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蓮麻坑礦洞2023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蓮麻坑礦洞

走入礦山,看廣闊的礦洞大廳,探漆黑的蜿蜒礦道;走出礦山,望近在咫尺的深圳景色,遊彷彿停留在幾十年前的鄉郊風光。 蓮麻坑村及蓮麻坑礦洞長年身在禁區之中,隨近年禁區開放,深得行山及郊遊人士青睞。 《01體育》記者跟隨沙頭角故事館的「蓮麻坑古道探奇行」,在館長李以強帶路下,行山路繞過禁區,探索這片與深圳僅一河之隔的土地。 蓮麻坑礦洞2023 七座碉堡的結構大致相同:主體為八邊形或圓形的兩層高建築,兩翼則是單層式的設計,而其外牆均以墨綠作為主色調。

蓮麻坑礦洞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蓮麻坑礦洞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紅花嶺 蓮麻坑礦洞2023 (Robin’s Nest)山頂的三角測量站,後方可見中國深圳境內的梧桐山。 三角測量站上長期插上紅色旗,為方便地政署人員測量之用,切勿移除。

蓮麻坑礦洞: 礦山頂的麥景陶碉堡

雖然政府建議將蓮麻坑部分地區劃為郊野公園範圍加強保育,但受到當地原居民強烈反對。 蓮麻坑河則被視為受污染深圳河餘下的「清泉」,是深圳河中「最具生態價值」的河段,亦是全港淡水魚類物種最富饒的河溪。 蓮麻坑礦洞2023 該河是未經改造的溪流,在深圳河的上游,2007年被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蓮麻坑礦洞2023 這條繞道實際大約1.3公里長,最高點約100米,論腳程實在比上紅花嶺短得多。

蓮麻坑礦洞

當時碉堡內,除了備有監察設施外,同時亦具廚房、臥室與水塔等生活設備,以便警員長期駐守。 由於外型特別,故碉堡又曾被稱作麥景陶教堂(MacIntosh Cathedrals);另有說在礦山的碉堡建成之時,蓮麻坑村的客家人因不懂英文「post」,將其叫作波士樓。 蓮麻坑礦洞2023 2009年,碉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建築物。 現時碉堡已改為自動操作作監察用途,其外圍亦架起鐵絲網,禁止遊人內進。

蓮麻坑礦洞: 礦場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蓮麻坑鉛礦山上有一個荒廢礦洞,礦場下段通道為蝙蝠提供了不受干擾的歇息地,成為香港最重要的蝙蝠集居地,有大量長翼蝠、南長翼蝠等蝙蝠品種居住。 礦場內的通道和鄰近地區在1994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蓮麻坑的礦山出產鉛、鋅、黃鐵礦、黃銅礦等礦物,於1930年代末,香港政府於蓮麻坑礦山開採鉛礦。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香港,於1942年起繼續開採礦山,[4]以應付太平洋戰爭的軍備需求。 1943年夏天,三個蓮麻坑村的少年(葉維里、葉盤嬌、葉煌青)企圖炸毀礦山,以摧毀日本在香港的軍備原料產地。 然而,他們的爆破行動失敗,被新界沙頭角的日本憲兵逮捕,並遭毆打及折磨,其後獲釋。

蓮麻坑礦洞: 紅花嶺 蓮麻坑礦洞

6號礦洞洞口很大,又被稱為「大廳」,內裏有幾個小礦洞,但全被鐵枝封閉,不能入去。 行到開揚寬敞之地,望往深圳方向,鐵絲網後的是邊界上的國際橋。 國際橋跨越深圳河上游,連接香港的蓮麻坑路及深圳的長嶺村,這是香港與內地之間最特別的過境口岸。

  • 戰後礦場雖恢復生產,但其後卻經歷多番變遷,影響礦場的開採作業,同時又因鉛價下跌,礦場最終在1958年停止運作。
  • 此線途經礦山和白虎山兩座麥景陶碉堡,兼可觀摩沙頭角海和一探礦洞遺址。
  • 於2012年2月開始,政府分三階段開放新界北邊境禁區,於禁區解禁後,許多過去的禁區範圍漸漸有各種行山路線,政府更有計劃將紅花嶺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 行山當日,這裏又有工地,需要跨越地盤及部分建築材料。
  • 由於外型特別,故碉堡又曾被稱作麥景陶教堂(MacIntosh Cathedrals);另有說在礦山的碉堡建成之時,蓮麻坑村的客家人因不懂英文「post」,將其叫作波士樓。
  • 而隨着禁區開放,行山發燒友便名正言順前往,有人在網上留言指:「好多行山隊最近都有搞團,我前幾日先去完。」不少行山客更將探洞照片放上網分享,吸引更多人慕名而至。

由蓮麻坑村往南走,來到第一條古道-塘肚古道,兩旁樹葉茂密,路徑為石塊鋪成。 以前是一村莊,現已廢棄了,本想尋找廢屋,但這時已下午二時多,沒有太多時間去找,只好留待下次。 之後接石水古道,經過一條已被汚染的小溪,水已變成泥黃色,過了鐵絲網後路有點崎嶇,不明白以前的村民怎樣每天來往這裡。 沿山路續走,很快就見左方有路,轉入去下山往礦洞;若不轉左的話,將會行上紅花嶺。 在山林中下山,不久見到山路右邊有高度及腰的鐵絲網欄,欄外有個很深的地洞,便知快到蓮麻坑6號礦洞。

蓮麻坑礦洞: 白虎山

不過亦因要追上他們,這次一小時左右便到達亞公角的暸望台。 要是獨自行走的話,相信兩邊路徑需時應該相差不大。 然而,他們憑google map的指示,本打算直接行走蓮麻坑路一直走到紅花嶺,我指出該路段會極為沉悶且錯過所有景點,最終成功慫恿他們行走主徑。 早上三人行於粉嶺站56K小巴站集合,太多人等車,遂搭的士到鹽灶下巴士站下車,入立和村村路,沿路旁村墳路、陡徑登上麻雀嶺小休片刻。

鄰近沙頭角邊境的蓮麻坑礦洞已有百年歷史,曾經是禁區範圍而不得進入,幾年前對外開放後,有不少人經紅花嶺到礦洞探險。 蓮麻坑礦洞2023 要注意,蓮麻坑礦洞有深坑和倒塌危險,部分礦洞已封閉及有機會遇上蝙蝠,加上未必接收到境內訊號,因此不適合新手及裝備不足人士。 蓮麻坑礦洞2023 碉堡外右方有警告牌,提醒行山人士注意石屎梯下的蓮麻坑村仍然屬於邊境禁區,不得下走蓮麻坑村離開,亦有提醒前往蓮麻坑鉛礦洞有其危險性。 於警告牌左方就是通往鉛礦洞的小路,繼續沿引路絲帶下山,最後會看見第一個豎井。 位於蓮麻坑村附近,是邊境七座碉堡中海拔最高的一座,主要是用來加強邊境守衛,防止非法入境者潛入。

蓮麻坑礦洞: 蚺蛇尖.「香港第一尖」

這條路頗長及上斜,慢慢行用了個多小時來到供電塔,我們沒有上山頂,繼續前行,路況由石屎路變為山路。 走了一段見到閘門,旁邊有個破舊的牌寫著邊境禁區。 這段路以前是禁區,閘門都是鎖上,開放後,閘也打開了,行山人士都可自由出入。

礦洞內部較暗,若想照片光亮一點,可以後期加工。 完成後建議原路折返,否則路程將接近5星,加上蓮麻坑村仍是禁區,避免誤闖。 小路基本上沿北面山腰避開禁區範圍水平而行,路況十分崎嶇不平,可帶領路人參觀礦山的所有礦坑及設施,有幾間荒廢石屎建築,可能為昔日防守邊境用的哨站。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蓮麻坑礦洞: 蓮麻坑礦洞.麻雀嶺

從西南面的山徑下降,接回蓮麻坑路,最後沿著車道前往松園下巴士站。 蓮麻坑礦洞 走大概5分鐘,左手邊有分岔路徑,此段路全是山徑,周圍也是樹木。 此段山徑算是易走,但路程很長,大約需走40分鐘。 看到警告牌,開始進入礦洞範圍,請務必慢走,不要跑。 這次目標是六號礦洞,它較大,有三個洞口,也不見有蝙蝠,整體來說是較安全的礦洞。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