,天氣好時,在車站附近總聚集了一群群的越野單車愛好者。 不少人去過川龍飲茶或聽過在川龍飲茶,但有一條絕好的行山徑,輕鬆容易走,樹木蔥蘢,約兩個小時左右走畢全程。

  • 每 逢 冬 季 氣 溫 驟 降 的 日 子 , 不 少 市 民 都 會 在 凌 晨 驅 車 到 大 帽 山 , 希 望 一 睹 香 港 鮮 見 的 結 霜 景 觀 。
  • 大 帽 山 家 樂 徑 路 面 大 部 分 由 碎 石 鋪 成 , 寬 闊 平 坦 ; 適 合 一 家 大 小 老 少 漫 步 遊 覽 。
  • 位 於 大 帽 山 道 的 大 帽 山 郊 野 公 園 遊 客 中 心 設 有 展 覽 廊 及 活 動 室 。
  • ⚠️ 在這裏需要走到對面,沿着車路走大約5分鐘,由於沒有行人路,敬請注意道路安全。
  • 而 龍 門 郊 遊 徑 由 川 龍 起 點 至 城 門 , 取 其 兩 個 最 後 名 字 命 名 為 「 龍 門 」 郊 遊 徑 。
  • 喜歡香港大自然的朋友,邀請你加入探索香港大自然Facebook群組。

慢慢走邊看歷史遺跡,邊拍照,簡簡單單可以輕鬆玩上大半天。 交通資料起點:乘搭九巴51號(於港鐵荃灣或荃灣西站上車)或專線小巴80號(於荃灣川龍街上車),在川龍站下車後,步行往川龍燒烤場。 川龍村以自助茶樓、山水豆腐花、西洋菜著名。

川龍家樂徑: 香港遠東絲麗酒店

水塘內有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此路線除了可以暢遊歷史古跡,了解香港水塘的歷史,亦可欣賞水塘內和附近優美的景色,是一條頗具特色的行山路線。 在大潭水務文物徑的這個官方地圖可以看到有很多石橋、水壩等的不同建築物可以探索。

鄰 近 設 有 停 車 場 、 廁 所 、 小 食 亭 、 燒 烤 場 地 等 。 大 帽 山 高 達 九 百 五 十 七 米 , 是 香 港 最 高 峰 ; 環 繞 其 四 周 的 , 便 是 佔 地 一 千 四 百 四 十 公 頃 的 大 帽 山 郊 野 公 園 。 位 於 大 帽 山 道 的 大 帽 山 郊 野 公 園 遊 客 中 心 設 有 展 覽 廊 及 活 動 室 。 展 覽 廊 設 有 多 元 互 動 的 展 品 及 遊 戲 , 令 大 家 明 白 愛 護 郊 野 環 境 以 及 珍 惜 地 球 資 源 的 重 要 性。 全 港 最 高 峰 大 帽 山 完 全 由 火 山 岩 所 形 成 。

川龍家樂徑: 香港荃灣帝盛酒店

先看到的是大潭上水塘,不錯的風景但不算太特別。 這個路線會看到水塘不同的景色和很多特色的石橋,之後會一一介紹。 香港的文化與特色逐漸被蠶食,拆的拆,爛的爛,好像無聲無息地消逝中。 自從行山後,我才嘗試了解和追回香港的過去,行走古道、古村、廢墟、尋找已被填平的水塘、閱讀以往的歷史及參看珍貴的照片與舊貌等等。 透過行山,見證將會消失或追溯已消失的東西,對我來說,相當有意思。 喜歡香港大自然的朋友,邀請你加入探索香港大自然Facebook群組。

川龍家樂徑

大 帽 山 居 高 臨 下 , 漫 遊 其 中 , 自 然 可 以 觀 賞 到 優 美 的 景 致 。 大 帽 山 家 樂 徑 路 面 大 部 分 由 碎 石 鋪 成 , 寬 闊 平 坦 ; 適 合 一 家 大 小 老 少 漫 步 遊 覽 。 從 家 樂 徑 起 點 經 郊 野 公 園 諮 詢 站 前 行 , 走 入 樹 木 林 徑 , 途 中 可 以 看 見 台 灣 相 思 、 楓 樹 、 松 樹 等 香 港 郊 區 常 見 的 樹 木 。 這 裏 一 帶 景 色 怡 人 , 天 氣 好 時 , 可 遠 眺 荃 灣 、 青 衣 及 港 島 區 。 遇 薄 霧 時 , 景 色 若 隱 若 現 ; 如 置 身 仙 境 。

川龍家樂徑: 川龍家樂徑附近酒店

而 龍 門 郊 遊 徑 由 川 龍 起 點 至 城 門 , 取 其 兩 個 最 後 名 字 命 名 為 「 龍 門 」 郊 遊 徑 。 沿 山 徑 步 行 , 可 遠 眺 荃 灣 、 青 衣 、 港 島 區 等 景 色 , 獅 子 山 及 筆 架 山 的 外 貌 亦 盡 入 眼 簾 ; 近 尾 段 又 可 欣 賞 城 門 植 林 區 綠 意 盎 然 的 風 貌 。 從 觀 景 台 可 飽 覽 荃 灣 、 青 衣 、 港 島 區 及 大 帽 山 附 近 村 落 一 帶 的 景 色 。 公 園 內 設 有 燒 烤 爐 達 約 六 十 個 , 適 合 一 些 大 型 團 體 活 動 。

川龍家樂徑

之後只有一條路,不會走失,惟出了行山徑,前往川龍的途上,沒有什麽路標,遇有疑惑,或需要問人。 但只有一个方向,不難找,十五分鐘左右就可去到川龍。 期間要走過一條有鐵絲網在一邊的狹窄小路,及路過這個擺放棄置車輛的地方,沿車場旁邊的路前行,即可看到馬路,馬路對面就是川龍茶樓。 未認識這條路徑前,往往都是先搭小巴上川龍飲茶,然後走龍門郊遊徑,沿引水道,前往城門水塘菠蘿壩。 沿路沒什麽風景可言,有點悶,而且走的都是石屎路,不太喜歡。 香港第一個水塘 – 薄扶林水塘於1863年竣工,但隨著城市發展,人口急劇膨脹,薄扶林水塘亦無法解決香港食水需求的問題。

川龍家樂徑: 香港大都酒店

天 朗 氣 清 時 , 在 觀 景 台 可 俯 瞰 新 界 西 部 及 北 部 幾 乎 所 有 地 方 , 以 及 元 朗 和 八 鄉 平 原 的 川龍家樂徑2023 全 景 , 甚 至 遠 及 蛇 口 和 深 圳 。 假 若 在 山 上 遇 上 雲 霧 聚 合 , 則 又 是 另 一 番 騰 雲 駕 霧 的 感 覺 。 大潭水塘環境優美舒適,塘水翠綠寧靜,看著平靜的水塘,令人心曠神怡。 湖光山色加上有不少歷史遺跡,加上大潭水塘家樂徑路線平坦,很合適親子活動。 於黃泥涌水塘公園巴士站下車後,沿油站旁的樓梯上大潭水塘道,經過黃泥涌水塘繼續往陽明山莊方向走。 大潭水塘家樂徑簡單易行,中途亦有部份小路往可以前往探索,整個山頭附近有很多路線可以選擇。

它 的 南 面 、 西 面 , 以 及 西 南 面 的 山 谷 , 都 積 聚 了 不 少 沖 積 土 。 因 為 山 高 土 壤 不 夠 肥 沃 , 加 上 氣 候 的 影 響 , 大 帽 山 郊 野 公 園 主 要 都 是 草 坡 , 樹 林 只 生 長 於 較 低 的 地 方 。 川龍家樂徑是全港最短的家樂徑,但景觀甚佳,十分適合到川龍品茗的一家大小,可順道到此一舒筋骨。 川龍家樂徑位於荃錦公路旁,由川龍村往荃灣方向下行,不用五分鐘便會到達川龍燒烤場,亦即是川龍家樂徑的入口及出口處。

川龍家樂徑: 川龍家樂徑

大 帽 山 是 香 港 最 凍 的 地 方 。 每 逢 冬 季 氣 溫 驟 降 的 日 子 , 不 少 市 民 都 會 在 凌 晨 驅 車 到 大 帽 山 , 希 望 一 睹 香 港 鮮 見 的 結 霜 景 觀 。 欲 一 遊 大 帽 山 頂 峰 , 則 可 以 沿 大 帽 山 道 車 路 步 行 而 至 。

行山的終點正好是川龍的茶樓,可以在此嘆茶,很值得推薦。 走完車路,左手邊有條小路往下到大潭篤水塘水壩。 大潭篤水塘水壩己經超過100年歷史,於1917年竣工,為法定古蹟。

川龍家樂徑: 香港宿霧賓館(E座)

早上與隊友在兆和街富都茶室早餐,分批搭小巴上川龍集合,當日仍然熱鬧,有17人出席。 待人齊在村公所門外拍大合照後,小巴站過對面馬塘,經牛寮上荃錦坳自然徑觀景亭,在觀景亭例牌拍張大合照後,沿路再上直升機坪。 公 園 的 植 林 區 位 於 東 南 面 , 但 因 為 受 到 氣 候 及 地 理 因 素 所 限 , 樹 林 只 能 伸 延 至 五 百 五 十 米 的 高 度 , 其 上 的 山 坡 則 以 灌 木 及 草 叢 為 主 。 區 內 物 種 豐 富 , 單 是 雀 鳥 約 有  一 百 個 品 種 的 紀 錄 , 而 蝴 蝶 種 類 亦 繁 多 , 蛇 類 則 有 橫 紋 鈍 頭 蛇 、 紅 脖 游 蛇 、 青 竹 蛇 及 水 律 等 。

在 大 帽 山 高 處 的 山 坡 , 向 下 走 的 人 字 形 梯 田 仍 清 晰 可 見 , 相 傳 這 是 在 十 七 世 紀 曾 經 盛 極 一 時 的 茶 場 遺 址 。 非常感謝藝術推廣辦事處團隊用心策劃這個既有心又貼地的展覽,「將藝術作品成為追尋歷史的線索,化作村民保存珍貴記憶的載體」。 也讓我看到「當藝術遇見大地 會有怎樣的對白」。 不是這個展覽的關係,也不知道原來每戶村民家中也有兩個水龍頭,一個提供食水,另一個是山水,真讓人羨慕。 展覽中,我特別對川龍泥製川龍杯的《新新相續》、石菖蒲草形狀的《山水龍頭栓》、苧麻珍蝶的糧倉《苧麻公園》及客家改編歌《山旮旯OK》感興趣,詳情是什麼,留待大家自己去看吧,記緊展期至2018年8月12日。

川龍家樂徑: 香港麗東賓館

從大潭郊野公園南門步行大約10分鐘便會來到大潭篤水塘石橋。 川龍家樂徑 橋上可以看到剛才參觀過的大潭篤水塘水壩頂部。 除了在大潭篤水塘石橋上拍照,我覺得在離開石橋上後,回頭看石橋的角度也非常好看。

川龍家樂徑

在雨季水塘滿溢時,水壩排水的時候效果也挺震撼的,形成水壩瀑布,是雨季限定景色,會吸引很多攝影師前來拍照。 往大潭篤方向走,會經過大潭水塘紅磚屋小路的入口。 從小路進入,會看到外觀保留完整的大潭水塘紅磚屋,紅磚屋曾是守衛水塘的警察宿舍,現時已荒廢和封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