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傳統名校小學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學校採一條龍直升中學模式,小六學生無需參加任何甄選考試,只要學業及品德達到一定水平,便可升讀聖保羅男女中學。 語言教學方面,學校以廣東話授課,確保學生在應用母語上有穩固的基礎。 從小三開始,中文科逐步以普通話授課;至小四、小五、小六全面以普通話授課。 同時,學校注重英語培訓,小六除中文及術科外,其餘科目以英語為學習媒介。 兩姊弟一起考了7間直私小學,弟弟頌晅狀態大勇,獲4間學校取錄,包括啟思小學、九龍禮賢學校、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及播道書院,「月澄病痛比較多,學術表現不及頌晅,但感恩播道書院最終一輪面試也取錄了她,現在兩姊弟可以一起上學」。 幸好,Giann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她報考了8間直私小學,獲3間取錄,包括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救恩學校及播道書院,「我們最終選了救恩,因為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而且喜歡學校的基督教氣氛濃厚」。

由西半山落到堅尼地城,不乏樓齡較新的中型屋苑,其中位於海旁的泓都,由3座住宅組成,提供1,177個實用面積介乎313至663方呎,由1房至3房的單位,部分單位可享海景。 泓都近期平均實用呎價約為22,300元,實用呎租約為50元水平,是中小家庭置業或租住的另一選擇。 不過亦睇父母個人意願, 好似我自己我囡囡係比較怕羞, 傳統名校小學2023 膽小, 傳統名校小學 但我都幫佢揀左活動教學, 因為我覺得係呢個環境可以培養佢大膽d, 敢言d.

傳統名校小學: 親子好去處 | 屯門徑+藍地水塘|BB級行山徑 探隱世秘景

林曉峰與康子妮的兒子林寶和林熙,以及郭晉安與歐倩怡的兒子郭令山相繼入讀,還有剛於16年9月成為該校小一新生的郭可盈與林文龍的女兒林天若、徐淑敏與黃浩的長女黃心瑤 (Vianna)。 其實黃浩然堅持親自監督囝囝的成長之路﹐當年大仔Kayden只有手抱六個月大已經安排入讀國際幼兒園,不過兒子去年升小一卻入讀傳統名校華仁小學。 計劃送女兒陳禛到泰國讀書的陳國邦與羅敏莊(Mimi)夫婦,在未實行計劃前,先安排女兒於本地升讀小一,他們同樣選擇英基屬下的私營獨立學校,位於馬鞍山的啟新書院(Renaissance College),羅敏莊在開學日的大日子接送女兒返學。

傳統名校小學

面試前,家長應給予心理準備,事前可進行模擬面試以減輕緊張感。 有何疑難,學生當下可有禮貌地提問,此舉可展現出學生的勇氣。 相比本地學制,家長認為國際學校更為適合孩子;而在功課方面,國際學校於低年級相對較少,相對會有較大彈性及空間。 長遠而言,計劃移民至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的家長,會希望可為孩子提供類近的學習環境作為橋樑,讓孩子將來更易適應。

傳統名校小學: 聖公會基德小學 學校情人節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位於九龍塘,喺另一間上榜嘅資助女校,2020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一如既往地激烈,平均 5.5 人爭一個學位。 而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沒有精英班之分,而想一條龍直升其直屬中學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可為小學部保留最多 85% 的學位。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紮根黃大仙區內49年,深受黃大仙區家長歡迎。 2015年遷入啟德,轉入34校網,而且歸入傳統名校集中地九龍城區中學校網,畢業生可爭奪喇沙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華英中學等12間名英中的學位,相對屬黃大仙中學校網多一倍機會。 循道於1951年創校,是辦學團體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在香港開辦的首所學校,並於2011年由原址加士居道遷至衞理道,校舍面積達9萬平方呎,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雖然循道與循道中學的直屬關係將結束,課程一向強調多元教育,重情又重理,情是指生命教育,關愛之情;理是指思維技巧,學習之法理。

傳統名校小學

德望是本地具口碑及名氣的女校之一,亦是少數設有中小幼的女校,小學及幼稚園屬私立學校,中學則為直資。 小學部提供約225個小一學額,當中約75%學額取錄直屬幼稚園學生,其餘學額則招收外校生。 灣仔區3大女校之一,學生個性溫馴,上接直屬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升學具有一家優勢。 位於大坑的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為男女校,出名重視培養學生品德,而且推行「普教中」多年,成效顯著。

傳統名校小學: 健康素食 媽媽得益

九龍城傳統名校喇沙小學已有逾60年歷史,該校與直屬中學喇沙書院教學理念一致,雖非一條龍學校,但85%學生升讀喇沙書院,比率依然高。 在傳統教學法外,學校計劃在課程加入探究式學習、STEM教育,加強學生在數理、科學上的能力。 位於沙田的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是本港唯一一所大學附屬的一條龍中小學,去年吸引4,700人申請,競逐150個小一學額,平均約31人爭一位。

傳統名校小學

學校的訊息科學科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各種資訊科技技能,從而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以使學生能處理學習上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以及培養學生以資訊技能,作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研究工具的習慣,適合變化快的世界。 要先了解學校的收生喜好,針對「叻仔」和「乖仔」條件做準備,並搜集學校過往的小一面試題目作參考。 幼稚園部共開設30班(幼兒班、幼低班及幼高班各10班),學生人數約為990人,全體教師80位,包括外籍英文老師17位及普通話老師6位。 近年很多家長紛紛選擇跳船至國際學校,究竟國際學校有甚麼優勢,會吸引家長選擇報讀? 培正秉承「至善至正」的校訓,堅持「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目標,積極貫徹「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習環境,保持嚴謹校風」的辦學方針。 九龍城區雖為住宅區,卻擁有成熟的商業配套,聚集多個大型購物商場、多項文娛康體設施,包括高山劇場、九龍中央圖書館 、九龍仔公園及泳池、何文田康樂中心等,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休憩及活動場地。

傳統名校小學: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西貢區

可是,當我們面對教育問題,假若明知甚麼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愉快學習(三高一低的健康餐單),為何還會因為大多數人不斷催谷孩子的學術表現(營養過盛的高脂食物),而感到不安呢?! 這是人們處於群體壓力下的「羊群心理」使然,如果教育理念堅定便不會輕易動搖,就算所有的父母都為孩子選擇「高脂食物」,你仍會堅持選擇「健康餐單」,也許不及「高脂食物」美味,但長遠來說對身心卻最有益處。 他又發現近年不少學校的管理開明,不僅歡迎家長參加開放日,還會邀請家長在旁觀課,視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和教師的教學法。 家長不妨趁機多看多問,客觀分析究竟心儀的學校是否真正適合自己的子女。

  • 兒童發展及升學專家Ken Sir以自己小朋友小學插班經驗分享,形式上和小一面試類似,都會和小朋友有「傾偈」環節,而使用的語言則視乎學校的教學語言而定,內容除了家常便話外也涉及很多時事題。
  • 兩姊弟一起考了7間直私小學,弟弟頌晅狀態大勇,獲4間學校取錄,包括啟思小學、九龍禮賢學校、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及播道書院,「月澄病痛比較多,學術表現不及頌晅,但感恩播道書院最終一輪面試也取錄了她,現在兩姊弟可以一起上學」。
  • 聖羅撒學校位於九龍城區,屬於34 校網,是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於一九四八年創辦,為一政府津貼小學(女子),培養學生具創意與獨立思考能力,注重學生品德及學業知識。
  • 位於油尖旺區的拔萃女小學被評為全港最佳小學之一,加上學生可直接升讀同為名校的拔萃女書院,培養許多女精英,所以每年都吸引許多女學童競爭學額。
  • 能吸引過萬名家長慕名而來,絕非無因:畢業生赫赫有名,如文學家白先勇、教育家劉天賜、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等;學校堅持自信教學,找出孩子的閃光點。
  • 傳統名女校聖保祿學校(小學部)創校於1864年,屬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學校,亦有直屬中學聖保祿學校。

而學校採用活動教學法,一至六年級都是這樣做,趁早培訓小朋友的溝通能力及知識代入感。 小一面試考的語文能力非一朝一夕可做到,Miss K建議家長在小一面試前9個月至一年準備,例如改變閱讀習慣,不少名校面試會請小朋友講故事,但家長多為孩子講故事,小朋友習慣聽很少講,那要嘗試由他們講故事。 一直有為小一面試準備的家長,現時可特別訓練小朋友的語文能力、日常生活的認知,如與小朋友互相考問,從而訓練小朋友的思維,並提醒他們注意基本禮儀。 有小朋友在模擬面試時,連「What’s your name?」「Where do you live?」等基本問題都答不到,未必符合名校的語文要求,家長就要調整心理,揀適合小朋友程度的學校。

傳統名校小學: 親子好去處 ❘《迪士尼尋夢奇緣》全球獨有暑期戶外音樂派對

民生書院小學創校逾90年,屬九龍城區老牌私立小學,直屬於同區的資助中學民生書院,且位於九龍城校網,升中條件理想。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創校逾80年,向來是家長心儀的名校之一,每年收約3,500份小一申請表,爭奪140個小一學額,相等於25人爭一學額。 傳統名校小學 能吸引過萬名家長慕名而來,絕非無因:畢業生赫赫有名,如文學家白先勇、教育家劉天賜、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等;學校堅持自信教學,找出孩子的閃光點。 1860年創校的拔萃女小學被譽為女校中的神校,其一條龍直資中學拔萃女書院名人校友輩出。 女拔學生在學術和音體藝方面均表現出眾,每年於學界比賽囊括多個獎項,而且出名重視閱讀,學生的語文水平高。 學校設四班小一,提供約140個學額,每年吸引約3,000人報名,競爭相當激烈。

每年約有9成學生獲派第一志願中學,逾六成升讀直屬中學嘉諾撒聖心書院,另有不少學生入讀拔萃女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協恩中學、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英華女學校等著名女校,故在全港小學排名中排名中十分高。 位於港島南區的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是傳統名校中少數的男女校,亦有位於中西區的一條龍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 該校有不少高官名人子女就讀,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長女也曾就讀,加上每年學費高達$63,000,故有「貴族學校」之稱,在全港小學排名中排名中十分高。 灣仔區12校網與九龍城區41校網同屬全港矚目的校網之一,區內有不少單性別名校,可謂全港小學排名中「粒粒皆星」。 其中男校聖若瑟小學以英語教學,與位於九龍塘的神校喇沙小學及喇沙書院同屬一個辦學團體,也有直屬中學聖若瑟書院,大部分學生可原校升讀,升中前景優越。 傳統名校小學2023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是一間私立全日小學,辦學宗旨是「作育英才」,讓學生在五育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致力提供多元化的優質教育,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及獲得發展潛能的機會。

傳統名校小學: 搣甩 孩子拖拉陋習

校長李小寶指,該名世襲生獲取錄後旋即放棄學位,與在校兄姊移民:「由報自行,到結果公布也是短時間,他們移民走得很急……」她續指,世襲生在自行結果公布後,註冊期間放棄學額,該學位將由教育局重新放於統一派位抽籤。 傳統名校小學 「那30%世襲生棄位才由教育局分配,其他計分的,則有空缺便可在候補名單補上」。 至於另一所傳統女校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據資料顯示,歷年來少有在自行階段超收,於2020年始公開接受「叩門」,暫定統一派位學額減少五個學額,預計用作「叩門」學額之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小學喺小一面試嘅時侯唔希望小朋友面試經過操練同背誦標準答案,所以唔少band 傳統名校小學 1小學會選擇現場測試小朋友嘅反應力同專注力,建議家長同小朋友以平常心應試就得啦。 瑪利曼小學位於灣仔區,創校逾八十年的的瑪利曼小學,更是知名的傳統英中女校,以培育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為理念。 瑪利曼十分着重學生的語言能力,除於小一開始要求學生修讀英國文學外,新學年更在小二設立「普教中」試點。

傳統名校小學

有家長會跟小朋友說面試是去玩,但小朋友去遊樂場玩不用答問題,所以應講明去面試,與老師傾偈,嘗試回答老師的問題,先做好心理輔導。 1916年曹善允與其他商人組成之啟德營業有限公司正著發展九龍寨城對開的九龍灣北岸地帶。 曹善允有感當時九龍城居民缺乏接受西學的機會,於是開始積極籌款興學。 後獲得啟德公司創辦人之一區德(又名區澤民)逝世後從遺囑餽贈的10,000港元,及與曹善允同是啟德公司董事的莫幹生捐出10,000港元。 在籌得足夠資金, 傳統名校小學2023 並得到當時聖保羅書院校長史超域牧師協助下,學校在1926年於啟德濱創辦,首任校長為黃映然先生。 為顧及孩子的適應問題及英語能力,部份家長會為孩子選擇設有「英語強化課程(ESL)」的學校,待孩子適應以後,再轉讀其他學校。

傳統名校小學: 幼稚園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其一條龍中學拔萃男書院,均為本地直資名校,可說是本地男校一哥。 男拔附小提供150個小一學額,每年收到約3,000份小一入學申請,平均約20人爭奪一學額。 傳統名校小學 學校設有60多個選修科目,分為體藝、科學、語言文化及個人發展四大類。 著重多層次提問技巧、課堂互動、善用促進學習的評估,以培養學生高階思維。 九龍塘官立小學是一間官立全日小學,致力提供完善的設備,使學生在完善的學習環境下專心學習,學校目標為發展學生運用語文及數字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及自學能力,亦十分重視教師發展,增進專業知識,加強家長及學校之聯繫。

協恩中學附屬小學於1936年創校,屬於基督教政府資助女校。 該校希望秉承基督精神,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發展,推行全人愛心教育。 雖然校名保留附屬小學等字眼,但該校在2018/19年取消了預留學額,這意味着協恩中學附屬小學畢業生不能直升協恩中學,而是要與其他小學畢業生一同競爭,但亦因為這項安排,學校排名上升不少。

傳統名校小學: 全港小學排名

陳守仁有兩成非華裔學生,故特別重視英語發展,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來自約20個國家的學生,與本地學生一同上課,自然營造良好的英語語境。 又鼓勵學生發展第三語言,須修讀日文、法文或西班牙,除了增強外語能力學 習。 雖然陳守仁沒有聯繫中學接軌,但由於學校重視多元智能發展,在學術及體藝方面都培育出不少人才,因此學生的升中前景一向不俗,歷年都有不少畢業生,被男女拔、聖保羅男女及德望等傳統名校取錄。 學校推行活動教學,於一至六年級均實施小班教學,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教學助理及學科輔導計劃。

傳統名校小學: 幼稚園、幼兒中心、小學於14/1或之前暫停面授課堂至農曆年後

周碩,大學時主修中國文學;碩士畢業論文研究香港傳媒生態,因此被人嘲之為「興趣嚴重分裂」。 曾幾何時打定主義不想生孩子,但最終還是生下一個「小魔怪」,此後立心要做負責任的媽媽,於是在兒子半歲時去了一間親子雜誌社擔任編輯,邊學邊教。 著有親子教育系列包括:《買錯玩具教錯仔》、《選錯幼校學錯師》、《用對方法讀好書》、《活用方法學雙語》、《烏龍媽與駁嘴王》、《饅頭比黃金值錢》等,這些都是家長不可或缺的親子教育工具書。 每逢名校招生時節,媒體廣泛報導這類「非常手段」,無形中對家長也會產生心理壓力,唯恐不跟隨社會潮流便會耽誤子女前途。 「別的家長都在為小朋友入讀名校而想盡辦法,我甚麼都不做可有不妥?我希望小朋友自小享受愉快學習,但又怕他小學跟不上學校進度,怎麼辦?」不少家長面對小朋友即將入學,不管是幼稚園還是小學,內心不免承受這種來自「羊群心理」的桎梏。

傳統名校小學: 九龍塘小學合集 多元課外活動 培養全能學生

寶翠園是中西區著名的學區房之一,兼具半山的靜謐及西環的便利,自設大型商場又有港鐵配套,加上鄰近世界頂級學府香港大學,學術氛圍濃厚。 傳統名校小學 寶翠園分為2期,共有6座住宅大樓,提供2,213個分層住宅,戶型多元化,設有2房至4房包括連雙套等選擇。 中西區向來為香港傳統豪宅區和名校集中地,可以細分為中區、西區和半山區三個部份,中區包括金鐘、中環和上環等地,西區包括西環(即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和摩星嶺,而半山區則包括太平山和薄扶林北部一帶(主要是香港大學一帶)。 設施:電腦教室、音樂室、語言教室、視藝室、實驗室、多媒體影音中心、圖書館、三個操場、多用途活動場地以及戶外跑道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