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石壟仔石林6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石壟仔石林

續往前走,便來到石壟仔廢村,村內房舍已塌毀,只餘下吳氏家祠尚保存得不錯,相信昔日村民仍不時回來打理吧。 家祠後為登上石林的山徑,直往上走,當鑽出叢林時,視野豁然開朗,原來已是石林所在了。 踏進石林,在巨石間遊走,得小心鋒利的巨石邊緣,亦要避免跌進不知有多深的石隙間。 此處並無清晰路徑,得憑偶有的布帶指引,和朝上走的大方向,邊欣賞奇特巨石,邊拾級而上。 我們從富安花園出發,及後轉進石壟仔古道。

郊野公園之友會、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 東峰的山脊向西北伸延,在山脊與南峰之間為一鞍形低凹地帶,有一條東北向斷層一直向北切過馬鞍山礦場露天採礦區的東側,斷層分隔開東南面的火山岩及西北面的花崗岩。 石壟仔石林 直上昂坪捉地龍 石壟仔與茅坪相連,中間只隔着一段三十分鐘腳程的山道。 如果想走回現代築建的麥理浩徑,可以由此山道入。

石壟仔石林: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位於馬鞍山村的鞍山探索館原身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恩青營,後來透過活化工程保存了獨特的礦村文化。 鞍山探索館積極保育馬鞍山鐵礦場的歷史,為公眾推廣礦村的文化,成為了香港採礦業的重要歷史見證。 鹿巢山上也有好幾處形態特獨的石景,包括獨木舟石、鱷魚張口、和蛋糕石等,配合馬鞍大金鐘的山嶺為背景,構成優美景致,難怪常為遊人探遊。 賞罷石景,下降至麥徑涼亭,由此踏馬鞍山郊遊徑輕鬆走回馬鞍山村,完成小環走。 打卡後繼續沿山徑落山,路徑變得乾涸,多是浮沙碎石路,小心而行很快便到達馬大石澗中游的水壩,從水壩旁邊入澗,澗道開掦,有多塊巨石,可以從巨石上走過,一直向上游進發。 石壟仔石林2023 我們由鹿巢山離開時有段小插曲,有兩名路過的年輕人,可能是準備不足,其中一位希望我們提供飲用水協助。

石壟仔石林

今天由富安花園起步,經梅子林路往上山入口花約35分鐘,走石壟仔古道至吳氏宗祠約40分鐘,多走30分鐘至石林入口。 由山頂下降至山坳,於此踏石壟仔古道環山而走。 走至途中的開揚位置,可俯瞰山谷中的梅子林村,看看這一直被計劃發展的鄉郊地帶。

石壟仔石林: 石林

雖然最後奮力一試,終勉強成功上攀,卻也不幸地觸傷舊患。 自此再攀一段,終走至踏實明顯的山徑,朝山下而去。 很多時候,都是依靠即時判斷又或憑著直覺而行。 石壟仔石林2023 滿以為就可全身而退,豈知走過一段隱徑後,第二組石林轟立在前,更甚者,是這處並沒有絲帶指引我們的大致路向。 由馬鞍山郊遊徑與麥理浩徑第四段交接的馬鞍坳涼亭後的小路,沿南麓登上東峰峰頂,頂上岩群聚集,主要石景均在這裏,包括「龍船石」或「獨木舟石」、「鱷魚張口」、「蜥蜴望海」及「試劍石」等。 可由富安花園或梅子林經引水道登臨,位於斷層西北面,主要為「斑狀細粒花崗岩」和「中粒花崗岩」,與香港一般山頭的石景無異。

石壟仔石林

手腳並用 攀越尖峰  打算挑戰鹿巢石林的朋友,大多會從富安花園起步,經過梅子林的一段混凝土路後,直至到達梅子林的村口,再橫過引水道,都是相當輕鬆的,也沒有任何分岔口。 一旦進入林徑區域,初段的山路也是相當明顯,大概是經常有山友選擇走這山徑前往石林,至於難度較高的路段便是由石壟仔破村的祠堂開始,有密林與斜路交替,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 打算挑戰鹿巢石林的朋友,大多會從富安花園起步,經過梅子林的一段混凝土路後,直至到達梅子林的村口,再橫過引水道,都是相當輕鬆的,也沒有任何分岔口。 在梅子林村分支處的地圖資料牌左轉,橫過橋樑。

石壟仔石林: [三大石林之首] 石壟仔石林

攀上岩石,進入第一組岩群,大致往右上攀。 接小段林徑後,彎身在巨石下繞過,再接第二組岩群,大致往岩群中間上攀,最後接山徑上走至鹿巢山的山徑。 自此沿山徑右轉,下降至麥理浩徑第四段的十字路口,再隨麥理浩徑(即馬鞍山郊遊徑)右轉,經過昂平後,左轉沿馬鞍山郊遊徑一直下走至大水井畢。

  • 我的視線隨著岩石邊緣的線條蜿蜒起伏,驚訝於其變化之際,一下突變,已跳出想像的範圍;我攀高伏低,視角稍稍一轉,其形狀又已不同,極盡扭曲之能事。
  • 石塊表面亦粗糙無比,隨時一不小心擦損受傷。
  • 雖然鹿巢石林的奇特地貌確實非常精彩,但這次遭遇的不安卻掩蓋了因完成目標而獲得的滿足感。
  • 在過程中與朋友互相勉勵一番,亦重新振作起來,有了第一輪攀爬的經驗,我們咬緊牙關一口氣爬出了第二段石林,總算逃出生天了吧。
  • 它沉默不語,卻使人心生畏懼;它沒有眼神,卻叫人不敢直視。
  • 當中有部份較為平緩的石台,可以拿出手機拍攝,有多塊奇型怪狀的岩石,加點想像力會發現類似寳劍、犀牛、石塔……等等。
  • 鹿巢山分東、西兩峰,三角網測站位於近富安花園的西峰,而在石壟仔舊村之上的東峰亦被稱為石壟仔,是以奇岩怪石而聞名的「鹿巢山石林」所在。

由於位置只容一人立足,距離又不容我伸手攜扶,實是進退不得,心裡暗叫糟了。 眼巴巴看著她試了又試,卻又不能相助,實在痛苦,只怕一個失足,後果是難以想像。 石壟仔石林2023 石壟仔石林 這短短的數分鐘,比整個攀爬過程的任何時刻都難過。

石壟仔石林: 石壟仔石林

今次我們主要遊覽鹿巢頂石林及挑戰全港面積最大的石壟仔石林(註1)。 由富安花園行馬路上梅子林,行經堤壩後就見有小路登山了(如下圖紅色剪咀所示)。 景色方面, 鹿巢石林(石壟仔石林 )是香港面積最大的石林,石林一望無際,氣勢磅礡。 去到鹿巢頂石林又有龍船石、鱷魚張口石等等奇石,景色非常豐富。

過了石壟仔廢村之後再努力上行,不一會就到了鹿巢石林的入口,入口已見多塊大石,我們得爬過濕滑大石才可以爬出石林。 石壟仔石林2023 鹿巢石林是全港最大型的石林,一出石林,就被整個石林震懾了,真的非常壯觀! 我們在亂石堆中亂爬,不停拍照,準備了手套就方便一點。

石壟仔石林: [三大石林之首] 石壟仔石林

鹿巢石林又名為石壟仔石林,位於馬鞍山旁邊,鹿巢山東南面的山坡之上。 何Sir休山兩星期,休息足夠,今次復出帶隊。 由馬鐵大水坑站出發,經富安花園,沿梅子林路到梅子林村口。 由引水道轉入山路石壟仔古道,石壟仔古道其實是密林小路,不算好走,我們都是跟着絲帶前行,到達石壟仔廢村,有不少破屋地基,出奇的是,有一個新建的華麗祠堂,看來還有不少後人專程上山修建祠堂和祭祖。

石壟仔石林

在探索館後的山徑登山,見到馬鞍山村食水缸的山坳。 這處四通八達,可左登鹿巢山,右邊往鹿巢坳,前走可走到石壟仔的吳氏家祠。 我們選擇先探石壟仔石林,路況略為崎嶇,還需要穿梭於密林之中才到達吳氏家祠。 我放下背包,試著尋找一條較可行的「路線」,再回頭提包出發。 這種境況,似乎要為一直所認知的難度重新定義。

石壟仔石林: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事實上,有人更會選擇從西貢茅坪起步,或是更長途的路線如在西貢的水浪窩出發,經麥理浩徑第四段一直走,這個選擇雖然較為吃力,不過馬鞍山山脊近在咫尺,感覺相當震撼。 值得留意是鹿巢石林並沒有明確的退路,登山者必須一直往上爬,走畢第一巨石群,還有第二石群,必須預留足夠時間及具備體力作出挑戰。 成功通過石林後,便可返回「正軌」,登上石壟仔山頂,在此可飽覽馬鞍山的山峰,繼續前行的話,不消三十分鐘,便可到達昂平草原,休息片刻,即可繼續餘下行程。

石壟仔石林

鹿巢石林雖可經由鹿巢山或石壟仔的山徑前往,惟岩石間沒有路徑,困難重重,又具相當危險性,遊者須量力而為(詳見注意事項)。 凝灰岩屬火成岩,由含火山灰與岩屑的熔岩冷卻凝固而成。 由於岩石含大量火山角礫,而這些呈稜角形的礫石易受風化侵蝕[1] [2],故其表面呈現許多深淺不一的沖蝕溝,形態奇特。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網上資料2015年)。

石壟仔石林: 石林

檢索日期:2021年11月11日 (2)「香港地質考察指引」。 土本工程拓展署(網上資料:2007年6月)。 石壟仔石林 (3) 吳振揚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陳羽嵐 (漁農自然護理署):《賞石部落》。

  • 這短短的數分鐘,比整個攀爬過程的任何時刻都難過。
  • 事實上,昂坪村位於海拔350米左右的平原,由闕氏客家人創建。
  • 這裡是現代西沙古道的中途站,建有休憩涼亭讓山客稍事休息。
  • 檢索日期:2021年11月11日 (2)「香港地質考察指引」。

三十年代的舊地圖上的石壟仔則標示為「石龍仔」,現存的吳氏家祠的門額上仍書作「石龍仔村」。 雖然鹿巢石林的奇特地貌確實非常精彩,但這次遭遇的不安卻掩蓋了因完成目標而獲得的滿足感。 然而,我還是慶幸自己沒有將結果凌駕於過程之上、沒有為達目標而置安全於不顧。

石壟仔石林: 石壟仔石林

歡迎以  Payme  石壟仔石林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詞中的「地龍」即蚯蚓;而昂坪、茅坪、黃竹山和梅子林則是位於石壟仔東、南和西南面的四條山村。 我們硬著頭皮,繼續上攀一段,身體已感疲累。 身於此處,我被周遭暗黑岩石所營造的一片氛圍籠罩,極感震撼之際,一種詭異的感覺襲來。 我赫然發現,這裡是岩石的地盤,是岩石的領地!

眺望完石林,自high一番後,我們原路回去參觀鹿巢頂石林(位於鹿巢山東面山峰,即石壟仔石林上面的山峰),欣賞其他有趣奇石。 先迎接我們的是著名的「蜥蜴望海石」,之後還有「龍船石」及「鱷魚張口石」。 眼前的一個深隙,只能先猛力邁步上跨,再以手攀岩,才可提身而上。 我奮力上攀站定,但伴侶嘗試數次,卻仍未能跨過。

石壟仔石林: 石壟仔石林

石林每塊石頭看似結構牢固,但細看之下,才發現其實暗藏殺機,隨時一不小心失足墮入深淵,必須步步為營方可全身而退。 石壟仔石林 它像迷宮,既虛且幻,蜿蜒起伏多變,令人眼花撩亂。 石塊表面亦粗糙無比,隨時一不小心擦損受傷。 它沉默不語,卻使人心生畏懼;它沒有眼神,卻叫人不敢直視。 細看之下,每顆大石均具其獨特形狀,狀如犀牛角、利齒、印章等的都有,彷彿充滿著生命力。 石壟仔石林 它們的排列亂中有序,彷如一個迷宮佈局,心裡不禁驚喊:「這太壯觀了吧!」。

要越過石林,必須手腳並用,由於有許多要攀爬的地方,關節有問題者便不宜前往。 另因岩石表面凹凸不平,加上邊緣鋒利,最好還是穿上手套比較方便及安全,因而不太適合沒有適當裝備者或攜同小朋友來訪,也建議不應獨自前來,以免一旦發生意外時求助無門。 幾經艱辛,終於突破了第一重石林,但發現朋友的腳被大石擦傷流血。 我們穿過一段叢林,以為很快便能逃出生天之際,抬頭一看眼前又有另一段石林要攀。 石壟仔石林 頓時心裡一沉,忐忑自己當初走石林的決定是否有錯,但這刻恐怕亦是騎虎難下,後退更不可能了。 精神抖擻一番後,正式開始前往鹿巢山石林探秘。

石壟仔石林: [三大石林之首] 石壟仔石林

乘坐村巴,至馬鞍山村起步,先探兩所已荒廢的教堂,然後按指往祈禱山的標記,踏石級上走山上的食水缸,並由此俯瞰深藏山中幾被遺忘的小村。 之後登山上走至山頂,遙看對面山坡的巨石林,這就是今天的目標 - 石壟仔石林。 由此觀看石林,可感受其規模之大,據說其形成是由被侵蝕的石崖坍塌倒下,造成巨石填塞於山溝中。

石壟仔石林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