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6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假如你已定期做這檢驗,請在到期日前一個月才預約。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研究顯示對於腫瘤分期IB-IIA的子宮頸癌,甚至是復發性的子宮頸侵襲癌,放射治療也可以達到跟手術治療相同的效果。 在接受放射治療前,會先進行治療前的定位準備,一至二周內會開始進行放射治療,需進行5次以上的放射治療。 如檢查時發現宮頸有變異或有腫瘤,可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

如果疾病嚴重,但已進入第二、第三孕期,會盡量等到胎兒成熟,至少肺部成熟後,先把孩子生出來再做後續處理。 現在還有一種新式的「電腦薄層抹片」,採樣方式和傳統抹片一樣,只是樣本放於保存液中,經均勻攪拌製成細胞分布均勻的抹片,先用電腦做影像分析,再由人工判讀。 準確度約為 70 ~ 95 %,比傳統抹片高(60 ~ 90 %),但是需自費約 1250 元。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進行婦科檢查前可注意以下4點︰先簡單記錄自己的病症或各種情況,如月經狀況、家族病史,並帶齊有關證明文件,方便醫生了解你的健康狀況,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2023 子宮內膜癌悄悄以高成長率竄升女性癌症發生率前十名。 最新資料顯示,婦女的子宮內膜癌已位居第六名,勝過子宮頸癌的第八名。 是的,每個人都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可能,且排除高風險族群外,初次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產婦通常難以察覺,因為它很可能沒有任何徵兆,除了有病史的患者外,子宮頸閉鎖不全的預防並不容易。 但是,每天仍有近4人新診斷罹患子宮頸癌、近2人死於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化療藥物會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損害身體正常細胞,導致某些副作用。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2023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副作用取決於藥物的類型和劑量,以及接受治療時間長短。 大部份副作用是短期的,在治療結束後就會消失,但有些副作用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是永久。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 美大幅提前至21~29歲

這也是為什麼子宮頸抹片如此重要的原因,它能透過定期檢查來發現早期病變,提高患者治癒率。 零期的子宮頸癌在臨床上往往沒有特殊的自覺症狀,絕大多數都是在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地被發現出來。 子宮頸癌到了腫瘤有潰爛時常會聞到一股特殊臭味,有如魚屍腐爛的味道,常常尚未走近病患就可以聞出。 若病患已有主動脈旁淋巴腺轉移合併腰薦椎神經侵犯,則病患會呈現腰測或臀部疼痛症狀。 如果病患有血尿或肛門出血症狀則代表可能有膀胱或直腸侵犯。 化學治療藥物大多使用靜脈注射或口服,能殺死大部分身體部位的癌細胞。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使用吉舒達來做免疫治療,一般必須癌細胞有表現PD-L1蛋白,或是具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high),療效較為明顯。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家彥解釋,以前常聽到的「零期癌」、「原位癌」指的就是現在所稱的「癌前病變」,只是前兩個名詞現在已經不使用。 一般在決定投保額的時候,要考慮治療危疾的費用、日常生活費用、有沒有醫保等其他醫療保障以及個人財務狀況等的全面因素。 患者接受治療後,體質會比較差,因此為增強體質,應該盡快恢復走動,也要適當運動,例如散步、太極等,同時要作充分休息。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癌的原因與風險:注意性生活與生活習慣

30 歲以後的女性,每 3~5 年應進行一次巴氏塗片檢查,以及人類乳突病毒檢查,這樣的雙重檢查,應持續到 65 歲。 若白帶過多已造成生活困擾,建議平時可以多帶一件棉質內褲更換。 清洗私密處時,使用清水沖洗即可,建議一天不要清潔超過2次。

醫生或護士會放入陰道窺器(俗稱鴨咀鉗),以便清楚看見子宮頸,然後用塑膠刷子於子宮頸的表面抽取細胞樣本,送往化驗所化驗。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有泌尿道感染問題的患者,飲食中應避開生魚片、冰飲、冰棒等生冷,以及涼性食物,例如瓜類、白菜、白蘿蔔等食物。 當有黃帶時宜避免辛辣刺激物,若白帶色澤轉變成黃綠色,或是伴隨有搔癢等感染症狀,則應連帶避食辛辣烤炸等刺激性食物。 另外,少吃精緻甜食,吃多了容易影響脾胃運作,加重帶下症狀。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篩查

但子宮內膜的篩檢不像子宮頸有抹片、有疫苗,到底什麼時候要做檢查,該用什麼方式檢查,很多人搞不清楚。 其實子宮內膜並不是人人都需要檢查,只要等到症狀出現再做檢查,大部分都還來得及,雖然發生率增加,也不需要太緊張或恐慌。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視疫苗種類(二價、四價、九價疫苗)每100人中只能預防60-90人發生子宮頸癌的風險,所以施打疫苗後仍需常規執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方能達預防子宮頸癌最佳的效果。 病人與主診醫生在治療完成後,可商討並制定一個復康護理計劃,當中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要再次求診,亦可列出一些飲食和運動建議等。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復康路途更加清晰,加強病人徹底康復的信心。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2023 不太常見但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血栓、傷口癒合問題及心臟衰竭等。

  • 甚至有研究報告指出,抹片的準確率只有 45 ~ 80 %。
  • 但是如果陰道鏡檢查懷疑是侵襲性癌症,那就得做切片了。
  • 由於體外放射線治療能夠給予腫瘤的劑量有限,因此通常在經過 3 ~ 5 週的體外放療療程,將腫瘤縮小後,便會使用近接治療,能更有效率地在小範圍內加強火力,集中目標殺死癌細胞。
  • 進一步檢查可能包含再做一次抹片、陰道鏡檢查(Colposcopy,使用顯微儀器檢查子宮頸),或活體組織切片(Biopsy,子宮頸組織採樣切片)。
  • 第一期子宮頸癌的癌細胞已達基底膜,但尚未擴散到子宮之外,又以癌細胞侵犯至基底膜的深度及腫瘤大小細分為1a、1b。

若抹片結果為陽性,則表示子宮頸細胞出現變化,並不一定代表確診子宮頸癌。 大部分不正常的細胞是由於感染 HPV 病毒所致,若發現有癌前細胞病變而需要接受治療,醫生會建議下一步檢查或跟進。 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採集子宮頸及陰道後壁的剝落細胞所做的檢查,能顯示出子宮頸有沒有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的可能。 特別提醒,檢查前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及避開月經期間。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預防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要吃什麼?預防婦癌10大日常食物總整理

在檢查過程中如有需要,醫生會抽取少許組織作病理化驗確診。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個大家族,人類會感染的大約有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2023 30 ~ 40 種,其中會造成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別則包括 16、18、31、33、45、52、58。 在亞洲,最常見16 和 18 型,約導致七成的子宮頸癌。 其中又以 16 型最危險,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患者一半以上是感染第 16 型。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另外還可分為單純細菌感染,或因性行為接觸而傳染的披衣菌、陰道滴蟲等;放置避孕器的過程也可能造成上行性感染,使陰道本來存在的正常菌叢藉著避孕器線頭進入子宮腔。 子宮頸癌前病變不等於子宮頸癌,所謂子宮頸癌前病變指的是受到病毒感染後雖有變化,還處於上皮層,這是子宮頸癌之前的變化,當這些變異的細胞穿過上皮層,侵犯到基底層,便成為真正的子宮頸癌。 當抹片檢查結果為異常,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癌症,必須進一步了解檢驗結果的意義。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2023 常見的異常狀態名稱有 ASCUS、SIL、CIN,接下來將個別解說其意義。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檢查及診斷子宮頸癌

只要細胞型態觀察到長得「怪怪的」細胞,基本上就是有問題的。 不當性行為:不當的性行為可能染上性病,而性病也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容易造成子宮頸發炎,提高致癌風險。 子宮頸癌常是局部性侵襲的腫瘤,其主要的治療是以手術或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則比較是輔助性療法或緩解性療法的角色。 子宮頸癌第 3 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或是已經侵犯到了骨盆壁,或造成腎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白帶增加、分泌物出現惡臭:是子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但和一般婦科發炎症狀類似,因此常延誤就醫。 如果已經到了中度或是重度的癌前病變,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進行手術,同時做病理或感染的檢查。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初時女性應每年檢查一次,如連續兩年檢查正常,則可減少至每3年一次,此舉有助子宮頸癌的發病率下降9成。 香港政府建議25歲或上、曾進行性行為私女性,接受子宮頸癌檢查直至65歲。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2023 但若非高風險族群且之前規則接受抹片檢查皆無異常的年長婦女,大約每2~3年做一次抹片。

其他文章推薦: